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曾鞏一家六人同年中進士,創造了古代科考的奇蹟

2020-11-24 騰訊網

作者:趙心放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逸聞趣事實在多多。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家中四兄弟偕兩女婿共六人,嘉祜二年(1057年)參加科考全部中進士,成為流傳至今的美談。

(一)自古英雄多磨難

曾鞏雖然出身於仕族,但父親在其求學時代就去世了,他只好輟學回家,與幾個兄弟姐妹跟著三十多歲的繼母朱氏生活。朱氏雖然是個賢惠的女人,每天起早貪黑勤勞苦扒,但畢竟勢單力薄能力有限,很難維持下去,只好帶著他們回到南豐老家在族人的幫襯下過日子。

曾鞏是長子,他早熟聰慧,記憶力非常強,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十二歲時曾嘗試寫作《六論》,提筆立成,文辭很有氣魄。他不僅自己刻苦讀書,他還經常不厭其煩地督促弟弟們學習,希望兄弟們和自己一起金榜題名,擺脫生活困境,給祖宗爭氣。

幾年後,曾鞏和大弟曾曄到省城去參加考試,結果是雙雙名落孫山,曾鞏毫不氣餒,和大弟第二次又去參考,同樣榜上無名。這麼屢戰屢敗幾次後,與曾家不和的人就編順口溜來嘲笑他們了:

三年一度舉場開,落殺曾家二秀才。

有似簷間雙燕子,一雙飛去一雙來。

嘉祜二年(1057年)舉行會試,這一次曾家去的是曾鞏與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四人,另外還有兩個女婿,共計六人。

繼母朱氏十分擔心一個也考不上,會鬧大笑話。因此當六人啟程前向她辭行時,她說:希望菩薩保佑你們,那怕考上一個,也算我對得起曾家的祖先,給他們有個交待了。鄰家有個黃姓子弟,因為膚色較白長有滿臉的豆瘢,人稱黃豆子,為了一路有個照應,也隨同他們一起去。

野史上記載了一個曾鞏一家六人同年中進士的逸事。說的是那時代當地有個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後的第三天,赴考的學子家人,要去聽牆根,就是偷偷摸摸地躲在別人家牆外聽屋裡人講話,把首先聽到的一言半語拿去算卦佔卜,能夠靈驗的算出考試結果。

朱氏很信這套,去聽牆根時聽到了「都得,都得,黃豆子也得」這句話。「得」是當地方言,就是「做好了」的意思。朱氏聽了滿心歡喜,這不是在說都能考取嗎?她把這話藏在心裡,沒給任何人述說。

在治學方面,曾鞏擅長的是寫策論,對於應試的重點項目詩賦不太重視,因此屢試不第。歐陽修主持嘉祜二年(1057年)的會試,一改慣例,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這給曾鞏他們創造了好機會。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喜訊,這支趕考隊伍成了「福隊」,曾家六個子弟全都高中進士,連隨同他們一起去的黃豆子也同樣中了進士。

筆者管見,這聽牆根語來算卦佔卜的故事,完全是個給喜事湊趣添彩的龍門陣。七人能實現金榜題名的夙願,說明他們的的確確經歷了「十年寒窗」的艱辛,也有幸遇到了歐陽修這個貴人!

(二)當官能為民作主

曾鞏(1019—1083年),北宋建昌軍南豐(今屬江西)人,字子固。入仕後先任太平州司法參軍,1060年經歐陽修舉薦,先後任史館編校,館閣校勘、集賢校理,實錄檢討官兼判官告院等職。任京官9年後,外放越州(今浙江紹興)任通判。

這一年越州發生饑荒,曾鞏就通告所屬各縣,要各縣勸說富人如實申報自己儲存的糧食。據統計共有十五萬石,曾鞏同意將這些糧食比正常平倉價格稍稍提高一點後賣出,順利地度過了饑荒之年。此外春播時官府借給農民種子,讓他們隨秋季的賦稅一起償還,使得農事沒有耽誤。

後來他在齊、襄、洪、福、明、毫諸州任地方長官。在所任職之處,他注意除民害,平冤獄,治疫救災。深受老百姓讚譽。

齊州有一周姓豪族,長期橫行鄉裡,欺壓百姓,歷任官吏不敢過問,曾鞏到齊州任太守後,不懼威脅不受拉攏,堅持正義,將周家首惡「取置於法」。齊州城裡的地勢低洼,一下大雨常遭水淹,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他發動大家修渠道、築水壩,既解決了城內的水患問題,又有利於農業生產,他離任後,當地人在大明湖畔建了座「南豐祠」來紀念他。

他剛到襄州任職時,不久就發現前任遺留下來的一宗案件中的冤情嚴重。他親自主持重新審理,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釋放了蒙冤在押的一百多人。

