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癌症數據:中國新發患者450萬,我們該怎麼辦?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80後菠蘿博士 菠蘿因子 

文 | 菠蘿

隨著人均壽命延長,癌症已經越來越常見。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例457萬例,癌症死亡病例300萬例,可見癌症負擔非常沉重。

2020年世界各國癌症新發病例數

2020年世界各國癌症死亡病例數

75歲之前,4個中國人就有1個會得癌症,誰也不敢說肯定不會中招。所以癌症篩查就顯得特別重要,早發現,早治療,早治癒,多省錢。

但普通的體檢套餐想找出早期癌症是非常困難的。癌症篩查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乳腺癌推薦用乳腺X光和B超,結直腸癌的黃金標準是腸鏡。

以前菠蘿寫過很多不同癌症的推薦篩查方法,但不少讀者留言希望有個一站式的總結文章來回答:

我(爸/媽、老公/老婆)今年XX歲,到底應該做些什麼篩查?

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今天專門幫大家整理了各個年齡應該考慮的重點篩查項目。在大家閱讀以下信息之前,有幾個關於癌症篩查的注意事項想要再次強調:

不同癌症的有效篩查方式不同。

年齡越大患癌風險越大,所以篩查項目會增多。

多數篩查推薦從40歲開始,但高危人群需要提前。

有的篩查只推薦給對應高危人群。

科普只能提供基本建議,每個人風險和關注不同,具體方案請找專業人士諮詢。

如果大家了解了這些,咱們就一起看看不同年齡段的篩查建議吧。

看到無處不在的「高危人群」四個字,你最關心的可能就是,我到底算不算某個癌種的高危人群呢?大家不妨對照下表看一看:

了解了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家族史之後,大家就可以對照以下表格,選擇合適的篩查方法按時體檢了。

擴展閱讀:

最後再強調一下,這篇文章只是癌症篩查的普適性建議,僅供參考。每個人患癌風險各有不同,對篩查的理解不同,選擇也會不同。

比如對普通人,腸鏡篩查推薦從45歲開始,但如果你自己判斷有高危風險因素,特別擔心,錢也不是問題,那從40歲,甚至35歲開始篩也未嘗不可,畢竟腸鏡相對安全,而且只需要每5~10年做一次。

如果有條件,最好的辦法還是諮詢醫生等專業人士,設計一套最適合自己的篩查方法。早期癌症並不等於絕症,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生活,並做好篩查,把危險扼殺在萌芽中。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後的科學,不是藥物宣傳資料,更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疾病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20 歲開始,各年齡段都該看的癌症篩查清單,建議收藏!》丁香醫生

[2]《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3]《2017年WHO HPV 疫苗立場文件的解讀》,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8

[4]《CSCCP 關於中國宮頸癌篩查及異常管理相關問題專家共識解讀》,實用婦產科雜誌,2018

[5]《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上海)》

[6]《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 2019版》

[7]《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7 版)》

[8]Screening forgastric cancer in Asia: current evidence and practice. Lancet Oncol,2008,9 ( 3) :279-287

