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秦可卿的喪禮,堪比國喪—原型是孝賢皇后的葬儀

2021-01-08 路之意

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認為孝賢皇后的葬儀是康雍乾時期最隆重的一次皇后葬儀。其主要原因是國家已很久沒舉行皇后國葬了。正如《清史稿》中所說,康熙間皇后崩,正值:

「用兵三藩,慮直省舉哀制服,易惑觀聽,免治喪」

也就在京師宮禁範圍內搞了一下。雍正間,胤禎的皇帝當得不太踏實,加之從幾件大事中剛擺脫出來就趕上了皇后死,所以皇后葬儀也沒太折騰,他甚至沒怎麼參加,而由皇子代勞了。

孝賢皇后的喪禮為什麼要大辦?

到乾隆十三年時,國泰民安,弘曆自認為是清平盛世,可能還加點心中有愧,所以在孝賢皇后的葬儀上大幹了一下。因此,《清鑑輯覽》、《清鑑綱目》、《滿清野史》諸書亦承認,孝賢皇后「終飾之典,較他後獨隆。」在葬儀前,乾隆皇帝為死去的皇后作《述悲賦》:

「易何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睢?惟人倫之伊始。固天儷之與齊,念懿後之作。配廿二年而於斯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

該賦寫得較長,其內露出點情況。如:「切意尚強歡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淚兮,淚滴襟強歡兮,歡匪心聿當春而啟轡隨予駕以東臨抱輕疾兮,念眾勞促歸程兮,變故遭登畫舫兮,陳翟褕由潞河兮,還內朝去內朝兮…」按他的解釋,富察氏離京時心情固然很壞,但身體沒事,僅有「輕疾」。出門之後她主要是急著回北京,至於在船上是如何道「變故」的倒沒有講。

據《清史稿》稱:「孝賢皇后喪儀應遵祖制」。其實,入關後,滿族的喪儀「祖制」在宮廷中已大大變形了,而且歷朝都有改動的,各從各的實際情況出發,會典所規定的大大走樣。但整個來說,還是搞得很隆重。

孝賢皇后的喪儀舉行於乾隆十三年。而曹雪芹寫《石頭記》起筆於乾隆九年,十三年正值他的創作旺期。在前八十回中,有兩個大場面,一個是元妃省親,另一個就是秦可卿之喪禮。細細一看,這兩個大場面都有出處,俱以皇室活動為原型,而秦可卿喪禮的原型便來自他目睹親聞的孝賢皇后喪儀。對於這點,他在寫作中有提示。

秦可卿喪禮之欽天監擇日

秦可卿死後,賈府辦的頭一件事,便是:

「去請欽天監陰陽司來擇日,擇準停靈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後開喪送訃聞。」

一百單八禪僧念超度經,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解冤洗業醮,另有五十高僧、五十高道對壇「按七作好事」這些就不用說了。光「欽天監」就有講頭。

欽天監是掌天文曆法的官署,歷代多設置,名稱不同。如秦漢屬太常寺,唐為太史局,宋元為司天監,明清為欽天監。對國家來說,其職掌是編制曆法;對皇室來說,是個擇青樣福瑞之所,有很強的御用性。故爾,既言名「請欽天監陰陽司擇日」,死者就必然是皇族中人。一比較就明白了,六十三回賈敬死,系「命天文生擇日期入殮」,六十九回尤二姐死,也是請「天文生」給「定了定日子」。賈敬的輩分之高就不用說了,尤二姐也是個「奶奶」級人物,且比秦氏還大一輩。他們都是街上的「天文生」擇日,而秦氏則是欽天監擇日,就足以說明在這一筆裡下了絆子。

曹雪芹是藉此暗示所謂秦氏葬儀是以皇室中的人為原型的。

秦可卿喪禮之「檣木」棺材

賈家辦的第二件事是為秦氏置棺材。作者在這裡露出了顯筆,顯就顯在「檣木」上。

秦可卿死後,賈府為她所選的棺材為「檣木」。「檣木」是什麼?檣的本意是船上的桅杆,所謂「檣木」棺材即是一條船。但這麼一來就怪了,什麼人才能拿條船當棺材呢?這種普天下絕無僅有的事偏偏出在富察氏身上。她死後,沒有裝殮,乾隆皇帝令將她的遺體連同她生前所乘畫舫一同運回北京。裝載著富察氏遺體的畫舫行至大運河入京處的通州,王公大臣集合在蘆殿迎靈,皇子亦在河邊祭酒舉哀行禮。富察氏的這副「檣木」是天下最大的棺材,以至大的進不了城,為此還生出了一項工程「奇蹟」。據《嘯亭續錄》卷四《海司空》:

