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了江湖義氣,你就讀懂了中國人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馮慶 硬核讀書會

✎主講 | 馮慶

✎編輯 | 程遲

硬核讀書會第七次「硬核講座」的主題是「中國人的江湖義氣」。

現在流行的國風、仙俠,上世紀流行的武俠小說、黑幫電影以及無數的歌曲,都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中國人對傳統社會「江湖」的眷戀與嚮往。

那麼多作品都在表達「江湖」和「義氣」,但是它們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中國歷史的哪些經驗給予了它們至今仍然旺盛的生命力?

似乎人人都能對「江湖義氣」說上點什麼,但是走進了,只看見一片寫意的模糊。

我們請到最近剛出版《中國人的義氣:詩化江湖及其政治經驗》的中國人民大學講師馮慶,為我們細細講述中國人如何製造「江湖」和「義氣」,而它們又如何改變了中國人。

本文為講座文字稿,經主講人審閱後發布於硬核讀書會平臺。

何為「江湖」,何為「義氣」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馮慶,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美學專業的教師。我的書《中國人的義氣——詩化江湖及其政治經驗》近期出版,我也借著這個機會和大家聊一聊中國人的「江湖」和「義氣」。

我們中國人經常把「講義氣」掛在嘴邊,這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這個詞的日常含義相對而言是比較明確的,但是我們又很難從學術的角度給予一個科學的定義,也很難把它翻譯成外語,所以我試圖做的工作就是澄清這個詞在具體歷史語境下的意涵。

主講人馮慶所著《中國人的義氣》,2020年5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我要首先談一談的就是江湖問題。因為我們一般說的講義氣這樣一種倫理現象,大多發生在江湖這種現實經驗當中。江湖其實是一個非常難以理解的概念,很難翻譯成外語。

通過對這兩個概念的澄清,我試圖傳達的是一種中國人的獨特政治經驗,再以此反映中國人在人情世故上的一些基本的經驗和智慧,然後審視它可能帶來的一些對我們當下生活的啟迪。

重慶是一個典型的碼頭城市。/圖蟲創意

我是一個重慶人。在重慶這個碼頭城市的環境下,形成了一種碼頭文化,其他很多的碼頭城市,比如長沙、上海、武漢、廣州等等,都有類似的碼頭文化體驗。

在碼頭文化氛圍比較濃重的地方,大家都能夠耳聞目睹許多關於所謂的江湖的故事。這些江湖的故事,說白了,其實就是一些徘徊在社會的邊緣的人群的故事。

賈樟柯有個電影叫《江湖兒女》,其實講述的也是同樣的故事。我們的大眾文化當中,尤其是青少年大眾文化當中,充滿了對於江湖的想像,在小說、音樂、電視連續劇當中都有。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就講述了「江湖義氣」在當代中國社會中如何體現。圖/豆瓣

對於我們八零後、九零後這一代人來說,我們從小受到港臺傳入的江湖敘事的影響,比如通過金庸的武俠小說,通過香港的電影、電視劇,包括一些流行音樂,它也會給我們帶來許多關於浪漫化的江湖的一些想像。

但其實真實的江湖往往是被主流社會排斥的。其中也會映射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把江湖進行了浪漫化、文學化、藝術化的處理,把它搬上熒幕,或者寫成小說,然後給青少年看的這樣一個現象,其實就叫做「詩化江湖」,就是我這本書的副標題要表達的一個遺憾。

我想要去研究的就是詩化江湖到底意味著什麼,講義氣這樣一種倫理行為,在其中是一個核心的概念。

用我書裡的話來說,江湖是一種現代的公共法理,難以下滲的社會網絡,其實對於我們在社會轉軌期間狀態的直觀體驗,我們在碼頭城市文化當中經常能體會到這種江湖的氛圍,尤其在重慶,在西部一些老工業城市,或者城市和鄉村的結合部,這樣一些地區、小鎮當中也能體會到這種經驗。

這種經驗中國人一說就很明白,但是你跟外國人講是很難的。在中國,江湖並不見得就是完全無法無天的狀態,它是一個模糊地帶,是一種在有法和無法之間的徘徊狀態,它是農耕文明向城市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過渡性的秩序。

這種政治處境和我們現實中,從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一些遊民群體,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看到所有的江湖故事、江湖的藝術作品,講述的幾乎都是遊民的故事。

什麼叫遊民呢?我們在近現代史視野中可以看到,康熙年間以來,中國人口突破一億大關。這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中國的大部分農業人口無法在土地上安頓,他們必然會四處遷徙,四處流浪。

