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科進士賈敬,怎麼就成了白衣呢?為你揭開文盲中進士之謎

2021-01-08 姜子說書

題:乙卯科進士賈敬,怎麼就成了白衣呢?為你揭開文盲中進士之謎!

文/姜子說書

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併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

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

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鑑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

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

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嫿,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莊子》!

——《石頭記》前言

《紅樓夢》故事裡,賈敬是賈珍的父親,是賈蓉的祖父,和榮國府的賈赦、賈政是同一輩分的人物。

《紅樓夢》故事裡,賈敬的父親是賈代化,賈代化的官職是京營節度使世襲一等神威將軍,賈敬是賈代化的第二個兒子,他的哥哥賈敷八九歲就死了,所以,賈敬襲了官。

《紅樓夢》故事裡,寧國府第四代賈珍是世襲三品爵威烈將軍,寧國府第二代賈代化是世襲一等神威將軍,那麼,寧國府第三代賈敬應當是世襲三等將軍。

有意思的是,賈敬不但襲了官,還是乙卯科進士。如果說賈敬是把爵位傳給兒子之後,再去考進士,這似乎說不通,因為,「一心想做神仙,無心當官」的賈敬,不可能去參加科舉考試。

那麼,是不是賈敬先考中了進士,而後再襲了官呢?就如賈政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其父賈代善去世的時候,賈赦作為長子襲了官,皇帝額外給了賈政一個主事之銜。

看官聽說,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祖父榮國公最疼,這樣一個人物,如何等到賈代善去世的時候,還沒有考中科舉?反而不著調的賈敬反而在襲官之前就中進士了呢?不科學呀!

最有意思的是,賈敬又是襲官,又是中進士,去世之後,卻被朝廷稱為白衣。未考中功名的叫白衣秀才,白衣指的可是既無功名也無官職的人,賈敬怎麼就是白衣了呢?

天子聽了,忙下額外恩旨曰:「賈敬雖白衣無功於國,念彼祖父之功,追賜五品之職。令其子孫扶柩由北下之門進都,入彼私第殯殮。任子孫盡喪禮畢扶柩回籍外,著光祿寺按上例賜祭。朝中由王公以下準其祭弔。欽此。」

再說賈敬教子,也是個例外,一概不管,任由賈珍一味高樂不了,要知道,大家族教育子孫都是很嚴格的,比如賈敬的父親賈代化,當年對賈敬就非常嚴格,賴嬤嬤曾經對著寶玉說道:

「還有東府裡你珍哥兒的爺爺,那才是火上澆油的性子,說聲惱了,什麼兒子,竟是審賊!」

《紅樓夢》故事裡,賈敬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們胡羼,怎麼看都不像是讀書人,寧國府的子孫風格,也是文盲作風,他怎麼就中進士了呢?

賈雨村那樣的梟雄,中個進士,作者還說他十分得意呢,可見中進士也不是尋常事。甄寶玉和賈寶玉那樣一等一聰明的人物,作者也不過安排他們中進士。

其實,賈敬隱射的人物是順治,賈敬確實是先襲了官再中的進士,賈敬襲了官,指的是順治繼承了皇太極的王位,至於賈敬中進士,說的是清軍入關,順治在北京登基。

順治當皇帝,完全是孝莊跟多爾袞一手包辦的事,所以,賈敬確實無功於國,全靠他爹皇太極的功勞,至於文中出現的所有的「五品之職」,都是九五之尊的意思。「北下之門進都」一句,也是歷史真事,光祿寺原是皇家專用,王公祭弔,亦是帝王之葬。

至於白衣一說,好似「白丁」之說,大抵是《紅樓夢》作者有意諷刺滿清都是文盲之流,是化外之人,「清風不識字」之寓。要知道,薛大傻子和賈敬隱射的對象都是順治,文盲中進士之謎,只因功名即帝位,無他。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程高本、《脂硯齋全評石頭記》

