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幾種行為,不少媽媽會「嫌煩」,實際是孩子愛你的表現!

2021-01-09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孩子就是這個家庭的希望,一家人都會把愛投注到孩子身上。而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和孩子表達愛的方式,很多時候是截然不同的,這就導致了孩子明明是在跟媽媽表達愛,結果卻被媽媽當成了「煩人精」。

孩子有這幾種行為,不少媽媽會「嫌煩」,實際是孩子愛你的表現!

1:不停地問媽媽問題

媽媽們第一頭疼的就是孩子在剛學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纏著媽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了,諸如「小花為什麼不吃飯呀,她不會餓嗎?」等等問題,千奇百怪,層出不窮,從小貓小狗再到宇宙星空,孩子的想像力遠比大人想像的要大得多,而媽媽們就算再淵博、再有耐心,也很容易被孩子問到「煩」。

實際上,這些寶寶們在跟媽媽表達愛的一種方式。對於寶寶而言,媽媽是他們心目中最親近的人,他們在了解新世界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新奇的事物,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他們自然都想弄明白,而媽媽又是他們心目中最愛的人,所以,如果你被孩子糾纏著問問題,別不開心,這是孩子在告訴你「媽媽,我愛你」呢!

:2:動不動就說「我告訴我媽媽去」

小朋友在互相玩耍的時候,很容易就發生摩擦,一旦鬧到不開心,兩個小朋友就會開始發脾氣,互相找各自媽媽哭訴,「媽媽,剛才小花欺負我。」媽媽們在遭遇這類情況的時候,往往哭笑不得,自己一個大人怎麼參與到孩子的矛盾當中?而有些小朋友,每次只要一和小朋友鬧矛盾就會說「我告訴我媽媽去」,有些媽媽看了不免有些擔憂,孩子這樣真的好嗎?

孩子在遭遇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就想到爸爸媽媽自然不是什麼壞事,對於他們而言,能夠學會在遇到麻煩的時候,求助媽媽,說明他們明白很多事情需要尊重父母的意見。對於那些經常一有麻煩就找媽媽的孩子,媽媽要學會引導,鼓勵他在求助你的時候,也向你學習怎麼解決問題,而不是一昧制止,甚至嫌孩子太「煩」,要知道這也是孩子在表達「愛」呢。

3:一天到晚粘著媽媽

有些小孩子好像是牛皮糖做成的一樣,一出生就開始粘著媽媽了,即使三四歲了,還是整天就會「找媽媽」。這類小朋友在安全感方面較之別的小朋友有些差,尤其是很多男孩子,如果表現出這樣的問題,媽媽們可能會又擔憂又氣惱,甚至會故意不搭理孩子,用以逼迫孩子學會不再依賴於父母。

對於這種寶寶,媽媽們不用過於擔憂,對於小朋友而言,早幾年粘著父母不見得一定是危害多大的事情。而且,可能正是因為媽媽們過早地推開孩子,才讓孩子始終學不會獨自面對世界,不如先試著讓孩子粘著自己,再一步步鼓勵他去跟別的小朋友玩,去嘗試到陌生的環境中。要知道,很多孩子可能也就這幾年會粘著媽媽,以後再希望他粘都沒辦法了。

4:什麼事情都要跟媽媽說

有些媽媽經常吐槽自己家孩子簡直就是個「話癆」,什麼事情都要告訴自己,在幼兒園裡,老師誇了他、老師罵了他、同桌借了他一塊橡皮等等一切瑣碎小事都會跟媽媽說個不停,跟「唐僧」一樣的,聽得人頭大。

在這裡,小編就不得不說了,這種「甜蜜的負擔」,媽媽們可能也就這幾年能享受了,等孩子稍微大一點,獨立以後,媽媽們就算想讓孩子跟自己說說他最近遇到的事情,孩子也會閉口不談了。所以,趁著小傢伙還是很愛你的這幾年,好好享受這種「甜蜜的負擔」吧。

