納蘭容若的心聲——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2021-01-09 今夜落花

悲莫悲兮生別離 樂莫樂兮新相知

納蘭之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純任性靈,纖塵不染,家家傳唱。王國維曾言道「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聞君有兩意 故來相決絕

初見驚豔,再見依然。這也許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驀然回首,曾經滄海。只怕早已換了人間。所以你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是的,人生若只如初見,所有往事都化為紅塵一笑,只留下初見時的驚豔、傾情。忘卻也許有過的背叛、傷懷、無奈和悲痛。這是何等美妙的人生境界。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為悼念其早逝妻子盧氏寫下的詩篇,情真意切,清麗悽婉,泣血之作,哀感頑豔,著實的「傷心人」,幾百年後,我們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納蘭孑立的身影,衣袂飄飄,「殘陽下」,陷入無限的哀思。

比起納蘭,李義山算是幸運得多,當他問出「何當共剪西窗燭"時,是自知有「卻話巴山夜雨時」的;而我們這位傷心的納蘭明知無法換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後- -句「當時只道是尋常」。這七個字我們讀來尚且為之心痛,何況詞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淚。當時只是尋常情景,在盧氏逝世後卻成了納蘭心中美好的追憶。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後我們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縱即逝,恍若曇花一現。

秋墳鬼唱鮑家詩 恨雪千年土中碧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蝶戀花》

那是海上生出的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惆悵。歌者寂寞的獨語,在蒼白的夜色中,踽踽獨行。沒有四月紫色的彈奏,沒有夏花溫柔的爛漫,只有枯葉,只有夕陽。試問情深深幾許?楊柳再也堆不起沉重的煙塵。寒夜的琵琶,我把你聽成了萬裡愁腸。記不起你的名字。宋朝的柳郎琴聲吟唱,所有的宋詞,都是紅粉知己。而你何在?

脈脈人千裡,風情兩處,煙水萬重。我寫的離愁,已有千歲,只是鴻雁在雲魚在水,此情誰寄?愛上一個人,要用一生來忘記。回憶猶如一根銀針,冷不防就刺進骨髓。你是我終身的疼痛。

你是荷花,江南是你心底的一滴清露。 而我已遠離了江南。在你走過的而巷,我再也聞不到丁香的芬芳,迷離的彷徨。我只有夢,只有將夢視為一種藤蔓般的呼喚,聽為一種神靈的感召。 而你,必是我踏破鐵鞋,尋遍大千世界的千年之蓮。我只願雙手合上,醉於你的韻裡。且不管,千年之後,水是否還是江南的水,夢是否還是北國的夢……

正如《納蘭詞》的序章中所寫道:相遇總是太美。至情如納蘭者,傾其一生,苦苦訴說,卻不脫離殤二字。《楚辭》中云:「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人的生命存在,從未永恆,總也無法超越這個平常的字眼。然而我們還有相知,一如三百年後,我們與納蘭結緣,聽他,懂他……

倉央嘉措:那一刻,我升起風馬,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為什麼這麼多少男少女熱衷於二次元文化?它究竟有何魅力?

