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饑荒,農業大省卻沒糧,是天災還是人禍

2021-01-13 騰訊網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飢餓的人們。那場災難給河南人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凡是經歷過那次饑荒的老人,每當談起都心有餘悸。很多老人在當時看到了漫天飛舞的螞蚱,把禾苗都吃光了。

這乾草,就是一頓美餐,他露出了笑意。當時除了吃樹皮、草,還有吃大雁等鳥糞的,但「大雁屎」畢竟有限。當時最慘的是吃泥巴,是那種腥泥,結果肯定是等於飲鴆止渴。

禾苗被蝗蟲吃光後,百姓只能刮這個吃。河南的氣候、地勢決定河南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省。如果農民有餘糧,一年沒有收成也沒事。顯然,當時農民都沒有餘糧,甚至寅吃卯糧。

1942年河南災民。當時很多災民向鄰省逃荒,就是逃離災荒的意思,很多人餓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河南很少在歷史上同時全省都受災的,1942年也不是全省受災,只是沒受災的地方的百姓也沒有餘糧。其實糧食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可以互相接濟的,可以吃去年的糧、可以吃它地的糧,但1942年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接濟上,所以饑民只能背井離鄉。

1942河南大饑荒時饑民,已經餓的站不起來了。這些照片,都是當時的中外記者拍的。當時河南流行「水旱蝗湯」四大害的說法,後面一個湯字是指人禍,是湯恩伯,其實就是泛指河南國民政府。他們層層盤剝,百姓苦不堪言。當時有的家庭孩子多,賣孩子是常見的事,當時人回憶:「賣孩子就像賣白菜」。

湯恩伯。有人說「湯」不是湯恩伯,而是指土匪,的確在河南很多地方,當時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不知道文縐縐的「土匪」是什麼意思。但一提「蹚(跟湯同音)將」,則都能說出很多「蹚將」的故事。這說明當時治安非常亂,很多人餓的不行,就去搶了。

1942年,餓死的災民。在這樣的處境下,自然會發生吃人肉的事。河南鞏縣的武磐石,1942年時才19歲,武磐石說,當時許昌縣城北門住著一個姓常的女人叫常四婆兒,這常四婆兒當時經常撿死嬰來吃……。

1942河南災民。學者們總結了1942河南大饑荒爆發的幾個關鍵因素:戰時糧食的減產、中日軍隊在河南封鎖交通線造成的運輸困難、1938年黃河決堤後對農業區的破壞、通貨膨脹引起的糧價飛漲、強徵軍糧來供應河南境內的軍隊、以及政府救災不力。顯然人禍大於天災,1942年就算沒有水旱蝗,那年頭百姓也苦不堪言。

