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阿月寶寶趣事(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現在很多家長受一些專家的影響,認為讓孩子在小的時候學會獨立是非常好的事情。讓孩子學會獨立,能夠使孩子在以後的成長的過程中懂得冷靜處理問題。
但有些父母卻錯誤地理解這種教育理念,過早的使孩子獨立,把孩子的天賦過早的壓榨出來,使孩子缺乏成長的動力。
案例分析
小明的父母認為孩子應該早學會獨立,早知道生活不易,才能夠更加的懂事。所以小明父母也經常用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小明如何獨立。有一次夫妻二人和小明一起回家,需要上一個很高的臺階。
小明父母為了鍛鍊孩子,就讓孩子自己爬上臺階並且手中還要拎著小自行車。小明急切地向父母求助,小明爸爸就欲上前,但小明媽媽卻攔住了他。
轉身對孩子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能夠讓爸爸媽媽做。然後小明又嘗試把自行車弄到臺階上,但由於用力過猛,自行車突然砸到了小明身上,把小明砸的鮮血直流。
一、過早的使孩子獨立對孩子造成的不利影響
1.讓孩子缺乏克服困難的動力
這並不是說孩子沒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而是說讓孩子沒有克服困難的動力。父母過早地激發孩子的潛力,會讓孩子後續力不足。那麼孩子在日後的生活裡遇到困難,他們會沒有信心和勇氣去克服它,並戰勝它。
2.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以至於缺乏安全感
父母過於讓孩子獨立,在孩子最需要愛的年紀,使孩子感受到的卻是人情冷暖。那麼這孩子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即便是自己最親的人,也非常的討厭自己。那麼孩子相應地就會產生自卑感。而孩子自卑感的產生,會致使孩子不能夠清晰地認識自己。以至於缺乏安全感。
二、父母應該怎么正確地教育孩子?
1.父母應該轉變錯誤的獨立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獨立教育沒有錯,相反正確的獨立教育會使孩子得到充分的鍛鍊。不僅能夠懂得吃苦耐勞的精神,也會有處理大事的冷靜態度。這對其以後的生活非常有利。
父母對孩子進行獨立教育,是為了孩子以後的前途做鋪墊,是為了使他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錯誤的獨立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絆腳石。因為有些父母過早地使孩子接受獨立教育,在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予孩子應有的愛和幫助。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的重視或是不討父母的喜歡,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產生難以抹平的傷痛。所以父母一定要拋棄錯誤的獨立教育,樹立正確的獨立教育的觀念。
比如讓孩子參加一些運動,或者力所能及地打掃一些衛生;亦或是孩子能夠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漱,自己上床睡覺。這些再為簡單不過的日常行為,也是最有效的鍛鍊孩子獨立性的方法。
2.成功不是靠單打獨鬥,而是依賴多人合作
我們不能奉行個人主義,個人主義不符合中國現今的社會思潮和大眾文化的主流。古往今來,縱觀中國和外國,一個人的成功不是靠個人的行為而是集體行為。
我們常說一句:一個成功人的背後,必定有一群人支持他。即便是美國的漫威英雄,也不能免俗。雖然他們倡導個人英雄主義,但沒有他們背後各種科技力量以及群體的支持,又怎麼會有他們的光榮呢?所以成功不是靠單打獨鬥,而是依賴多人合作。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光是要教育孩子獨立,也應該教育孩子懂得合作交流,如此才能夠讓孩子養成較為全面的性格特徵。
3.讓孩子學會求助他人,獲得他人的幫助
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又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即便如聖人,也會認為自己有不足之處,也有向他人學習的地方。更何況作為普通人的孩子呢?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求助他人。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不能夠把困難憋在心中,而是應該把問題拿出來讓周圍人一起為之出謀劃策,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只有把問題拿出來尋求他人,才能集思廣益,得出最正確的答案。
總結
成長不是單打獨鬥,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取得成功的人是懂得交流和合作的人,都把自己的問題和困難交由眾人討論。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成功,就要教育孩子懂得合作。
育兒問題不用愁,阿月與您共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