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
知《易》者不必引用講解,始為知《易》。孟子著書,未嘗及《易》,其間《易》道存焉。但人見之者鮮耳。人能用《易》,是為知《易》。如孟子可謂善用《易》者也。
【目】
知《易》在能用,徒引用講解,何知焉?《孟子》書不及《易》,而《易》道存其間。故為善用《易》。或問孟子用《易》處,曰,願學孔即願學《易》也。《易》者,聖之時也。他若世運以五百年為治亂之交,道統以堯舜至子,為見聞之會。是皆同《皇極經世》之志。或者邵將志希於孟歟?
【管窺】
邵康節是宋儒中比較豁達的一個,傳說他在臨終前,二程兄弟在一旁服侍。外面通報蘇東坡過來,二程因為不喜歡蘇東坡就命令把人趕回去。當時邵康節一口痰上來說不了話,就張開雙手做了一個手勢;等邵康節緩過勁來能說話了,二程兄弟為他剛才什麼意思,邵康節就說:我是讓你們心量放寬些,給別人留一條路。
邵康節相比二程,當然寬大,但他身上還是有宋儒的通病,上一章他懟韓愈就是門戶之見,這一章他為孟子打掩護也是門戶之見。孟子是「私淑」孔門,在百年以後繼承孔子,實際上的沒什麼師承可言;韓愈發現了這個秘訣,也玩私淑,在千年後繼承孟子,也沒什麼師承可言;宋儒一看,這麼好玩,要不也私淑吧?私淑韓愈嗎?水平太低,繞過他,直接私淑孟子。那韓愈已經私淑了孟子,這麼辦呢?好辦,不讓韓愈私淑,不承認韓愈私淑,韓愈的山寨是假的,咱們的山寨才是正宗的。所以宋儒為了山寨孟子,必須打擊韓愈,必須維護孟子,讓天下人誤以為只有他們才懂孟子,只有他們才是孟子的繼承人。
宋儒都會講幾句《周易》,周敦頤依據道教陳摶的無極圖搞了一個太極圖,邵康節則自己搞了一套系統;宋儒還會打擊講《周易》的同行,張載講《周易》的時候二程就去砸過場子,蘇洵蘇東坡父子合注的《東坡易傳》,也被程朱打壓過。《周易》是宋儒標榜其高明的旗幟,可惜的是宋儒們私淑的孟子,其存世的著作裡,居然沒有隻言片語談到《周易》,所以邵康節開始給孟子打掩護了。
邵康節說,老將不談兵,真正知道《周易》的就不談《周易》了;《孟子》裡雖然沒有談《周易》,但處處都顯示《周易》的道理啊,只是普通人看不懂罷了。一個人,能夠熟練地運動《周易》裡的道理,那才是真的懂《周易》,孟子是善於使用《周易》的啊。
邵子後學也幫著圓謊,說:真正知道《周易》在於能夠運動,單是引用《周易》裡的句子並進行講解,那怎麼能算是知道《周易》呢?(#茲按#哈哈,這不等於為了維護邵康節,把朱熹埋了嗎?)《孟子》裡雖然沒有談到《周易》,但《周易》的道理就在裡面,所以說孟子是善於使用《周易》的。有人問,孟子哪裡使用《周易》了?回答是,孟子說他願意向孔子學習,這就是願意學習《周易》啊。(#茲按#那為什麼韓愈願意向孟子學習,宋儒們就不許呢?)《周易》,談的是聖人的時運的問題,孟子說500年是世道興替的時間點,從堯舜到文武,再到孔孟,這些都是重要的時間點。(#茲按#孟子所謂的500年,其源頭恐怕在《尚書·洪範》而不在《周易》吧?)這些概念,和邵康節的《皇極經世書》是想通的,這是說邵康節是繼承孟子嗎?
這些話,越說得天花亂墜,越顯得心虛。弔詭的是,戰國時代兩位大儒,無論是孟子,還是荀子,在談孔子的文化遺產時,都津津樂道於詩、書、禮、樂、春秋,而對《易》仿佛從未聽聞一般不置一詞。反而是道家代表人物的莊子,在其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大談詩、書、禮、樂、易、春秋,這也是我堅信,單從師承來說,孟子只是私淑,而莊子才是孔門嫡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