相關焦點

  • 1942年的河南饑荒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天災還是人禍?原因令人心痛
    1942年的河南饑荒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天災還是人禍?不過在距今不到100年的年前的民國年間也曾經發生了悲慘的人吃人事件,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公元1942年,由於戰亂和饑荒的雙重壓迫使得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中原大地上更是哀鴻遍野,儘管已經過去了將近百年,不過作為研究各家學說的筆者對此卻不能無動於衷!
  • 老照片再現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觸目驚心
    很多人都看過由張國立等一批老演員出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是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1942年,在河南111個縣中有96個縣受災,其中有39個縣災情最為嚴重。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慘狀:餓死病死150萬人,美國記者看完淚流不止
    實際上,整個地球經歷了好幾次大的冰河期,而周期性的氣候變冷更是相當頻繁,對人類而言這就是一次次巨大的天災,本來在人類數量稀少時還能靠自然豐富的饋贈生存,但是當人口數量快達到自然承受的極限時,這些災害就會造成餓殍遍地。當然,很多時候天災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但隨後更甚者卻往往是人禍。
  • 1942到1943年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完照片,腿不由自主發抖
    1942年的春天,河南遭遇嚴重旱災,農田幾乎顆粒無收。1940年開始的兩年間,河南省死亡近六百萬人。除去戰爭導致的死亡,有三百多萬人死於飢餓。這場災難,既是天災也有人禍的成分。戰爭也是加重災情的原因之一。
  • 人禍大於天災的越南大饑荒,令當地百姓不堪回首的1944年
    根據這一要求,越南城鎮居民月大米供應量減少了8公斤;越南人在一省範圍內運輸大米的重量也被嚴格限制在50公斤以內;收購大米必須由各省銀行和大米協會壟斷……根據越南人的傳統,農民一般都會有貯存大米以抵禦災年的習慣,但在日軍近乎強硬的"統治經濟"下,越南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許多貧苦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 劉少奇提出大饑荒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 毛澤東公開檢討
    [導讀]1961年的大饑荒劉少奇提出,三分自然災害七分人禍,對上下都是很震動。大會上,劉少奇做了3個小時的口頭報告,代表中央帶頭承認錯誤。毛澤東也做了檢討。這是建國後毛澤東的第一次公開檢討。他廣泛了解「五風」(共產風、浮誇風、命令風、幹部特殊風和生產瞎指揮風)的危害和農民生活的狀況,「尋根究底」,得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結論,幫助地方幹部糾正錯誤,提出解散食堂、保留社員自留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力地糾正了「五風」所造成的危害。1961年5月30日,劉少奇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會上講道:「這幾年發生的問題,到底是由於天災呢?還是由於我們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呢?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幾年前,國內上映的電影《1942》回顧了70多年前那場大饑荒,帶給觀眾強烈的震撼。 實際上,用「河南大饑荒」描述1942年夏到1943年春的那場災荒不太準確。除了河南,還有山西、河北、山東和安徽北部等地區都不同程度受災,或許應該叫做「華北大饑荒」。
  • 抗戰時河南人民的苦難:前有蔣介石炸掉花園口,後有1942大饑荒
    1937年日軍發動前面侵華戰爭,但是在這之前,東北地區早已經淪陷6年的時間,接下來日本人的進攻目標是華北、華中……一直到整個中國,還會有很對很多地區被席捲到戰爭中去,河南就是在抗日戰爭中飽受苦難的省份之一。
  • 劉少奇:大饑荒七分是人禍 毛澤東公開檢討
    他廣泛了解「五風」(共產風、浮誇風、命令風、幹部特殊風和生產瞎指揮風)的危害和農民生活的狀況,「尋根究底」,得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結論,幫助地方幹部糾正錯誤,提出解散食堂、保留社員自留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力地糾正了「五風」所造成的危害。1961年5月30日,劉少奇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會上講道:「這幾年發生的問題,到底是由於天災呢?還是由於我們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呢?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自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之後,黃泛區老百姓的生活已經不能用簡單的水深火熱來形容,那裡的人們要先後應對洪水、旱災、兵禍、蝗災、饑荒、瘟疫這些可怕的天災人禍。到了1942年,大饑荒已經從黃泛區蔓延到周邊各地,整個河南都成了人間煉獄。
  • 直擊1942年河南大饑荒真實場景:餓殍遍野,蔣介石看後腿不由發抖
    相信大家一定看過由張國立主演的電影《1942》,這部電影主要取材於1942年發生於河南的大饑荒,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1942年中國人民所受的苦難。在發生災情初期,當時河南省主席的李培基沒有及時匯報,導致了饑荒的進一步擴大。
  • 78年前河南大饑荒:150萬人被餓死,美國記者看到後連飯都吃不下
    電影《1942》中,張國立為了讓電影更真實,生生將自己餓了一大圈,那些在饑荒路上蹣跚前行的災民們,讓屏幕前的觀眾感受到了1942年河南大饑荒的那段歷史情況。然而電影再怎麼真實也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歷史上,中國那一年的大饑荒,不僅是在河南,還包括了河北、山西、山東、安徽。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  掌權者不理災情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此時,手中掌控著各種資源的當權者,為何沒做出救災的反應呢?讓我們回歸到歷史場景,看看他們都在做些什麼吧。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在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不變。陳布雷說: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
  • 《1942 飢餓中國》首發 記錄大饑荒史實
    記者歷經半年多時間,走遍河南全省尋訪,並沿著隴海鐵路線,重走了災民逃荒路。3000多裡重訪之路,記者採訪了200餘位事件親歷者,書中收錄了20餘位親歷者的講述和近50張目擊者照片,最大程度上還原了1942年河南大饑荒。今年11月初,該系列紀實報導由中華書局編輯成書。
  • 1942年河南饑荒:兩饅頭能換個媳婦,並非段子,人命僅值幾個土豆
    而1942年的河南大饑荒,就完全可以用「易子而食」來形容。當時兩個饅頭就能換一個老婆,一個紅薯就能把兒子賣了,由此可見,當年河南大饑荒到底有多麼可怕了。1937年,日軍已經不滿足於東北,想要將爪牙伸向整個中國。於是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以東北為據點,以北路為主要侵略方向進犯我國領土。彼時,我國已經形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志之士都奔向了戰場,並奮力將日軍抵禦在淮河之北。
  • 【歷史】民國共38年,就鬧了38年饑荒,無一日不饑荒,餓死2億人
    民國時期:(一)1920-1921年華北四省區大饑荒:死1000多萬人,災民3000萬(一說5000萬)。(二)1925年川黔湘鄂贛五省大饑荒,死人數不詳。(三)1928-1930年北方八省大饑荒:死1300多萬人。
  • 1942年河南大饑荒老照片曝光,蔣介石看了發抖,樹皮都沒放過!
    1942年夏天至1943年春天,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東等地發生了大規模的大饑荒事件,由於河南地區最為嚴重,因此也被稱為「1942河南大饑荒」。河南地區在1942年之前,多次遭遇水災,緊接著1938年就發生了人為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河南安徽等地千萬人受災。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把人餓到何種地步?只要能入口就能吃
    大家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意思就是一天三頓飯,一頓不吃都會感到很餓,現在我們的社會豐富多樣,各種美食都非常的多,完全不需要為食物發愁,但是,在1942年,河南曾經爆發了大饑荒,那場饑荒餓死了無數的人,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來看一看,河南爆發的那場饑荒。1942河南大饑荒:這才是餓!
  • 河南人必須知道的事:1942年大饑荒死掉300萬人,還有誰記得?
    1942年中國河南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大饑荒,整個河南餓殍千裡,民不聊生,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河南大饑荒是指1942年7月開始至1943春發生在河南的旱災。平息大旱之後又遇到蝗災,由於河南地處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饑荒遍及全省111個縣。
  • 1942年河南發生旱災時 蔣介石夫婦在做什麼(圖)
    1942年4月,蔣介石、宋美齡與史迪威在緬甸戰場上合影 資料圖片  掌權者不理河南大饑荒的根本原因是日本侵華。  大災之前,河南30多個縣淪陷。  1942年的蔣介石:斥報災者「胡造謠言」  1942年,在河南大面積受災和餓死人的情況下,政府向這個地區所徵的實物稅和軍糧任務都未曾改變。甚至在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的報災電裡看到「赤地千裡」「哀鴻遍地」「嗷嗷待哺」等詞彙時,蔣介石認為這是謊報濫調,並且嚴令河南的徵實不能緩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