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幻樂之城》的播出,吸引了無數網友的注意。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作為唱演嘉賓的大張偉,在演出他的曲目《世上最幸福的病》時,
一開始是歡樂開心的,表演結尾,感從中來,真情流露,情緒失控哭了出來,深深地感動了在場觀眾。
此外,在《天天向上》最近一期的節目裡,幾位民樂大師和民樂團合作演奏了大張偉的音樂作品《陽光彩虹小白馬》。
因為第一次有這麼優秀的音樂家演奏自己的歌曲,他激動地直接在一旁看哭了,哽咽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大張偉參加《天天向上》哽咽哭泣
一直以來大張偉都是一位綜藝咖,一位行走的段子手,他用笑去感染別人。
用搞怪的表演去逗樂別人,在大家眼裡,他就是一個簡單快樂的人。
然而通過在《幻樂之城》和《天天向上》中的表現,他讓大家看到了這個整天嘻嘻哈哈,看起來不正經,不著調的大張偉,其實並不像他表面給大家的印象那樣,這便讓大家對此陷入了沉思,你,真的懂他嗎?
01
說起大張偉的標籤,天才搖滾、智慧少年、真朋克、音樂裁縫、神曲製造機、段子手等等,甚至有「娛樂圈的神經病」之稱。
但提及他時想到最多的,還是他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嘻唰唰》。
縱觀大張偉的歌,大多是活潑,自嗨,和搞怪類型的,就好像一開始他給大家的印象一樣。
穿著嘻哈的服裝,染著非主流的發色,全身自帶笑點,唱起歌來手舞足蹈,看著就像一個不正經的歌手。
大張偉和他的花兒樂隊走紅的時候,大家用的大多還是卡帶。
早期的專輯《花天囍世》,從《我的果汁分你一半》、《大喜宙》,到《加油歌》、《雙人枕頭》。
△花兒樂隊
這些音樂讓大眾了解到,原來歌曲還可以不哀傷、不嘆氣、不自怨自艾,還可以曲調輕快,樂觀向上,把悲傷咀嚼吞咽,吐出快樂來。
這個從巷子裡走出來的少年,一口兒化音純正的北京腔,張口閉口都是段子,說起話來不著邊際,寫的每一首歌都像是即興演出。
他這種咋咋呼呼,耍寶賴皮的形象,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這個有些聒噪的少年的特點。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很多人的青春期,不能少的三件事:奮鬥,趕時髦,還有大張偉的花兒樂隊。
江湖傳言:沒有大張偉拯救不了的綜藝。
2009年,花兒樂隊正式解散,大張偉便選擇獨自發展。
創作音樂之餘還做主持人,出演電影,參加真人秀,在這些不同的身份間自如轉換,在娛樂圈如行走江湖一般,大家親切的稱呼其為大老師。
要說起大張偉在娛樂圈,在綜藝活動的走紅,這和他張口就來的段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這些段子有耍貧嘴的:
「路見不平,繞道而行。江湖險惡,不行就撤。」「給臉不要臉,肯定出危險。」「我就是我,看自己都上火。」
有大白話的:
「如果所有人都理解你,那你得普通成什麼樣。」「賺錢不是最重要的,開心最重要。但是賺錢能讓我開心啊!」「同歸於盡,勝過白頭偕老。」
還有正能量的:
「萬丈高樓平地起,成功還得靠自己。」「順著天賦做事,逆著性格做人。」「戰死在舞臺上,總比餓死在家裡強。」
只要有大張偉的綜藝節目,現場的氛圍永遠是輕鬆歡樂的。
他就像一個快樂製造機,接梗接得從善如流,段子笑話信手拈來,常常語出驚人,又讓人大呼此人耿直。
綜藝節目《三個院子》裡的大張偉,可以說就是一個活寶。
歡脫的時候,和他媽媽餵個桔子都能餵出一堆段子,他與媽媽間的互動可以說是「母子相聲組合」的日常。
從養兔子還是養狗的問題聊到了經濟問題,從買一個小小的煎餅聯想到砍價省錢小妙招,兩個人腦洞之大,語速之快,一般人都跟不上。
這個總是在節目裡給大家帶來快樂的小夥子,看起來永遠沒個正經,直爽灑脫不做作,主持節目像在說脫口秀,甚至被網友稱為不去說相聲就可惜了他這個人才。
他就好像一個開心果,一個綜藝梗王,一個活得糊塗的樂天派。
03
可是關於大張偉,你還有些事是不知道的。
小時候的大張偉就是個百分百的優等生,從小他便展現過人的唱歌天賦,得的獎狀貼滿了牆,證書,獎盃數不勝數,多少人擠破腦袋都擠不進去的藝術團,合唱團,他輕而易舉就被保送,金獎銀獎更是拿到手軟。
我們往往根據現在選擇性地忽略他的過去,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我們的家長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與我們作對比時,大張偉,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他聰明努力,往自己熱愛的方向發展。
大張偉本可以憑藉自己光彩的履歷上一所好學校,但因為青春期變嗓的緣故,只能去個二等院校。
可是這樣的落差並沒有擊垮大張偉,他將青春期的叛逆融進了音樂,將自己無法訴說的情緒通過躁動的旋律表現了出來。
少年的慵懶與叛逆,活力與夢想,在那些音樂裡,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喜歡上了搖滾,然後他便選擇了去做搖滾。
