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第一百回,唐僧師徒修成了正果,二佛三菩薩,也算是不虛此行,十四年的艱辛跋涉、風餐露宿終於有了回報。頒獎典禮一結束,雷音寺內眾人皆雙手合十,誦念佛號:
「南無燃燈上古佛。南無藥師琉璃光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
讀者都為唐僧師徒修成正果而高興,只顧著從眾多佛號中尋找師徒五人的位置,卻忽略了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彌勒佛不見了。當然,並不是說彌勒佛真的不見了,而是他沒有出現在應有的位置上。眾人合掌念佛,先念了燃燈古佛、藥師琉璃光王佛、釋迦牟尼佛,然後又念了句「南無過去未來現在佛」。
佛教有三世佛的說法,燃燈古佛是過去佛,釋迦牟尼佛是現在佛,彌勒佛是未來佛;可書卻用藥師琉璃光王佛取代了彌勒佛未來佛的位置。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如來佛祖的安排?
書中第六十六回,孫悟空拿不下黃眉童子,氣得正在傷心落淚,彌勒佛出現了,書中描述為「彌勒笑和尚」,孫悟空見了趕緊上前下拜:「東來佛祖那裡去?弟子失迴避了,萬罪!萬罪!」
一個彌勒笑和尚,一個東來佛祖,是書中對彌勒佛的稱呼,揭露了他在書中的特殊身份,與真實佛教中的身份大不相同,更不是什麼未來佛。
釋迦牟尼佛被稱為西天佛祖,所以稱彌勒佛為東來佛祖並不是隨便叫的,有種分庭抗禮的意思。實際上,佛教諸佛中彌勒佛本土化程度最深,我們所看到的彌勒佛已經不是佛經中的形象了。彌勒佛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的大肚和尚形象,其實是以中國本土的布袋和尚為原型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提醒世人學習包容,指的就是笑口常開的布袋和尚。後人將彌勒佛和布袋和尚結合在一起,才有了大肚彌勒的形象。
彌勒佛成了大肚彌勒後,成了中國佛教的代表,為了和西天的如來佛祖對應,便稱他為東來佛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