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一個女人——陳芸

相關焦點

  • 《夢回》: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但等我穿越去找你!
    如果說,一對戀人能相識相知,是如此的快樂,卻又要經歷這遠隔三百年的別離,實屬讓人痛惜不已!然而《夢回》便要這結局逆轉:既然分離,那就換我去找你——穿越!今日珍兒便對《夢回》這部劇中女主執著追求愛的樂與悲進行描摹,看看女主的穿越之舉,力挽狂瀾,扭轉分離之局!
  • 原創腐文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執明眼前一亮:「「莫離」……「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美人連名字都這麼好聽。」慕容黎背在身後的雙手絞在了一起,抬眼就瞥見執明抬頭望向天上的明月,似是夢囈般開口,「以前我總想建一座高臺伸手去摸一摸月亮。」慕容黎拾起夜明珠:「如今你還想摸月亮嗎。」「如今沒有高臺了。」
  •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千古情語之祖你知道嗎?
    其祠,必作歌樂鼓舞以樂諸神。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鬱。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詞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託之以風諫。 《楚辭章句·九歌》王逸這段話說明,《九歌》本來是流傳在江南楚地的民間祭歌,屈原加以改定之後而保留了下來。《九歌》的民間色彩十分濃鬱,而屈原的個人身世、思想的痕跡倒並不重,其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產物。
  • 刺客豫讓的艱難抉擇——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春秋晚期晉國的內政掌握在六卿手中,這六卿為了爭權奪利,時生內訌。公元前 458 年,趙襄子與韓、魏、知氏四家共滅範、中行氏,盡分範、中行氏的土地。晉國六卿自範氏、中行氏滅後,只存知、趙、韓、魏四卿。四家之中以知氏最強,知伯瑤也因此最為專斷跋扈,曾強索韓及魏的萬家之縣各一。
  • 屈原·楚辭·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
    而其中「悲莫悲兮生別離」句,道盡了情之一字的甘苦,引起人強烈的情感共鳴。本文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評論和轉發。歡迎對我加關注,我們一起去探尋更多好吃好看好玩的東西。(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 生當來歸死當思 悲莫悲兮生別離
    生當來歸死當思 悲莫悲兮生別離平江慈父張某騎行千裡功虧一簣警方提醒駕駛人不能長時間駕車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7日訊(通訊員 李梓稜 記者 徐亞平) 半個月前,平江縣長壽鎮發生一起單方事故。
  • 美文賞析|生別離和新相知
    屈原在《九歌·少司命》中有一句詩:「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這句詩很好理解,就是說人世間最悲哀的事情就是離別,而人世間最快樂的事情便是認識一個新的好朋友。第一次讀到這句詩的時候很感動,因為那時自己剛經歷過一場離別,心裡有一些感傷,竟在這句詩裡讀到了,忽然就有些感傷莫名。
  •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開始新的每一天生命中每種不可缺少的元素都是一種際遇,磨鍊是沒有結果的努力,鍛鍊是有結果的努力,能看見一片新的天空,唯一的只有去努力!上天對你的同情不要去奢望,天上的餡餅也不要等著掉下來!上天不會因為你的悲慘而憫憐你,只有磨鍊你的意志才能通過一道道難關,像唐僧西天取經一樣,想要取得真經,就不要有返途的念想,你除了繼續死磕到底,根本沒有其他退路。
  • 悲莫悲兮生別離
    1942年,徐悲鴻回國,在報上刊登分手聲明:「悲鴻與蔣碧微女士因意志不合,斷絕同居關係,已歷八年。中經親友調解,蔣女士堅持己見,破鏡已難重圓。此後悲鴻一切,與蔣女士毫不相涉。茲恐社會未盡深知,特此聲明。」1945年底,他們終於辦完離婚手續,徐悲鴻除了給蔣碧微100萬元和100幅畫外,還將早年在法國為她畫的肖像《琴課》相送。 1949年初,蔣碧微到臺灣。
  •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
    但是之前追了一部明明可以悲慘到無暇,最後卻爛尾到心痛的古裝劇——《鶴唳華亭》,裡面蕭定權對太子妃說:「滿堂兮美人,忽獨與餘兮目成」陸文昔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滿屋裡好看的人,可我的眼中只有你,出自《楚辭》,是楚人祭祀少司命神的樂歌,古時大司命掌人生死,少司命是掌人子嗣。這情話說的,我很受用。
  • 《玉臺新詠》的怨詩:終是痴心錯付!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玉臺新詠》的怨詩: 終是痴心錯付!01 班婕妤班婕妤怨詩一首(並序)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本來班婕妤精通詩書,面如桃李,很是受寵愛的,並且有是賢內助。
  • 帝王之詩丨魏武帝曹操·相和歌·塘上行(晉樂)
    相和歌·塘上行(晉樂)蒲生我池中,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人儀。莫能縷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我去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今悉夜夜愁不寐。莫用豪賢故,莫用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用魚肉貴。棄捐蔥與薤,莫用麻 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