有些人會背井離鄉,甚至是闖關東、下南洋、走西口等等,有些人進入了城市,他們成為了遊民階層。

下南洋的福建人。圖/維基百科

遊民階層一旦去到一個嶄新的、迥異的生活空間當中,就會想辦法抱團,形成一個新的遊民共同體。

舉個例子,當年很多人從內地漂流去了香港,他們去到香港之後,就會形成以同鄉會、宗親會這種機制為中心的一個新的共同體。

這和西方的浪漫主義的文學題材這種美學思維很接近,中國現代轉軌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浪漫化的過程,也就是遊民化的過程。

當然,在現實當中,這種生活並不見得多麼美好,因為它意味著與自己土生土長的土地截然分離,從家族、宗族當中脫離而出,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打拼,而不得不通過與其他的同鄉、朋友,以講義氣的方式形成一種類血緣共同體,就是彼此之間沒有血緣,但是可以結拜為兄弟,或者結拜為姐妹,然後形成一種類似於有血緣關係的共同體。

其實說白了,就是一些幫會之類的東西,它其實是遊民生活當中一種不得不為的現象。但是在藝術作品當中,它被美化,被加工了。

當然我從美學角度要說的,並不是這種實實在在的江湖秩序的好和壞,我們不談論那個層面的東西。我們談論的是為什麼有人從文學和藝術的角度來表達江湖,並且要製造出一種詩性化的、審美化的江湖體驗呢?

製造「江湖」

眾所周知,中國人現在談到江湖,至少在大眾文化的領域當中,會想到金庸、古龍奠基的武俠文化,包括我們現在很多青年朋友們很喜歡國風。

國風這種概念從哪裡來呢?當然是從八九十年代以來一直影響我們的港臺武俠、仙俠這些風潮當中,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早年出版的《神鵰俠侶》封面,用寫意的山水畫風格表達了「江湖」的概念。圖/維基百科

那麼為什麼武俠的江湖審美元素能夠影響那麼多中國人呢?其實裡面有一種倫理的、一種審美的觀念在起作用,那就是講義氣。

講義氣能讓一個人的形態、儀容變得更加美好,也就能讓一個角色變得更加偉岸,變得更加高、大、全。其實就是通過這種倫理的內核,它賦予了江湖人物卓越不同的審美的一種可能性。

講義氣為什麼是一個審美元素?我們知道,「義」這個概念在儒家傳統的語境當中,並不是最高層次的倫理,比如說像仁、忠、孝,這些概念的根基性或重要性更強。但是「義」這個概念,往往在遊民文化當中是一種帶有組織性或者系統性的倫理概念。

經過了兩千多年儒家觀念的洗禮,中國人對於仁、義、禮、智、信等等觀念的認可,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但是在民間的江湖文化當中,講義氣,加了一個氣字,這個氣其實是和人的身體節奏有關。

了解儒家文化,必須從《論語》入手,楊伯峻的《論語譯註》是對論語的權威闡釋之一。圖/豆瓣

講義氣,就是說,你不必在心中過一遍這個大道理,但是你的身體、你的血氣,直接的讓你做出了某種反應。也就是說,所謂的講義氣,是一種日常的,已經潛移默化在你的身體節奏當中的一種倫理要素,這就是我這本書當中比較理論化的一個觀點。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種講義氣的行為呢?我在書裡面就尤其強調,這和民間教化的藝術手法有關。

以前在中國文化普及率不高的時候,大多數人不識字的時候,要讓更多人受到一種儒家式的倫理教化的規訓,肯定不能靠大範圍的講大道理,而要靠戲曲、小說這樣一些藝術手法,就是民間文藝。

當時的說書人就會跟大家講一個故事,講一個段子,或者給大家唱一段曲兒,用這種方式,他要講述一個讓大家能夠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一個記憶點。

比如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這就是一個記憶點,大家就把它記住了,它的畫面感、情節感很強,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圍繞這個故事就可以衍生出許許多多的儀式感。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已經深深地刻在中國人關於「義氣「的想像裡。圖/豆瓣

在中國有俯拾即是的關公崇拜,很多學者甚至說,關羽才是中國的第一神明,這個話不是開玩笑,在任何華人的地方就有關公,不管你是從事哪一行、哪一業,你都會看到有人在拜關公,這就說明關羽的形象和意義,和遊民文化密不可分。

尤其海外華人遊蕩在海外,他必然要用這種「義」倫理去和陌生人打交道,而這個當中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自我規訓,就是你自己得發現有些事情你不能做,這些事情可能會給你造成許許多多的負面影響,所以說首先是自己做好;然後是和別人處好關係,這其實就是講義氣這個倫理當中的一個核心要旨。

又比如說,在小說和戲曲當中經常會講到水滸傳的故事,會講一些兄弟情誼。兄弟情誼也是個很重要的概念,它把這種歷史的故事講了出來,讓這些目不識丁的遊民能夠儘快地被感召,成為有義氣的人。

那我們在哪裡能夠看到這樣一種傳統的小說——比如說,以前說書先生講一段故事,老百姓聽了之後就把它記住了,在哪裡能夠看到這樣一個傳統的延續呢?