工部尚書海望為把畫舫運進城內,「命造架堞上,以菜葉鋪墊,千夫維挽,舟籍其柔滑而入。」

事情還沒完,小說中又用薛蟠的話說,這副「檣木」「出在潢海鐵網山上,作了棺材萬年不壞。」皇族自古稱為天潢。《文苑英華》中有一首張銳的應制詩《送金城公主適西藩》,中雲:

「清海和親日,璜星出降時。」

這就進一步顯示了用這副棺材的是皇族中人。作者猶感暗示的不夠,又具體寫到這副棺材,

「只見幫底皆厚八寸,紋若檳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璫如金玉。」

賈政這時說話了:「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這是一句點題的話,小說中這副棺材,「原系忠義親王老千歲要的,因他壞了事就不曾拿去。」這已充分說明這副棺材的規格了,正如賈政所說的「非常人可享者」。

秦可卿喪禮之捐身份

賈府辦的下一件事是,為了葬禮辦得「好看」,為秦可卿的丈夫「捐個前程」。

「捐個前程」又叫「捐官」,其官稱則為捐納」。這類事在《清史稿·選舉志》上有詳細記載。花銀子最多的是「捐實官」,京官可捐到郎中,外官可捐至道員,武官可捐至參將。捐了就可以到差,有了機會可補缺額,沒有缺的時候等著,但也上衙門應卯。花錢稍少的是「捐出身」,即表明取得了當某種官的資格,取得這種資格,不用上衙門也可在家穿官服、擺官派。願意走馬上任的,便再多花點錢。再有小官捐大官的,另外還有「納銀入監」,即捐考試資格,相當於現在的——「花錢買文憑」。

賈珍花了一千二百兩銀子,給賈蓉捐了個「五品龍禁尉」。這既不是實官,也不是虛銜,而是皇帝的近身保鏢,清代稱為「侍衛」者。僅此一筆就大大地虛了。侍衛向例捐不得,須認真選拔上來,所以作者拿件不可能的事晃了一筆,目的還是把秦可卿之葬與皇室搭上鉤。同時捐官本是戶部的事,賈珍卻從「大明宮太監戴權」處捐得,這極荒唐的一筆更是硬將此事往皇室身上湊了。

小說中寫到為「秦可卿死封龍禁尉」。明明是給賈蓉捐的官,怎麼秦可卿倒封成「龍禁尉」了?

這裡牽扯到古代官制知識。

在封建時代,男人得了官,其妻或母亦可隨之得到一種封號。其制始於宋代政和年間,有國夫人、郡夫人、淑人、碩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等名目,隨其夫或子孫的官品而別。

明清以五品官妻、母封宜人,四品以上官員之妻、母封恭人。這是規定。因此,賈蓉封得「五品龍禁尉」,亡妻秦可卿可追贈為宜人。但在小說中,秦可卿的靈牌上寫的卻是「防護內廷紫禁道御前侍值享強壽賈門授賈門秦氏恭人」。五品官的宜人老婆轉眼間成了恭人,其目的就是把秦氏與賈蓉隔離開,暗示其間另有所指。

曹雪芹最明顯的暗示還是表現在秦氏的治喪規模上,有的地方所說比「檣木」還顯。秦可卿的治喪規模,從總體氣氛上就讓人感到不可理解。

一、秦可卿喪儀素服日

榮國府的人聞得死訊,一刻也等不及,連夜趕至寧國府,

「只見府門洞開,兩邊燈籠照如白晝,亂烘烘人來人往,裡面哭聲搖山振嶽。」

秦氏停靈的日子不算短,只見「這四十九日,寧國府街上白漫漫人來人往,花簇簇官去官來……臨街大門洞開,旋在兩邊起了鼓樂廳,兩班青衣按時奏樂,一對對執事擺的刀斬斧齊。更有……」

秦氏畢竟是個出身貧寒的孫媳婦輩人,在她身上的「大族之葬」何至於如此鋪天蓋地?

