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學說,怎樣操作中國歷史發展的?

2020-11-30 浩然文史

引言:

當我們提起「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總會主動聯想到道教奇妙的陰陽五行世界。其實五行與古代政治也有密切的聯繫,五行學說應用到政治產生了五德終始說。與爛柯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五行與五德終始說

春秋數百年的兼併戰爭後,進入戰國時代,只剩下幾個大國爭雄。此時,諸子百家都推出了自己的學說,向各個國君兜售。到了戰國末期,由於爭霸戰爭的推進,各國認為原來「王」的稱號已經無法代表其地位,各國先後率自稱帝。在這樣一個帝制運動的時代裡,急需一種為其服務的思想。齊人鄒衍的五德終始說應運而生。五德終始說的核心「五德終始」源於我國歷史早期的「五行」觀念。

(鄒衍)

五行觀念產生的具體時間現已不可考,但它與中國先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交通出行、圖騰崇拜均有密切的聯繫。由於材料不足,導致學者對於「五行」最原始的指代爭論不休,。但《逸周書》記載,周公回答周武王問題時曾講道:「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蒼,位木;四白,位金;五黃,位土。」因此西周時期,「金、木、水、火、土」被視作五行應該沒有疑問。五行被認作是構成世界的五種基礎物質,他們相互之間既可以相互克制,又可以相互衍生。

鄒衍利用五行相剋的學說,結合了傳統「陰陽」觀念與天人感應學說,建構起一套合法解釋權力更迭的思想。他首先將五行學說運用到王朝變遷上。他指出:黃帝為土德;夏代黃帝世系,所以夏為木德;商克夏,商為金德;周克商,周為火德。將來代替周王朝的,必定為克火的水德。那麼德運之間為何會轉換呢?他說是因為君主的不道德行為。如果君主有不道德行為,神龍、鳳鳥、麒麟等吉祥的生物就不會出現。同時,將會出現許多吉祥的預兆在新君誕生的地方,這種現象叫做「符應」。新的政權建立後,要根據其所屬的德運制定相應的政策。

二、從「五德相剋」到「五德相生」

秦始皇是第一個採納五德終始說的君主。周王朝死而不僵,雖早已失去權威,但是撐過了春秋戰國才被秦滅國。秦統一天下之後,為營造代周的合法性,秦始皇便利用了五德終始說。他承襲鄒衍的說法,既然周為火德,秦代周,則秦為水德。水對應的顏色為黑色,所以大秦帝國尚黑,宮殿服章以黑為主。此外,他杜撰了在西周滅亡,王室東遷之前,秦文公在打獵時曾遇黑龍,這是上天指示秦代周的徵兆。但秦始皇拋棄了鄒衍學說中關於道德的部分,反而把水性陰冷作為自己實行嚴刑酷法的藉口。

(秦始皇 影視劇形象)

秦暴虐而二世而亡。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認為秦統一的15年仍是戰國的餘音,自己才真正終結亂世。所以劉邦也定漢為水德,仍尚黑,襲秦之服章制度。到漢武帝時,情況發生了改變。漢武帝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皇帝,他與秦始皇保持高度一致,窮兵黷武、好大喜功,除了四處徵伐、封禪求仙,在定德改制這件事上必然不甘落後。在董仲舒理論構建的協助下,他承認秦水德的存在,漢代秦,為土德,色尚黃。但董仲舒是儒家的傳人,他在鄒衍的基礎上,強化了五德終始說中的道德約束,強調天人感應現象。從而借天來警戒和約束君主,促其實行仁政。

(漢武帝雕像)

西漢中期以後,由於武帝朝國力嚴重的消耗和社會矛盾的積累,出現了嚴重的統治危機。由於同時出現了許多地震災異。這些情況讓很多人認為漢運到頭了。儒生眭弘認為漢帝應禪位於賢人,他指出「漢為堯後,有傳過之運,漢帝宜誰差天下,求索賢人,禪讓帝位,而退自百裡,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順天命。」他運用董仲舒思想中的五行相生學說,重新排定了德運順序,即堯為火德;火生土,舜為土德;土生金,夏為金德;金生水,商為水德;水生木,周為木德。因此,漢承自周,漢為火德。漢家為堯後,堯有禪讓的美德,因此應當主動讓位。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進行改制,漢家堯後說為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讓劉歆將這一理論豐富與發展。劉歆將秦也納入體制,但將其歸入閏位,認為秦不是正常王朝傳遞中的德運。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在起兵時,曾利用讖緯《赤伏符》中的說法:「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把自己比附為火德的繼承者。因此在東漢,劉秀正式肯定了漢為火德及五德相生的學說。漢家為堯說也被認為是至理。我們因此經常會聽到「炎漢三百年」的說法。