相關焦點

  • 襄汾進士郭衛宸楷書七言律詩
    時在座者潞之劉玄陶。周仲賜。慄暘升。慄旋履。臨汾之高鼎一。張沅湘。蒲?之韓心和。洪之郭九子。晉露。盤澤之趙拙尊。高平之張景韓。我平之王官玉諸兄弟。太原俠氣聯參璧。爰有主盟成莫逆。杯酒幾番澆塊壘。文章千載拓胸臆。匣中寶劍光芒芒。天外長風聲歷歷。大事豈甘遜古人。深心肯使負今日。得眉山長公日字書上暘升慄太史郢政。平弟郭衛宸。
  • 明朝名臣韓雍 二十歲考中進士,與寧王鬥爭多次
    成化帝派給事中張謙等去調查,張謙回朝後,半為捏造、半為事實地報告了韓雍的情況。成化10年(1474),韓雍被勒令退休。  成化14年(1478),韓雍去世,享年57歲。成化帝派人前往賜葬祭,錄取韓雍的兒子韓文為太學生。正德年間,韓雍被追諡為「襄毅」。  韓雍有《襄毅文集》傳世。
  • 明代永樂二年甲申科會試,海康縣有四人同登甲榜進士,他們是誰?
    甲榜一科至四人,何其盛也。」這句話介紹了明代洪武、永樂年間,雷州府三縣鄉試、會試的基本情況。當時,考上舉人的,每科達十人、九人,少的也有五、六人。有一年,一科甲榜考中進士的有四人之多。可見明代初年雷州地區科舉人才的培養是相當重視和興盛的。那麼,這裡說的一科甲榜考中進士的是哪科?那四名進士又是誰呢?他們的生平事跡如何?
  • 速看,儋州古代史上這三位名人,都是當時的進士!
    1108年赴州城參加鄉試得第一名,為發派鎮州解元。1109年赴京殿試而中進士,成了海南歷史上的第一位進士。是海南的光榮,也是儋州的光榮、符族的驕傲。符確自幼勤讀詩書,資質聰穎,沉靜好學,博通經史,才識超群。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期間,符確拜他為師。北宋徽宗三年(公元1109年)赴京城會試登已醜科進士,名列賈安宅榜,填補了自隋朝科考以來海南無進士的空白。
  • 春風引路入京城——由章綸一門三進士看明代的科舉
    小民不可以與秀才平起平坐,只能惟秀才之容止是觀,惟秀才之言語是聽。《武林外傳》中郭芙蓉對呂秀才說過一句:「姓呂的,我敬你是個讀書人。」有了功名的秀才還有一項特權,就是可以見到小官不跪,比如周星馳電影裡的方堂鏡見到周星馳演的縣令包龍興就不跪。在明朝,即使是宰相,也不敢坐受秀才一揖,更不敢以便服見秀才。秀才見上官,俱用名揭,長揖而已。秀才與知縣交際,用治下門生名帖,稱老師為尊,分賓抗禮。
  • 古代科舉制誕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學位
    古代的學歷之稱科舉最初分秀才、明經、進士等多科,到了後面就於專重進士一科。縣試和府試過了之後再參加院試,被錄取者即為秀才,秀才通過參加鄉試錄取者稱為舉人,舉人進京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取中者稱貢士。貢士參加殿試,成績又會分為三等,一等為「進士及第」,二等為「進士出身」,三等為「同進士出身」。這其中的一甲第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狀元。
  • 明代名臣邱橓-刻苦求學殿試中進士
    多年的寒窗苦讀終於修成正果,1550年,邱橓高中進士。為取功名四處求學曾經就讀千佛閣對少年邱橓來說,不但要幫助大人維持生活,休養生息,更要把書念好,為日後的求取功名打好基礎,也不負父親的期望和寄託。為了在學業上更上一層樓,邱橓走上了四處求學的道路。邱橓曾就讀於五龍河西畔當時享有盛名的千佛閣。千佛閣原本是一處廟宇,被周邊群眾借來作了校舍,供子弟們上學讀書。
  •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唐代科舉制度的深度剖析
    此外,隋朝設有一些相對的穩定的選舉科目,如秀才科,進士科,明經科。《舊唐書·薛登傳》中記載:「煬帝嗣興,又變前法,置進士等科。」但是由於隋王朝的短命,科舉制度的正式確立是在唐朝。科舉制度的產生以及不斷完善,大概有三個方面的原因:(1)維護統治的需要。
  • 《紅樓夢》:賈母和賈敬各自囑咐兒孫們做了一件相似的善事
    兩人的性格截然不同,賈母樂觀開朗,心胸寬廣,喜歡熱鬧的地方,最怕寂寞冷清,她常和孫子孫女們一塊玩耍,始終保持著一顆年輕的心;而賈敬則性喜清靜,他讓賈珍襲了爵位,自己去道觀中清修,沉迷於修道煉丹。賈母和賈敬有一個相似點就是兩人都心存善念,對仙佛有虔誠敬畏之心。賈母慈祥和藹,憐貧愛幼,常常敬佛禮神,為家人祈福。
  • 清代瀏陽僅有的兩位翰林之同治十三年進士任貴震及其家族瀏北任氏
    清代瀏陽共出了十六位進士,但僅有兩位進士入翰林(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他們分別是道光二十年庚子科進士鄒振傑、同治十三年甲戌科進士任貴震,巧合的是,兩位翰林都是瀏陽北鄉人,屬如今的瀏陽北盛鎮,北鄉人會讀書不是沒來由的。