寶媽們,你家寶寶有這些表現嗎?別嫌煩了,這恰巧說明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很高,孩子很惦念媽媽,是孩子愛媽媽的表現,嫌棄孩子是會傷了孩子的心的!分享你的經驗和看法幫助更多孩子健康成長吧!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親子教育:如果孩子有這幾種表現,暗示著高智商哦!
    我們作為媽媽的當聽到別人誇自家孩子聰明,心裡真的是樂開了花。說道聰明一詞,就不免讓很多人想到了孩子的智商問題。對於寶寶的智商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其實也拿不準。但是,如果你家寶寶擁有這幾種表現,那麼該恭喜你了,寶寶的智商往往會比同齡人智商更高。一起來看看吧!
  • 這3種行為,媽媽自己洋洋得意,但孩子卻覺得很丟人
    尤其周日返校的時候,總要和比較要好的幾個同學出去購物。漸漸地,她花錢越來越大手大腳。好在家裡人給的生活費比較多,還夠她用。不過某天,她看上了一條新款裙子,但是價格比較昂貴,光靠她的生活費肯定是不夠的。思來想去,她決定偷錢。因為她知道媽媽總將錢放在一個柜子裡。她覺得這個柜子,媽媽很長時間都不會翻。但是,她沒有料到剛好最近家裡有事急需用錢。
  • 孩子最討厭父母這3種行為,對比一下看看你都做了幾件
    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很多行為可能都讓孩子感到厭煩或者不高興,甚至還會對親子關係帶來很大矛盾。其實在現實中,下面這幾種事情是孩子最討厭的了,很多父母卻不以為然一直在做,不妨對比一下你都做了哪些。1、騙孩子說不上班,在家陪孩子媽媽可能由於各種情況不得不出去上班,但是當出門的時候,可能孩子抱著哭鬧不讓媽媽出去。這個時候,有的媽媽為了哄孩子就會騙孩子說今天不上班了,在家好好陪著孩子,但是當孩子拿著自己的玩具玩的很歡快的時候,媽媽可能就會一溜煙的走了,隨後就是孩子哭鬧聲。
  • 老教師:有這幾種行為的學生,都是「潛在學霸」,你的孩子是嗎?
    有一天與老爺子聊天的時候,他分享了一些自己教學上的經驗。在他看來,每一個孩子都想成為學霸,但真正能夠成功的寥寥可數。如果你想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當學霸的料,不妨看看他們有沒有以下幾個特徵。只要有其中一個,孩子就是潛在的學霸,一旦開了竅,成績就會直線提升。老教師:有這幾種行為的學生,都是「潛在學霸」,你的孩子是嗎?
  • 7歲孩子說想死!這幾種表現,說明孩子活得很壓抑
    但媽媽覺得作業這麼小的事情,孩子也不至於為了這事就想死。據了解,嘉嘉今年上二年級,屬於聰明但不努力的那類孩子,平時做作業總是拖拉,能從下午4點一直做到晚上九點多,甚至有時候更晚。媽媽很著急,卻也沒辦法,只好總是盯著他做,有時看他發呆也會訓斥幾句,督促他快點。這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比較慢,拖拖拉拉,早上起床、刷牙、吃飯都很慢,總得媽媽在後面催。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孩子有這3種「難帶」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有帶孩子經驗的家長都會有這樣的認識,那就是孩子在2~3歲的時候會忽然變得「難帶」起來,原先對家長的話言聽計從,對爸爸媽媽非常依戀的小傢伙,在短短的時間內,一下子就變成了家長打又打不得,管又管不通的「小惡魔」,這種和家長完全對著幹的操作,讓很多家長在教育的孩子的時候,都要口中默念「親生的、親生的」來壓抑怒火。
  • 孩子的能量「養」媽媽,兩敗俱傷
    媽媽:「原來這樣。」兒子:「本來我就挺生氣的了,又發生了一件事。」媽媽:「什麼事?」兒子:「同學B把我拉他後面站隊,老師又過來把我排到前面站隊,同學B又來拉我,煩死了。」媽媽:「兩個事讓你煩。」兒子:「這兩個事沒發生的時候,我已經挺煩的,又發生這兩個事,所以我回家才發脾氣,我都忍很久了。」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表現一:孩子吃飯時大聲叫嚷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的過程中往往不會體諒周圍的人,又吵又鬧,還經常上躥下跳,影響周圍的人吃飯。
  • 孩子都喜歡聽媽媽的?媽媽:有5個話題我說再多也不及爸爸的表現
    比如你看,孩子們跟媽媽的聊天,一般會聊關於生活瑣事較多,像媽媽我想吃什麼,媽媽我不喜歡蔬菜…但和爸爸聊的就不一樣了,居於觀察,發現孩子與爸爸會主動聊的多是關於動手和創作的事,像爸爸這個東西壞了,怎麼修呀?爸爸,我想下棋了;爸爸,你陪我去打球;陪我騎車吧!
  • 容易和孩子相處的幾種性格,註定會和孩子成為朋友,看你佔了幾個
    導讀:容易和孩子相處的幾種性格,註定會和孩子成為朋友,看你佔了幾個hello,大家好。今天是小編寫的第一篇文章,請多多關照。其實現在的家長都十分喜歡和孩子相處。但是有的家長只要一接近孩子,孩子就會從心裡感到害怕和恐懼。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你竟然有孩子!」從不在朋友圈曬娃的媽媽,是愛自己勝過愛娃嗎
