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太早教會孩子獨立,學會求助的孩子更聰明,成長不是單打獨鬥

2021-01-09 阿月寶寶趣事

文丨阿月寶寶趣事(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現在很多家長受一些專家的影響,認為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學會獨立是非常好的事情。讓孩子學會獨立,能夠使孩子在以後的成長的過程中懂得冷靜處理問題。

但有些父母卻錯誤地理解這種教育理念,過早的使孩子獨立,把孩子的天賦過早的壓榨出來,使孩子缺乏成長的動力。

案例分析

小明的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早學會獨立,早知道生活不易,才能夠更加的懂事。所以小明父母也經常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小明如何獨立。有一次夫妻二人和小明一起回家,需要上一個很高的臺階。

小明父母為了鍛鍊孩子,就讓孩子自己爬上臺階並且手中還要拎著小自行車。小明急切地向父母求助,小明爸爸就欲上前,但小明媽媽卻攔住了他。

轉身對孩子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能夠讓爸爸媽媽做。然後小明又嘗試把自行車弄到臺階上,但由於用力過猛,自行車突然砸到了小明身上,把小明砸的鮮血直流。

一、過早的使孩子獨立對孩子造成的不利影響

1.讓孩子缺乏克服困難的動力

這並不是說孩子沒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而是說讓孩子沒有克服困難的動力。父母過早地激發孩子的潛力,會讓孩子後續力不足。那麼孩子在日後的生活裡遇到困難,他們會沒有信心和勇氣去克服它,並戰勝它。

2.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以至於缺乏安全感

父母過於讓孩子獨立,在孩子最需要愛的年紀,使孩子感受到的卻是人情冷暖。那麼這孩子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即便是自己最親的人,也非常的討厭自己。那麼孩子相應地就會產生自卑感。而孩子自卑感的產生,會致使孩子不能夠清晰地認識自己。以至於缺乏安全感。

二、父母應該怎么正確地教育孩子?

1.父母應該轉變錯誤的獨立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獨立教育沒有錯,相反正確的獨立教育會使孩子得到充分的鍛鍊。不僅能夠懂得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會有處理大事的冷靜態度。這對其以後的生活非常有利。

父母對孩子進行獨立教育,是為了孩子以後的前途做鋪墊,是為了使他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錯誤的獨立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因為有些父母過早地使孩子接受獨立教育,在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予孩子應有的愛和幫助。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的重視或是不討父母的喜歡,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產生難以抹平的傷痛。所以父母一定要拋棄錯誤的獨立教育,樹立正確的獨立教育的觀念。

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運動,或者力所能及地打掃一些衛生;亦或是孩子能夠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自己上床睡覺。這些再為簡單不過的日常行為,也是最有效的鍛鍊孩子獨立性的方法。

2.成功不是靠單打獨鬥,而是依賴多人合作

我們不能奉行個人主義,個人主義不符合中國現今的社會思潮和大眾文化的主流。古往今來,縱觀中國和外國,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個人的行為而是集體行為。

我們常說一句:一個成功人的背後,必定有一群人支持他。即便是美國的漫威英雄,也不能免俗。雖然他們倡導個人英雄主義,但沒有他們背後各種科技力量以及群體的支持,又怎麼會有他們的光榮呢?所以成功不是靠單打獨鬥,而是依賴多人合作。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光是要教育孩子獨立,也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合作交流,如此才能夠讓孩子養成較為全面的性格特徵。

3.讓孩子學會求助他人,獲得他人的幫助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又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即便如聖人,也會認為自己有不足之處,也有向他人學習的地方。更何況作為普通人的孩子呢?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求助他人。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能夠把困難憋在心中,而是應該把問題拿出來讓周圍人一起為之出謀劃策,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只有把問題拿出來尋求他人,才能集思廣益,得出最正確的答案。

總結

成長不是單打獨鬥,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取得成功的人是懂得交流和合作的人,都把自己的問題和困難交由眾人討論。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成功,就要教育孩子懂得合作。