福州官府有座果園,位置不錯,佔地面積很大,多年來老百姓一直很有意見,但一直都敢怒不敢言。曾鞏任福州太守後,下令取消官府的這座果園,租賃給無地農民種植,受到老百姓的好評。

1080年,曾鞏奉命調到滄州任職,路過汴京時,時任皇帝宋神宗專門安排時間聽取了曾鞏對財政的看法,覺得他很有才能,當即就將他留在京城的三班院供職。1082年曾鞏任中書舍人,1083年因病逝世,享年64歲。

(三)文創治學是高手

曾鞏的一生,成就很多。他是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他的散文內容廣泛,義理精深,節奏舒緩,感情醇厚,氣質內斂;主題明確。尤善用排比句、對偶句。

他十分重視興教勸學,培養人才。其思想屬儒學體系,他贊同孔孟的哲學觀點,強調「仁」和「致誠」,認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虛心自省、正誠修身,就能夠立足世界和改造世界。他曾在撫州居所側建有一座「興魯書院」,親自製定學規、親自執教授課。

曾鞏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詩。現存詩400餘首,其詩特點是比較質樸,雄渾超逸,含義深刻,略似其文,格調超逸,字句清新。他的詩形象鮮明,頗得唐代詩歌神韻。他的各體詩中以七絕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頗有風致。其詩文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

請欣賞他的兩首詩。

其一: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在此筆者試將他的《詠柳》改寫成現代詩:

紛雜的柳枝條還沒變黃,在東風的吹動下起勁亂舞。雖然飛絮能夠遮天蔽日,爾後要面臨清霜降臨之苦。

這首詩是繼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詠柳詩之後,描寫春柳的力作。但兩人寓意大相逕庭。賀知章的詠柳詩用了擬人擬物手法,寫活了柳和風,曾鞏的詠柳詩則借柳諷刺那些勢利小人。

其二:城南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淺釋詩意:春雨迅猛而下,池塘水滿。遠眺群山逶迤起伏,東邊西側山路崎嶇。桃花和李花此刻已開過時了,只見眼前春草萋萋碧綠一片。詩人通過桃花、李花容易凋謝與小草青色長久相對比,暗示了這樣的一個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頑強。

