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可謂包羅萬象,自然也少不了關於喪禮的描寫。《紅樓夢》重點寫了賈府兩個人物的喪禮,秦可卿、賈敬,前者喪儀之盛,後者規格之高,都可圈可點。然而在喪禮上,賈府的姊妹們似乎集體缺席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秦可卿之死出現在第十三回,「彼時賈代儒帶領賈敕、賈效、賈敦、賈赦、賈政、賈琮、賈(左王右扁)、賈珩、賈珖、賈琛、賈瓊、賈璘、賈薔、賈菖、賈菱、賈芸、賈芹、賈
蓁
、賈萍、賈藻、賈蘅、賈芬、賈芳、賈蘭、賈菌、賈芝等都來了」。
賈氏宗族四代人都出現在秦可卿的喪禮上,可是卻沒有女孩子們的身影,是未婚女孩子不能參加葬禮嗎?還是因為秦可卿的輩分比較低,而迎探惜包括黛釵湘等都相當於姑姑輩,沒必要參加呢?但是在第六十四回賈敬的喪儀之上,賈氏姊妹仍然沒有出現。而最令人費解的是賈惜春出自寧國府,賈敬是她的父親,書中也沒有提到賈惜春。
事實上,古人對於孝道十分重視,而喪禮最能體現古人的孝道思想。關於喪葬禮儀的禁忌也非常多。未婚女子一般是不參加送殯的。過去死人為陰,因此說是去了陰曹地府,墓地陰氣最重。而女子性屬於陰,未婚女子陰氣最盛,因此不宜參加葬禮。另外,例如屬相相衝,身體孱弱多病者等等都不宜參加葬禮,對對方不好也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例如第六十四回,「又過了數日,乃賈敬送殯之期,賈母猶未大愈,遂留寶玉在家侍奉。鳳姐因未曾甚好,亦未去。其餘賈赦、賈璉、邢夫人、王夫人等率領家人僕婦,都送至鐵檻寺,至晚方回。賈珍尤氏並賈蓉仍在寺中守靈,等過百日後,方扶柩回籍。」鳳姐生病就沒有參加送殯。因此,按照這樣的習俗,賈氏姊妹等確實不用參加秦可卿的葬禮,且都是未婚女孩,自然也無須像邢王二夫人、鳳姐等那樣迎待賓客、操勞事務。
當然,其中本姓兒孫輩還要具體考量,不能逃避盡孝的責任。按照中國古代傳統,只要是本姓兒孫輩都必須守孝,而外姓子孫輩可以不守孝或守孝時間不長。所謂本姓兒孫輩,就是指兒子、女兒、孫子、孫女等直系血親,而外姓子孫輩是指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外孫子、外孫女等有血緣關係但不是直系血親的子孫輩。
古代喪服制度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思麻。斬衰是五服中最重的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製作,斷處外露不緝邊,喪服上衣叫"衰",因稱"斬衰"。表示毫不修飾以盡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承重孫(長房長孫)為祖父,妻妾為夫,均服斬衰。至明、清,子及未嫁女為母,承重孫為祖母,子婦為姑(婆),也改齊衰三年為斬衰。女子服斬衰,並須以生麻束起頭髮,梳成喪髻。實際服期約兩年餘,多為二十五個月除孝。
因此,賈敬送靈往鐵檻寺,其他親屬晚上就都回來了,而「賈珍尤氏並賈蓉仍在寺中守靈百日」。中秋夜宴,尤氏陪賈母賞月,尤氏笑道:「我今日不回去了,定要和老祖宗吃一夜。」賈母笑道:「使不得,使不得。你們小夫妻家,今夜不要團圓,如何為我耽擱了。」尤氏紅了臉,笑道:「老祖宗說的我們太不堪了。我們雖然年輕,已經是十來年的夫妻,也奔四十歲的人了。況且孝服未滿,陪著老太太頑一夜還罷了,豈有自去團圓的理。」賈母聽說,笑道:「這話很是,我倒也忘了孝未滿。可憐你公公已是二年多了,可是我倒忘了,該罰我一大杯。既這樣,你就越性別送,陪著我罷了。你叫蓉兒媳婦送去,就順便回去罷。」
賈氏姊妹(探春、惜春)作為侄女,也應該有一定的功服,大概為期較短;而賈惜春作為未嫁女兒是應該和珍蓉兒孫一樣應該服最重的斬衰之喪。
例如秦可卿是寧國府的長孫媳婦,膝下無子女,「小丫鬟名寶珠者,因見秦氏身無所出,乃甘心願為義女,誓任摔喪駕靈之任。賈珍喜之不盡,即時傳下,從此皆呼寶珠為小姐。那寶珠按未嫁女之喪,在靈前哀哀欲絕「。因此小丫鬟寶珠充當了秦可卿的女兒為其守靈。送殯之時,寶珠也跟隨而去,秦可卿安靈於內殿偏室之中,寶珠安於裡寢室相伴。
還可以參照林如海喪事,昭兒回稟王熙鳳」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爺靈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就回來「。林黛玉是林如海唯一的女兒,林黛玉之於林如海,寶珠之於秦可卿是一樣的道理,作為唯一的直系血親,需要送靈、守孝、居喪。而賈敬之死中並沒有提及惜春守孝之舉。
抄檢大觀園,惜春的丫環入畫犯了錯,惜春特意叫來尤氏讓把入畫帶走,說了一番冷酷無情的話,「不但不要入畫,如今我也大了,連我也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況且近日我每每風聞得有人背地裡議論什麼多少不堪的閒話,我若再去,連我也編派上了。」「古人曾也說的,『不作狠心人,難得自了漢』。我清清白白的一個人,為什麼教你們帶累壞了我!」其實從惜春的話語中,如今我大了,不便往你們那邊去了,看來之前惜春和寧國府還是有很多往來的,應該也不排除盡女兒的孝道。
另外,從六十三回死金丹獨豔理親喪之後,一直到七十一回賈母八旬之慶之前,姐妹們的任何活動都沒有惜春的參與,是不是也因為其居喪的緣故呢。南安太妃要見姑娘們,只有探春陪黛釵湘琴去了,邢夫人不滿說迎春竟然似有如無。如果惜春處於孝期無法見客,的確姐妹們中間只留下了迎春,難怪邢夫人如此不滿了。
賈惜春無論從情理上,還是從禮法上,賈敬的喪儀都應該有惜春的參與,之所以沒有寫到,其中一個原因大概是為了突出惜春冷麵冷心,企圖獨善其身的性格。另外主要還是出於詳略的考量。兩次喪禮均出於寧國府,秦可卿之死賈珍完全不顧長幼禮法,恣意奢華哭得淚人一般,著眼點在於王熙鳳的管家才能;而到了賈敬之死,賈珍等子孫表面盡孝,暗地裡卻勾搭尤氏姊妹,居喪期間又聚賭娛樂,著眼點在尤氏姊妹的悲劇;兩次葬禮寫盡了寧國府表面上的詩禮簪纓之族,實際上的汙穢不堪。而未婚的女孩子們都是賈寶玉眼中」無價之寶珠「,在行文中會儘量避免她們出現在這樣的場合中。
往期精彩:
史湘雲與薛寶釵的關係為什麼漸行漸遠?
重新審視尤氏姊妹的身份,她們的墮落是為生計所迫還是本性使然?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薛寶釵的酒令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