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4日,記者走訪發現,因小區重名同音導致市民、計程車司機出行「鬧烏龍」的情況時有發生。不少市民建議小區名稱應該規範化。對此,相關部門表示小區因重名改變名稱後應辦理變更登記,不動產權證上的信息也需更正。
市民反映
小區名讀音一樣,搞混跑錯了
家住奎文區世紀花苑小區的劉先生經常乘坐計程車或網約車出行,前不久,因為晚上朋友聚會喝酒不能開車,他準備乘坐網約車回家。誰知他發出訂單後,接單司機立刻給他打來電話說是「搶」錯了訂單。
「當時我要回奎文區四平路上的世紀花苑小區,而網約車司機卻看成了我要去昌樂縣的世紀花園小區。」劉先生說,雖然兩個小區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可位置卻差距很大。
不僅是劉先生,家住濰城區福安家園小區的甄女士也因為小區名稱鬧了一次烏龍。「6月25日,我和朋友準備開車到『翰香苑』小區去看望同事,誰知我們在導航的時候卻導到了『瀚香苑』小區。」甄女士說,幸好走到半路,同事打來電話說所在的翰香苑小區在高新區的濰縣中路上,而他們卻開車去往了經濟區。
甄女士無奈地說,兩個小區的讀音竟然一模一樣,只不過一個是「瀚」,而另一個是「翰」,如果不仔細分辨,很容易混淆。
記者調查
小區名一字不差,卻相距甚遠
劉先生告訴記者,他特意查詢了與自己小區同音的小區,發現甚至有的小區完全相同。像「世紀花園」小區,濰坊市不僅在昌樂縣方山路上有一個,在壽光市建新街上也有一個,名字也是一模一樣。「雖然在不同的縣市區,但都是在濰坊,而且名字也是一字不差,我覺得這個應該改一下。」劉先生說。
記者走訪發現,像這類讀音重名的小區並不少見,其中有「怡新苑」和「怡心苑」。怡新苑小區在奎文區,而怡心苑小區則在濰城區。
不少市民覺得,這種讀音相同的小區名字給日常生活帶來了不便。家住濰城區怡心苑小區的戴先生表示,他打車或者和朋友說小區名字的時候,都要著重提一下小區是在濰城區,而不是奎文區,以免造成誤會。
計程車司機有時候也被繞暈
計程車司機潘先生從業已經有近10年的時間了。他坦言,其實讀音「重名」的小區還好一些,因為乘客能準確地說出位置,可是有一些小區的名字一字不差,他們非常頭疼。「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書香苑小區,城區就有兩個名字一模一樣的,還有一個是讀音重的。」潘先生說,書香苑小區一個在奎文區的濰州路上,一個在坊子區的鄭營路上,另一個「書香院小區」則在寒亭區卉香路附近。
潘先生說,他之前遇到一名乘客要到坊子區的書香苑,他卻以為是到奎文區的書香苑。「我當時從鳶飛路出發的,本來應該往東走拐到北海路,而我則直接往西走到了濰州路,多虧乘客提醒。」潘先生說。
不少計程車司機和網約車司機表示,雖然他們對大多數小區和道路都比較熟悉了,可是遇到這種小區重名的情況時,他們也經常跑錯。相關部門應加強小區名字的審核,避免這種重名的情況。
開發商自主命名,常用固定字
奎文區、高新區和坊子區一些小區的開發商坦言,現在濰坊的各大樓盤都是開發商自主命名,並沒有相關部門進行把關約束。在小區起名方面,最重要的是讓購房者容易記住,這也間接導致不少小區名字出現了重名的情況。
一名開發商告訴記者,其實濰坊的大多數樓盤都是借鑑了外地的一些小區名字。此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就是有的開發商在給小區起名時比較迷信,小區名字裡面要有固定的字,這也是導致重名的原因之一。
相關規定
更名應辦理變更登記
7月4日,記者了解到,《山東省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要清理整治地名中存在的「刻意誇大、崇洋媚外、怪異難懂、重名同音」(簡稱為「大洋怪重」)以及隨意更名等不規範現象。此外,《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重」是在一定區域範圍內存在多個地名重名或同音等現象。各級地名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地名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檢查。對擅自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規範地名的單位和個人,由地名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而小區因為重名改變名稱後,根據《房屋登記辦法》規定,房屋坐落的街道、門牌號或房屋名稱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對此,濰坊市不動產登記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小區改名後,確實需要將不動產權證上的信息進行更正。市民需要帶著本人身份證、該房產的不動產權證、派出所證明等相關證件到不動產登記機關進行辦理。
近日,全國多地全面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2018年12月10日,民政部等國家六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的通知》,要求各地在今年3月前完成摸底排查並確定擬清理整治的不規範地名清單,住宅小區成了不規範地名的「重災區」。
專家表示
規範化需多部門聯動
濰坊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楊麥姣老師認為,對於小區重名的情況,各級地名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地名工作的管理、監督和檢查,這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因為更改小區名字,可能居民的身份證、戶口本、不動產權證等等一系列信息都需要更改,因此在小區名稱規範化標準化的同時,需要多部門聯動,做到既方便群眾,又能穩妥推進。
楊麥姣表示,目前,雖然對於整治重名等不規範地名出臺了一些政策,但如何處罰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這才導致一些開發商並不在意小區名字是否規範。濰坊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是我國的風箏和木版年畫集散地,開發商在小區的命名上,可以更加重視濰坊的本土文化,這樣或許更能「吸引」濰坊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