  • 《法國「進士」逐夢東方》出版座談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 仇宇浩)由人民出版社、天津市社科聯主辦的《法國「進士」逐夢東方》圖書出版座談會,昨日上午在市政協俱樂部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邱佔祥等二十餘位京津兩地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從不同角度概括了該書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影響力,深刻闡述了其對宣傳天津、促進中法科技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義,並對作者於樹香18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表示讚賞。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一張亮麗的歷史名片,它是由1914年來華科考的法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桑志華創建的。
  • 廣西全州最後一位進士唐尚光1:族群地域 家學淵源
    光緒十二年(1885)補弟子員,壬辰(1892)食廩餼,次年領鄉薦,光緒甲辰(1904)恩科進士。唐尚光祖上在大塘是名門,其父唐必鼎,行二;唐必科,為唐尚光伯父;唐必見、唐必慶,為唐尚光叔父。唐必科,鹹豐癸丑(1853)武學州試第一,入府學第四,後屢赴不遇,遂絕意功名,轉而經營家業,並督率足下三弟皆成名。大叔父唐必見,同治丁卯(1867)科第十名武舉,加守備銜保舉千總,誥封中憲大夫。小叔父唐必慶,歲貢生,銓選儒學正堂。
  • 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甲辰科產生了273名進士,盤點其中八位牛人
    餘秋雨在他的著名散文《十萬進士》中這樣寫道: 科舉制度在中國整整實行了一千三百年之久,從隋唐到宋元到明清,一直緊緊地伴隨著中華文明史。科舉的直接結果,是選拔出了十萬名以上的進士,百萬名以上的舉人。
  • 書生夢見道士給他賀喜,自己卻沒有考中進士,再遇道士時道出緣由
    (網絡圖片:道士)只見一團白氣散去,從門外走進來一個道士,四十歲上下,到了房中對陳慶常作了個作揖,笑著道:「給您賀喜了,不過恐怕您這一趟是要白跑了,此科功名君不在列!不過也不必介懷,您可是個『醉魁』!到時候接連考中舉人、進士都不在話下,不久還能當上左都御史!」陳慶常並不明白道士說的什麼意思,正要細問,又是一陣白煙騰起,道士擺手間,化作白煙就不見了!
  • 北宋曾鞏一家六人同年中進士,創造了古代科考的奇蹟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家中四兄弟偕兩女婿共六人,嘉祜二年(1057年)參加科考全部中進士,成為流傳至今的美談。 (一)自古英雄多磨難 曾鞏雖然出身於仕族,但父親在其求學時代就去世了,他只好輟學回家,與幾個兄弟姐妹跟著三十多歲的繼母朱氏生活。
  • 微信成語猜猜看進士/翰林/侍郎/尚書/大學士/御史答案大全
    微信成語猜猜看進士微信成語猜猜看進士/翰林/侍郎/尚書/大學士/御史答案大全,看看微信成語猜猜看進士/翰林/侍郎/尚書/大學士/御史答案大全。http://news.candou.com/807123.shtml進士
  • 紅樓夢:賈府除夕宴,男人有11個,最重要4人不見,不祥之兆
    祭祖,當然是族中男女老幼統統參加的,人數眾多,原文描述道:賈荇賈芷等從內儀門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檻外方是賈敬賈赦。眾家人小廝皆在儀門之外。(眾人)將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簷,階上階下兩丹墀內,花團錦簇,塞得無一隙空地。畢竟賈家是大家族,京城居住的也有八房之多,祭祖中出現的賈家爺們兒有一些名字列出,但不如秦可卿大喪時列出的齊全。足有幾十人之多。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劉文傳 ‖ 清代綿州李氏:一門四進士...
    為保存巴蜀之書,李調元將多年收集整理和記錄的書籍編纂成冊,取之為《函海》,並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刊行。《函海》規模浩大,共集圖書160多種,合編為40函、852卷。清代著名詩人袁枚甚至贊曰:「童山集著山中業,函海書為海內宗。」《函海》的刊行,也使李調元成為學貫古今、博大精深的一代學者。(二)道光年間原刻本是安縣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據相關資料顯示,乾隆年間的《函海》為首版,但此書現已不易見到。《中國叢書綜錄》只著錄《函海》之嘉慶、道光、光緒三種版本。
  • 歷史|憑兩首詩奪進士的「特招生」
    殊不知,古代也有「特招生」,唐朝就發生了一考生憑兩首詩奪取進士之事。這名考生叫閻濟美,蘇州人。宋代大型類書《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七「貢舉二」引唐人筆記小說《乾鐉子》說,曾有人願意從中幫忙,但閻濟美不肯。結果第一次考試,他寫的雜文被主考官劉侍郎淘汰,第二次考試所作雜文又被主考官王侍郎「批落」,當時正值春天,一把年紀的閻濟美渡江到徑山向欽大師請教後,便準備一路賞著美景返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