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住建局印發《住宅小區停車管理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進一步規範全市住宅小區停車秩序,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成為整治重點。4月19日至21日,記者走訪城區十幾個小區了解到,老舊小區停車問題仍然困擾著市民。那麼,老舊小區停車究竟難在哪兒,如何才能行之有效地破解困局?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濰坊老舊小區停車狀況實探
五道廟小區路兩側停滿車,中間只餘一米多「過道」
4月20日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濰城區西南關街道西南關社區五道廟小區看到,原本就不寬的小區道路一側停滿車輛。駕車行駛在小區內,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刮到旁邊的車。
西南關社區工作人員盧洋說:「到了晚上,那車輛停得水洩不通,都停進綠化帶裡去了。」當晚8時許,記者再次來到五道廟小區看到,道路兩側全部停滿了車,中間只餘1米多的「過道」供行人通行,有的汽車甚至停到綠化帶裡。白天還能驅車謹慎駕駛的道路,到了晚上寸步難行。「平時這條道路白天也沒法錯車,晚上更別想有車能開進來。」該小區居民孫先生說。
盧洋告訴記者,五道廟小區是建於1993年的老舊小區,如今有500多戶居民,車輛700多輛。在徵求居民意見對部分綠化帶改造成停車位之後,小區目前有約300個停車位,但遠不能滿足居民的停車需求。
最令人擔心的,是車輛佔據了消防通道。盧洋說,車輛堵塞成這樣,大型消防車肯定無法通行,社區無奈之下購買了一輛小型消防車,以備不時之需。但小型消防車只能滿足5樓及以下居民的需求,小區多為7層住宅,6樓和7樓居民的安全仍無法保障。
盧洋告訴記者,他們正多方研究尋求解決停車難的問題。「小區附近有個鍋爐房,我們正協商先將這塊地改建成停車場,能停100多輛車。」盧洋說,除此之外,他們還準備了多種方案,力求讓停車難問題得到解決。
新元小區居民私設地鎖佔車位,外來車輛「搶地盤」
4月21日,記者在奎文區新元小區看到,小區居民為了佔車位,遍地都是地鎖。在居民樓前的空地上,連著7個車位都裝了地鎖,有一個車位上甚至安裝了三種不同的地鎖。該小區居民李先生解釋:「這是安裝了地鎖被鄰居弄壞後,又重新安裝的。」
除了地鎖,還有的車位上貼了「此處不準停車」的牌子。該小區居民王女士表示,在他們小區停車得「拼體力」,每天都上演真人版「搶車位」。每天一到下班時間,她就飛車回家,停好車後才能放心地出去買菜。
「到晚上6點就沒車位了,晚了只能在小區附近找車位。」王女士說,小區車位本來就不夠,由於沒有物業管理,其他小區的車輛有時候還來「搶地盤」。「我們小區對面是玫瑰園小區後門,他們小區車位也不夠,經常有人把車停到我們小區。」王女士說,每到天黑,小區附近的新元巷和新華西路這兩條背街小巷上都停得滿滿當當。
在該小區租房的市民劉女士則後悔不已。「孩子在中新雙語學校上學,這個小區離得近,為了孩子上學方便,我們就暫時在這租了房子。」劉女士說,沒想到住進來之後發現,停車是個大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槐香小區立體停車位廢棄,居民當普通停車位使用
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由來已久,各小區及相關政府部門多方探索,尋求解決方案。其中,搭建立體停車位是被認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原本美好的設想在現實面前卻總讓人無奈。2018年,政府投資為濰城區槐香小區建設了立體停車場,兩年過去,這一立體停車場未曾使用過,被「廢棄」在角落裡。
4月19日,記者來到濰城區槐香小區,詢問居民立體停車位在哪兒時,多人紛紛表示:「不知道」。在詢問了五六位居民未果後,一位居民指著小區最北側說:「在北頭,但這個立體停車場浪費了,沒用起來。」
記者在該小區最北側看到了建成兩年的立體停車場。這裡共有17個立體停車位,每個上下三層,共能容納51輛車停放。但由於一直沒有啟用,居民都把立體停車位當成普通停車位。停車場內,還有居民擺放的綠植和晾曬的被子。
該小區居民孟先生告訴記者,立體停車場利用不起來主要是因為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停車不收費,居民總能找到地方停下車。但立體停車場的車位每月都收費,居民們不買帳,這是導致立體停車場沒利用起來的根源。記者在該小區裡看到,車輛停得滿滿當當,不少地方裝了地鎖。「來得早能停下,來得晚停不下,但可以出去轉轉找個地方停下。」一位小區居民說。
建設立體停車場的濰坊大洋自動泊車設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立體停車場後期的維護費用較高,需要更換老化零件,加潤滑油,同時立體停車場還需要用電,這些成本要求必須收取停車費。
老舊小區為何停車難?
