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鄰夢
老師【包括但不僅限於家長、學校老師】對孩子應做到友善之中藏威嚴、威嚴之下有誠信,友善、威嚴、誠信之師才能陪伴孩子茁壯成長。親子關係是世界歷史上存續時間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情感最濃鬱的人際關係,親子關係是任何新生命體降生到世界上的基本前提,處理好親子關係事關每個人、每個家庭幸福生活的根基。那麼,作為親子關係的主導者,家長要如何處理好陪伴孩子學習成長中的 各種關係呢?
家最是溫馨自在
友善
人們常用:「血濃於水」「一衣帶水」,比喻割捨不斷的親子紐帶,親子關係是生命之中存在最普遍的社會關係,是不容分割、不容選擇、促進生命延續的紐帶關係。一個新生命降生於世,他「赤條條」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帶來任何財富、不帶任何主觀思維意識,但是他們自降生之日起就帶上了與父母親子關係的紐帶,也就是說人類嬰兒是從割斷臍帶換上親子關係紐帶開始學習成長的。常言道:「生命在於運動」,如果將生命比作一項運動。那麼,親子關係更像是一場關於生命成長的接力賽,父輩將成長技藝一代又一代的傳遞下去,真正的直至萬世。
1、親子關係是生命的基礎
什麼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是父母與直系子女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子女是血緣上最近的直系親人,親子關係是家庭關係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個人一切社會生活關係的基礎。一個人可以與世界上其他同伴兒不存在任何其他關係,但是人一旦出生親子關係就被「上天」註定了,親子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中唯一不可逆、不能經過雙方約定同意之後才發生的關係。親子關係起始於誕生新生命,終止於親子關係中一方生命的離世。
親子關係傳承家族、血脈,這就是中國人普遍有重男輕女思維的癥結。雖然,男女平等已早已成為社會共識,但是男性仍然不失為社會的主導者,男性相對於女性擁有更多工作時間、更強的體魄。稍早時候,某些生活技藝遵循傳男不傳女,如今也仍然遵循男娶、女嫁的婚姻傳統,新生的孩子多隨父姓等等。
2、親子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
亞里斯多德說:「我們無法通過智力去影響別人,情感卻能做到這一點。」親子關係是滋生幸福人生的土壤。親子關係,是生命之中第一層關係,此後的人際關係,大都是親子關係之上的衍生。和諧親子關係,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① 關係先於教育。我們常常說教育是生命影響生命,可影響力從哪裡來呢?沒有接納、尊重和理解的關係,就沒有生命之間的連接;沒有連接的生命,就無法構建穩固的關係;沒有好的親子關係,就沒有影響力;沒有影響力,就沒有好的教育。孩子不會向自己討厭的人學習,他們只會被自己尊敬、信賴的父母滋養、喚醒、影響和薰陶,通過模仿、追隨來吸收、內化父母的言行習慣,最終實現自我成長;
② 關係包含教育。人們生活信念、價值觀、行為準則和愛呈現的過程,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會秉持什麼樣的信念和原則,就會怎麼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伴侶、朋友和生活。我們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來構建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以及其它人際關係,不僅向孩子呈現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也傳遞了我們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什麼樣的價值觀和人格品質;
③ 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關係包含教育,良好的關係是教育教學開花結果的基礎前提,且看眾多粉絲因喜愛某人而模仿他們他們的言行、購買他們代言的產品,學生同樣會因為崇拜某位老師而學好某項技能。哈佛大學曾經花費70多年時間追蹤,找到佔據「幸福」密碼第一位的就是基於家庭、朋友和社會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個人所擁有的財富、權力或名望。
3、親子關係是家庭幸福生活的基礎
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親疏距離,親子關係就是所有社會關係之中最為親密的關係,親子關係是唯一以血脈相傳的關係、是唯一必須長久保持的三角關係【親子關係是夫妻、父子、母子三種關係的集合體】、是唯一必須呆在同在一個屋簷下長時間生活的關係。
① 親子關係是維繫夫妻情感的紐帶
有人說:「愛他就和他結婚,並共同養育一個孩子。」孩子是檢驗夫妻關係是否真實堅不可摧的「楔子」。孩子是夫妻生活中那個真正的「第三者」,而且還是夫妻兩人共同請他來見證婚姻成果的。生活中時常會有妻子因為照料孩子的成長而忽視丈夫感情、因為夫妻雙方對育兒觀念不統一而發生家庭「戰爭」、因為孩子和某一方更親而「爭風吃醋」......這都是家庭和諧生活的「絆腳石」,是危害夫妻關係的「楔子」。所以,婚姻關係長久親密必定要處理好與孩子這個「第三者」之間的關係,孩子就如同兩人合夥制企業中的主營業務,這項業務該如何發展、誰主導?夫妻間必須協調一致。
常言道:「夫妻本是同林鳥」,同居一個屋簷下、同吃一鍋飯菜、同養同育下一代,在關於孩子成長問題上理應做到同心協力,讓孩子成為見證和諧社會生活的標杆。在關於孩子的成長教導上夫妻應採用統一的標準計量、用「同一個鼻孔出氣」,切忌彼此為了與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就在孩子面前「剝對方的洋蔥」、揭對方的短處,在對方管教孩子的時候故意唱反調。夫妻共育孩子必須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對孩子講「我們認為......」