[9]《中國肺癌低劑量螺旋CT篩查指南(2018年版)》中國肺癌雜誌2018年2月

[10]《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範(2019年版》

[11]《前列腺癌篩查專家共識》中華外科雜誌,2017,55(05):340-342.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這些癌症會遺傳!父母患癌,我們該怎麼辦?
    核心提示:如今,癌症發病率越來越高,給無數家庭帶去了巨大災難。不僅患者受盡折磨,其子女對於「不知哪天病魔就會突然降臨」的未知數感到無助且迷茫。「癌症會不會遺傳」已成為很多人心頭的疑問。 如今,癌症發病率越來越高,給無數家庭帶去了巨大災難。
  • 最新全球權威癌症數據顯示:肝癌高居我國癌症發病率第5位,死亡率第...
    編者按: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負擔數據,分析了全球185個國家的36種癌症和所有癌症監測點匯總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數據顯示:乳腺癌新發病例數快速增長,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2020年我國癌症新發病例數及死亡病例數均位居全球第一。
  • 【雙語】「我們的親人得了癌症」
    新年伊始,中國電影市場便迎來開門紅。僅1月1日當天,全國總票房就達到了6.02億元,創下元旦檔單日票房新紀錄。在上映的影片中,《送你一朵小紅花》表現尤為亮眼,上映6天,該片票房已超過8.2億元;在豆瓣上,該片收穫了7.5分的網友評分。
  • 2020最新全球癌症數據:乳腺癌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中國年...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統計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這項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
  • Cancer Dis:癌症患者疫情期間死亡率更高
    2020年5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研究中,來自Montefiore Health System和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稱,患有COVID-19的人群中,癌症患者比沒有癌症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死亡風險。
  • 當癌症患者遇到了抑鬱症,到底該怎麼辦?
    癌症治療因其周期性長,治療費用高等多重壓力往往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了常人不能想像的痛苦,特別是患者,大多患者或出於「體貼」又亦或出於「愛」,在面對親人或朋友時,總是將自己對疾病的恐慌和擔心深埋心底,在人前表現出我很好,我可以,你放心;殊不知,這是在為自己重疾埋下另外一個禍根——癌症相關性抑鬱症。什麼是癌症相關性抑鬱?
  • 中國癌症家庭: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人,而是患者的家人!
    核心提示:癌症帶給患者及其家屬猛烈的心理衝擊與巨大的經濟負擔及精神壓力,而病人所經歷的所有情緒起伏,家屬都會感同身受。除此之外,家屬還承擔著其他的風險,在倡導人文關懷的今天,好問君想,他們是不該被忽略的群體。 「醫生,讓我爸去吧,別再折騰他了。」
  • 輝瑞新冠疫苗可抗癌?新型癌症疫苗有效率高達90%
    輝瑞與莫多那新冠疫苗具有抗癌能力?2020年12月中旬,兩家德國與美國mRNA技術平臺公司,推出輝瑞與莫多那兩款新冠疫苗。伴隨這兩個新冠疫苗上市的消息,在推特上的美國癌症病人圈裡,竟然開始流傳一條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認為這兩家公司的新冠疫苗可能對於自己的癌症有幫助。雖然輝瑞與莫多那疫苗規定對於癌症病人、孕婦等有免疫力缺陷的人,在沒有確切數據的情況下,暫時不能施打,也沒有明確的試驗證明,對於癌症病人有治療作用。但這並沒有阻擋他們通過各種管道報名搶打這種疫苗。
  • 英國一癌症晚期男子感染新冠後腫瘤緩解,這意味著什麼?
    在沒有接受淋巴瘤治療的情況下,該患者身上的淋巴結腫瘤在結束新冠治療四個月後,再次經PET-CT檢測發現,他體內的腫瘤大部分都消失了,與腫瘤相關的生物標誌物水平下降90%以上。這位患者稱得上極其幸運,因為此前已經有多名專家研究稱,癌症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比普通人更危險。2020年6月,一篇同樣發表在《英國血液學雜誌》上的文章回顧了迄今為止有關血液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併發症的證據,並提出由於免疫力下降,血液癌患者可能會在感染新冠後遭受更嚴重的臨床結局。
  • 癌症如何治?不必強求「新技術」
    核心提示:腫瘤和癌症有什麼區別?平時生活中要特別注意什麼?如果不幸患了癌症該怎麼治?聽聽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腫瘤專業)主任、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歐陽學農主任醫師如何解讀腫瘤年報。   日前,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6人確診為癌症。
  • 《送你一朵小紅花》爆火背後,是中國3千萬癌症家庭最隱秘的痛
    癌症,就像是一片烏雲,籠罩著這個家庭,他們痛苦、迷茫、掙扎、絕望。 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在電影大銀幕之外,中國其實有著成千上萬個癌症家庭。
