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談|「向前衝」、「義氣」:經驗範疇的中國歷史書寫

2021-01-13 澎湃新聞

我們在各種歷史圖片中經常會看到一個「向前衝」的動作,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在現代經驗當中是如何形成的?又有著怎樣的含義?我們在古詩中讀過關於家鄉、故土時常常會具體到一個點:「牧童遙指杏花村」「流到瓜州古渡頭」等等,而我們今天被問起你的故鄉在哪裡時,我們如何指認自己?而這種表面上看只是地域概念的擴充是否別有深意,文學作品、詩歌中是怎樣逐漸構築著我們的現代性想像的?作為中國古代常被提及的一種德性——義氣,在現代的敘述當中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我們雖不常提及義氣一詞,但是它卻似乎是很多影視中最重要的價值觀,從前現代那種義氣關係到今天談到人際關係一種道德擔當時,義氣是起了什麼樣的作用?

《向前的記憶》書封。在最近出版的吳天的《向前的記憶》、羅雅琳的《上升的大地》,以及馮慶的《中國人的義氣》即關注並回應了上述問題。這三本書也均由舒可文策劃,冠以「經驗史」一名,舒可文說,她設計了大量和中國現代文化歷史有關的題目,發現今天的很多敘述、用詞用語都和前現代有著非常大的隔膜和區別,也因此被描述為一種文化的斷裂狀態。但是事實沒有那麼簡單,某些潛在的蟄藏的地方是有連接的。一個持續了2000年的文化,不會因為一場革命,一場意識形態的改變,就徹底從文化血液當中清洗乾淨。「經驗」的範圍既包括文學經驗與音樂經驗,也包括情感經驗與生活經驗。「經驗」之所以成「史」,是因為「經驗」並非只與一時一地相關,若我們將目光放得更為長遠,將會發現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驗」或許關懷著類似的問題。藉助「經驗史」的視野,可以從看似獨立的文學、藝術、情感、生活案例中找到一種解釋問題的可能方法,展望一種充滿希望的歷史遠景。

最近的線下對談中,上述三本書的作者及策劃舒可文進行了分享。

我們為什麼會做出「向前衝」的姿態

新中國成立以來,現代中國文化建設現場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舞臺化的動作,這些經典動作背後與政治相關的審美秩序也油然而生。其中,弓步前跨、鐵拳緊握、曲臂橫置於胸前的「向前衝」流傳甚為廣泛。這些迅猛陽剛、大開大闔的動作啟發大批革命群眾自由地組合、創造,以肉身塑造的類似江山或浪潮的集體造型,妙趣橫生。並且在改革開放後,向前衝等動作仍屢次出現在不同語境、立場、身份的文藝作品和日常生活的儀式化場面中,成為某種時代精神的註腳和經典化的身體語言。

吳天談到,這本書的構思來源於研究生時期的論文,當時他的寫作初衷是想了解為什麼中國會在「文革」之後,在1980年代突然轉向到了當代藝術的八五新潮,並且在歷史的演變當中凝結出一種迥異於之前一百年革命的大眾化文藝。他發現1980年代的很多的藝術作品中,最有名的符號就是把拳頭捏緊擺成「向前衝」的姿態,很多共和國早期遺留下來的雕塑、繪畫、建築的配飾,甚至是日常器物當中都能看到這樣的圖像。

理解「文革」時代的工農兵文藝的圖像符號通常有兩條路,一個是當成政治的藝術化或者是藝術的政治表達,另外一個是跟蘇聯的對比。而吳天探索出了另外一條線索——民間藝術,他發現這個動作和戲曲武生有直接關係,通過這樣的一條線索,開始以繪畫式的創作的過程不斷尋找這些圖像,包括收藏網站或者潘家園,發現關於苦難的身體記憶,以及用昂揚的、雄性化審美的身體語言,去表達某一種革命訴求,或者是改變世界的訴求,其實起源於晚清洋務運動時期。那時候引進的西方訓練操當中,就有這個動作,在更早時期,這個動作在歐洲是列兵列隊,在進攻前的準備。「向前衝」這樣一個動作,跟勇氣、軍事上的變革凝結在一起,從洋務運動時期器物—制度—文化的推進的角度看,某一種歷史性的經驗並不只是停留在身體,而在理念當中。