育兒問題不用愁,阿月與您共擔憂。

相關焦點

  • 「獨立」是孩子成長的基石,而揠苗助長的「偽獨立」,父母應擯棄
    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早早學會獨立,不依賴父母,因此在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加強了孩子的獨立教育。但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來說是揠苗助長,是偽獨立,家長需要注意。多多今年五歲了,他的爸爸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人。爸爸不止一次地跟多多說:「你已經五歲了,應該學會獨立,不要什麼事都依賴家長。」
  • 獨立能力,是孩子成長最好的底色
    獨立性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意義呢?所謂獨立性,更多的是意志獨立性,也就是說,把孩子不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並且有較強的提出和實施行為目的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獨立性關乎孩子的意志力,也關乎孩子的行為與能力,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因為只有一個真正的獨立了,他才能憑藉自己的本事去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不是只能等著其他人來給予。
  • 大腦發育高峰期在孩子的這個年齡段,想孩子更聰明,別錯過關鍵期
    木蓮媽媽歡迎評論分享,抄襲必究父母們對於自家寶貝的期望,無疑都是希望他們健康聰明和快樂,更希望他們能成長得比自己更加出色。而有些父母可能就覺得孩子的成長順其自然就行,到了一定年齡,他們的大腦和身體就會成長到一個比較成熟的狀態,不用刻意去訓練培養。大腦發育高峰期在孩子的這個年齡段,想孩子更聰明,別錯過關鍵期。
  • 孩子不愛動腦思考?心理學家:了解四大法則,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家長的親力親為中國式的父母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得太寵溺,愛得太專制。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百般呵護,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這樣看似是在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孩子因為動手少,動腦也會少,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鍊,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而且會大大減少孩子動腦思考的能力,讓孩子的思考能力下降。
  • 這4個屬相的孩子有優勢,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
    其實屬相決定命運這種理論沒有依據,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生育孩子本身就是順其自然的事,無論孩子屬相如何,父母都不應該對寶寶有偏見。 而且每個屬相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尤其是以下4個經常被誤解的屬相,其實都有一些隱形優勢,這4個屬相的孩子更聰明一些。
  • 讓孩子多動動腦筋,讓他學會獨立思考
    我們年輕的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望子成龍,雖然我們都很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在很多時候通常都會給孩子多多的買一些有關智力的玩具,或者是一些拼圖,七塊板之類的,當然買這些東西的時候那是又經濟又實惠。對孩子的智力開發也是有一定的用處的,這倆孩子這麼雪畫片的時候,在剛開始的時候他並不怎麼會,但是在我和對孩子的幫助下,並且讓他慢慢的學會獨立思考,讓他學會動腦筋。對他的智力也是有一定的好處的。
  • 讓孩子獨立不是靠逼的,揠苗助長式的「偽獨立」,養不出獨立娃!
    前幾天,有兩位媽媽對於是不是該讓孩子早日獨立,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觀點。天天的媽媽覺得就應該從小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什麼都是靠逼出來的,你不在後面推孩子一把,他都不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厲害!天天七歲的時候就會自己上學了!一開始雖然哭著不願意,但是後面還不是可以獨立了!別把孩子當個寶!"而另一位媽媽則是強烈的反對孩子揠苗助長的偽獨立,"那還不是你們逼迫的!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的「黃金髮育期」,3方法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從懷上寶寶的那一刻,父母就開始為孩子準備各種未來要用的生活必需品,為孩子購買很多的書籍,因為望子成龍是天下所有父母最大的期盼。期盼寶寶能健康成長,長大後,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能贏在起跑線,變得聰明伶俐,從小就開始鍛鍊孩子,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買各種各樣的學習書籍。其實,鍛鍊大腦不是盲目地報班,也不是強迫孩子去接受一些知識,而是要學會找到規律,利用好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尋找科學的發展孩子智力和開發潛能的方法。
  • 寶寶身上的「智慧線」家長經常撫摸孩子會更聰明!
    為了讓寶寶更聰明,一些父母無所不用其極,各種胎教、各種營養、各種早教通通試一遍,不管對孩子到底有沒有用,反正只要有一點兒用也算沒有白費力氣。今天就教父母用按摩的方法來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我們知道老祖宗有留下針灸的奇法,針灸就是通過刺激人體各個穴位來治病、緩解壓力。