《鹿鼎記》的故事,是金庸對於「江湖義氣」對底層民眾規訓的一種總結。圖/豆瓣

我舉一個例子,金庸在他的封筆之作《鹿鼎記》當中就說了一個很有趣的段子,《鹿鼎記》的第一回並沒有講述小說的主角韋小寶,而是在講明末清初時一些大儒遭到清兵的迫害,後來陳近南這個江湖幫會的創始人拯救了他們。第二回才出現韋小寶,也就是《鹿鼎記》的主人公,那麼韋小寶出場的時候,他在幹什麼呢?是怎麼描述他的呢?

他說,揚州市上茶館頗多說書之人,講述三國志、水滸傳、大明英烈傳等等英雄故事,韋小寶聽書聽得多了,對故事中英雄好漢極是心醉,眼見此人重傷之餘,仍能連傷不少鹽梟——這指的是茅十八。

他看到茅十八重傷的時候還能有英雄本色,就對茅十八產生了仰慕之情。重點是後面這句:韋小寶以前聽了很多書,書中英雄常說的語句便脫口而出。

言下之意就是,在一種民間小說和戲曲的薰陶和教化之下,韋小寶這樣一個目不識丁、缺乏教育的底層遊民,依然能夠在恰當的時候做出一種講義氣的行為。

這個情節正好是金庸為自己這種小說寫作提供證明、論證:我為什麼寫小說呢?因為我寫的小說能夠讓很多目不識丁的遊民、底層大眾,也能夠獲得一些教育。什麼樣的教育呢?教你怎麼做人,怎麼成為一個講義氣的人,起到一種正面的倫理道德的意義。

韋小寶這樣一個人在市井中長大,也能夠被薰陶成一種身體層面的講義氣,那麼,其他人看金庸的小說,其實也能夠被他感召。

中國人的性格,被金庸融在韋小寶身上。圖/豆瓣

金庸其實有一篇散文專門講韋小寶這個人,他說:「我一定是將觀察到、體驗到的許許多多的人的性格,主要是中國人的性格,融在韋小寶的身上,他性格的主要特徵是適應環境、講義氣。」

金庸認為,韋小寶這樣一個底層遊民有兩個層次的性格。

第一個是適應環境,一個遊民去到陌生的環境,他能夠馬上適應,這其實就是中國的遊民階層,它具有這樣的特徵。

另外一個特徵就是講義氣。比如他說韋小寶加入天地會之後,接受了中國江湖人物的道德觀念,不過,這些道德觀念與士大夫、讀書人信服的那套不一樣。江湖上唯一重視的道德是義氣。

金庸說:義氣兩字,春秋戰國以來,任何在社會上做事的人沒有一個忽視。那麼什麼是在社會上做事的人呢?其實說白了就是江湖中的遊民。

在一個充滿了風險的陌生社會當中——也就是江湖中,每一個人都必須好好做人。韋小寶就是金庸特地塑造出來的一個好好做人、能夠遊刃有餘地在陌生化社會當中生活的人,甚至是能夠功成名就的一個人,不管是在廟堂還是在所謂的江湖。

其實說白了,就是講義氣這樣一種倫理,在金庸的最後一部封筆之作當中拔高了。金庸之前的小說裡面有很多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或者說是那些「俠」——不管是道家的還是儒家的俠。

但是韋小寶顯然不是一個俠,他唯一一個道德上的優點就是講義氣。也就是金庸把一切傳統儒家給予的東西都剝離開之後,還有一個東西無法剝離,就是講義氣。

這也就說明,不管你是從詩化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說,這種倫理是不可或缺的。

近代的「幫會江湖「

我們年輕的時候有所謂的錄像廳經驗。

大家可能都去過錄像廳這樣的場所,裡面放的影像有一類就是香港的幫會電影。我後來專門做過一個香港幫會電影的研究,試圖搞清楚,為什麼香港人和部分臺灣人喜歡拍這些。

有很多淺顯的理由,比如說有很多電影人可能有這個背景,但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其實根本的原因在於,香港本身是一個遊民城市。香港很多的文化人,文化的生產者、創作者,他們本身就是遊民,比如說電影人張徹,還有剛才提到的小說家金庸等等,都是從內地離鄉背井去到香港,他們自身就是遊民,只是是有知識的遊民,就是所謂的遊民知識人、江湖知識人。