1980年代的時候,這個動作背後代表權力,現在又回歸為舞臺的藝術語言,這種經驗回到第二層是,當革命完成了之後應該勇敢面對未來,用更多智慧去解決問題。藝術家想與代表革命的動作話語決裂,但是他表達這種決裂的堅定的時候,他又選擇了這個動作。因此,作為傳統和西方舶來觀念的融合,如何在價值觀的碰撞當中溯源,是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人的義氣》書封。馮慶:日用而不知的程式即是經驗在中國遊民社會文化史的語境裡,「江湖」一詞意義深遠。在諸多由「廟堂」下滲到「江湖」的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源自儒家傳統又具有權變意味的「義氣」倫理,於江湖中應運而生。從《三國演義》《水滸傳》到武俠小說和江湖電影,從古老的捨生取義到今天大眾文化表徵中俯拾即是的情義閃光,「演義」的藝術手法時刻浮現於詩化江湖的圖景當中,塑造著大多數中國民眾的日常感性經驗。

《中國人的義氣》分為上下篇。上篇追溯歷史,從政治哲學和社會史的角度,對「江湖義氣」的文學表徵進行分析。通過梳理《水滸傳》當中的文人形象、金庸小說中的遊民生存狀態、與「江湖知識人」相關的治理經驗和敘事技法等話題,探索「義氣」倫理下的歷史經驗與時代印記。

下篇回歸當下,解讀張徹、徐克、杜琪峯等知名導演以「江湖」或「義氣」為題材的經典影像作品,揭示其中對現代遊民生存狀態的曝露、反思和價值提升。此外,書中還對黃霑、盧國霑等音樂人圍繞「情義」主題創作的流行歌曲進行了話語分析,並結合自覺繼承這一主題的當代嘻哈音樂,挖掘其中隱含的歷史經驗,從而總結了大眾文藝所具備的獨到情感動員機制,為構建大中華文化共同體的議題,提供了別樣的信息儲備和審美眼光。

作者馮慶在現場談道,傳統通俗小說我們都很熟悉,比如說《三國演義》《水滸傳》,他們存在的意義並不僅僅是為了娛樂而已,而是通過民間說書藝人的表演、講述,把儒家的傳統的忠、孝、仁、義的觀念,蘊藏在表演和故事當中,讓民眾聽了之後就潛移默化的接受這些觀點,這並不是一個消極被動的接受,而是有選擇的,因為好的作品他們才會接受。講故事的人是有一定文化的,用這種方式把低層次的故事累積起來變成一些較高層次的故事。

當代的武俠小說、電影也具有文學藝術的魅力,把審美脫離形式化的或者無功利的那種高層次的超越式的審美的想像,拓展為一個面向大部分民眾的這樣一種通俗的審美。這就是書中核心的帶有美學分析的命題的體制來源。現代國民心理中的義氣觀和倫理觀正是在此過程中形成的。

「我們要用一種嚴肅的態度對待當代的每一個能夠在公共領域發出聲音,不管是精英藝術家還是通俗藝術家,只要能夠屹立不倒,就說明了它把握了某種真理,在生活當中,企業文化、學校的教育當中,都存在著這樣一種對於內在倫理觀的調動,這是一種機制,也是一種經驗。現代社會當中的一些基層的治理的經驗當中,義氣有豐富的狀態,它可以讓我們的具體生活當中變得更加有規矩,更加有秩序,但是也有可能會引發一些混亂。」馮慶說。

馮慶認為,在一個極端的時代,大部分人不願意去參加政治實踐,只想著老老實實地活著,老老實實地生活。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古代的中國儒家認為知識分子認為你只要講義氣就夠了,而遊民在江湖當中的那樣一些他們沒有家族的依靠和親朋好友的幫助,只能到社會上闖蕩,只能依靠講義氣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的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幫助,只能通過投身於某種類血緣的共同體才能夠獲得幫助。

馮慶也談及,所謂的義和氣的關係到更高的層次就是向前衝的狀態,那時候需要一種更高明的治理經驗,去調整民眾的血氣,而平時一個非政治狀態,是一種鬆散的,相望於江湖的狀態。當在援引義氣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向下普泛化為一個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這樣一個哥們義氣,還是可以向上讓它通往某種對於美好的跟善的這樣一個追求,這是我們在討論義氣的時候要注意的兩個層面。或許,我們可以從古老的文化經驗中進行探索和嘗試。

經驗史:在碎片化的生活中建立完整性

經驗作為一種對自己經歷的整合方式,它是一個對經歷的沉積之後的結果,是理性的思維整合方式,而不是依然停留在經歷狀態的一個一個原始狀態。在我們對經驗史的梳理當中發現,在我們的文化經驗的形成、道德判斷、政治選擇當中,這些程式都在起著比理性分析還要還要大的作用,所以這些部分我們把它歸為經驗的部分,它並不是跟理性思考相對立的一個範疇。

舒可文介紹,雖然叫經驗史,但是經驗本身不是我們去定義的對象,經驗很像一個球體,它有無數的點和外界相連,我們能做的是讓經驗變得飽滿的,建立多元和深遠的聯繫,而不是一個斷裂狀態或自我封閉狀態。經驗就是把我們平時所體驗到的東西變成一條經脈,是和所謂被誤解的碎片化相對應的。在貌似碎片化的生活中去建立一種完整性。