    ,是我們這群媽媽都很感興趣的話題。 她說,她有位同事看起來很年輕,每天畫著精緻的妝容,穿著靚麗的衣服,別說孩子,她一直以為她沒有結婚,每次任務達不成,總會有男同事獻殷勤。 前幾天逛街,看到她正領著一個六七歲的女孩,不免好奇問了一句,她笑著說這是她的女兒。 當時她驚愕地張著嘴巴,隨口說了一句:「我以為你還沒有結婚!」
  •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時候大多有這2種經歷,讓人惋惜
    長大後和媽媽疏遠的孩子,小的時候大多數都有這兩種經歷,確實讓人看得非常心寒。第一種經歷:跟媽媽不經常在一起兩個人如果經常不見面,哪怕是再親的人也會漸漸疏遠。特別是一個母親,如果不經常和自己的孩子呆在一起,就算每次見面變得再親熱,也無法阻礙時間對於情感的這種消磨。
  • 男人真心愛你,從來不會嫌你煩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能夠看出來一點,如果男人真心愛你,從來不會嫌你煩。因為你找他幫忙,那是一種依賴的表現,他開心還來不及呢,怎麼會嫌你麻煩呢。那天在辦公室大家聊天,問起一個女同事是怎麼認識她男朋友的。她說就是通過朋友介紹,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認識了,後來她電腦出了點問題,正好對方懂得相關的知識,她就發消息問了一下。沒想到對方回復了她,而且還挺積極的幫她找問題。
  • 孩子智力低下,有這幾種表現,家長不要大意!
    像這的擔憂,很多家長都存在,當寶寶出現異常現象,而家長因為對病症的不了解,會出現焦慮,急躁,那麼,孩子智力低下的表現有哪些,作為孩子家長了解多少呢?1.餵養困難:雖然孩子剛出生時,除了吃就是睡,很難看出來寶寶有異常現象,但是如果智力低下的孩子家長,仔細觀察,也能看出來,智力低下的孩子,一般吃奶時會很困難,這些寶寶不會本能的去吮吸乳汁,在家長引導下也學不會,,另外還有的經常吐奶,流口水,這可能是大腦的神經系統受到了損傷。
  • 『就算對你生氣,媽媽還是愛你』被愛著的孩子,更願意給予愛!
    據說,知道自己無條件被愛著的孩子,會比較勇敢、堅強、自信,會比較願意去給予愛。我期許自己可以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愛的家,讓他們永遠被源源不絕的愛包圍著。某天晚上,我帶女兒去看牙科,先生在家陪兒子,各司其職。從牙科診所散步去停車場的路上,女兒有一搭沒一搭地跟我閒聊。話題是五年級小女生開始感興趣的談戀愛。『媽,你幾歲認識爸爸?』『22歲。』
  • 孩子兩菜一湯,媽媽開水泡麵,太無私的愛孩子,只會養出自私的娃
    母愛,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但是卻總有些孩子會把這樣的大愛當作理所當然。大家可能聽說過不少媽媽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好而省吃儉用的故事,但是父母一昧的遷就孩子,能夠換來什麼樣的回報呢?近期,在網絡上有一組照片走紅了,照片其實記錄的就是一對母女簡單的一頓飯,但是其中母女倆用餐的差別,讓大家都唏噓不已。
  • 孩子越不好帶就越聰明?李玫瑾:孩子有3種表現,家長就偷著樂吧
    沒辦法,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就自己想辦法。在這些天裡我看了很多關於2-3歲寶寶的育兒經驗,終於理清楚了一件事:這個年齡的孩子難帶,並不是壞事,甚至還可能是件好事!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孩子越聰明,小時候就越難管教。當你的孩子出現這3種表現時,往往是聰明的象徵,家長偷著樂吧。」我仔細對比了一下我家娃,發現:好像還真的是這樣!
  • 原來這4類媽媽容易養出叛逆型孩子,你中招了嗎?
    當很多媽媽聚集在一起時,話題永遠都是圍繞著孩子。有不少父母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平時不聽話、很叛逆,他們一致認為是孩子的錯,覺得孩子的身上有嚴重的問題,很少有家長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會不會有影響。
  • 小孩哭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母親的行為是影響孩子將來性格的關鍵
    孩子老是哭,你就會覺得很煩,有時會忍不住大叫大叫。接著,你看著孩子戰戰兢兢的樣子,很後悔剛才的舉動,而下次孩子哭的時候,你又忍不住了。作為母親,我們能在孩子哭的時候為他們做些什麼呢?母親的做法很重要,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試圖讓孩子永遠不會哭泣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