其他的芸芸大眾,更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遊蕩的、不安的生活體驗,他們在陌生的城市當中或或多或少會意識到,自己要團結起來。

團結起來要依靠什麼樣的一種倫理機制呢?就得是講義氣了,所以就得有一種藝術的、文化的描述來告訴他們怎麼講義氣。

所以會有很多文化人寫小說、拍電影,來講述這種中國遊民社會古老的講義氣的組織方式,很多香港的黑幫電影當中都會有儀式,有各種各樣對於幫會文化的描述,它在不斷地重複晚清民國以來,幫會文化和現代都市文化之間的傳承和衝突。

裡面有很多糟粕,有很多和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東西,但同時在拍攝和講述這些故事的時候,這些東西又會被賦予一種神秘的光暈,使它誕生出一種讓人格外陌生,卻又熟悉的審美趣味。

杜琪峯的《黑社會》是對幫派文化和「江湖義氣」的一種反思。圖/豆瓣

舉一個例子,杜琪峯的《黑社會》。這部電影裡就充滿了對幫會文化的渲染和表徵。不光是這個,更早的時候,比如說八十年代的電影《洪門三柱香》,其實完全就是在講述洪門這樣一種秘密社會,講述當年的地下幫會、江湖社團,講述它內部的儀式、機制,包括一些秘密的手勢、暗語,茶碗陣等等。大家看到我這本書的封面就是幾個茶碗陣。

我們知道,中國辛亥革命其實也依靠了兩支重要的力量,一個是會黨,一個是新軍。

會黨,就是像天地會、洪門這樣一些秘密社團;新軍是另外一個系統,是曾國藩、李鴻章以來的地方武裝,這個也不用多說。

在當時,會黨是重要的社會革命的有生力量,在毛主席對中國各階層的分析當中也提到了流氓無產階級、流氓無產者,其實就是這裡講的遊民的組織,就是幫會。

平山周的《中國秘密社會史》,講述了辛亥革命和幫會的關係。

當時一些跟孫中山搞民主革命的日本人,比如平山周就寫過一本書,叫《中國秘密社會史》,這本書的序言是大學者、大革命家章太炎寫的。章太炎在裡面就講到,會黨、幫會這個系統能夠成為進步力量,其實就是利用江湖中這些人物的力量,然後來推翻滿清政府等等。

所以它其實在近現代歷史當中曾經有光榮的一面。在後來許多帶有傳奇色彩的演繹、故事、電影、小說當中,他們會呈現出一種悲劇英雄般的形象,他的儀式、儀禮也會在一種美學的表達當中延續下去。

《十月圍城》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社會上各種人物推進革命的故事。圖/豆瓣

但是,在現代社會當中,這些東西往往也顯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其中這樣一種講義氣的機制。

如果看過杜琪峯的《黑社會》,裡面有一個人物叫大頭,這個人動不動就要背幫規,比如私劫兄弟財物,必將死在萬刀之下,這是當年的洪門三十六誓,這是幫會中的一些誓詞、幫規。

但是在現代的語境當中,在一個特別殘酷的利益博弈環境當中,講這些話就顯得格格不入,顯得很傻,但同時又讓人很感動,它其實是一種很古典的審美觀感。

總之,在這些香港電影當中,談論黑社會中的道義、講義氣,或者說兄弟情誼等,我們知道有很多作品,比如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強調的就是很古典的一種講義氣的方式。

吳宇森的《英雄本色》,強調很古典的一種講義氣的方式。圖/豆瓣

在這之前就是他們的師父張徹,張徹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是在講述「義」的問題,它往往是和英雄人物的犧牲,和他大義凜然地為兄弟,或者為更高的目標而犧牲的這些行為分不開。比如狄龍、姜大衛,他們那時候的銀幕形象就是那種為兄弟兩肋插刀的形象。

而且它往往是以一種很陽剛、很美好的、雄性的、男性的身體來呈現,包括李小龍的身體。香港武俠電影、功夫電影,其實是男性的身體,陽剛的、威武的、健壯的身體,和講義氣這種內核緊緊地綁定在一起。

就像關雲長關公的身體這樣一個形象,他和一種挺拔的、崇高的、講義氣的品格結合在了一起。

在後來的香港電影《古惑仔》中,這種講義氣的形態,就和青春叛逆的衝動,和身體的節奏又結合在了一起。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古惑仔》是青年一代對「江湖義氣」理解的代表。 圖/豆瓣