清制皇后喪儀素服為二十七日,可秦氏之喪儀卻「白漫漫」了四十九日,規格實在高得沒邊了。正是這種高反差才越感受到這是在寫國喪的場面。

二、秦可卿喪儀大出殯的場景

「一應執事陳設皆系現趕著新做出來的,一色光豔奪目……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算來亦有十來頂大轎,三四十小轎,連家下大小轎、車輛不下百餘十乘。連前面各色執事、陳設、百耍,浩浩蕩蕩,一帶擺三四裡遠。走不多時,路旁彩棚高搭,設席張筵,和音奏樂,俱是各家路祭……手下各官、兩旁擁侍軍民人眾不得往還。一時只見寧府大殯浩浩蕩蕩,壓地銀山一般從北而至。」

這哪裡是寧國府的孫子輩媳婦的出殯場面,且不說場面之大,就說匆匆間藏下的「兩旁擁侍軍民人眾不得往還」一句,便有十足的諭旨色彩,「諸王孫公子不可枚數」,更道盡了國喪的陣容。

三、秦可卿喪儀送殯陣容

那時官容送殯的,有鎮國公牛清之孫現襲一等伯牛繼宗,理國公柳彪之孫現襲一等子柳芳,齊國公陳翼之孫世襲三品威鎮將軍陳瑞文,治國公馬魁之孫世襲三品威遠將軍馬尚痣,修國公侯曉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繕國公(石守業)誥命亡故,故其孫石光珠守孝不曾來得。

這六家與寧榮二家,當日所稱「八公」秦可卿之喪,不僅王公及官員服喪,連老百姓也服喪。來會喪者不僅是王公們,而是用十二屬相所囊括的全國子民。不妨看看曹雪芹拉出的路祭清單路旁的彩棚:

「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東平王府祭棚,第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寧郡王,第四座是北靜郡王的。」

說得夠明白了,東、南、西、北的王俱來祭,從另一個側面昭示了全國舉喪。對比下孝賢皇后的喪儀,《清史稿·禮志十一》為此專門掛了一筆:

「十三布政司暨直隸禮部請,敕差官訃告外省官吏、軍民,服制與京師同。今大行皇后崩逝,正四海同哀之日,應令外省文武官持服同制。從之。」

官吏們真是把乾隆皇帝揣摩透了,諸衙門聯合請求全國舉喪,不僅京內外官員俱喪服,全國「華民」也要按京師的樣子服喪。弘曆對此自然「從之」。

曹雪芹筆下的東、南、西、北四大祭棚,所隱喻的正是這一「四海同哀」。

綜上:我們可以明白賈珍在秦可卿死後的反常言行了。一般認為,賈珍和兒媳婦秦可卿亂搞。秦可卿死後,賈珍大悲是老不要臉。作者設計賈珍此時所說的話是有所用心的,不能簡單地看成僅僅是為了笑出賈珍是個老流氓。賈珍此刻所說的句最著名的話是:「我這媳婦比兒子還強十倍,如今伸腿子去了。」在我們搞清了秦氏之喪以孝賢皇后之喪為原型之後,賈珍此言便是一句十足的罵乾隆爺的言論。

