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要多努力?「吳偉仁星」來了,湖南天文協會...

2020-11-26 騰訊網

吳偉仁

康德曾說:「世界上只有兩件東西最能震撼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璀璨的星空。」

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顆弘揚熱愛祖國、敢於擔當的科學家精神,見證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行穩致遠的「吳偉仁星」。

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瀟湘晨報記者聯繫湖南天文協會相關專家,了解行星命名的一些故事。

中國航天六十餘年來,已有以錢學森、孫家棟、欒恩傑等老一輩科學家為代表的多位功勳航天人榮獲小行星命名。如今,浩瀚太空又多了一顆「吳偉仁星」。

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9月8日,「吳偉仁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獲批後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永載天文史冊。此次命名的「吳偉仁星」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於2011年6月獲得國際永久編號281880號。

小行星命名需怎樣才能公布於世

美劇《生活大爆炸》裡,拉傑發現了一顆小行星,討論為其命名時,萊納德建議用女朋友的名字命名,這樣顯得既浪漫又很在乎對方。那麼,現實中小行星的命名權是否屬於個人?

2020年4月,由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和紫金山天文臺推薦,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下設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吳偉仁星」的正式命名獲得通過。對此,湖南天文協會理事曾躍鵬告訴記者,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須報經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審議通過後,才公布於世。

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選取古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後來成為對特定人物、地點、組織或事件的紀念。現在,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為了統一規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專門組成了由國際著名科學家組成的小行星命名委員會,負責接受和審議全球新小行星的命名工作。

據了解,2014年,來自瀏陽的湘籍院士黎介壽也同樣獲得了此崇高榮譽。黎介壽是南京軍區總醫院的副院長、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長,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曾躍鵬介紹,黎院士之所以能獲此殊榮,與他從醫時間長達60餘年相關,他是我國腸外瘻治療的鼻祖,一輩子用妙手仁心福澤了萬千患者。於是2014年初,中國科學院推薦並報小行星中心批准,由紫金山天文臺於2007年3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國際編號為192178的小行星便被正式命名為「黎介壽」星。

「黎院士也因此成為我省獲得小行星命名的典型人物。」曾躍鵬說。

普通人是否能獲得小行星命名權

那麼,普通人是否能獲得小行星的命名權?據此,湖南天文協會會長譚巍表示,通常一般人是無法獲得小行星命名權的。雖然社交平臺上常推送「某粉絲送給自家偶像二十多顆小行星命名權」、「情侶之間互贈小行星」等消息,似乎在思想上已造成「小行星是可以進行買賣」的認知。不過,譚巍強調,這只是部分營銷公司在做未受認證的銷售行為。

曾躍鵬也形容,這種行為通常是消費者在「自娛自樂」。的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消費者都可以自行「買」小行星。購買之後,賣方會發給買方一本證書,或者能在App上能夠查到的電子編號。但實際上,這樣的購買行為永遠不會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並承認。

譚巍告訴記者,普通人在「行星命名」上需要付出些努力,如在某方面有建樹,對社會也有影響力,並且權威機構也有意向用你的名字去申請,這樣可能有機會被命名給某顆小行星。再者,若在天文領域卓有貢獻,發現者可以提交專家的名字申請,在小行星命名上,天文學家的名字被命名的要多一些。

「現在彗星命名是完全遵循發現者意願,發現者有權用自己想用的並符合規定的名字給彗星命名。」譚巍說。

曾躍鵬舉例,如「周杰倫星」是由兩岸天文愛好者蔡元生、陳韜、林啟生和梁品等人於2009年在臺灣玉山國家公園的鹿林天文臺合作發現的一顆小行星。由於這四位行星發現者恰好都是周杰倫的鐵桿粉絲,之後經四人商定後,便決定用音樂人周杰倫的名字命名。

名片

吳偉仁: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

吳偉仁是我國航天測控通信與工程總體技術著名專家、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是我國深空探測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戰略科學家。吳偉仁高度重視並主持開展我國深空探測發展戰略研究和規劃論證工作,目前,正致力於推動探月工程四期、月球科研站等工程規劃論證工作。

在探月工程中,吳偉仁團隊實現了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著陸探測,使無人月球探測從跟跑、並跑邁向領跑,帶動了中國空間科學跨越發展。吳偉仁提出嫦娥二號「一探三」技術方案,主持實現了國際首次用一顆衛星對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4179號小行星等多目標探測,開闢了深空探測新領域,使中國成為第三個對日-地拉格朗日L2點和小行星探測的國家。

2020年4月,吳偉仁還被國際宇航聯授予世界航天最高獎。

科普

吳偉仁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了解到,2021年1月24日衝日時,吳偉仁星距離地球3.25億公裡,吳偉仁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4.76億公裡。