三、五德終始說的落幕

自東漢確立五德相生說之後,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無論是胡人建立的十六國北魏等北朝政權,還是東晉以後南朝宋、齊、梁、陳等政權,甚至到了大一統的隋唐大帝國,乃至五代趙宋,都以五德相生說作為自己政權合法性的依據。與此同時,無論是權臣篡位,還是武力奪權,在政權轉移時都要表演一場禪讓的鬧劇,來假惺惺地說明自己政權源自前朝皇帝的主動讓賢。五行相生說與禪讓制相配合,製造了中古歷史上一個個赤裸裸的謊言。

(歐陽修 畫像)

但到了宋代,這一政治理念受到挑戰。宋儒興起了一場關於「正統」問題的大討論。諸多觀點中,最有影響力的當出自歐陽修。歐陽修在其《正統論》中指出「凡為正統之論者,皆欲相承而不絕。至其斷而不屬,則猥以假人而續之,是以其論曲而不通也。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於一,斯正統矣。」在歐陽修的建構中,強調政權來源的正當性。在五德終始說下,強調政權來源的合法性,即政權某種關係上與前代王朝有一定聯繫。五德終始說下,各朝都在與前朝的繼承關係上做手腳。為了求得王朝德運之間的連續性,不會過分從道德層面考慮得國途徑是否正當。且宋儒尤其強調夷夏之辨,傳統政權將胡族建立的政權也納入五德的系統中,使是他們絕對無法接受的。

五德終始說最終隨著南宋的滅亡一同被埋入墳墓。儘管有儒生一直向蒙元統治者上書推演德運,但一直沒有沒受到蒙元統治者重視。蒙元統治者不接受五德學說,固然有其出自少數民族漢文化認知低下的原因。但從其大量接受吸納漢族制度的角度來看,其否認德運的原因,主因應是經歷宋代大規模關於五德的討論,人們對於五德終始說的信仰已不是那麼虔誠。

(朱元璋 畫像)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已經完全不在意德運的傳承,反而是強調自己取得政權途徑的正當。他指出「盜賊蜂起,群雄角逐,竊據州郡。朕不得已,起兵欲圖自全,及兵力日盛,乃東徵西討,削除渠魁,開拓疆域。當是時,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於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清乾隆帝也指出「我朝為明復仇討賊,定鼎中原,合一海宇,為自古得天下最正。」可見到明清時期,皇帝的關注點已經從繼承前代皇權的合法性轉移到自己獲得政權的合法性上。

文史君說:

「五行」產生於我國先民的生產生活之中,戰國之際鄒衍利用其衍化出五德相勝說,為戰國爭霸戰爭服務。秦始皇第一次利用其強調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漢承秦制延續了排定德運的制度。但西漢董仲舒、劉向、劉歆父子對這一制度進行反覆演繹,創造性地提出了五德相生說。經歷王莽改制和光武中興反覆的王朝更替,五行相生說取代了相勝說的地位。從漢到宋,由於禪讓這一制度表面上的存在,五行相生說成為其最佳拍檔。但宋儒對這一制度進行質疑,強調「正統論」。到元明清時期,王朝的更替變為直接的武力奪權,這一理論與實際也無法相符,加上宋儒理論的影響,五德終始說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顧頡剛:《五德終始下的政治和歷史》,出自氏著《古史辨自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劉浦江:《「五德終始」說之終結——兼論宋代以降傳統政治文化的嬗變》,期刊《中國社會科學》,2006年第2期。