但是我們會發現,經歷了張徹的電影,包括後來張徹的弟子們如《英雄本色》這些作品,再到更後面九十年代中期的《古惑仔》這些作品之後,香港有更多的導演開始拍反義氣題材的電影,出現了很多反江湖題材的作品,他們對於講義氣這樣一種倫理進行了反省和批判。像《江湖告急》、《一個字頭的誕生》,都帶有黑色幽默的性質。

由張徹、金庸、古龍奠定的那種浪漫主義的遊民江湖文化、講義氣的文化,就會讓位於這樣一些反江湖敘事,傳統的義氣敘事遭到了質疑、追問,和再度的升華。

杜琪峯的《黑社會》其實就是這樣一部典型的電影,包括它的第二部《以和為貴》,更顯著地表達了對義氣這種倫理的質疑,以及跟義氣相關的男性氣質,和與之相關的江湖的規章制度的文化,這些都遭到了質疑。

但事實上,只要還是遊民社會的生存狀態、江湖的生存狀態,義氣的機制就很難徹底地抽離。因為它意味著,你在當中沒得選擇,行事必然要去依據這樣一種倫理。

《掃毒》用更為藝術的方式表現「義氣」這一主題。圖/豆瓣

所以說各種各樣的導演和藝術家依然還會以各種方式堅持著對傳統、義氣和現代價值觀的有機整合,我們可以看到後來《掃毒》這樣一些電影,也是在表現兄弟義氣,但它可能更藝術。

音樂中的「江湖義氣」

同時我們在一些音樂當中,也能感受到這種義氣的審美風格,比如黃霑的作品,這是一種講義氣的、江湖的音樂,比如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這些音樂的雄性氣質非常顯著;同時,它也和個體自由這種豪情,一種有擔當的體主義品質結合在一起。

在音樂層面,我們能看到一個更高層次的推進,就是把這種遊民文化當中的講義氣,逐漸地推到更高層次的、現代人的公民美德的層面,這個也是一個值得去琢磨的話題。我在書當中也有一些描述。

說唱歌手Gai的歌曲裡,有非常明顯的「江湖義氣」指向。圖/豆瓣

比如我們今天很流行的年輕人的文化當中,說唱文化當中也有所謂的江湖流說唱,這是這些年出現比較多的現象,其實也反映了我前面講過的,對八九十年代以來香港江湖文化的一種自覺的繼承,同時也是對三國、水滸這些更傳統的文化的自覺繼承。總而言之,這個傳統沒有斷裂過,並且還在不斷地發展。

大家如果對上述這些話題感興趣,可以去我的書裡尋找更多的細節和例證,裡面還會涉及到對於張徹、徐克、杜琪峯的電影,包括對黃霑的音樂,以及很多愛國歌曲的分析。

我從這些案例當中試圖發掘的東西,不僅僅是江湖文化到底是什麼、詩化江湖到底是什麼,也不僅僅是講義氣究竟意味著什麼;我還試圖去尋找一種華人能夠瞬間在身體層面反應出來的共情機制,由此我們可以展開一系列關於社會共同體凝聚的討論。

所以,我這本書其實要思考的,是我們中國人應該在什麼層面,能夠實現更加廣闊的、更加有情有義的一種情感共同體,這是我一個更為宏大的理論抱負。但我不知道我到底做到沒有,可能這本書只是一個開端,也期待在跟各位的討論中,幫助我進一步去思考一些更深層次的理論問題和歷史問題。

讀者提問

1、您提到碼頭文化、幫派文化和社會經濟因素,是不是可以把中國的「江湖」和義大利的黑幫做個比較,似乎它們都被藝術浪漫化了。

答:這個問題我特別喜歡,確實是這樣。

當年《教父》這種電影出來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給六七十年代美國的義大利黑幫洗白,其實也是要把它的形象給詩化。但它詩化的邏輯很有趣,它是要宣傳這種黑社會家族具有某種傳統倫理的擔當。

《教父》,講述美國義大利黑幫家族的經典可以與中國的「江湖」做對比。圖/豆瓣

它確實也有這樣一個層面,只是這個傳統倫理是基於人性的普遍性,就是基於父慈子孝,或者兄弟的血緣關係。它不像中國人,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之間的一種義氣。

所以,西方人所重視的這種浪漫化,我們也不能稱之為江湖,就稱為地下秩序吧。它更多的是要凸顯出其中黑暗的一面,以及其中人性的扭曲,和最後艱難的抉擇。比如說阿爾帕西諾演的小教父就是這樣的狀態。它也反映出當時波譎雲詭的黑幫鬥爭等等。

它的浪漫化其實是要反映這些東西,而不會像中國人一樣,把非血緣的人之間的情感機制講得非常到位,也不會去表現男性身體的美感。所以大家看到,老教父也好,小教父也好,都是用西裝把自己的身體緊緊包裹起來的。但中國的武俠就會脫衣服打架。

