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黑名單》中有一句臺詞:
「為什麼別人敢在你身上做壞事,是因為你讓人覺得在你身上做壞事,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聽起來很殘忍,但確是實情。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受欺負,是因為欺負你沒有成本。
忍讓本沒錯,但沒了底線,就是一場災難。
善良本沒錯,但沒了尺度,就是在養恩仇。
你越畏懼他,他越咄咄逼人;你越對他強硬,反而,他越對你恭順。
做人,沒必要總是笑臉相迎,該翻臉時翻臉,反而收穫尊敬。
趙春亮 攝
01
你的忍讓,換不了友善
看過這樣一句話:「是我們自己,教會別人如何傷害我們。」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內在強化,假如有人傷害我們,並換回我們的妥協和利益時,那麼他們便會重複這個行為。
作家柏邦妮,曾在節目中講過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的柏邦妮,長得矮矮胖胖,做事笨手笨腳。
有一次上體育課時,有個男同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拿一個籃球砸在她的頭上。
這讓她很無奈,雖委屈萬分,但還是選擇了逃避、忍讓。
從那以後,那位男同學便把她當成受氣包。
每次上體育課時,那位男同學和他的小團體就一起欺負並嘲笑她。
這事導致她從小學到大學都抗拒上體育課,甚至到現在都害怕在別人面前做運動。
多年之後,她想起這段往事時,內心仍然耿耿於懷。
她說:「如果我能回到過去,我一定要打回去。我不是想要打敗他,只是要向他證明,我不是一個軟弱的人,我不會帶著這份屈辱的回憶一直活下去。」
她一時的忍讓,不僅換回嘲笑,還有長久的內心折磨。
善良是珍貴的,但善良沒長出牙齒,便是軟弱。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生而為人,懂得忍讓是好事,但忍讓是要有底線的」。
適度的忍讓,會讓你的善良增添光芒;過度的忍讓,只會滋長對方的肆無忌憚。
你可以不去扎人,但必須身上有刺。
中新社記者 李江寧 攝
02
善良要有尺,忍讓要有度
知乎上有個問題:「做人為什麼要拒絕?」
有個高贊回答:「很多時候,『翻臉』代表著你的底線,保護著你的自尊,代表了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最基本的權利:被尊重。」
與人為善,本是好事,但若被人「綁架」了善良,就該懂得及時拒絕;
書法家啟功先生,曾因他人求字而苦惱過。
一直流傳他寫的字最好求,因他不分尊卑,凡有人來求,幾乎有求必應。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求字者來勢兇猛,如洪水泛濫,嚴重影響到啟功先生的主業,他感到吃不消,並說:
「我現在哪是寫字呀,簡直是『刷』字。」
對他來說,本來寫字是一種樂事,現在卻成為他生活中的煩惱。
不好意思拒絕他人,便給自己徒增煩惱。
後來,有次,啟功先生重感冒,身體不適,又擔心有人打擾。
索性一張白紙上寫了四句話:「啟功冬眠,謝絕參觀;如敲門窗,罰款一元。」
前來求字的訪客,看到後,會心一笑,自然都安靜地離開了。
對商業求字者,他要求和學校辦公室打招呼,講定價錢,最後由他來寫,所有收入一律登記在冊,後續用於公益事業。
善良沒了尺度,於別人是蜜糖,於自己卻是砒霜。
有這樣一句話:「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不要做一個善良無底線、不懂拒絕的弱好人,否則,只會被壓榨。
其實,學會拒絕別人,便是善待自己;懂得適度善良,便能贏取尊敬。
善良要有尺,凡事要有度,該翻臉翻臉,該拒絕拒絕,他人才懂得跟你適可而止。
王小軍 攝
03
你若好到毫無保留
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看過這樣一句話:「不給惡人留情面也是一種修養。」
深以為然。
太忍又委屈,太善被人欺,遇到惡人,不如直接翻臉。
表明自己的立場,給善良加上尺度,就是另一種自我保護。
當一個人饑寒交迫時,你給他一碗麵,他便感恩戴德。但當你不斷給予時,他便理所應當地得寸進尺。
你若善良到毫無保留,對方就敢壞到肆無忌憚。
你的好撐大了對方的胃,當所求得不到滿足時,反而會反咬你。
善良沒錯,但沒原則、沒稜角的善良,只會助長了對方的惡。
你若不斷付出,那別人就不斷索取;你若不斷退讓,那別人就不斷侵佔。
做人,該給善良披上鋒芒,該翻臉時就翻臉,警告對方收斂自己的惡。
何蓬磊 攝
04
餘生,該翻臉時翻臉,不怕得罪人
曾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如果別人欺負你,你卻用道德來感化他。那麼善待你的人,你又該如何去報答?
面對傷害我們的人,不要一味縱容姑息。
你可以善良,但若受欺負,就該讓對方付出痛苦的成本,他才可能止步。
不能慣,欺軟怕硬的人;不能忍,得寸進尺的人。
給善良披上鋒芒,不欺人,但也不被別人欺負。
為忍讓標上尺度,不越界,但也不讓對方越限。
餘生,願你我仍溫良純善,但待惡人畢露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