「如果一個經驗感受是自我封閉的,人就會鬱悶,就會焦慮,反正就會有各種煩惱。但是如果這個球體它和整個外部世界和歷史和上天入地有交互。因為經驗的形成就是一個綜合的元素,綜合的原因形成的。 我們在敘述這些的時候都是在建立連接,並不是去闡釋經驗本身。讓經驗在它應該連接的地方連接,作家要做的,是把每一個變化的步驟都捕捉起來。」舒可文說。

經驗史的寫作,其實有一點接近於原型批評。原型代表了人類內心深處看起來是無意識的內容,但這個無意識當中隱藏了某種自然的衝動和渴望。每個作家要找到核心的一個原型,而在每一個不同的時段,原型都會有闡發出變化,或者是不同的形式。

現在有一種文化傾向,就是用宏大的、抽象的、普世的一些概念來覆蓋我們真實的文化經驗,這是不是真的有說明性,或者是不是真的對我們的歷史、文化有所解釋,或者提供我們的理解渠道,這個概念的有效性如何和我們的具體經驗相結合,經驗史在這方面至少一直是一種補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哲學範疇與文藝學範疇
    系統原理性的著作確乎存在著有水份、不能保證每章每節每段都有新意,都是中心範疇的有序展開,但全部學說的主次問題、專題在體系的地位都有明確的體現,全部原理可由中心範疇的合規律合對象的展開獲得系統而又經緯錯落有致的總體構架,使人們獲得一門學科的總體印象。中國古文論之所以缺乏德國古文論的體系性與整體意識,並不在於中國古文論缺乏範疇。胡經之主編的《中國古典美學叢編》以範疇的排列組合為特色,其中有幾十對範疇。
  • 讀懂了江湖義氣,你就讀懂了中國人
    那麼多作品都在表達「江湖」和「義氣」,但是它們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中國歷史的哪些經驗給予了它們至今仍然旺盛的生命力?似乎人人都能對「江湖義氣」說上點什麼,但是走進了,只看見一片寫意的模糊。我們請到最近剛出版《中國人的義氣:詩化江湖及其政治經驗》的中國人民大學講師馮慶,為我們細細講述中國人如何製造「江湖」和「義氣」,而它們又如何改變了中國人。本文為講座文字稿,經主講人審閱後發布於硬核讀書會平臺。
  • 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
    從廣義上說,中國書法是指書寫的方法是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除了漢字,廣義上的書法也涵蓋了許多非漢字為文字書寫藝術,如阿拉伯書法梵文字母書法、越南書法等。
  • 從吳用韋小寶到香港電影:「義氣」背後的政治哲學
    ▌《中國人的義氣:詩化江湖及其政治經驗》馮慶 著 中信出版集團從吳用到韋小寶:「以義馭氣」與「集氣成義」《中國人的義氣:詩化江湖及其政治經驗》開篇中對「義氣論」的理論闡釋構成了全書的題眼。在《自序》中,作者自陳書中所謂「義氣」有別於日常用語中的「義氣」,主要區別在於前者帶有一種「使動」意涵——使身體性的「氣」化為倫理性的「義」。
  • 大事臨頭向前衝(圖)
    志願者們衝好一杯杯暖暖的糖水,一一送到獻血者手上。  說修養普通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就是強大的,甚至說是偉大的,因為它承載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力量,更是團結友愛的人性光芒,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民族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戰勝,再嚴重的危機我們也能化解。
  • 學術爭鳴 | 方志學的概念與基本範疇
    一門具體科學的概念和範疇是其確立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對它們的認識和定義也相應地體現出人在一定階段的理論思維發展水平。中國的方志起源很早,而方志學的建立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清代以前,學者雖在探討方志編纂的同時,涉及某些方志編纂的理論問題,然而始終未能形成有系統的理論。
  • 新年獻詞 | 是你,在這一年書寫了太多讓人心潮澎湃的中國故事
    新年獻詞 | 是你,在這一年書寫了太多讓人心潮澎湃的中國故事 2020-12-31 17: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人民藝術家」王蒙——熱情澎湃地書寫時代書寫生活
    「人民藝術家」王蒙(見圖,新華社記者李文攝)——一位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起來的作家,見證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之路。他以輝煌的創作實績和多方面的工作,參與並推動了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 從少年到耄耋,從中學生黨員到新中國的文化部長,那顆「少年布爾什維克」的初心始終在王蒙的胸中躍動。
  • 金羊網評:「後浪」奔湧,書寫更美更新的青春之中國
    一個有希望的中國,離不開青年;一個蓬勃發展的中國,離不開青年;一個砥礪風雨前行的中國,離不開青年。回望中國成長的歷程,每一步裡都有青年的身影,每一次風險挑戰之中,都有青年的力量,每一次偉大的成就中都有青年的名字。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更是我們永葆青春的不竭力量。
