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彭州災民安置點:每天有肉吃 衛生存在隱患

2020-11-23 搜狐網

每天早上都是志願者把早飯送到安置災民的寢室內,並親自給災民乘飯。
  直接彭州災民安置點 衛生防疫多處存隱患

  自從12日的那場地震開始,68歲的趙正旭老人幾乎每天晚上都做同一個夢——地震的噩夢!「現在心很虛,一有動靜就以為地震又來了,有好幾次因為窗戶被風颳動了下,我就衝了出去!」老人至今仍心有餘悸。

  地震前的老人趙正旭一家生活殷實,所在的龍門山鎮寶山村,全村700多戶有80多戶經營農家樂,老人家的店叫「趙師休閒莊」,這是全家收入的主要來源。

10年前的1998年老人花了40萬給兩個兒子分別蓋起了三層樓房。地震時,老人跟老伴及時跑了出來,全家人除了大兒媳有點輕微外傷外,也都只是經受了驚嚇,而他們的休閒莊連同整個村莊及景點全部被毀。14日下午他們被安置在彭州市天門鎮的西郊中學,這是一座五層高的教學樓,安置前政府有關部門已經多次查看,確認安全沒有問題。

  昨日凌晨彭州剛剛經歷了一場暴雨的衝刷天氣放晴,氣候分外清新。7:40分記者來到老人所在的安置點。一進大門,便有人上前詢問,確認記者身份後方放行。從大門看進去,依次是志願者、賑災協調小組、醫療點,捐助及物品分發點等四個辦公點,已經有人在忙碌著。五層的教學樓走廊各有一些災民進進出出,一層的臺階上擺放著一臺21寸的彩電播放著有關地震的新聞,臺階下20多名災民專注地看著。大約三四十個教室,災民門除了講臺的位置空出外,席地而鋪的鋪位將教室圍成一個U字形,絕大多數是軍用被,下面是一層隔雨布。講臺內側拐角的地方有水龍頭,教室的窗戶有的打開正在進行通風,教室內沒有難聞的氣味。學校的操場上幾個孩子在玩耍著,大人們多在教學樓下面的院子裡,教室內幾個人一起聊著天,那些用來鍛鍊的器械顯得很孤獨,沒有人玩。教學樓旁邊的廚房大門上寫著禁止非工作人員入內,一些帶著志願者牌子的學生進進出出,手裡拎著整袋的饅頭。旁邊蘿蔔、黃瓜、蓮花白、土豆等分門別類的堆在草地上。廚房對面是一排水龍頭,可以容納近20人同時使用,距其2米遠一大一小兩個鋁盆裡面盛滿了水,大的裡放著碗,小的裡是筷子,旁邊的凳子上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消毒處。

  災民對安置滿意:每天有肉吃 有電視看

  趙正旭老人所住的教室在一樓,記者進去時老人正跟幾個同室的老鄉聊著17日胡錦濤主席去他們鎮看望村民的事,一個那天回村子的小夥激動地說「昨天胡主席給我們打招呼了,給我們招手了!」跟趙正旭老人還沒聊幾句,數十個村民就都聚在記者周圍了,以下是記者跟趙正旭老人及其他村民的一段對話:

  記者:今天(17日)凌晨1點多江油發生6級地震,你們昨晚感覺到了沒?

  村民:哪能感覺不到啊,大家都跑出去了,跑到操場上,有的還抱著被子。(村民爭先恐後地說)

  記者:之前的幾次餘震也跑出去了?

  村民:是啊,咋能不跑啊!現在我們被地震都震怕了,一個碗掉在地上,我們都以為是地震。之前有次餘震,大家都著急跑,有的人還因此摔骨折了。

  趙正旭:現在心很虛,很害怕,晚上經常做夢夢見地震,有時驚起出一身冷汗。

  村民:你說以後還會不會震啊?(村民主動問記者)

  記者:餘震還會有,但是你們不要怕,震級會越來越弱。

  記者:你們在這吃飯怎樣,夠不夠吃?

  村民:夠,夠!吃的還可以,隨便吃,吃飽為止。(村民幾乎異口同聲地說)

  記者:早上一起床,會不會先去看今天吃什麼?

  趙正旭:不用,不用,從來不去,我們不擔心。你想嘛,味道還可以,吃的也不限制,我們滿意。

  記者:合不合口味?