這是因為中國人有戲曲的文化,這是表演性質的文化。我們說「三國演義」,「演義」,是要把「義」給演出來。怎麼演呢?為什麼要演出來呢?因為它面對的遊民階層,是很難通過大道理,通過抽象的義理得到感化,而是要通過直觀的形象,通過身體的表演被感化。

所以中國的這些江湖電影、武俠電影,都是直接用身體表演一個故事,表演一種大義凜然的姿態等等。

其實就跟吳天老師的《向前的記憶》中所寫的,和向前衝這個身體姿態非常有關係。這種東西很直觀,很簡單,但同時它能夠深深銘刻在你的腦海裡,留下深刻的記憶。

「經驗史」系列的另一部作品,吳天的《向前的記憶》。圖/豆瓣

這和西方的黑幫電影所帶來的刺激感是不一樣的。西方的黑幫電影,拼殺搏殺都是靠熱兵器,《教父》也是這樣。後來不管是昆丁的電影,還是斯科塞斯的電影,都是如此。

但中國即便用了熱兵器,它也是把冷兵器給熱兵器化了。比如吳宇森拿著兩把槍,但是這兩把槍其實是兩把刀,它就是古代遊俠的兩把刀,或者獨臂刀。其實這種章程是從古典的戲曲,從戲臺上的表演方式中延續下來的。

所以中國的這些武俠電影,它打鬥的時候是打得比較慢的,也是從戲曲當中吸收了營養。

雖然說它的刺激性沒有晚近的動作片那麼劇烈生猛,但是實際上它帶來的儀式感更強,也讓人能夠更加深刻地記住這些姿態,包括英雄殉道的姿態,為義氣兩肋插刀、最後犧牲的姿態,這些都流傳了下來。這就是中國講義氣的電影美學的一個核心命題。

當然,如果從更加長遠的歷史角度來說,西方的黑幫文化源自於文藝復興以來城鎮當中的家族文化。比如說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它其實就是一個黑幫家族,它在義大利威尼斯城邦當中,能夠佔據強大的政治主導地位,就在於他們家族比較蠻橫,就像黑幫一樣無惡不作,但同時又有錢有勢。

美第奇家族的畫像。圖/維基百科

西方很多文學作品當中也有這種黑幫情結。在17、18世紀,資本主義剛剛開始上升的時期,城市的遊民相當多,有很多犯罪小說,或者說是遊民小說、流浪漢小說,其實反映的都是這種局面。

但是它們大多都是帶有現實主義色彩的。比如說寫過《魯賓遜漂流記》的著名的笛福,他還寫過一本書,叫《摩爾·弗蘭德斯》,講述的就是一個女性底層遊民一輩子在犯罪邊緣試探的過程,同時她的生活過得非常慘。它就是描述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資本主義轉軌階段、資本主義的上升期,必然出現這種遊民文化,以及與之相對應的一些文學藝術表達。

中國的很多話題,很多文學的傳統,其實也吸收了西方這種文學的傳統。

2、「江湖」這個概念是否在今天已經式微?好像它在移民社會裡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被發揚光大。而在中國大陸,原創的「武俠」影響力不及港臺和海外。

答:說得對。在民國的時候,武俠文化的影響非常巨大,在鴛蝴派(鴛鴦蝴蝶派)的武俠小說當中,包括國民黨對於革命志士的官方宣傳,也會強調這些特徵。

但是為什麼後來這個東西它就不重要了?就在於我們已經實現了全國的統一,要以現代化的民族國家的方式來治理,因此也就註定要對這種分散不拘的遊民狀態進行徹底整治。可以看到,從新中國建立以來大陸的幾次運動,都是為了把這個問題給解決掉。

包括我們記憶猶新的80年代掃除盲流的運動,對流氓等現象的定義,以及對犯罪的規定,到90年代的掃黃打非,包括最近的掃黑除惡,其實都是為了社會基層治理。

基層治理不能容許有法外之地、法外之徒;雖然事實上肯定還是會存在,但是至少在法理上,在治理的層面上,在理念上,都必須對它進行規訓。這是必然的一件事情,只有這樣才能維護我們民族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統一完善。

在海外的一些地方,因為它的事實治理相對而言比較紊亂,所以這種敘事相對就會比較多一點,在港澳臺地區也是如此。

香港有非常明顯的遊民社會的氣質。圖/香港舊照片

凡是在一個主權界限不是那麼鮮明的地區,它就會有大量自發湧現的、例外的主權現象、共同體現象出現。而講義氣存在的意義,其實就是為了調整諸方勢力的博弈和鬥爭。香港黑社會電影中講義氣的所謂儀式、規定,都是為了解決衝突、化解衝突。

