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6日,國家生物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張桂紅教授分享《新形勢下非洲豬瘟的防控策略》。
非洲豬瘟病毒是非常複雜的病毒,病毒的基因組較大,表達的蛋白種類多,很多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尚未研究清楚,結構複雜,從內到外共有五層結構。
本次主題報告主要圍繞著「非洲豬瘟病毒的風險、新形勢下非洲豬瘟的防控策略」的內容,亞洲的田間觀察支持了病毒在該地區的快速傳播,推測病毒的傳播途徑包括:受感染的豬、受感染的肉、收汙染的病媒、人員、車輛、飼料以及缺乏生物安全管理。
據了解,受汙染的飼料在疾病傳播動力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視、在ASF病毒的各種傳播途徑中,死豬屍體處理不當和感染、豬只轉移是最常見的將ASFV在傳播到全國各地的原因、死於SAF的豬需要正確的處理並加強生物安全、限制SAFV向未感染豬群傳播……
非洲豬瘟病毒風險監測點總結如下:人員、車輛、物料、水源、豬只、精液、生物、動、器械、空氣、結構、環境
新形勢下非洲豬瘟的防控策略總結如下: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是根本、環境減毒是政府和養殖場共同目標、實現區域性非洲豬瘟淨化、最終實現全國根除。從一個國家長遠角度看:淨化永遠是最最低成本控制烈性傳染病方法!
近期,非洲豬瘟「偃旗息鼓」,但是業內已經默認疫情常態化,防控仍然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