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和平是來之不易的,縱觀歷史,歷朝歷代都免不了發生戰爭,每隔三五十年,必會發生一次大戰。不過,這個無止無休的局面卻在抗戰勝利後被徹底遏制住了,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儘管美國在朝鮮半島攪弄風雲,肆意侵害我國主權,但我軍依然在朝鮮戰場上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一舉奠定了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美國的確有猖狂的實力,畢竟他們是一個擁有原子彈的超級大國,在核武器的威脅下,若沒有自保的能力,只能淪為刀俎上的魚肉。因此,快速彌補裝備上的差距已經迫在眉睫,尤其在核武器這一塊,只有順利造出核武器,才會握有壓箱底的王牌,從而讓那些西方國家不敢再肆意窺伺。
1958年6月21日,我國偉大領袖在會議上強調:「原子彈就是那麼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麼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飛彈。」同年秋天,鄧稼先受邀參加一個秘密項目,那人對他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二人都是聰明人,彼此心照不宣,他很快就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於是,他義無反顧地接受了任務,並很快與妻兒告了別。
從那天起,鄧稼先便「人間蒸發」了,報紙上再也沒有他的身影,也沒人能聯繫上他。正式加入到原子彈的設計工作之後,鄧稼先把全部心血都注入到了任務中,首先,他帶領一幫剛畢業的大學生建設原子彈的試驗基地,他們日夜苦幹、挑磚拾瓦,生生在一片亂墳地里舖設出了一條柏油路,在荒涼無比的松樹林旁蓋起了原子彈教學模型廳。
由於沒有設計資料,一切只能自行摸索,鄧稼先為了鼓起大家的信心,毅然扛起了攻堅重任,他拿出了一大堆學習資料,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研究祖國的尖端科技。為了解開原子彈的製造之謎,鄧稼先只能夜以繼日地推導公式,當時缺乏設備,他只能用算盤進行複雜的原子理論計算,只為了生成一個數據,便需要三班倒,一連9天才能出來結果,中間一旦出了差錯,一切都要捲土重來。
作為項目負責人,鄧稼先每天都要與年輕人一起熬夜,他每天都處在一個過度疲勞的狀態,每當思維中斷時,他都會「抱怨」一個太陽不夠用。1959年6月,蘇聯拒絕提供任何有關原子彈的設計資料與數學模型,此外,他們還嘲諷地說道: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然而,正所謂「不蒸饅頭爭口氣」,在鄧稼先等人的努力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終於在1964年10月研究成功,而威力更大的氫彈,也在2年後成功試爆,創造了世界奇蹟。
然而,鄧稼先卻在1984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在他病重之時,楊振寧專程回國探望了他,二人還拍攝了一張合照。可是,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雖然鄧稼先面露笑容,但他的嘴角卻殘留著一抹血跡,因為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正忍受病痛折磨。1986年7月29日,「兩彈元勳」鄧稼先患癌去世了,他留給世人的,是一個燦爛無比的笑容,以及光輝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