  • 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讓孩子獨立思考的4個步驟和方法
    接下來,我要教大家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我和孩子稍大一點的爸媽接觸中,很多人會說孩子太懶了,不願意動腦子,也不會獨立思考問題。比如,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總說「媽媽來,我不會」。不僅不願意動腦,也不願意動手,本來就會的也不想做,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說多了還哭。
  • 哈佛大學:這兩個季節出生的孩子更聰明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優秀,成為人上人,很多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自制力強的性格、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未來的世界。讓孩子有足夠強大的抗壓能力去面對這個社會。培養孩子從來都不是一項簡單的事情,恰好階段的方法跟時機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教育的方法也都是大有不同的,若是錯誤的時間裡培養,那結果只有徒勞無功、海底撈月。
  • 左撇子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需要糾正嗎?
    2020-12-06 10:00:02 來源: 大力嬤嬤 舉報   不知從何時起,有了左撇子更聰明的說法
  • 孩子「一根筋」,父母別抓狂,做好引導,孩子會很優秀
    面對執著的孩子,不要總是一味的否定,而是應該要學會看到孩子身上的長處。不服輸、堅持到底,這是一種寶貴的品質,不斷地鼓勵孩子,讓孩子因為倔強而驕傲,從而懂得正確的運用堅持不懈的品質,讓其成為孩子成長路上不可多得的好幫手。鬧鬧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就是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孩子,其他的家長看到鬧鬧都紛紛誇讚,小夥子不僅人長得帥氣,學習還這麼好。
  • 孩子多大可以獨立坐著?並不是越早越好,揠苗助長傷害脊椎
    孩子多大可以獨立坐著?並不是越早越好,揠苗助長傷害脊椎導語現在很多家長不管什麼方面都要攀比,尤其是生下寶寶以後,更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就會拔苗助長似的養育寶寶,其實這樣並不正確。因為寶寶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有規律性的,若是打破了這個規律,很可能會讓寶寶的身體受傷。
  • 全腦開發,點亮孩子思維火光,用遊戲助力孩子成長
    不能否認,有些孩子確實在家長這樣的悉心栽培下,擁有了多項技能。但不喜歡就是不喜歡,孩子被動學習的效果,總是大打折扣。在我看來,興趣班不是不能報,但更重要的早期教育,重點還是在於父母本身。孩子湊在我的身邊,我倆一個讀一個操練,好半天,我們頭都沒有抬一下,真是太有趣了。3.《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這是一套書,由五本組成,分別是《找一找·變聰明》《數一數·變聰明》《想一想·變聰明》《玩一玩·變聰明》《做一做·變聰明》。
  • 對孩子「吝嗇「一點,讓孩子學會去努力
    今天我們聊一聊如何讓孩子能保持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如何避免孩子「無欲無求」的症狀出現。隨著時代的發展,經常的和很多父母感慨到,現在的孩子跟我們以前同齡的時候,真不是一樣的。以前一坨泥巴就可以玩很開心,現在的孩子,買再多的玩具,都還是不夠。
  • 孩子血型跟聰明程度有關?有一定道理媽媽別不信,你家娃啥血型?
    父母對於孩子的關心,不僅僅體現在對於他們身體的照顧之上,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家長,會選擇通過給孩子買一些補品,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因為聰明的孩子總是能夠更加優秀,而這些孩子,往往也能夠走在別人的前列,但我們必須要用科學的方式,去對待這件事情。
  •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不少媽媽會「嫌煩」,實際是孩子愛你的表現!
    對於寶寶而言,媽媽是他們心目中最親近的人,他們在了解新世界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新奇的事物,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他們自然都想弄明白,而媽媽又是他們心目中最愛的人,所以,如果你被孩子糾纏著問問題,別不開心,這是孩子在告訴你「媽媽,我愛你」呢!
  • 不要隨意給孩子定目標,讓孩子自我成長,才能更好激發潛在能力
    當孩子逐漸長大了還在問「媽媽我明天穿什麼裙子」,「媽媽我要不要參加朋友生日聚會」時,父母會頭痛「孩子為什麼一點主見都沒有」,父母有沒有想過導致孩子喪失獨立人格的原因。本該在培養孩子主見的時候,父母包辦替代,為孩子做選擇,給孩子定目標,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權利,讓孩子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產生自我懷疑,迷失自己。
  • 孩子內向是性格缺陷?家長別再亂「貼標籤」,三點優勢助力成長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會有一個刻板印象,他們覺得孩子性格內向是一種缺陷,不利於未來成長。家長的刻板印象不無道理,現如今社會都喜歡外向、開朗的人,而對內向、悶悶不樂的人都不是太友好。這種情況也導致許多家長都在強行扭曲孩子的性格,把他們的內向性格轉變成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