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
天地玄黃是出自於千字文,但卻源自於易經,所以要搞清楚什麼是天地玄黃還得從易經方面去理解。易經中本來是天玄而地黃,但這裡為了對照所以改成了天地玄黃。千字文的第一句就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最初顯的理解其是天地玄黃講的是天地,而宇宙洪荒說的是空間和時間。
我們先來說天地玄黃,我們都知道哲學上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所以我們的先賢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顯然天地玄黃就是在思考「我從哪來」?我們中國的神話裡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剛天始時整個世界混沌,如一雞子,盤古一斧子下去,於是緩緩上升的為天,慢慢沉下去的為地,於是就有了陰陽。
和這相對應的在易經裡是這麼說的:輕清者上升為天,陰濁者下降為地,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到神話與哲學的高度統一。再說現我們科學對於天地宇宙的理解,是不是說是天地時間開始時都是一個極點,然後這個點爆炸,然後再過了億萬年於是形成了天地宇宙呢?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當年的祖先真是太了不起了,在沒有任何的科學設備的情況下,竟然接觸到了天地初開的真相。
那麼為什麼會說天是玄而地是黃呢?玄在色彩上來說是一種接近於黑的色,我們現在知道天空的顏色是什麼?黑色呀。而玄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是東西懸掛,上下不著,這樣的情況就會動蕩不安,從而引申為天空,而且玄色從色階上來說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隱晦性,有幽遠之意,所以《準南子·主術》:「天道玄默,無容無則。」
那麼地黃又指什麼呢?地黃初意就是說大地是黃色的,但是從我們中國的文化來說,我們的母親河是黃河,我們的膚色是黃的,我們豐初時大地是黃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很多朝代都是以黃色為尊,然後我們人去世後要歸於黃泉。
什麼是人生五倫
那麼人生五倫又是指什麼呢?一般來說講到五倫就會講到八德,五倫八德,人倫之道也。五倫說白了就是人的五種關係,分別是指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夫婦關係、君臣關係、朋友關係,這五種人的基本關係講求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君臣有義、朋友有信;而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而人生五倫的第一關係就是父子關係,那麼為什麼父子關係是第一關係呢?因為父子關係是所有關係的基礎,沒有父子哪來的人世更替,而且人生五倫孝為先,而孝又為百善之首,試想如果一個對父母都不孝的人,他能處理好兄弟關係,夫妻關係,君臣關係還有朋友關係嗎?
這是不可能的。但是父子關係也不是片面的講孝,而是說道了有父子有親,也就是子對父母的孝順,還是父母對子女的大愛,說白了就是要父慈子孝,這才是真正的融洽的父子關係,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很多人父子關係其實做得並不好,以至於父母老了,子女都不去看望他們,還得靠立法來督促他們,我們講求孝是從心裡的,這種靠立法來督促他們的人這種孝其實也不是發出真心的。
還有現在父母對子女,那是有求必應,只恨不得將天下最好的都給他們,但是孩子小時你們還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但他們大了你們老了呢,你們還能滿足他們嗎?這不是真正的父母對子女的愛,這是會害了他們的,所以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啃老族,他們心安理得地啃老,我們當然會指責他們,但是作父母的你們自己就沒錯麼?
什麼是三綱五常呢?
三綱五常是儒家的一個主張,是西漢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來的,但是源頭卻是在孔子這裡。「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指的也是三種關係,但是這三種關係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糟粕,他們要求作為臣子的必須服務君主,作為兒子的必須服務父親,作來妻子的必須服從丈夫。而五常則是指仁、義、禮、智、信。孔子當年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來教化社會。這種思想自然是被封建統治者所喜歡,封建統治者說你都要乖乖地聽話呀,都別鬧了,這是你們的本份,這種思想到了西漢時就被董仲舒進一步發揮,於是就搞出套三綱五常。
對於我們古代的文化,我們要批判的繼承,對於一些精華部分,我們就得繼承和發揮,對於像「三綱」之類的糟粕,我們就扔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