相關焦點

  • 秦可卿、賈敬的喪禮上為什麼沒有賈氏姊妹的身影?
    《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可謂包羅萬象,自然也少不了關於喪禮的描寫。《紅樓夢》重點寫了賈府兩個人物的喪禮,秦可卿、賈敬,前者喪儀之盛,後者規格之高,都可圈可點。然而在喪禮上,賈府的姊妹們似乎集體缺席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紅樓夢》秦可卿死了以後舉辦的喪禮,有兩個重要的人居然沒參加
    《紅樓夢》秦可卿死了以後舉辦的喪禮,有兩個重要的人居然沒參加,我是原創作者天澀悅讀,經常給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創作品.紅樓夢裡其實有些很多比較尷尬的關係,這讓人知道了也很尷尬,寶玉和秦可卿玩的很好,後來在秦可卿身上也發生了很多事,最後她死了以後更加亂套了,她的葬禮很繁華,可是也有人沒去,那麼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紅樓裡面的故事吧。大家都知道寶玉是紅樓夢裡面的一個男主角,他也是非常調皮的。他最喜歡和女孩子玩了,感覺他就像是一個生長在女人堆裡面的男孩子一樣。
  • 賈珍恣意奢華的大喪禮 隱藏著重大的秘密
    #【故事和原文】秦可卿喪禮期間發生兩件奇事。小丫環寶珠甘願為義女,摔喪駕靈,並且自願陪靈,永遠不回寧國府。賈珍命從此呼其為小姐。【評點和賞析】寧國府輩分最高的是賈敬,長孫媳婦死了,他卻不肯回來,賈珍成了這個家族最主要的當家人,喪事任由他料理。秦可卿平常待人體貼、親近到驚人的程度,秦可卿的丫環瑞珠知道秦氏死了,就撞死在了柱子上殉葬。賈珍當作孫女殮殯,一併停靈於會芳園。古代女性如果沒有孩子,就不能入祖墳。
  • 她是唯一生過皇帝的嫡皇后,卻在位時間最短,死後喪禮的規格最低!
    在清朝從太祖努爾哈赤到乾隆,沒有一個皇帝是由元配皇后所生,乾隆之前一心想要立皇后嫡子為太子,但卻一直沒有實現,而今天湘妹子要和您講的這位皇后,她是清朝唯一一個生過皇帝的嫡皇后,她就是孝淑皇后。孝淑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與嘉慶帝同歲,她的父親是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和爾經額,所以說,喜塔臘氏並非豪門大族,但她生得標緻可人,很討乾隆帝喜歡。
  • 紅樓夢:賈珍在秦可卿的喪事上有兩處不自在,既無情又現實
    知道賈珍和秦可卿已經突破正常的倫理道德關係的底線後,賈珍在秦可卿葬禮上有多悲傷,其實都是可以理解的。賈珍在秦可卿身上是付出了感情,愛過了才會傷,在賈珍身上凸顯得非常明顯。可那個哭得不能自己,連路都走不好的賈珍,在為秦可卿喪禮的操辦上,心裡有兩個不自在的地方。第一個不自在還是相當的不自在,不自在的地方在於賈蓉只是個黌門監,在靈幡經榜上寫不好看,就是執事也不多。
  • 秦可卿扒灰醜聞人盡皆知,卻令上下尊敬,看看她有多厲害就知道了
    秦可卿作為一個止步於《紅樓夢》第十三回的人物,戲份自然是少的。然而,每一個紅樓讀者對她都會產生極為深刻的印象,和其他諸釵相比,秦可卿顯得非常的神秘,她身上的一些特殊標籤,也往往引起讀者強烈的好奇和探究欲望。曹雪芹給予了秦可卿頂級的美麗,寶釵的鮮妍明媚和黛玉的風流婉轉,紅樓兩大女主之美在秦可卿身上融合統一了,曹雪芹由此為她起了一個專有名詞——兼美。
  • 風月情債,守歸離恨天——秦可卿
    關於《紅樓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美麗的結局,所以我們只能把她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二。曹雪芹在後四十回中到底寫了什麼結局,因版本的遺失,今天已經難以考證;不過當年拍攝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集眾多紅學權威之觀點,不但演員陣容空前絕後,情節演繹的結果也應該比較符合曹老的原著。
  • 紅樓夢的三場葬禮,卻成了賈家末世的狂歡
    秦可卿的葬禮令人嘆為觀止,不但規模宏大,還引發了諸多爭議。作為賈家輩分最小的媳婦,秦可卿享有這樣的葬禮規模,是不尋常。但秦可卿的葬禮並不是《紅樓夢》中規模最大,而最應該盛大的葬禮偏偏最寒酸。讓我們看看是怎麼回事。
  • 《紅樓夢》裡秦氏喪禮中搖山振嶽的哭聲令人費解?
    賈珍恣意奢華,花上千兩銀子,買下萬年不壞的檣木做棺材,「非常人可享」;為了喪禮風光,又花一千二百兩銀子,為兒子賈蓉捐了個「防護龍禁尉」前程,使秦氏得享「誥封恭人」稱謂。據胡曉明先生統計的「分工治喪」:請了王熙鳳內裡總管之後,她針對寧國府中五種不良風氣,採取了專人負責,分工治喪的方法。
  • 《紅樓夢》中,北靜王的存在有什麼特別意義?