據測算,吳偉仁星繞日運行周期約5.75個地球年,軌道傾角約為17.2度。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介紹,小行星上保存了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信息,對探索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小行星的發現和研究不僅大大豐富了人們對宇宙和太陽系天體結構的認識、推進了天體力學的發展,而且對促進人造衛星上天、人類邁入宇宙航行時代起了基礎和開拓的作用。

如今命名的這顆小行星,於2007年8月16日晚被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它位於太陽系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不停繞著太陽運轉,2011年6月,該小行星獲得「281880」的永久編號。

瀟湘晨報記者李瓊皓實習生粟雅婷通訊員李晨北京報導

連結

這些中國科學家也有小行星

除「吳偉仁星」以外,此前已有多顆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的小行星。

祖衝之星

1964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88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祖衝之星」。

張衡星

1977年,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80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袁隆平星

1999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號的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

陳景潤星

1999年10月,國家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768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

錢學森星

2001年8月,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76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錢學森星」。

錢三強星

2003年10月,國家天文臺宣布把國際編號為25240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

茅以升星

2006年,國家天文臺將其發現的編號為18550號的小行星命名為「茅以升星」。

王選星

2008年1月,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永久編號為491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王選星」。

孫家棟星

2012年6月,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第77508號《小行星通報》,小行星第148081號正式命名為「孫家棟星」。