大張偉擔任主唱的花兒樂隊成立於1998年,那時他們的平均年齡僅僅十幾歲。
「中國第一支未成年樂隊」、「天才少年樂隊」等稱號掛滿了他們的頭銜,他們是當時最搶風頭的搖滾團體。
在大張偉的作品裡,他涉獵廣泛,在搖滾、teen pop、流行、曲藝、電子等領域都有不俗的成績,他不局限於一個領域,而是全面開花,真正成為了音樂頑童。
1999年,花兒樂隊推出專輯《幸福的旁邊》。
這張專輯至今再拿出來都可值得一聽,其中一些歌曲甚至被港臺知名歌手選來翻唱,如莫文蔚翻唱了《破滅》,楊乃文翻唱了《靜止》。
整張專輯大張偉詞曲全包,那時的他年輕氣盛,叛逆不羈,衝動直率卻又不缺乏個人思想。
唱盡了年輕人對未來的迷茫和憧憬、怯懦和期待。
要知道,那時候的他才16歲。
年少的他便能想他所想,做他想做,勇敢嘗試,並且取得了傲人的成績。
04
後來,迫於現實原因,生活壓力,大張偉沒有堅持搖滾。
2002年花兒樂隊和新蜂解約,前老闆和大張偉說:「想搖滾就不要考慮賺錢,我200塊能活一個月。」
而大張偉卻說:「我可以200一個月,可我爸我媽不行。」
△大張偉一家三口
這位被寄予厚望的天才朋克少年,中途轉戰,他將一支搖滾樂隊轉型成了一支做流行電子音樂的綜藝樂隊。
他從生活中來,帶有煙火氣息,吃五穀雜糧,走街串巷,明白市井文化,也懂陽春白雪。
他直言:「真正的朋克都無法生活,與其假朋克不如去掙錢養家。」
他說:「賺足夠多的錢,我就會去專心做自己喜歡的搖滾和朋克。」
他坦誠,他直接,他勇敢地接受生活帶給他的一切。
他與時代一起,不對抗,不戰爭,順應洪流的方向,在其中自由穿梭,當竇唯在雲端成仙,大張偉卻在地面擁抱了另一種生活。
在光怪陸離的社會,真實的人總是顯得那麼珍貴。
05
貧嘴背後的是幽默,嘻哈背後的是真誠,吊兒郎當背後的是拼命的努力。
為了寫出《嘻唰唰》,大張偉聽了近10個G的歌;他把自己看過的笑話都一個一個的記下來,才有了那些出口成章的段子;他不愛社交,私下將所有的時間全用來看書,學習,升華自我。
他做主持被人說沒禮貌愛搶話,他就自己下來反反覆覆地看節目,聽取周圍人的意見,總結自己應該注意什麼時候說,什麼時候收,也去注意和其他主持人的配合。
賈玲說,大張偉臺下比誰都用功,可一旦上臺,他就像換了一個人。
而大張偉卻說:「要活得像什麼一樣知道嗎?像鴨子一樣,因為鴨子它一直就是這麼在劃,但是它腳下一直在撲楞,就是能被別人看見的努力都是膚淺的努力。」
他的努力體現在他那些讓人捧腹大笑的經典語錄,那些朗朗上口的個人創作的音樂,那些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所做的準備,那些看似漫不經心的表演背後的心酸與眼淚。
06
從極致歡脫到極致悲傷孤獨,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大張偉。
李艾曾評價大張偉:最懂得悲傷的人,才能寫出最快樂的歌。
他嘗過玩搖滾沒錢吃飯的辛苦,也遭受過網絡輿論的施壓,更經受過鍵盤俠們無腦的詆毀與謾罵。
有次《天天向上》做了一期討論睡眠的節目,請來的專家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張焦慮測試量表,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嚴重。
宋佳、韓雪都是0分,毫無焦慮。
王一博跟朱楨,都是個位數,焦慮程度還好。
只有大張偉一個人是19分,差兩分就滿分,焦慮狀態爆表。
他明白生活的艱辛,他深諳為人處世的哲學與道理,他背負了太多心酸過去卻又有種過盡千帆的處事不驚。
他曾說過,他不願意去賣慘,去告訴別人他的過去有多辛苦,因為他已經通過努力去得到那些榮譽了。
其實大張偉是一個掙扎過、思考過,而後活得更明白的人,他有種「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的風範。
他對搖滾樂解讀深刻,他對歡快舞曲剖析透徹,他對大眾心理捕捉精準。
他認真地做音樂,積極地生活,既有一種成熟的睿智,又有年輕人的朝氣,甚至還有許多現代人缺失的一份童心。
我們喜歡大張偉的幽默就在於,他在好笑的同時總能一語道破事情的真相,然後還給我們帶來一些值得反覆思考的問題。
你會發現,這個人多聰明,看得多開,活得多明白。
07
三十多歲的大張偉已經不年輕了,但是而立之年的大張偉更清楚自己要什麼。
大多數人對大張偉的印象是浮誇低俗,他從不否認,甚至形成自己的哲學體系:躲避深刻。
看似不正經的性格卻在一言一行中彰顯著他的智慧,看似搞怪的舉止卻是他為逗每一個人開心所做的真實的努力。
他唱歡快的歌,他也是一個深情的人,他看起來糊裡糊塗,咋咋呼呼實際對人對事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或許他一直都沒有變過,滿身的才華,幽默又通透,看似糊塗卻活得明白,既有一腔出世的抱負與情懷,又有一身入世的責任與擔當。
或許他還是那個16歲的少年,天真不羈,意氣風發,永遠灑脫,永遠自由,仍舊是我們的青春,當有一天經過我們身邊,帶著那些不曾被遺忘的感動,稍加駐足,讓我們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