✎本期坐館 | 馮慶

✎本期編輯 | 程遲

原標題:《讀懂了江湖義氣,你就讀懂了中國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自信又自大的獅子座,這4個星座能讀懂你
    戀愛中最能讀懂獅子座心思的四大星座因為是火象星座,所以熱情、大方、自信,陽光這些美好的事物都會在獅子座身上出現。他們的極度自信讓他們在工作上很喜歡為別人安排工作,愛指揮別人。別人可能會覺的獅子座不是自信而是自大,但他們的熱情卻在改變著別人的想法。
  • 讀懂易經64卦,你也就看破了天機
    這是因為,你還在事情的外圍,尚未進入核心,即程度不夠、火侯不夠、方向不對、時機不對。人生不如意之事常有八九,但是你正在醞釀成功。這時,只要你不怕吃虧,儲畜力量,堅持到底,定能走向成功。10、讀懂履卦,一團和氣履,行。
  • 清除江湖義氣
    《求是》雜誌近日刊載文章,批評黨內出現的江湖習氣。文章尖銳地指出,有些領導幹部不是靠真理的力量去感召人,而是用哥們義氣去拉攏人,甚至直接把江湖手法搬到黨內和單位,以「寨主」自居,金蘭結義,締結同盟。在他們那裡,義氣等於原則,感情就是政策,健康的同志關係變成了人身依附或相互利用關係。
  • 心理學:讀懂手勢,讀懂自己和別人
    如果你能準確地接收到這些信息,並給予適當的回應,這將對你讀懂自己和別人有很大的幫助。 觀察對方的手,主要可以從兩個方面觀察:一是手的外部形態,如顏色、結構、皮膚粗細、柔韌性、手指形狀,甚至指甲;二是觀察手勢,很多手勢都能反映一個人的修養、個性和心理活動。
  • 命中注定:從星盤讀懂你今生的愛情
    長達69小節的課程,你會更系統了解星座和星盤。我們的星盤冥冥之中也想要教會我們一些事情。這也是我們學佔星的好處,讓我們比別人更快知道生命的密碼,讓你去找到你心裡想要的答案。從俯瞰星盤圖,到對星盤各個元素的一一解釋,深入淺出,讓你一點點讀懂星盤,讀懂命運,讀懂自己。專業的解讀,經典幽默的表達,配合詳盡圖文和音頻,讓人盡情驚嘆於佔星的魅力。購買後,永久有效,可隨時回顧查看課程,所以大家不用擔心,當你訂閱之後,發現自己沒時間學了,擔心會過期失效。
  •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 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如何利用中外古代和現代《易經》的詮釋能夠有效地學習?如果您說這些解釋不能幫助您理解《易經》這本書的內容,那肯定會引起激烈的反對。
  • 教十二星座男如何讀懂女人!
    因為你的固執,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感情升華,而且還會阻礙你讀懂異性內心想法的途徑。雙子座對於擅長與人溝通的雙子男來說,與異性打交道是他們最拿手的,可是,機靈過頭的雙子座卻不明白如何才能讀懂對方的心思。性格靈活多變的雙子座要想讀懂女生的心思並不難,難的是你要先讓自己踏實下來,不要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示人,沒有哪個女孩願意向一個貌似輕浮的男生傾訴的。要讀懂女人心,雙子男還應該集中自己的心思,不要總是在不同異性身上來回遊移,這樣你是得不到真愛的。你只有堅定自己對愛情的忠誠,才有耐心往更深層去了解一個女生,走到她的內心世界中去。
  • 三國趣談:為啥說劉備成也江湖義氣,敗也江湖義氣
    三國趣談:為啥說劉備成也江湖義氣,敗也江湖義氣劉備倘若真是象他在《三國演義》中標榜的那樣,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按照族譜推算,他應該是漢景帝第十八世孫;而漢獻帝是漢景帝第十三代世孫,輩份比他高了許多,所以,劉皇叔一說並沒有太多依據,可能是劉備據此表明他是末落的貴族子弟,吸引世人注意
  • 《木蘭辭》裡的「東西南北」,教你讀懂先人的文化、感情、修辭
    讀《竹石》,你有沒有注意到第三句——任爾東西南北風,為什麼是「東西南北」呢?按照順序難道不應該是「東南西北風」嗎?「東西南北」,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不僅蘊含了深厚的文化性,而且帶有非常濃鬱的情感。讀懂了詩文中的「東西南北」,還真是能幫你讀懂文字背後很多文化的、文學的、情感的東西。還記得一年級的那首樂府名作《江南》嗎?
  • 唯一能讀懂金牛的星座
    每個星座之間都會存在著一定的聯繫,有些星座只需要一個眼神就能夠讀懂對方的想法,這就是他們之間的默契,如果兩個星座之間的默契值很高,你們不僅可以成為要好的朋友,還可以發展成為戀人,那麼唯一能讀懂
  • 最能讀懂女生暗示的星座男