胡克森:《從德政思想興衰看「五德終始」說的流變》,期刊《歷史研究》,2015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爛柯人)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揭秘《夢幻聊齋》五行門派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推出包括金木水火土門派屬性、技能,以及門派任務等全新玩法。圖1:《夢幻聊齋》首創金木水火土五行門派據悉,《夢幻聊齋》蘭若寺、嶗山觀、安期島、神機營、陰陽界五大門派,分別對應「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屬性,彼此之間擁有各自的神器裝備
  • 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的規律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據《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裡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
  • 五行之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原理
    中華先賢們的思想至今還對人類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思想已融入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部分。有些思想至今人們都無法完全理解,五行就是其中之一。 五行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五行學說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它已貫穿於我們的生活中。
  • 金木水火土-五行養生茶!!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五行」意味著物質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剋來推算人的命運。
  • 韓國人也講五行,「金木水火土」在韓國中有何含義?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韓國傳統文化帶有很濃重的儒家思想,孔孟之道、禮儀文化直至今日在韓國日常生活中處處體現。比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八卦理念,在韓國人的生活中也有所現。所謂的陰陽五行八卦,是古代漢民族的基本哲學概念,是古代的陰陽學說。
  • 科普文: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簡單算命法,建議收藏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學說同今天的數學、物理、化學一樣,一直是中國古代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
  • 金木水火土,48張姓氏微信頭像讓你五行不缺,召喚神龍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間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木水火土是組成宇宙的五種基本元素,金代表金屬、木指植物、水表示液體、火為熱能、土即大地,由此,五行相生相剋,生生不息。
  • 盤點中國各大王朝的五行屬性,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的更替都跟五行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我們以秦漢為例。根據五行的原理和演化,秦朝五行屬水,漢朝五行屬土。曾有文獻記載,秦文公外出遊獵,捕獲黑龍,而黑龍則是水性,文公還將河流的名字改為「德水」,以每年的十月份為一年之始,並以黑色為尊。
  • 《全面戰爭:三國》五行系統公布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CA日前攜《全面戰爭:三國》參加了EGX 2018遊戲展,今日官方Twitter首次公布了本作中的五行系統。CA表示五行系統是古中國哲學,也是《全面戰爭:三國》的核心。五行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五行學說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
  • 五行相生相剋圖
    五行是華夏民族創造的哲學思想。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佔卜方面。五行學說是華夏文明重要組成部分。
  • 五行竟都具有--茶葉的金木水火土屬性
    任何事物都是由陰陽五行構成,因地制宜、因時而異,隨著對五行學說的發展、概括和總結,認為萬物皆有金木水火土的形式和形態,茶葉也不例外。一、茶葉之金屬性普洱茶在製作程序中,有殺青這一步驟,通用鐵鍋進行炒制。
  • 「金木水火土」還是「水火木金土」——五行應該怎麼數?
    這一頁上寫著這樣一首詩: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金木水火土單從識字的角度來說,這首詩雖然短,氣魄還是很大,把天地日月和古今上下都囊括在內了。但是竊以為,「一二三四五」的下一句,應該改成「水火木金土」才對。
  • 解密天珠:金木水火土五行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金木水火土五行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金木水火土五行形狀圖騰的天珠奇石。   人工鑲蝕金木水火土五行天珠是指在珠身上面用人工的方法鑲蝕上金木水火土五行形狀圖騰的天珠。
  • 「五行」為什麼按照「金木水火土」的排序?原因讓人想不到
    五行學說是古人創造的哲學思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該學說大概發源于于戰國時期,且五行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的《尚書.洪範》。古代先民認為,宇宙萬物都由金、木、水、火、土這5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隨著這5個要素的盛衰,大自然產生了變化,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 金木水火土五行顏色
    金、木、水、火、土合稱五行,是指五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普通系統論。金木水火土五行顏色有什麼作用1、增強五行的能量八字中某種五行缺失或者所需的五行弱的時候我們通過儀表、著裝、佩戴物品的顏色可以為我們提升運氣。2、風水布局離不開五行色彩不同的命格、住宅五行不同,卦象對應的方位有五行,顏色匹配的時候五行就會相互路通。包括布局、調整風水都是離不開五行的顏色特徵。
  • 小能人學五行 歸類金木水火土
    N海都記者 何旌 見習記者 黃飛燕 海都訊 「你們知道身邊的『金木水火土』嗎?」「你們知道『金木水火土』裡有怎樣的養生道理嗎?」……上周日,省閱讀協會傳統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資深兒童經典教育實踐者毛慧青老師,為第七期海都小能人上了一堂別有趣味的國學課。
  •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古代神秘陰陽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的哲學智慧
    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是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然而說起陰陽五行,大部分人還是對此了解甚少,提到八卦乃至五行,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封建迷信色彩的東西。但是,它卻蘊藏著巨大的智慧,正如《道德經》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古人為何認金木水火土為五行
    [摘要]《孫子·虛實》「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多被解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畢沅校《墨子》謂說篇不出墨翟,孫詒讓更疑經篇亦如是,竊亦疑說篇尤為戰國起之作品,故說篇以五材之名解該「五行」。故筆者疑《洪範》後兩「五行」尤早出的「初一曰五行」之「五行」,系由「五材」所訛,秦漢時鄒衍式金木水火土五德說已泛濫成大思潮,《尚書》在傳抄中發生「五材→五行」之改奪亦屬可能。 另《墨子·經下》「五行毋常勝,說在宜」、《孫子·虛實》「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多被解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
  • 金木水火土五行天珠·邱承彬解密天珠82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天然金木水火土五行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金木水火土五行形狀圖騰的天珠奇石。人工鑲蝕金木水火土五行天珠是指在珠身上面用人工的方法鑲蝕上金木水火土五行形狀圖騰的天珠。五行是指陰陽演變過程中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
  • 五行學說和朝代屬性:一篇短文了解和記憶五行相生相剋理論
    作者:村頭二舊傳統五行學說和朝代:一篇短文了解和記住五行相生相剋理論。經常看到古書中說:兩儀,四象,八卦,五行。尤其是五行金木水火土,到今天還總是被各類玄幻小說和影視劇引用,這裡面的是邏輯自洽的一個系統,有了這篇短文,以後再也不怕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