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弘揚文明新風 凝聚奮進力量——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弘揚文明新風 凝聚奮進力量
——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譜寫新時代河北更加出彩新篇章,離不開豐潤的道德滋養。
靜水流深,潤物無聲。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為著眼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拓展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了思想保證、精神動力、道德滋養和文化條件。
堅定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
6月12日,河北醫科大學舉辦「講述前線故事,凝聚愛國力量——全校師生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邀請袁雅冬、張明軒等5名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講述戰疫故事。
2.6萬餘名師生在線觀看直播。英雄的白衣戰士,偉大的抗疫精神,信仰的力量在年輕人中引發共情共鳴。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價值是行為的標準。
新時代,重中之重是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築牢精神之基。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每次發表重要講話,或對河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省委都在第一時間傳達學習、謀劃部署、貫徹落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裡走、往心裡走、往實裡走。
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理論著作,在全社會形成熱潮;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引導廣大黨員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使初心愈發閃亮;廣泛宣傳黨的最新理論,推動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新時代,關鍵是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
在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抗戰勝利75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河北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制定貫徹落實措施,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落地見效;制定《河北省志願服務條例》《河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完善各地市民公約、鄉規民約、學生守則,加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進程。
推動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李保國扶貧志願服務隊」「圓夢工程」「鮮花送雷鋒」等影響力日益廣泛;「我們的節日」活動豐富多彩,吸引更多群眾在參與中提升道德境界。
新時代,著力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構築群眾精神家園。
河北省有序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健身體育服務五大平臺,打通了宣傳、教育、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如今,20個全國試點縣(市、區)全部建成縣級實踐中心,建成鄉鎮實踐所262個、村實踐站4908個,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3萬餘場次,以基層的創造力激發文明實踐的生命力。
發揮榜樣力量,培育時代新人
保定學院「西部支教優秀群體」,唱響新時代青春之歌;唐山市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河北省12名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勇挑重擔、捨生忘死……
先進典型就是鮮活的價值觀,也是有形的正能量。近年來,河北省不斷挖掘宣傳富有時代特色的先進典型,「燕趙楷模·時代新人」不斷湧現,在全社會做出榜樣、樹立標杆。
榜樣引領力量更強大——
李延年榮獲「共和國勳章」,李保國榮獲「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河鋼塞爾維亞公司管理團隊榮獲「時代楷模」,呂玉蘭等7人和塞罕壩機械林場先進群體入選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美奮鬥者」,呂保民、王紅心等3人獲評全國道德模範;225人入選「中國好人榜」,一批「燕趙楷模·時代新人」「河北好人」「優秀志願者」脫穎而出……
學習先進氛圍更濃厚——
全省組織開展「德潤燕趙」先進典型基層巡講活動,市縣兩級開展先進典型巡講,各條戰線的道德模範、身邊好人,走到百姓身邊,講述真情故事。
各級主要媒體、網站開設專欄,發布先進典型事跡,公共文化場館設置專題展覽;文藝工作者把先進典型的故事拍成電影、搬上舞臺,電影《李保國》《呂建江》全國上映,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最美的青春》央視熱映,話劇《塞罕長歌》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綠色奇蹟塞罕壩》等8部圖書入選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選題,《多瑙河的春天》等2部圖書向全球推廣發行,讓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人奮力前行。
崇尚模範機制更完善——
省文明辦建立道德模範集中休假療養制度,制定關於幫扶生活困難道德模範實施辦法,各地成立「道德模範後援會」「先進典型後援會」,在全社會倡樹了「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價值導向。
著眼未來,河北省不斷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全省不斷深化「新時代好少年」學習宣傳活動,開展童謠徵集、中華經典誦讀、「勞動美」「傳承紅色基因」等教育實踐活動,拓展未成年人課外活動陣地,在未成年人心中播下向上向善向美的種子。
一個個先進典型、一項項道德實踐,不斷激發全社會善行義舉蔚然成風,為河北改革發展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深化文明創建,提升群眾幸福感
近年來,河北省堅持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常態創建,聚焦為民惠民,創新載體抓手,不斷深化以文明城市創建為龍頭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推動全省城鄉面貌、社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水平、居民生活質量以及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提升。
