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飢餓的人們。那場災難給河南人造成了深刻的印象,凡是經歷過那次饑荒的老人,每當談起都心有餘悸。很多老人在當時看到了漫天飛舞的螞蚱,把禾苗都吃光了。
這乾草,就是一頓美餐,他露出了笑意。當時除了吃樹皮、草,還有吃大雁等鳥糞的,但「大雁屎」畢竟有限。當時最慘的是吃泥巴,是那種腥泥,結果肯定是等於飲鴆止渴。
禾苗被蝗蟲吃光後,百姓只能刮這個吃。河南的氣候、地勢決定河南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省。如果農民有餘糧,一年沒有收成也沒事。顯然,當時農民都沒有餘糧,甚至寅吃卯糧。
1942年河南災民。當時很多災民向鄰省逃荒,就是逃離災荒的意思,很多人餓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河南很少在歷史上同時全省都受災的,1942年也不是全省受災,只是沒受災的地方的百姓也沒有餘糧。其實糧食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可以互相接濟的,可以吃去年的糧、可以吃它地的糧,但1942年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接濟上,所以饑民只能背井離鄉。
1942河南大饑荒時饑民,已經餓的站不起來了。這些照片,都是當時的中外記者拍的。當時河南流行「水旱蝗湯」四大害的說法,後面一個湯字是指人禍,是湯恩伯,其實就是泛指河南國民政府。他們層層盤剝,百姓苦不堪言。當時有的家庭孩子多,賣孩子是常見的事,當時人回憶:「賣孩子就像賣白菜」。
湯恩伯。有人說「湯」不是湯恩伯,而是指土匪,的確在河南很多地方,當時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不知道文縐縐的「土匪」是什麼意思。但一提「蹚(跟湯同音)將」,則都能說出很多「蹚將」的故事。這說明當時治安非常亂,很多人餓的不行,就去搶了。
1942年,餓死的災民。在這樣的處境下,自然會發生吃人肉的事。河南鞏縣的武磐石,1942年時才19歲,武磐石說,當時許昌縣城北門住著一個姓常的女人叫常四婆兒,這常四婆兒當時經常撿死嬰來吃……。
1942河南災民。學者們總結了1942河南大饑荒爆發的幾個關鍵因素:戰時糧食的減產、中日軍隊在河南封鎖交通線造成的運輸困難、1938年黃河決堤後對農業區的破壞、通貨膨脹引起的糧價飛漲、強徵軍糧來供應河南境內的軍隊、以及政府救災不力。顯然人禍大於天災,1942年就算沒有水旱蝗,那年頭百姓也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