文末感言:《宋史·曾鞏傳》稱其文「紆除而不煩,簡奧而不悔,卓然自成一家」。還稱他既是一個奉父母以德的孝子,又是一個兼顧弟妹於艱難之時的好兄長。曾鞏的這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安徽阜陽古代這四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安徽阜陽的一些古代名人吧!安徽阜陽古代這四位名人,看看你認識哪幾位?一,甘茂甘茂,姬姓,下蔡(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甘茂是戰國中期秦國名將、左丞相。甘茂曾就學於史舉,學百家之說,經張儀、樗裡疾引薦於秦惠文王。前312年,他助左庶長魏章略定漢中地,後遭向壽、公孫奭讒毀,在攻魏國蒲阪時投向齊國。他在齊國任上卿,並為齊國出使楚國。
  • 中國南極科考:在「白色沙漠」中書寫奇蹟
    原標題:在「白色沙漠」中書寫奇蹟 值得注意的是,1月19日,雪龍號科考破冰船在南極阿蒙森海密集冰區航行中,因受濃霧影響與冰山碰撞,導致船艏桅杆及部分舷牆受損。久經極地科考嚴酷環境歷練的雪龍號不僅頑強地克服了碰撞冰山後帶來的各種困難,而且取得了多項科考成果,最終完成了總航程3萬餘海裡、歷時130多天的科考任務後安全返回。 壯美的南極大陸是科考的熱土,然而其冰天雪地的嚴酷環境也給科考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 速看,儋州古代史上這三位名人,都是當時的進士!
    符確符確,宋代儋州高麻都(今儋州三都鎮湳源村)人,少年時代,沉靜好學,長大後博通經史,才識逸群。1108年赴州城參加鄉試得第一名,為發派鎮州解元。1109年赴京殿試而中進士,成了海南歷史上的第一位進士。是海南的光榮,也是儋州的光榮、符族的驕傲。符確自幼勤讀詩書,資質聰穎,沉靜好學,博通經史,才識超群。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被貶海南儋州期間,符確拜他為師。
  • 北宋時期的一封信,124個字拍出2億多,平均1個字值167萬
    ——《臨安春雨初霽》 在中國歷史上,「一字千金」往往代表的是一種承諾,表示諾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乃千金難求。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故事卻不是這個成語的引申意義,而就是其表面上所指的那般,一字價值千金,到底是什麼樣的天價之物呢?能夠做到一字千金?一切都源於一封信,這堪稱世界上最值錢的一封信,124個字拍出2億元,平均1個字就值167萬,其中到底有何不同之處?
  • 他是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狀元,以82歲高齡中狀元,2年後去世
    科舉在中國存在了上千年,據史書記載,曾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以及10多萬進士。然而,中文狀元的只有600多人,中狀元有多難可想而知。不僅是中狀元難,就連中舉人都很難。小說《範進中舉》中,54歲的範進還是一個秀才,中舉後喜極而泣,甚至高興得瘋了。
  • 春風引路入京城——由章綸一門三進士看明代的科舉
    在顯赫的牌樓之外,據章家後人統計,從明正統四年(1439)章綸中進士到嘉靖二十三年(1544)章朝鳳中進士的105年時間裡,章綸家族四代人中出了三名進士、三名舉人、七名貢生、三名監生,還有二十多名廩膳生和庠生。出仕為官的有十二人,其中有侍郎、布政使等高級官吏。這也反映了南閤章氏科舉蟬聯、簪纓相續,是這一時期浙東南在文化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家族。
  • 古代最任性的考生,科考只寫下八個字,皇帝看後大喜:狀元就是你
    駱成驤,字公驌,四川資中人,1865年出生,此時正是大清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時候。駱成驤從小就天資聰明又刻苦好學,看文章過目不忘。父親去世後,他隨母親跟著養父過日子。養父對他也十分看重,悉心培養,讓他到最好的學院讀書。成都尊經書院的主講老師王壬秋也非常器重駱成驤,認為他日後必能成就大事。
  • 古代流行的金榜題名吉祥物
    從8月初開始,全國各地的高考錄取結果循序公布,牽動了無數學子和家長的心,考生們無不期望得到心儀學府的垂青,在古代,人們則將這些期望和美好的祝願透過一件件吉祥之物含蓄地表達出來,寓意科考順利、金榜題名。這樣的傳統借著科舉制度的東風,漸漸流行起來…… 最終幻化出眾多科場文化的精神圖騰。
  • 《法國「進士」逐夢東方》出版座談會舉行
    本報訊(記者 仇宇浩)由人民出版社、天津市社科聯主辦的《法國「進士」逐夢東方》圖書出版座談會,昨日上午在市政協俱樂部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邱佔祥等二十餘位京津兩地專家、學者會聚一堂,從不同角度概括了該書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影響力,深刻闡述了其對宣傳天津、促進中法科技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義,並對作者於樹香18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表示讚賞。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一張亮麗的歷史名片,它是由1914年來華科考的法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桑志華創建的。
  • 古代科舉制誕生的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現代教育的什麼學位
    五十多歲才中了秀才例子在古代並不罕見,因為科舉入仕是他們唯一能夠翻身證明自己的途徑。這時候大家一定會想,既然古今讀書人在讀書這條路上都少不了苦讀和種種磨礪,那麼是古代讀書人付出更多還是當今的讀書人更加努力,古代讀書人一生都在追求的秀才,舉人,進士又有多少含金量,拿現代教育的眼光來看這些頭銜又相當於什麼學位?這就讓我們來一同回顧科舉制的起源與歷朝歷代的發展。
  • 唐伯虎是名動天下的才子,為什麼一生都沒有中進士?
    前段時間隨著高考的臨近,前幾年在高考中出現的魑魅魍魎的事件,多起冒名頂替的案件,因為自媒體在今年疫情下的飛速發展而被曝光出來,引起廣泛熱議。這讓我想起了在古代科舉中,發生的舞弊案件,在所有的舞弊案中,有一件特別有意思。
  • 北宋文學家蘇洵,大器晚成,教子有方,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蘇洵發奮學習一段時間後,想通過考試來證明一下自己,但在參加進士及特殊才學的考測中,都沒有如願以償地榜上有名,於是蘇洵將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燒,關門閉戶苦讀詩書,終於精通六經及百家之說,達到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地。
  • 蘇軾科考耍小聰明,高中後還口出狂言,為何主考官歐陽修仍欣賞他
    有的人金榜題名若登天,比如《儒林外史》中的範進,好不容易中個舉人,居然高興地發了瘋。有的人則若探囊取物,比如蘇軾兩兄弟,一考就雙雙高中。 有人說,這是實力決定的,有才華便可高中。
  • 思維靈敏想法獨特,能夠創造奇蹟的星座,生活中很少見
    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這幾個星座在所有的星座當中是思維最靈敏,想法最獨特的,總能夠給大家帶來驚喜,也能夠創造奇蹟,在生活中很少見。,追求刺激,追求新鮮感,所以他們經常能夠從自己的角度去探索一些新的事物,尋找更多的靈感,水瓶座是唯一一個被稱之為特立獨行,非常清高的一個星座,他們的想法與普通人有很大的差別,想法很多也很獨特,經常有一些創新性的意見和大家分享,也是在工作當中能夠創造出很多奇蹟的一個星座,他們所提出來的看法以及觀點都是別人意想不到的,但是卻又值得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