最初規劃跟不上時代
記者調查了解到,老小區最初規劃跟不上時代發展,地上空間有限,導致出現車多位少,是老舊小區停車難的癥結所在。
建於1998年的奎文區聖榮廣場小區,至今已有20餘年的歷史,共3000多戶居民,最初規劃車位只有500多個。2013年,小區綠化帶改造成車位後,新增加了約500個地上車位和630個地下車位,目前,小區共有1630個停車位,而業主車輛有2000多輛,仍遠不能滿足業主的停車需求。
奎文區中和園社區南園東小區,14棟居民樓、539戶居民共上報車輛122輛,但僅劃設39個車位;南園西小區,13棟樓、620戶居民共上報車輛119輛,僅劃設車位49個;南巷子小區、中和街小區分別上報車輛83輛、147輛,居民停車需求均難以滿足。
濰城區城關街道頤園小區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建於1994年,共46棟樓、1980戶居民,最初規劃只有300個停車位。濰城區北關街道福壽園小區工作人員表示,該小區建於1996年,共有16棟樓、460戶居民。「最初設計根本沒有停車位,那個時候也沒有幾輛車。」該工作人員說。
濰城區西南關社區工作人員盧洋表示,想要重新規劃建設老舊小區的停車位,誰來規劃,資金從哪兒來,這些都是難題。「建停車場的資金不是個小數目,光靠小區居民自身是無法解決的。」盧洋說。
沒有物業入駐管理
老舊小區停車難,還有一部分原因是沒有物業管理。物業公司來入駐收取物業費、停車費,小區居民「不認帳」,這也導致停車難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奎文區新元小區居民王女士表示,他們小區之前入駐過一家物業公司,但因為收不齊物業費,沒過多久便退出了。最近,小區又要入駐新的物業公司,社區工作人員提供了每月16元和每月23元兩檔物業費選擇,16元的不包括清理樓道衛生,23元的則包括,絕大多數居民選擇了每月16元的那檔。「老舊小區居民不願意花這個錢,這16元還不知道有多少居民交。」王女士說。
山東信達物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董亮告訴記者,他們公司運營著部分老舊小區,如葦灣小區、張面河小區等。在他看來,物業入駐老舊小區,最大的難題就是居民「不認帳」。企業要做好頭幾年「賠本」的準備,否則無法幹得長久。董亮透露,他們公司2016年入駐葦灣小區,當年只收齊了30%的物業費,第二年收齊了50%的物業費。「賠本」堅持了幾年後,如今能收齊60%以上的物業費,才能維持運轉。
董亮說,有的物業公司入駐老舊小區,第一年連20%的物業費都收不齊,第二年只能退出。「物業公司需要僱保潔員和保安員,沒有物業費,這些人員的成本根本無法支出,支撐不下去。」
老舊小區解決停車難出路在哪裡?
福音小區社區物業「兜底」,規劃停車位
4月20日,記者來到奎文區工福街社區福音小區,小區內乾淨整潔,「消防車道,嚴禁停車」八個黃色大字在路面中間十分醒目,道路兩側規劃了整整齊齊的車位,車輛有序停放在車位上。
工福街社區黨委書記、工福物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馬麗麗告訴記者,福音小區建於1994年,有5棟樓、247戶居民,由於多年沒有物業管理,之前小區居民亂停亂放、私設地鎖、殭屍車佔位等現象突出,不少外來車輛也常到小區裡「蹭車位」。
2019年,奎文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起草下發了《關於成立街道物業服務中心及社區物業服務公司的指導意見》,提出街道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及社區物業服務公司是在政府主導下成立,以服務小區居民作為工作宗旨,不以盈利為目的。
在這樣的政策指導下,2019年7月,工福物業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了。「我們第一時間對小區停車進行整治,規劃出85個停車位,基本滿足了小區居民的停車需求。為了更好地為居民服務,物業公司僱傭了保安人員和清潔員。小區內的每個停車位每月收取租金60元,用來承擔物業公司的支出成本。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運轉,收取的停車費剛好能使物業公司收支平衡。」馬麗麗說。
記者從奎文區物業辦了解到,截至4月2日,奎文區共建立「好管家」黨支部155個,覆蓋197個小區。
頤園小區減少不必要綠化,增加停車位
在小區停車位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向綠化要車位」成了不少小區共同的選擇。
4月20日,記者來到濰城區城關街道頤園小區看到,停車區域非常多,車輛井然有序地停放在車位上。頤園社區工作人員表示,未改造之前,小區經常出現停車難的問題。2018年,社區在徵求居民意見後,縮減部分綠化帶面積變成了停車場。
「以前,小區樓與樓之間有很大一片圍牆和綠化帶,但因為年久失修,不僅起不到美化環境的作用,反而佔用了大片公共區域,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因此我們徵集意見後,將圍牆、綠化帶統一拆除,規劃出了兩排停車位供居民使用。」該工作人員說,2018年,小區物業入駐,每戶居民每個月收取20元,包括10元的垃圾處理費和10元的物業費。「在業主委員會的同意下,每個車位每月收取60元的車位費,用來補貼物業公司的日常支出。」