  村民:合什麼口味呀,有的吃就不錯了,中央對我們照顧得很好,有吃有住,我們不死已經很幸運了!

  記者:每頓都吃什麼?能吃到肉不?

  村民:每天都有肉。有時是肉,有時是火腿,有時是午餐肉。三頓飯一般都不定,早上一般是稀飯,饅頭或者雞蛋;中午一般是乾飯(指大米飯)兩個菜,一個是蓮花白、黃瓜或者土豆炒肉,一個是燴菜。晚飯稀飯或者乾飯,乾飯跟中午一樣。

  記者:吃飯時是有人送來,還是自己去食堂?

  趙正旭:都是送來的,學校安排的學生志願者送來的,稀飯都是他們幫我們乘的。

  記者:除了三頓飯,中間會不會發些水果等其他吃的?

  趙正旭:水果沒有。中間會發麵包,牛奶。(記者正採訪時志願者給每兩人發了一包榨菜)

  記者:被褥都是發的?我看有的人沒有褥子,睡的時候會不會很硬啊?

  趙正旭:被子都是發的軍用被,一般兩個人一個被子。傷員會給再發一床當褥子。沒褥子睡肯定硬,不過有的人找了些捐的衣服鋪在下面。

  記者:現在你最希望的是什麼?最擔心的是什麼?

  趙正旭:最希望的是能重建家園,能有個家。最擔心的就是地震會不會再來。

  記者:平常你們吃完飯後都幹些啥?

  村民:出去轉轉,幾個人一起聊天,或者看電視,還有昨天(17日)晚上放電影了。

  記者:放什麼電影?這是第幾次放電影了?

  村民:頭一次放,放的是《男兒本色》,打鬥的,很血腥。

  記者:你們希望看啥電影,電視?

  村民:希望看地震的,還有就是看些喜劇的。

  記者:屋內經常有人來消毒嗎?

  村民:有,天天都來消毒。

  記者:衣服有換洗的沒?

  村民:有。地震時我們都跑的很急,出來就穿了一身衣服。有好心人捐的衣服,一屋子,自己隨便挑。

  趙正旭:我的褲子就是挑的,鞋子是發的。(趙正旭指著自己的褲子和軍用鞋說)

  記者:學校有洗澡的地方沒?

  村民:沒有。

  記者:那在哪洗呢?

  村民:端幾盆水在廁所簡單衝一下。(大多數人沒有回答,一個年輕男子回答道。)

  記者:不能洗澡,你們有沒有向上面反映?

  村民:沒有,政府對我們的安置我們已經很滿足了。

  與村民對話結束後,記者前往廚房。在廚房門口碰見一穿著白大褂的廚師葉代雲,隨進行了如下對話:

  記者:您是學校的廚師?

  葉代云:不是,我是志願者。之前做了20多年的餐飲。

  記者:對食品衛生,上面有什麼要求沒?

  葉代云:要求高啊。一天要檢查三四次呢。

  記者:吃不完的飯怎麼辦呢?

  葉代云:隔夜的倒掉。(隨帶記者前往到剩飯桶看)

  記者:對你們廚師有什麼要求?

  葉代云:有啊,都要有健康證。沒有證就不能進。(廚房大門上寫著「禁止分工作人員進入」)

  記者:那我可以進去拍下你們工作間不?

  葉代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

  記者:有沒有菜單?今天中午,晚上吃什麼呢?這個由誰來定呢?

  葉代云:沒有菜單。做的飯都是由我們的副校長管,一般他早上過來定下今天的飯。今天中午吃乾飯和炒菜,炒菜是土豆燉排骨,還有一個午餐肉、番茄燴的湯。晚上是稀飯。

  記者:你們每頓要做多少個人的飯?多少個人?