    北靜王北靜王,曹雪芹《紅樓夢》中的人物(首見第十四回),名水溶,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性情謙和。因祖上與賈府有世交之誼,故從未以異姓相見,更不以王位自居。秦可卿出喪,他特設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設席張筵,和音奏樂,哀悼弔唁。又專請賈寶玉相見。他對通靈寶玉「稱奇道異」了一番,誇獎寶玉果然如「寶」似「玉」,「真乃龍駒鳳雛」,並把皇上親賜之鶺鴒念珠一串贈與寶玉。
  • 紅樓夢:秦家的家產謎團,與秦可卿之死有著莫大的關聯!
    秦家的家境很是艱難,這在《紅樓夢》中不止一次的提到。寶玉和秦鐘的初次相會,寶玉心中想的是:「天下竟有這等人物!……可恨我為什麼生在這侯門公府之家?因為《紅樓夢》架空於任何朝代,我們不妨取一個簡單易算的中間值,按一兩銀子折合1000塊人民幣計算(假設值,僅供參考),秦鍾二十四兩的學費,大概相當於今天的24000塊人民幣,這筆學費相對於今天的私立學校來說,也是一個正常值。而秦業留下的銀子就有三四千兩,大約合300多萬人民幣。如果一個家庭有300多萬人民幣,怎麼可能會拿不出來兒子的2萬多的學費?
  • 農村俗語「喪不報孝不吊,不燒紙錢不謝孝」,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農村,流傳下來的傳統習俗非常多,最常見的風俗就是辦紅白事,在農村,喪事大過喜事,人死講究入土為安,農村有句俗語這麼說,喪不報,孝不弔,不燒紙錢不謝孝,說的就是農村葬禮的各種講究,包括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 秦可卿死後,她的這兩個婢女的行為,其實將她出賣了
    在紅樓夢第五章中,秦可卿初次登場,並且借她之手將賈寶玉引入到太虛幻境,從而引出了全書至關重要的十二金釵一說。而通過判詞我們也漸漸了解到,這秦可卿也正是十二釵之一,並且是「兼具寶黛之美」。很明顯,這應該是對於全書都有舉足輕重地位,對於賈寶玉而言也極為重要的一個女子,可是,她卻在短暫出場後就退場,儼然如同曇花一現一般。
  • 南安太妃的原型是誰?探春遠嫁去了哪裡?她的兒子娶了北靜王姐姐
    這裡的信息包含的就比較豐富了:一個是《紅樓夢》的故事背景一定是清朝的降襲制度,南安王府的爵位從老一輩的南安王,降到了郡王;第二點,因為南安王的爵位是降襲了,所以如果南安王有原型的話,他應該不是六家鐵帽子王之一,又因為封了王位,那麼他的原型一定姓愛新覺羅;第三點是,此時老南安王已經去世了,才輪的上他兒子襲了南安郡王的爵位;第四點,同樣是王位,爵位沒有高低上下
  • 紅樓夢秦可卿從死亡到隆重的葬禮中,賈家為何要親自主持?
    紅樓夢秦可卿從死亡到隆重的葬禮中,賈家為何要親自主持?西遊記原著記載到,在紅樓夢中,秦可卿的死亡,讓賈珍十分的痛心,對於秦可卿的葬禮,賈正也是親力親為,希望彌補對秦可卿的愧疚。早這件事出殯的善後事中,本來是由尤氏秦可卿的婆婆為其主持葬禮,但是當主持葬禮的時候,尤氏的婆婆去生病了,所以賈正不得不像王熙鳳求助,為秦可卿主持葬禮,這讓王熙鳳非常難以接受。賈府和尤氏對應,秦可卿以死謝罪的事情也算是得到了比較滿意的交代,對於秦可卿的出殯按照傳統,都是支持舉行隆重的葬禮。
  • 她是康熙的親表妹,清朝第一個皇貴妃,卻只做了一天半的皇后
    佟佳氏在清朝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特別是孝康章皇后的父親,孝懿仁皇后的祖父佟圖賴,是滿清太子太保、一等公、追封太師,漢軍正藍旗的旗主。到了康熙朝,又通過裙帶關係的加持,才成為了世家中的世家。佟圖賴的大兒子佟國綱,《尼布楚條約》就是他和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去籤署的,在徵討葛爾丹的時候陣亡,是都統、內大臣、加封太傅、一等公,是清史認證的國舅。
  • 《紅樓夢》中的葬禮習俗
    紅樓夢葬禮也是紅樓夢的一大景觀,其中有賈母、賈敬、秦可卿的大喪儀和尤三姐的小喪儀。賈母、賈敬、秦可卿三人都屬於有威勢的主子的範疇,尤三姐,雖然也是主子,但屬於被排擠的對象,喪儀簡單,而金釧兒、晴雯、司棋和鴛鴦,都是丫鬟,屬於死而無儀,因此也就可以省略不談。紅樓夢中葬禮民俗頗多講究。
  • 一代賢后富察氏憑什麼讓風流皇帝乾隆痴情一生,除了美貌還有這點
    詔書說:「朕惟位昭天地,乾行與坤順同功,治洽家邦,壺政與朝章並肅……奉聖母崇慶皇太后懿旨,以嫡妃富察氏秀毓華門,禮嫻內則,柔慎秉於粹性,溫恭著乎令儀,殫誠敬以事庭闈,孝同孺慕,抒恪勤而持禁掖,德懋純修……允宜冊立為皇后」,並沛施恩惠。王公以下至奉恩將軍及閒散宗室;民公侯伯以下二品大臣以上命婦,俱加恩賞賜。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四十以上從小系夫婦者,給予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