  • 「當先鋒,向前衝」——雙峰甘棠鎮旺龍村村民在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6日訊(通訊員 王任遠 朱向陽 劉皎鵬)「我申請入黨,我願意當先鋒、向前衝!」近日,雙峰縣甘棠鎮旺龍村朱繼惠、朱連平,在疫情防控值班崗位上,向該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曾是一名光榮的邊防軍人,深知從來沒有什麼輕裝前進,只因有人在負重前行。」
  • 土村芳出演《愛情敗犬向前衝》 人生的第一次婚紗
    土村芳出演《愛情敗犬向前衝》 人生的第一次婚紗 發布時間:2017-05-08 18:18:18.0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東京5月8日電日本頻道綜合日本時尚娛樂網站Modelpress報導,改編自藤原晶人氣漫畫的《愛情敗犬向前衝》(周四晚11:59播出)已經在讀賣電視臺播放。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重要概念範疇表述漢英對照(一)
    從今天起,中國翻譯研究院重點翻譯任務統籌工作機制將聯合外文出版社,圍繞重要概念範疇表述的中英文表達,推出雙語對照版,供業界及相關人員參考。 一、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簡稱:Chinese socialism) 例句:全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不斷提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 奇門遁甲的科學範疇與淵源追溯
    二、奇門遁甲的科學範疇從科學本質上看奇門遁甲,它實際上是古時候人們觀察世界,認識事物,處理問題的一種科學思維方法,更形象地說,則可將之比擬為一種模擬描述一切事物存在與變化的「通用象數理思維模型」,因此它根本上是屬於思維科學的研究範疇。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這個「通用象數理思維模型」的幾個最顯著特點。
  • 唐曉峰與周尚意對談:中國地理景觀背後的文化建構
    【編者按】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唐曉峰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部周尚意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彼岸書店,圍繞段義孚先生《神州——歷史眼光下的中國地理》一書,為我們講述了中華文明中的「景觀」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變遷。以下內容摘編自現場錄音整理稿,經主辦方以及唐教授和周教授本人校核並授權發布。
  • 駱以軍、葛亮和張悅然對談:我們是故事的盜取者
    張悅然  「臺灣近十年來最優秀小說家」駱以軍,與香港青年作家葛亮、大陸作家張悅然一起,日前在上海圖書館就「私」寫作這一話題展開對談。她的作品《誓鳥》被評選為「2006年中國小說排行榜」最佳長篇小說。《月圓之夜及其他》獲得2008年度「茅臺杯」人民文學獎優秀散文獎。  三位作家分別是60、70、80不同的代表,又有香港、臺灣、大陸三地的寫作背景差異。他們的文學認知,會有怎樣的碰撞?
  • 高曉松對談劉慈欣,科幻小說裡的科學並不是科學,而是文學的映像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樣宏大的科幻著作,每個讀者因自身性別和經驗的不同而有不同角度的解讀和關注點。《三體》有著強硬的科幻內容,對於大多數與科幻迷有著不同閱讀體系的讀者來說需要調動巨大的想像能力來完成閱讀。不過,劉慈欣自己也說,科幻小說裡的科學並不是科學,而是文學的映像。
  • ...學思踐悟十九大⑥】光明日報王丹:中國書寫「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原標題:【學習時刻 學思踐悟十九大⑥】光明日報王丹:中國書寫「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由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推出
  • 唯物辯證法:5對基本範疇,講透了方方面面的一般規律
    而哲學範疇,是人們思維對客觀事物最普遍的本質的反映和概括,是人們從不同側面對世界的根本看法,也是人們從不同維度反映事物發展的辯證方法。簡單地講,任何事物的運動發展規律,都逃不出唯物辯證法各基本範疇的「手掌心」。唯物辯證法,有五對基本範疇,也有人說是六對,或多對範疇。
  • 「中國爨體第一人」陳正義書寫爨體字
    「中國爨體第一人」陳正義書寫爨體字「雲南網」「中國爨體第一人」陳正義書寫爨體字「雲南網」  9月8日,全國網絡媒體曲靖行採訪團參觀爨寶子碑後,二爨書畫院院長陳正義為雲南網題寫爨體字。陳正義現場書寫爨體字
  • 我們為什麼寫推理小說——黑貓文庫原創作者對談
    那麼中國本土推理的發展又如何呢?在國內寫推理真的是「用愛發電」?創作推理能否成為一份職業?推理小說中那些五花八門的詭計和邏輯又是如何構思的?三位資深推理作家將談一談他們這些年的創作經歷和感悟,以及對新人的告誡。身為創作者,推理小說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