  • 武漢非新冠肺炎患者求醫路:癌症晚期、尿毒症、心梗等重症病人與...
    他們是需要化療的癌症患者,是需要透析的尿毒症患者,是急需手術的突發心梗病人……無法保障即時治療,對他們而言也意味著死亡的威脅,甚至比新冠肺炎來得更快。「肺炎病人要治,其他病人也不能不顧,是不是?」面對這個問題,不僅是武漢的決策者、學者、醫生犯了難,疫情大局中非新冠重症病人的境遇也前所未有地牽動著公眾的神經。
  • 2月4日世界癌症日:揭秘中國癌症分布地圖
    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每分鐘就有6人確診為癌症。同時,癌症種類也呈現地域化特點,食管癌高發區集中在河南等中原地區,肝癌高發區集中在東南沿海。年報顯示,每年新發腫瘤病例約為312萬例,平均每天8550人,全國每分鐘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惡性腫瘤發病率全國35歲至39歲年齡段為87.07/10萬,40歲至44歲年齡段幾乎翻番,達到154.53/10萬;50歲以上人群發病佔全部發病的80%以上,60歲以上癌症發病率超過1%,80歲達到高峰。全國腫瘤死亡率為180.54/10萬,每年因癌症死亡病例達270萬例。
  • 乳腺癌躍居全球第一大癌症 四川每年新增乳腺癌16000人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症。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則為乳腺癌,每10萬人中就有一名患者。我省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16000人,死亡率達到25%左右。如何早期發現癌症?是否有預防的辦法?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華西醫院乳腺外科副教授杜正貴、以及華西醫院院長、呼吸內科專家李為民。
  • 泛生子與中國生物製藥子公司達成獨家戰略合作關係,肝癌早篩HCC...
    泛生子的HCCscreenTM具有全球領先的肝癌早期篩查性能,對我們及我們客戶都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我們相信,正大天晴在肝病市場上強大的專業實力和網絡資源可為HCCscreenTM的市場開拓提供有力支撐。更重要的是,我們很高興能夠為中國肝病患者帶來一款創新產品,讓更多潛在肝癌患者因此受益,減輕他們潛在的沉重負擔。」
  • 2020 CCO|華大基因CEO尹燁:癌症防大於治,意在術先!
    11月13日上午,以「絕處逢生」為主題的中國腫瘤學科普大會正式開啟,本次會議是2020 CCO的重要議程。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華大基因CEO尹燁博士,《人間世》導演秦博,抗癌鬥士李雲玲女士作為演講嘉賓出席,分別從醫者、科技、人文、患者四個角度,展開一場關於腫瘤的多元深度對話。
  • 癌症患者貧血怎麼辦?醫生推薦5款補氣血菜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韓虹麗癌性貧血是腫瘤常見的伴隨疾病之一,常常會讓很多患者苦不堪言,患者在治療腫瘤這種「大」病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掉貧血這種「小問題」,或者苦於沒有頭緒,不知道該如何緩解。這就導致了癌性貧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愈後,還會導致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下降。這幾類癌症患者注意貧血問題癌性貧血發生的原因很多,山東省立醫院腫瘤中心主任韓俊慶教授說:「如腫瘤合併出血、溶血;遺傳性疾病;腎功能不全;營養缺乏,像缺鐵、葉酸或維生素B12等;還有一些慢性疾病所致等,都會導致癌症患者出現貧血。」
  • 為何很多癌症患者確診就是晚期?為何不能早發現?
    癌症對於我們來說早就不再陌生了,或許確診癌症以後,我們很多人都會覺得難過,而且很不知所措。更讓人頭疼的是,很多患者在確診癌症的時候就是晚期。 2020年1月16日,知名主持人趙忠祥之子趙方在社交網絡上公布,趙忠祥先生於2020年1月16日7:30因癌症在北京去世,享年78歲。
  • 腫瘤患者腰背痛?不一定是勞損,也可能是癌症骨轉移!
    黃先生及家屬,對二次轉移憂心忡忡,希望通過此次的多學科會診尋求癌症骨轉移的治療方案。一起來看美中嘉和國際多學科會診的專家會給出怎樣的治療建議? 侖伐替尼是第二個在中國上市的肝癌一線靶向治療藥物,研究顯示,侖伐替尼可明顯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且毒副反應較小。與其他藥物相比,侖伐替尼對於B肝病毒(HBV)相關肝癌的治療效果更好。 討論4 是否進行免疫治療?
  • 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這個癌症早期篩查很重要!
    昨天,這則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負擔數據。預估了全球185個國家36種癌症類型的最新發病率、死亡率情況,以及癌症發展趨勢。這項最新預估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症病例1929萬例,其中男性1006萬例,女性923萬例;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男性553萬例,女性443萬例。2020年,女性乳腺癌首次超過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約佔新發癌症病例的11.7%。在新確診的患者中,每8名就有1名是乳腺癌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