屠呦呦星

2016年1月,國際永久編號第31230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屠呦呦星」。

據中新社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吳偉仁星」!浩瀚太空中,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浩瀚的太空上,不僅新添了一顆以中國航天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更是繼1999年命名「巴金星」,2004年命名「落下閎星」之後,又多了一顆以四川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百度百科顯示,(小行星)小行星2215(1964 VX2)是一顆以中國四川省命名的小行星,由紫金山天文臺於1964年11月12日發現,並認定。2018年7月,由國家天文臺興隆站發現的第121001號小行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涼山·西昌」星。怎樣才能獲得命名權?普通人能用自己名字命名一顆星嗎?
  • 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記者胡喆)記者近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為褒揚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月球與深空探測領域的突出貢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將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張國榮」被命名為天上星星名字,有3個理由
    近日,又有一位中國人被命名為天上的星星名字,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准,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飛春讀傳上網查了查,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用中國人和中國地名命名的星星可是越來越多了,他們的名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
  • 怎麼給一顆星星命名?
    當天文愛好者和天文學家們想要觀察和研究天上這些閃閃發光的物體時,如果大家都能用同一個名字來稱呼它們,那就再好不過了。嚴格意義上來說,所有人都可以給任何星星取任何名字。但是如果一顆星星的名字要被職業天文學家統一地使用的話,它必須先從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那裡得到批准,該組織已有一百年的歷史,由一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學者組成。
  • 天上有30多顆星星與浙江有關 給小行星命名有啥規則
    【摘要】昨天,NASA公布了新一期的小行星命名。香港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在2000年12月28日發現的一顆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姚貝娜」星。據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有30多個。  不過,想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星星上,並不是那麼容易,據杭州市天文學愛好者協會的不完全統計,以浙江地名、人名或其他事件命名的星星,總共才30多個。  浙大校友送出「浙江大學」星和「竺可楨」星  「姚貝娜」星是一顆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軌道半長軸為2.62天文單位(即等於地球軌道半長軸),公轉周期為4.25年。
  • 為什麼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為何小行星能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實際上,以中國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此前已有不少,從古代的祖衝之、張衡,到當代的錢學森、袁隆平……科學家精神宛若繁星閃耀夜空,以此殊榮來表彰和紀念具有很深的意義。小行星命名的規則有哪些?又有哪些中國科學家的名字成為小行星的星名?按照國際規定,漫天的恆星只能用星座及其數碼表示,只有太陽系中小行星才能由發現者提出命名。
  • 2020年,星空格外璀璨 - 湖南印象 - 湖南在線 - 華聲在線
    火星衝日兩年一次,而大衝要15年或17年才發生一次。「下一次大衝,要等到2035年。」 當我們用天文望遠鏡遙望這顆6000多萬公裡外的紅色星球,「看起來是個橙紅色圓盤,黑色是沒有被氧化鐵覆蓋的陸地、峽谷、高山,火星極冠肉眼很難看到。」火星時常颳起沙塵暴,「刮沙塵暴的時候,就完全是紅色的。」湖南天文協會的常務理事曾躍鵬說,讓人感到親切,就像說起地球。
  • 共工星,太陽系第20大天體以中文定名!為第一個中文命名的大天體
    也得以命名,國際天文聯合會決定將這顆位於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命名為「共工」。那麼為什麼用共工的名字來命名這個小行星呢?,直徑則約為240-400千米,這顆衛星也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同時以我國神話中的「相柳」來命名。
  • 北鬥七星星座發現一顆暗星
    ,並取名為「開陽伴星B」 據國外媒體報導 ,在最新一期的《天文學家》上,科學家宣稱在北鬥七星中的開陽伴星的附近還有一顆暗星,並取名為「開陽伴星B」,下次當你遙望北鬥七星時,在腦海中是否會記起北鬥七星所在的大熊星座中還有這顆默默無聞,不能被肉眼觀察到的暗星。
  • 冥王星,一顆充滿爭議的星|百家故事
    冥王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柯伊伯帶天體。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九,質量排名第十。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海外天體,其質量僅次於鬩神星(Eris)。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巖石和冰組成。冥王星從被發現開始就充滿了戲劇化的故事。19世紀末天文學家根據對海王星的觀察推測有其他行星攝動天王星軌道。
  • 有一個天文愛好者的粉絲,大概就是有顆自己名字的行星,流傳千古
    楊光宇,天文愛好者,從加拿大南下美國阿里桑那州尋找小行星,發現了一顆後來被編號為38821的小行星。小行星的發現者,有一項權力,可以為自己發現的星星命名。這位天文愛好者被林青霞在《窗外》中表現的魅力圈粉,把這顆星星命名為:林青霞。
  • 宇宙中的恆星不是一成不變,細說變星的神奇之處
    最早發現恆星亮度會變換的人,是古希臘的一位天文學家,這位天文學家在觀測天空時,突然發現天蠍座裡有一顆亮星,這顆星沒有出現在之前的任何觀測記錄裡,所以他感到非常奇怪,其實這顆星很有可能是一顆超新星,超新星也是變星,它就像一顆燃燒完的太陽,把自己全部的光和熱爆發出來,點燃生命最後時刻,這個時候的星星亮度增加可以超過1億倍。
  • 北鬥七星中的一顆暗星被發現 或改名北鬥八星
    在北鬥七星中的開陽伴星的附近還有一顆暗星,並取名為「開陽伴星B」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 ,在最新一期的《天文學家》上,科學家宣稱在北鬥七星中的開陽伴星的附近還有一顆暗星,並取名為「開陽伴星B」,下次當你遙望北鬥七星時,在腦海中是否會記起北鬥七星所在的大熊星座中還有這顆默默無聞
  • 穿越天頂——「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系列之八
    想用天文愛好者的獨特方式慶祝新年?好方法多得很!就在新年開始的時刻左右,你可以觀看明亮的天狼星到達最高的中天位置。在元旦這天,你可以去發現或至少是觀測一顆小行星,就像朱塞普·皮亞齊(Giuseppe Piazzi)在1801年元旦那天發現第一顆(而且至今仍是最大的一顆)小行星穀神星時那樣,那天還是整個19世紀的第一天。
  • 「星越」與行星共名,基於CMA架構開發,其名寓意不凡
    同時,吉利汽車也正式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申請將所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星越」,以致敬人類亙古以來對宇宙星空、對未知事物不斷探索超越的「星越精神」。屆時,吉利星越將成為唯一一款與星球共用一個名字的車型。「星越」賦名新星球,讓夢想登陸值得一提的是,「星越」這個名字不僅寄託著吉利對這款全新SUV的期待與使命,更是人們對浩瀚遼遠的蒼穹星空、對未知事物無盡探索精神的寫照。正是這種凝聚開拓與超越的「星越精神」,讓中國「天眼」得以凝視寰宇,讓全人類看得更遠、走得更寬,讓每一個自己都能在伸手摘星、追逐夢想的路上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
  • 夏威夷生育之神哈烏美亞為其命名的行星:妊神星
    2008年9月17日,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將這顆天體定為矮行星,並以夏威夷生育之神哈烏美亞為其命名。 妊神星是一顆新近發現的大型柯伊伯帶天體,被編號為2003 EL61,並被暫時暱稱為「桑塔」,它的自轉速度非常快,沒有任何一顆直徑大於100公裡的已知天體擁有如此的自轉速度。 在所有的已知矮行星中,妊神星具有獨特的極度形變。
  • 只知道叫北鬥七星,你知道這七顆星的名字麼?名字都很震撼
    1、他們的名字 北鬥七星,首先他們每顆星都有自己專屬的名字。是指大熊座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故名北鬥。
  • 行星名字難記?根本分不清?現在有機會命名行星啦!
    近100個國家都已籤署並準備就緒,下一步是開展名字的全國選舉活動,為公眾提供投票機會。用IAU的話來說,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造對我們在宇宙中地位的認識,並思考地球將如何潛在地被另一個星球上的文明所感知」。當然,這是一個崇高的目標,但這場競賽確實有實際目的。
  • 星星的名字通常以字母NGC開頭,NGC代表什麼?為什麼這樣命名?
    這份目錄並沒有像提問者所說的那樣列出恆星,而是列出了在天文照相底片中發現的非恆星天體(其中許多天體的性質直到多年以後才為人所知)。這是對約翰·赫歇爾爵士的「總目錄」的更新,因此得名「NGC」。圖解:NGC 3982每個目錄條目都採用NGC格式,被編目的對象類型包括星系、星雲、開閉星團和球狀星團。該目錄的在線版本可以在許多網站上找到,包括sed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