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孩子王國 清淺】
2個月的生死拼搏後,迎來的將是自己15歲的生日,這是多麼讓我望而生畏的年齡。孩童時,我總是幻想著長大的這一天。可這一天真的步步逼近時,我卻不知所措。但它還是要來的。
一
站在14歲的尾巴,回望那個曾經懵懂的自己,似乎所有的文字都遠遠無法概括成長的感受。十幾年來,我一直認為音樂不屬於我,五音不全的我也與音樂無關。我喜歡S.H.E.的歌,是因為愛屋及烏;我只願聽二胡,只因為我固執地認為只有這憂傷哀婉的曲調才適合我。水瓶座的我在音樂方面是孤寂的,所以我選擇那平靜而脆弱的音樂。當我在為成長中缺乏音樂而遺憾時,我遇到了重金屬。
真的很偶然。A說我應該很適合重金屬,我卻拒絕了。因為骨子裡的安靜。直到我偷偷用瀏覽器放出I『ts my life,站在桌前。剎那間,我的心不再平靜,眼前的世界不再平靜。臉上依舊是往日的表情,可誰會知道,那從地底下爆發出來的聲音足以擊碎我戴了長久的面具。那是讓我一下子迷失的音樂,如同青春的步伐在激烈地奔跑。我哭了,為這瘋狂的吶喊而落淚。望著光線刺眼的電腦屏幕,我知道,孤獨不會再伴隨著我的成長,焦躁不安不再是孤寂安靜後的壓抑。我需要的不是音樂,,而是讓自己輕鬆起來的吶喊。我很慶幸,在自己18歲之前遇到了重金屬。
二
站在馬路邊,看著緊緊跟隨我過馬路的初一小弟弟,我想到了自己,那個曾經害怕在結冰的馬路中央摔倒的膽小的自己。
如今,無數次獨自穿過馬路後,我恍然覺得自己少了些什麼。每次放學,母親還會像小時候那樣牽著我的手過馬路,這是他們多年來養成的習慣,是長時間以來無法時刻陪伴我身邊的表現。
如果說,他們的擔心是一種責任,那麼我對他們的依戀則是一種幸福。只不過,這種幸福是通過無聲的吶喊表現出來的。
那是一個早晨,因為一點瑣事和母親大吵了一架。我抓起書包,氣衝衝的就離開了家。路旁的燈還亮著,那僵硬的燈光照在雪地上反射進我的眼,每一刻都刺痛著我的心。寒風凜冽,看著那雪地上單排的腳印,寂寞將我一點點侵蝕。周圍似乎沒有什麼人,只有那灰白的大樓和看不清表情的雪人。我低下頭,一步一步挨著。
走到校門口,下意識的向後往了一望。母親竟然就站在我的身後,就在馬路的那一邊。看到我回頭,母親便趕緊對我揮手。她穿的還是平常在家裡穿的大衣。她為了我連衣服都沒穿好就匆匆趕來。突然意識到自己對母親的依賴,以及自己的任性有多強。我知道,母親一定是要等我的背影消失時才肯離去的,所以,我一定要走得快一些,再快一些。
三
站在鏡子前,鏡中已不再是幼稚的,傻裡傻氣的面孔。青春的痘痘如同歲月的無法阻擋般悄無聲息的滋長。
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喜歡川端康成的作品,也許是他理性的文筆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本色;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保住《排球女將》看一遍又一遍不放,也許是因為劇中人物成長過程中的經典力量。我也會思索:生活給予我們的究竟是什麼?成長,我們該怎樣去面對?勞燕分飛,花開花謝,月圓月缺,也許只有在我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才會懂得。
面對自己還有10周的15歲生日,我會選擇痛痛快快的吶喊——把封存心底多年的聲音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