    一起跟著這些最能讀懂女生暗示的星座男學習了解女生,抓住下一次愛情的機會。所以如果他們要追求一個女生,不用女生過多的表示,就能讀懂對方的暗示,也就能夠抓住對方真正想要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努力,只要女生不強烈的反感天蠍男的追求,兩個人牽手也就是早晚的事。
  • 在讀懂弄通上下苦功
    在讀懂弄通上下苦功 發布時間:2018-02-25 09:50:20 來源: 延安日報社
  • 蒙卦:讀懂蒙卦,讓你從此愛上學習
    「蒙卦」位於「六十四卦」的第四卦,它的順序是十分靠前的,這當然是由於它的重要性以及其特殊性決定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為了生存和發展,都需要經歷一個學生時代,而「蒙卦」恰恰就是我們學生時代最應該讀懂的一個卦,讀懂蒙卦,讓你從此愛上學習。「蒙卦」,上為「艮」,為山,下為「坎」,為水,是為「山水蒙」。單從卦象來看,山在水上,山下是水,水難載山,預示險也,險而不避,是為蒙昧。
  • 「獅子座」的深度分析,教你讀懂獅子座
    「獅子座」的深度分析,教你讀懂獅子座獅子性格篇獅子座的人就像電影獅子王那樣,天生具有領導才能,他們散發著領導者的魅力,輕輕鬆鬆就能得到許多人的擁戴。遇事鎮定不慌張,淡定而顧全大局,所以很容易得到大家的信賴。
  • 男士必看 12星座男如何讀懂女人心
    因為你的固執,會影響到兩人之間的感情升華,而且還會阻礙你讀懂異性內心想法的途徑。雙子座對於擅長與人溝通的雙子男來說,與異性打交道是他們最拿手的,可是,機靈過頭的雙子座卻不明白如何才能讀懂對方的心思。性格靈活多變的雙子座要想讀懂女生的心思並不難,難的是你要先讓自己踏實下來,不要總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示人,沒有哪個女孩願意向一個貌似輕浮的男生傾訴的。要讀懂女人心,雙子男還應該集中自己的心思,不要總是在不同異性身上來回遊移,這樣你是得不到真愛的。你只有堅定自己對愛情的忠誠,才有耐心往更深層去了解一個女生,走到她的內心世界中去。
  • 中國吉祥圖案中的寓意 你能讀懂其中的含義嗎?
    也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這些吉祥寓意表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願望、追求、寄託和嚮往。趕快來看看你能讀懂幾個?龍鳳呈祥龍鳳都是傳說想像中的生物。圖案象徵高貴、華麗、祥瑞、喜慶。招財進寶傳遞感情,表達寄託吉祥,除兇避邪的良好願望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平安如意瓶與平同音同聲,內插如意,寓意平安如意。
  • 想要讀懂易經這部「天書」並不難,只要記住24個字,由淺入深就行
    閱盡世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這句話說得一點不為過。何況《易經》在中國,本便是「文明之底,群經之首,大路之源」。因而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是一本奇書,它奇在什麼地方呢?這本書起初是檢測兇吉的一本書,後來又演變成富有哲學思想的一本寶典,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最終發現卻是超科學。
  • 唯一能讀懂處女的星座
    每個女生都有自己的內心想法和真情實感,很多人都只是了解了大家外表所看見的處女座,其實並不知道他們內心是一個非常柔軟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有能夠讀懂處女座的
  • 唯一能讀懂天秤的星座
    如果你是天秤座,不妨繼續閱讀以下內容。唯一能讀懂天秤座的星座唯一能讀懂天秤的星座是水瓶座。水瓶座男和天秤座女個人觀點比較強烈,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水瓶座男人的大男子主義會讓天秤座女人尷尬,所以還是克制一下自己的脾氣,聽聽她的想法,而不是逼著她聽自己的,這樣相處才會愉快。
  • 致女人:好的婚姻,千萬別講「江湖義氣」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提到好的婚姻,離不開「江湖義氣」,我其實不太贊同這樣的觀點。雖然,好的婚姻不缺一點奮不顧身的精神,但是一味地付出的結果,就是讓自己遍體鱗傷。擁有這樣氣度的人,本身就不求回報。可是我們還是要問問自己,在一段婚姻中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好的婚姻,其實都不講「江湖義氣」的,愛上一個人,總得圖點什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