在11月20日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河北省一批先進單位和個人受到表彰:繼唐山入選第三屆全國文明城市,石家莊、秦皇島、邯鄲、遷安、正定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後,廊坊和大廠、文安、遵化又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105個村鎮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88個單位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22個家庭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34所學校獲評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承德市和7個單位、6名個人分別獲評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和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157個全國文明村鎮、191個全國文明單位、11個全國文明家庭、27個文明校園經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
讓城市更文明,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心願和追求。各地圍繞解決人民群眾關注關心的實際問題,推動創建工作從城市城區向縣域農村延伸,從主次幹道、居民社區向背街小巷、生活小區延伸,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強城市精細管理,下力解決盲區死角、治理滯後問題,建設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城市。
唐山對31個棚戶區、248個老舊小區、189條背街小巷、35條斷頭路進行改造提升;廊坊市開展1057項爭創活動,精心「繡」出城市文明之花;遷安市堅持「老城新城一起建、面子裡子一起抓」持續提升城市品質;黃驊市規劃建設89個街角遊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文明創建,久久為功。全省各地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創四建」活動部署要求,推動形成了「創省級、爭全國」的良好態勢。
從「一點美」到「處處美」,連點成片、群星璀璨,文明之花在城市間絢麗綻放。
文明讓鄉村舊貌換新顏。在文明村鎮創建中,河北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推進「十個一」建設,一大批村鎮改善了人居環境、推進了移風易俗、完善了公共服務。
「李營村坐落在青河旁,環村的油路通四方,花園村莊多美好,一年四季果菜香……」一首旋律優美村歌,唱出了唐山市灤南縣姚王莊鎮李營村的秀美。
近年來,李營村年人均收入達到7萬元。「村民富了,環境好了,村民素質也要提高。」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剛說,「我們開展了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好鄰居及『十星級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如今,學先進、當先進成了全村的新風尚。」
扶貧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近年來,河北省總結推廣石家莊外國語學校扶貧經驗,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精神扶貧文化扶貧的新路子,實現文明單位、文明校園「雙結對」幫扶全覆蓋,6800多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幫扶貧困鄉村項目1.78萬個、幫扶對象3.13萬人次,1009所市級以上文明校園與1146所貧困地區中小學校結成對子。「十三五」期間爭取中央專項資金1.97億元支持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實現貧困地區鄉鎮全覆蓋。
讓百姓辦事更舒心、更放心。全省各地各行業各系統廣泛開展「提質提效、文明服務」競賽,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復工復產需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評價,推動文明行政、文明執法、文明服務。
家風正,則民風淳。河北省開展「文明家庭」創建和「尋找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評選等活動,廣泛徵集擇優發布「100個網友喜愛的善美家風故事」,持續打造河北衛視「中華好家風」欄目,讓善美家風傳遍燕趙大地。
文明是學校最美的風景。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河北省探索運用「年度測評」「動態管理」「結對共建」等工作機制,推動1.2萬餘所大中小學校創建文明校園,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把校園變成涵養文明的沃土。
提供道德滋養,倡樹文明新風尚
「您好,請掃碼測溫」「您有出入證嗎」……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三河市8700餘名志願者參加巡查、消殺等,用行動匯聚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文明教育,助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省200多萬名志願者積極響應省文明辦與省志願服務聯合會號召,投身戰疫一線,宣傳防控知識、摸排返鄉人員、開展愛心捐助,廣泛參與愛國衛生運動,成為最暖心的一抹「志願紅」,凝聚了守望相助、共度時艱的精神力量。
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志願服務活動蓬勃開展。截至目前,全省註冊志願者超過1000萬人、發布志願服務項目超20萬個。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在百姓急需之時,「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綻放新光芒。
除陋習,樹新風,近年來,全省各地紮實推進移風易俗,倡樹新時代新風尚。
在河間,「自覺抵制天價彩禮、迎親隊伍不請鼓樂隊、婚宴請親吃大鍋菜、婚慶時間僅一天」已形成風氣。2018年以來,全市湧現出「零彩禮」新婚夫妻72對。
文明新風撲面來,春風化雨潤人心。
11月1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規定》開始實施。全國首部反對餐飲浪費的省級法規,向「舌尖上的浪費」堅決說不,樹立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氛圍。
全省教育系統開展「美好『食』光」校園系列活動;餐飲企業推出「小份菜」「半份菜」;消費者量力而行、主動打包……隨著系列活動的深入推進,「節約糧食,文明用餐」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觀念走進千家萬戶。
人無信不可,民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威。
近年來,聚焦電信網絡詐騙、網際網路虛假信息、涉金融領域失信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問題,省文明委印發《關於集中治理誠信缺失突出問題提升全社會誠信水平的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治理行動,營造「知信、用信、守信」的社會氛圍。
厚植道德沃土,勁吹文明新風。
如今的燕趙大地,文明創建紅紅火火,道德春風處處湧動,善行義舉層出不窮,文明之花競相綻放。
站在新起點,揚帆新徵程。河北將以更高標準、更大決心、更強舉措、更實作風,持續譜寫精神文明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