  葉代云:加上志願者和工作人員最多時是2000人。我們有十幾個人做飯,我們這還有三四星級酒店來的廚師。(鍾文)

(責任編輯:梅智敏)

相關焦點

  • 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寵物主題餐廳被檢察官盯上了
    存在食品衛生安全隱患!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董柳、通訊員越檢報導:散養的柴犬時有相互打鬥,且跳上餐桌吃客人食物及隨地排洩的行為。豢養的貓數量很多,餐廳內到處漂浮著動物毛髮,有明顯的異味……這種寵物主題餐廳因存在不可忽視的衛生和安全隱患被檢察機關盯上了!
  • 彭州:河鮮 海鮮自助火鍋首選魚仔世家
    彭州魚仔世家位於彭州市朝陽南路205號,位置優越好停車。做餐飲就是做良心,食材很重要。從事餐飲十個年頭的魚仔世家老店一直以誠信經營 親民的價位贏食客的回頭率。整裝後溫馨大氣,一樓大廳設十張用餐桌位寬敞舒適,樓上設有包間雅座讓你靜心享受美食。
  • 快過年了,來彭州九尺裝香腸、醃臘肉啦!
    :16:12 來源: 四川民生報導 舉報   四川民生報導網訊(王廣興 彭州報導
  • 彭州103歲老人愛數錢 每天躺床上數三四次(圖)
    彭州103歲老人林永清每天都數幾次錢,金額全部正確。林永清老人正在吃葡萄。  即使退休多年,幹了20幾年銀行出納的林永清還是有數錢的「愛好」。他今年103歲了,行動不便,數錢地點則從銀行櫃檯變到自家床上,錢對摺、手點舌,點一張、來回看……數完錢往床上一放:「1040元,對了!」  子女專門在他床前放了1000餘元供老人數。「老爺子愛數錢,我們也支持,一方面他高興,另一方面還能活動大腦,預防老年痴呆。」
  • 馬英九臺南慰問災民 臺媒:體貼入微勝於蔡英文
    昨天,馬英九來到臺南颱風重災區恆春鎮慰問災民,一老人談到水淹家園時,不禁淚流滿面,馬英九當即給予一個溫暖的擁抱。圖片來源:《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9月1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南瑪都」颱風襲臺,臺灣屏東縣恆春鎮遭遇四十年來最重水災,昨天,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相繼到災區慰問災民。上午,蔡英文搶先到達災區。下午,馬英九趕到,見到災民便給予擁抱,臺媒評論,馬英九舉手投足體貼感人,較蔡英文細膩很多。
  • 沿河縣:「一敲二問三聽四保障」工作法 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一敲:定期敲門走訪近年來,沿河縣整合社區「兩委」幹部、便民服務站工作人員、樓長以及工青婦工作站人員力量,每天完成1次住戶遍訪,查看居民生活情況,了解存在困難,同時手把手教授城市生活基本技能,如開防盜門、開水閘閥、開用電器等,讓群眾迅速熟悉、快速融入新生活;網格員根據樓長遍訪情況,每周完成1次網格住戶遍訪,重點協調解決樓長反饋問題,並建立網格員走訪臺帳。
  • 醫生告訴你隔夜水、隔夜菜、隔夜茶、隔夜肉,哪些不能吃?
    導語:上一輩人都說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但是現在人們的飲食規律完全顛倒了,早上大家的時間比較緊張,都想再「爭分奪秒」的睡一會,所以根本沒有給吃飯留時間或者是草草了事的吃兩口,到了晚上就不一樣了,結束了一天的忙碌時間,空閒時間相對較多,家人也都陸續到家,還時不時的想要犒勞一下疲憊的自己,
  • 腎友每天可以吃幾兩肉或幾個雞腿?
    另外,經常吃燒烤及油炸食品,以及經常喝果汁與碳酸飲料也會傷及腎臟。如上所說,是針對絕大多數腎病患者都適用或注意的飲食。然而,由於每位腎病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樣,輕重程度也不同,因此,他們的飲食不可能完全相同。其中,每天應該吃多少動物蛋白尤為重要。
  • 脖子上的小肉疙瘩是什麼?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存在這些健康隱患
    在平時的生活中,大家對於自己上長的一些小肉疙瘩,可能不會怎麼在意,因為這些小肉疙瘩既不痛,也不癢。但是,有的時候卻不容疏忽大意,因為長出來的小肉疙瘩,很可能跟健康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脖子上面長出來的小肉疙瘩,儘管不痛,也不癢,但大家必須對這些常識有所了解,儘早發現或可排除安全隱患。