記者在濰城區北關街道福壽園小區看到,這個已有24年歷史的老舊小區並沒有停車難的尷尬。社區工作人員劉海燕表示,他們把小區的荒地、垃圾坑等閒置土地統一填埋、再利用,改造成停車場,並引入物業公司管理。在徵求業主同意下,每個停車位每月收費40元,用來補貼物業公司的支出。「每戶居民每月只交20元物業費,如果不做適當補貼,沒有物業公司能堅持運營下去。」劉海燕說。
據了解,「向綠化要車位」的小區不在少數。奎文區櫻園小區、高新區濰大花園小區等也都將局部綠化帶改建為停車位。
齊家莊小區建立體停車場,引進物業
老舊小區停車難,規劃建設立體車位也成為不少小區的選擇。記者採訪了解到,在引進物業管理後,有些老舊小區的立體停車位使用情況良好。
4月20日,記者來到濰城區齊家莊小區的立體停車庫看到,地面上是20個汽車泊位,佔用的公共面積並不大,每個泊位是三層立體車位,共有60個停車位,目前已出租50多個,使用率比較高。
為何立體車位在齊家莊小區能夠行得通?這是因為該小區引入了物業管理,劃出的普通車位每個月交80元車位費,立體車位每個月交120元車位費。「之所以立體停車位租賃費稍貴一些,是因為立體車位的維護成本、電量使用都要比普通車位高。」該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說。
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濰城區蔡家莊小區。該小區有1000多住戶,因為樓房密度較大,建設較早,規劃落後,長期以來,停車難一直困擾著該小區居民。2016年,濰城區政府投資100萬元在蔡家莊小區內建起立體停車場,每個車位年租金1000元,與小區其他普通停車位收費差距並不大。所以,該小區立體停車位頗受居民歡迎。
老舊小區綠化帶能否改成停車場?
律師解答:綠化帶變車位需業主同意
老舊小區內的綠化帶能否改成停車場?家住奎文區中和園小區的宋先生表示,老舊小區內的綠化帶雜亂無章,一點都不美觀;有些人利用綠化帶種菜,公共綠地成了某些居民的「自留地」。他支持綠化帶改成停車位。
但也有不少市民對此提出了質疑。市民劉女士表示,據她了解,相關法律規定,建築區劃內的綠地,屬於業主共有;對小區內附屬設施的使用、管理、維護及費用的收取,應該由業主共同決定。因此,她對綠地改建為停車位是否應該收取費用產生了質疑。
山東王楊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建華表示,根據《物權法》相關規定,綠地面積收益的確歸全體業主共有。綠地面積轉換成停車位,需要徵求全體業主同意,同時得到規劃部門批准,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在業主委員會同意的前提下,停車費可作為小區物業的補貼費用。物業公司應對物業費收支情況進行公示。「如果收取停車費沒得到小區業主的同意,那是不合理的,市民可以維權。」王建華說。
老舊小區最終如何破解停車難?相關部門回復
2020年全市共需改造116個老舊小區
4月21日,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根據《2020年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2020年全市共需改造116個老舊小區,包括奎文區8個、濰城區7個、坊子區8個、寒亭區24個、高新區6個、安丘市6個、高密市45個、昌邑市1個、昌樂縣3個、臨朐縣8個項目。此次老舊小區改造,解決停車難題是重點內容。根據《方案》,我市將鼓勵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增建、增劃停車位,規範機動車停車秩序,修建自行車、電動車停車棚,集中建設電動車、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增設體育健身、無障礙設施等。
為破解老舊小區停車難、難管理的問題,近期,我市將集中檢查整治三個方面:一是列入改造計劃的老舊小區是否有增建、增劃停車位計劃,徵求了業主意見且科學可行;二是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停車難是否得到緩解,管理有序;三是車位實行出租管理,租金收入是否用於彌補物業費不足或納入公共收益,收支帳目清楚且定時公示。另外,對於小區內原有綠地改建停車位的問題,各區物業辦會根據摸底階段的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整改方案。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在老舊小區增建、增劃車位,有條件的統一建設綜合停車設施。改造後的車庫(位)納入統一管理,做到停車有序、管理到位。」市物業辦工作人員說,有相關問題的居民可以撥打各區物業辦電話反映情況。
濰坊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名單
來源:濰坊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