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的一天,一群築路工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城外修築鐵路時,挖出一個巨大的古代石棺,石棺中埋藏著大量古波斯時代的文物。
在一大堆金銀器等貴重海葬品的旁邊,還有一些奇特的陶製器皿、鏽蝕的銅管和鐵棒。誰也沒有想到,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居然可以組成化學電池!卡維尼格的結論石棺中的陶製器皿類似花瓶、高15釐米,瓶裡裝滿了瀝青,瀝青中有一個銅管,銅管頂端有一層瀝青絕緣體。
在銅管中又有一層瀝青,並有一根鏽跡斑的鐵棒,由一層灰色偏黃的物質短蓋著。鐵棒的下端長出銅管底座3釐米,與銅管隔開,看上去好像是一組化學儀器。經過鑑定,當時擔任伊拉克博物館館長的德國考古學家卡維尼格宜布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這些陶器、銅管和鐵棒實樂上是一個化學電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鹼溶液,就可以發電了。
而古代人很可能是把這些電池串聯起來,用以加強電力。他們製造這種電池的目的在於用電解法給塑像和飾物金。實驗證實論斷眾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個電池是義大利科學家伏特在1800年發明的,而卡維尼格的發現則把電池的發明推前了2000多年。
不過,他的看法一直未得到考古學界的公認。但是,另一位德國學者艾傑布裡希特卻通過試驗進一步論證了卡維尼格的論斷。他仿照巴格達電池製作了一些肉瓶、銅管和鐵棒,然後取來新鮮的葡萄汁倒人銅管內,結果和仿製電池連接在一起的電壓表的指針竟然移動起來,顯示電池有半伏特的電壓。
艾傑布裡希特有一個公元前5世紀的古埃及銀像,外面鍍著一層又薄又軟的金箔,他認為,這樣的銨金用粘貼或鑲嵌的辦法都是做不到的。於是,他將一個小像浸在金溶液裡,然後用仿製的巴格達電池通電,兩個多小時以後,一個鍵金像完成了。
經過反覆試驗,他最後宜稱自己已經證實了卡維尼格的論斷。與此同時,美國科學家也模仿巴格達電池進行了一系列類似的實驗,他們也成功地從電池中獲得了半伏特的電壓,而且持續工作了18天。由此,卡維尼格的論斷得到了新的證實。然面,幾千年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掌握這一技術的,至今還是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