  • ...中發現隱患獲現金獎勵——市長點讚:「這種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周韻)「報告報告,路面新增裂紋,隱患點有明顯滑坡跡象!」  上山巡查發現滑坡前兆當天早上6點30分,住在清泉村臨時安置點的謝唯春起了個大早,她清點完轉移群眾後,便幫著村組幹部向大家發放早餐。「我得到隱患點巡查去了,大家千萬不要擅自回家,現在還很危險,有急事就給我打電話。」大雨斷斷續續,謝唯春趕緊帶著工具出了門。
  • 自來水管存在重大質量隱患 金羊憤怒了!
    最近央視《焦點訪談》節目曝光了國內自來水管存在重大質量隱患,引起社會輿論一片譁然!更是讓老百姓關注起我們日常的飲用水的安全問題。 (視頻來源:焦點訪談)  水管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每天喝的飲用水都是從水管裡流送出來的,所以日常生活中水管品質的安全和衛生,與我們的健康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關係。
  • 陽光灑向蓮花山——雙峰縣井字鎮蓮花山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見聞
    1月22日,雙峰縣井字鎮蓮花山易地扶貧集中安置點熱鬧而喜慶。安置點內,7棟住房排成3列,休閒廣場、村部、超市、扶貧車間等一應俱全,置辦年貨的車輛來來往往,家家戶戶在抓緊搞衛生,放了假的孩子們三五成群追逐嬉鬧。「這跟城裡小區沒區別啊!」記者感嘆道。「是沒什麼區別,綠化、衛生、管理模式都是參照城裡社區來設置的。」雙峰縣井字鎮黨委書記趙向陽說。
  • 家有準中考生,每天吃飯要有魚有肉,感覺被吃窮了
    吃什麼?吃什麼?今天吃什麼?明天吃什麼?每天吃什麼?……一直都是煮婦們的難題。所以想記錄下每天吃什麼,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便於自己下次不知道吃什麼時,做個參考。來,看看我家今天吃什麼:木耳雞湯,水煮蝦,香椿炒雞蛋,手撕包菜。木耳雞湯:自家的老母雞,加點木耳燉一燉。
  • 備孕期家裡的寵物怎麼安置?並非水火不相容,但必須做好這幾點
    當然啦,是否有影響還要看飼養者的行為習慣,養寵物只要注意衛生基本不會有問題。 以前農村生活的貓貓狗狗,每天在外邊玩,可能會帶一身的細菌、寄生蟲回家,但每天圈養在家的小寵物這類風險就很低。 那麼,備孕期家裡的寵物怎麼安置?其實並非水火不相容,做好相關事項也不是不能養。 孕媽該怎麼養寵物?
  • 古代鬧饑荒時,災民為什麼情願吃草根樹皮,也不去捕魚打獵?
    古代鬧饑荒的時候,運氣好的能吃到官府發放的賑災糧,能有口稀飯吃,最慘的莫過於餓殍滿地的情形了。古代發生饑荒只會更慘,災民餓到吃草根樹皮都是常事。
  • 男子在飯店吃到的肉有臭味,卻反被老闆大罵?老闆:不報警是孫子
    還有些人是因為覺得餐館的飯好吃,並且種類多,所以選擇去外面餐館吃。但仍舊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外面的飯不乾淨,不衛生,告誡家裡人要少吃。那麼究竟外面的飯幹不乾淨呢?雖然現在國家監察力度非常大,但是也免不了一些黑心店家為了利益做出違規的事情。 貴陽的徐先生不久前下館子時,就碰到了令他非常糟心的事情。對於徐先生來說,自己花錢消費了,卻還挨了老闆一頓罵,真是太委屈了。
  • 福州群租房和安置房共存的「豪宅」之殤!
    其實早在去年宜發得貴城就上過一次熱點,因為安置房和商品房圍牆的問題。先是安置房業主反映該小區存在的隔離門將位於4號樓與5號樓之間,屬於安置房與商品房共通共享的公園圍起來僅供商品房業主使用,並且該小區的道路上被私設了大量地樁、石球等障礙物,造成通行不便,存在安全隱患。
  • 醫生告訴你答案:隔夜水、隔夜菜、隔夜茶、隔夜肉,哪個不能吃?
    以前生活條件沒有那麼好,我們經常會留一些菜到第2天吃。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們基本上不缺食物。只要我們想要吃,都能夠保證每一天的食材,每一頓的食材都是新鮮的。但是有時候因為煮得太多,有些菜又捨不得倒掉,我們會留到第2天再吃,所以就會出現剩菜剩飯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