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願軍的戰史上,誕生了很多戰鬥英雄。他們都是在戰場上浴血殺敵,衝鋒陷陣,創下不同的功勳。但是卻有這樣一位戰士,她榮立了一等功,在戰場從來沒有開過一槍,沒有打死過一名敵人,卻被授予一等功。
01 女兵也是行軍模範
本文的主人公叫解秀梅,1932年出生在河北高陽,18歲便參軍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抗美援朝爆發之後,她作為一名文工隊成員,跟著68軍202師踏上了朝鮮戰場。
志願軍入朝作戰,為了隱蔽和保密,主要以夜間行軍和急行軍為主。解秀梅雖然是一名女兵,但是她和男兵一樣,靠自己的雙腳跋山涉水。不僅沒有掉隊,還一邊行軍一邊給戰友們鼓勁,甚至還幫著戰友背裝備,和男兵相比,解秀梅絲毫沒有遜色,為此她被評為文工隊的行軍模範。
戰鬥打響之後,上級派解秀梅和另外幾位文工隊成員到前線做傷員護理工作。雖然解秀梅沒有學過護理,但是她依舊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去。
冬天的朝鮮,天寒地凍,不少戰士是穿著單薄的軍裝入朝作戰的。志願軍不僅要和敵人作戰,更要和惡劣的天氣作戰。不少戰士就是被凍壞的,造成非戰鬥減員。解秀梅在前線護理所裡,每當看到有傷員的腳凍傷了,她就用自己手去給戰士暖腳。
有一次,一個戰士的腳和鞋襪凍在了一起,無法把鞋子脫下來進行救治。解秀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直接解開自己的棉襖,把傷員的腳放在懷裡溫暖。
02 火海中捨生忘死救傷員
抗美援朝中,敵人手握制空權,一直對我志願軍陣地、後方的物資、醫院等設施進行狂空亂炸。
1951年11月30日下午,有九架敵機飛到我戰地醫院附近進行了空襲。手術所被敵機擊中,燃起了熊熊大火。
手術所內其他傷員都已經轉移,但這個時候605團排長李永華因為身負重傷還沒來得及轉移。
解秀梅聽聞還有傷員在手術所內,便不顧烈火和爆炸的危險,義無反顧地衝進手術所內,將李永華背了出來。
解秀梅將李永華背出手術所,但危險還沒解除。敵機還在上空盤旋,炸彈仍在不斷地爆炸。解秀梅背著李永華不停地躲閃。
解秀梅不顧自己的安危,在敵機轟炸的時候,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掩體,護住李永華。炸彈產生的衝擊波,掀起碎石和土塊,解秀梅的胳膊負傷了,鮮血直流。但是在她的保護之下,傷員李永華一直安然無恙,沒有因為敵人的轟炸而受到進一步的傷害。最終,解秀梅成功地將傷員安全轉移到了防空洞內。
解秀梅奮不顧身搶救傷員的事跡很快在全軍傳開了,為此68軍決定授予她一等功。後來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芳就是以解秀梅為原型。更重要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前後總共產生了百餘名一等功臣,解秀梅則是其中唯一的女戰士,可謂是一名花木蘭式的巾幗英雄
03 晚年低調
1956年,解秀梅光榮退役,先是跟隨丈夫在徐州工作,後來回到河北一家印刷廠工作。她和很多英雄一樣,回到地方上之後選擇了低調的生活。她從來沒用自己一等功臣的身份要求什麼特權。在印刷廠一幹就是40年,任勞任怨,雖然工作平凡,但是她依舊充滿熱情。
只是每當回憶起那些崢嶸歲月,解秀梅總是熱淚盈眶——那是她和戰友們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歲月,那是他們那一代人為了國家和民族所做的犧牲。
1996年1月30日,解秀梅在石家莊逝世,享年64歲。
有很多抗美援朝的英雄,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他們大多不知名。我們不應該遺忘他們,更不應該遺忘這段歷史。
解秀梅雖然沒有開過一槍,沒有打死一個敵人,沒有繳獲一支槍,但是她在不一樣的崗位上不顧自己安危搶救傷員,同樣值得我們後人銘記。
全文完
抗美援朝英烈譜
帶隊打掉11輛坦克,評了特等功,他卻回家當了服務員?
1個重病號刺死6個美軍,抓了7個俘虜,被評為一級戰鬥英雄
他原本只是擔架員,指揮部隊打退美軍3次進攻,成為一級戰鬥英雄
歷史不該被遺忘,我是@歷史的B面;專注挖掘歷史不為人知的一面。
目前正在持續更新《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抗美援朝英烈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