② 親子關係是孝悌之根
正所謂:「你育我小、我養你老」「養兒防老」,親子關係是建立在生命成長互助基礎之上的,父母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無私的養育他們成長、成才、成人,最終唯一的訴求就是當父母老了能夠有子女陪伴、照料,能夠有子女養老、送終。生命最圓滿的結局就是自己養育的兒女已經長大成人,他們能夠延續建設社會未來的重任,能夠在父母終老的時候送別最後一程。
俗話說:「父慈子孝」,孝悌的根本就是親子關係。試想當孩子小的時候您對他粗暴或者您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不好,那麼等到您老年的時候您的子女如何在生活中應對孝悌。有人說:「您感覺今天生活的不幸福,那是昨天努力的程度不夠;您感覺孩子對您為盡孝,那是您昨天對待自己父母不夠好或者未能與孩子建立適宜的親子關係。」
③ 親子關係是成長教育的基礎
父母是引領孩子學習成長、成才、成人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導師。2019年春晚小品《佔位子》講述了幾位家長為了給孩子佔到最好的學習位置引發爭執的故事,在父母那裡一切都「為了孩子好」,似乎只要給孩子佔據了有利的學習「位置」,孩子就能自然而然成為 「優等生」、就能贏得學習成長路上的「起跑線」,從此駛上學習成長的高速公路。但是,現實生活表明和諧、和睦的親子關係才是助力每個孩子成長、成才、成人的根基。
給予孩子成長示範
威嚴
俗話說:「無恩則威不立,無威則恩不濟」大意思是沒有恩惠立不了威,沒有威嚴有恩惠也無濟於事。家長作為孩子學習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是孩子學習成長曆程中最重要的後勤補給源泉,對於家長來說對孩子的恩惠自然是不必說的,從孩子出生之時的全方位照料、孩子開始有學習成長意願之後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一切無私的愛都是家長給予孩子的恩惠。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無所求的恩惠,但是不能孩子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也就是家長在給予孩子無私愛護的時候是需要樹立威嚴的。威嚴的作用就是為孩子學習成長指引方向,成為孩子成長進步路上的明燈;威嚴在引導孩子學習成長的過程中起到閥門的角色,當孩子的成長行為符合道德、律法與社會風尚之時就應該給予更多恩惠,相反就應該減少、甚至扣減恩惠。簡單地說,有威嚴的恩惠對孩子來說就是從善即賞、從惡便罰。
人們常說:「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才。」質地精良的玉石不經過雕琢是不會自成具有收藏價值器物的,樹木再好不經過加工也不能成為上好的建築材料,樹苗在自然成長狀態下通過修剪枝葉能夠獲得更好成長、成才的機會。孩子自帶成長能力,擁有無限的成長能力,但是每個人的成長都會隨環境的變化而變、人性是可塑的。因此,教育活動才有意義和價值,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有威嚴的恩惠為孩子成長塑形,讓他們的行為習慣符合社會公認的社會道德價值觀。教育孩子不僅僅要授予他們文化知識、融入集體社會生活的智慧,還需要引導他們臣服於社會公共的道德與律法之下,也就是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對其行為習慣加以修剪,使他們的心性符合社會道德與法制標準。
常言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生成長必須經歷漫長的磨礪與被修剪才能成才,父母是陪伴孩子一生時間最長的人,在陪伴孩子成長、成才的歷程中父母不僅給予孩子成長的物質保障、引導他們養成熱愛生活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將從生活中積攢的知識穿起來,讓它們成為真正指引孩子人生成長的智慧;還要根據社會道德規範與律法準則為孩子的成長把脈,幫他們修剪不符合道德、律法的行為習慣。家庭教育育德、生根,根基健壯生長才能茁壯,才能頂天立地、才能枝繁葉茂、才能「瓜甜果香」,成為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中堅力量。
威嚴不一定需要使用「武力」,但一定需要有「武力」威懾效應,也就是當孩子確實違背約定行為規範之時一定要善於使用「武力」,讓孩子那可能出現的越界行為被控制在合規範疇之內。孩子在學習成長曆程中,往往會因為缺失社會生活閱歷對很多事情缺乏足夠的判斷力與行為克制能力,比如因經不住虛擬電子遊戲、視頻等娛樂信息的誘惑而耽誤學習就需要家長能夠善用「武力」樹立規範。善用「武力」教導孩子不等於遵循「棍棒出孝子」,但需要充分運用「武力」遏制孩子可能出現的一切行為越界,比如糾結同伴欺凌弱勢同學、採取不當行為獲取生活利己、因貪圖享樂而荒廢學業等等。
誠實是人生最美之光
誠信
《論語》: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孔子說「人無信不立」,一個人假如沒有信用,在家庭、社會生活中都無法立足,也無法贏得別人的尊重。作為家長,對孩子同樣需要做到誠信,誠信的家長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並最終影響孩子學習成長的一生。
1、立信的典範《曾子殺彘》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2、失信失天下的反面案例「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誠信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財富資源,每個人都只是身外物質財富資源的搬運工,唯有個人誠信相伴終生。《道德經》第六十二章「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良好的行為可以見重於人。所以,每個人無論面對誰都要講誠信,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世之本。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