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紀,來自北歐斯堪的那維亞的維京人,他們穿越波濤洶湧的大海,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的廣闊疆域。 有些維京人在不列顛群島和法國劫掠並定居下來,有些則是到達了北極,有些則是順流而下一直抵達中東地區。 維京人有著鋼鐵般意志,高超的海上航行技巧以及先進的船隻,另外其令人生畏的作戰能力,以至於他們稱霸海洋達三百年之久,這時的歐洲被歷史學家稱之為「維京時期」(Viking Age)。
儘管他們有著諸多輝煌的歷史,但是留下的史料卻很少。因此,諸如石頭碎片、樹皮及骨頭等物品便成為了用來了解他們文化的關鍵證據,這些物品多半是在墳墓、沼澤和古老的建築中找到的,上面會刻有古代北歐的文字——盧恩文,通常情況下維京人會在其珠寶、武器,甚至鞋子上刻上盧恩文,但如果想破解這些文字可並不容易,因為盧恩文具有短、直且對角的特徵,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人們所用的盧恩文被考古學家稱為「弗薩克」。
當時有很多人會說、會寫這種語言,但是這種語言並沒有標準的拼音,因此它們會隨著發音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甚至有些內容還受到當時其他文化的影響,比如在一塊石頭上用盧恩文刻著維吉爾的詩句,經過考古發掘,人們找到了很多刻有詩句的石塊,這足以表面當時的維京人對詩歌的推崇。雖然現今的歷史學家能夠讀懂盧恩文,但其具體含義未必都可以理解,相信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在等待著他們。從目前已經被破解的文字來看,其內容有的紀念逝去的亡者,有的記錄當時的歷史,甚至還有的是魔法咒語。
在瑞典一座小橋旁邊的巖石上就刻有盧恩文,這些文字是用來提醒過往行人的。這座小橋是由當地一位名人負責建造,這位名人將其家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了石頭上,以張揚其顯赫的地位,甚至還刻出屠龍勇士的圖像來將他和家人與神話英雄聯繫起來。在丹麥的耶靈鎮上,有兩塊公元十世紀的石碑,記載了一些皇室家庭的歷史,其中一塊石碑是由高姆老國王所豎立,以次來紀念他的皇后索維,第二塊石碑則是他們的兒子哈拉爾在高姆老國王死後所立。 這兩塊石碑主要是在記錄著這個維京時代王朝的權力,它們是丹麥最早歷史記錄的一部分。
雖然很難確定維京時代在何時結束的,但是到了公元1100年時,他們在海上的勢力便逐漸衰落了,然而,在斯堪的那維亞各地,當地的人民仍然繼續說著不同版本的古北歐語,到了十九世紀,在一些偏遠鄉村地區仍然有人在使用盧恩文。 現如今,許多盧恩石仍然豎立在原本就屬於它們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