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綱五常」是哪三綱,哪五常?到底是糟粕還是精華?

2021-01-10 隨手談詩

三個詞不可混為一談,天地玄黃講的是中國古人對宇宙最初的認識,人生五倫是古人規定的做人的基本道德,三綱五常講的是儒家的倫理規範,總的來說,這三個詞中都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但也有糟粕在其中,比如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就是絕對的糟粕。

天地玄黃

這是古代啟蒙讀物《千字文》開篇第一句,但這個詞最早的出處應該是《易經》中所講的「天玄而地黃」。

天地:

這句話實際上是對宇宙奧秘的探索,宇宙大爆炸之前,天地還未形成,那種混沌的狀態在中國文化中叫做太極。天地形成後,《易經》中說:

「輕清者上升為天,陰濁者下降為地。」

但是這裡的天不應該簡單理解為我們仰頭就能看到的天空,而是指宇宙。

玄黃:

玄是一種顏色,可以簡單地把玄歸納為黑色,但是如果要仔細分類,玄應該是一種無限接近於黑色的深藍色,每天太陽剛剛落下,天還沒有完全黑下去時那種顏色,大概就是玄色。

黃也是一種顏色,古代人們認為地上的主體都是黃色,如黃土、主要農作物、人的膚色,所以地是黃色的,我們說人死了是上黃泉路,就是這個道理。

天玄與地黃是相對的,《千字文》中為什麼要把「天玄地黃」改成天地玄黃呢?純粹是為了對仗和押韻,因為下一句是「宇宙洪荒」。

人生五倫

人生五倫是指人生在世應該遵守的道德規範,完整版應該是「五倫八德」。這是古人根據「道」的規則,制定出做人的規範,自周朝起就用五倫八德來治理天下。

五倫指:父子、兄弟、夫妻、君臣、朋友。

父子有親:

父子之間要講究父(母)慈子孝,中國古代對孝非常重視,如何才能讓孩子盡孝道呢,父母首先要懂得慈愛,要有智慧才能教育好孩子,讓他們知道如何盡孝。

長幼有序:

兄弟之間長幼有序,這也是規則,兄長照顧弟弟,弟弟敬重兄長,手足之情重於一切,為什麼孔融讓梨的故事會流傳至今受人稱讚,就是因為孔融懂得這個道理。

夫婦有別:

夫妻之間是有別的,不論是男女之別,還是各自在家庭中所負責的事情有別,比如中國古人認為女人的責任是相夫教子,而男人的責任是求取功名,那麼在一個家庭中只有夫妻之間各自做好分內的事情,才能相敬如賓,互敬互愛,構建和諧家庭。

君臣有義:

君臣之間相處也有禮儀,君正臣忠,這其中講的就是君臣之義。君王要處處為臣下著想,而臣子要處處為君主分憂,李世民為什麼能創造貞觀之治,就因為他和魏徵等人的關係相處融洽,君臣有勁往一處使,反之,隋煬帝為什麼會亡國,因為他忽略了君臣之義。

朋友有信:

朋友之間要有信義,說過的話要講信用,朋友犯錯要勸他改正,朋友有困難要及時幫助,不因朋友窮苦而疏遠,不因朋友富有而親近,這是古人的交友規範,以道德約束彼此,而不是榮華富貴、功名利祿。

以上就是人生五倫,八德則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裡就不贅述了。

三綱五常

綱是表率的意思,三綱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三綱在古代是作為倫理道德、政治制度來規範的,在當時的環境下雖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因此造成了很多愚忠愚孝的慘劇,特別是夫妻之間,女人徹底淪為男人的附屬品就由此開頭。

這種思想放在當今社會是純粹的糟粕了,特別有些大男子主義的人,自己屁本事沒有還拽得跟個二五八萬似的,要求女人啥都順從自己,憑什麼?這裡不多說,要不然肯定被噴。

五常就是「仁義禮智信」。五常是儒家文化中倫理的核心因素,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福「平安、建康、幸福、快樂、長壽」一起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價值體系。五常算是非常正能量的價值觀,值得提倡並發揚,把五常和三綱放在一起,真是委屈了。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但不論如何厚重的文化,都有精華與糟粕,我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不能一味崇古,認為傳統的都是好的,也不能一桿子打倒所有傳統文化,一定要用心分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相關焦點

  • 「三綱五常」,「五倫八德」,儒家思想是精華還是糟粕
    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經典,我們經常會看到像「三綱五常」、「五倫八德」這樣的論述,那麼,這綱、常、倫、德,具體是指什麼呢?對於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呢?在我國儒家倫理文化中,三綱五常是其重要的思想內核,為歷代儒客尊崇,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
  • 什麼叫天地玄黃,什麼叫人生五倫,什麼叫三綱五常?
    我們先來說天地玄黃,我們都知道哲學上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所以我們的先賢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顯然天地玄黃就是在思考「我從哪來」?我們中國的神話裡有盤古開天地之說「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剛天始時整個世界混沌,如一雞子,盤古一斧子下去,於是緩緩上升的為天,慢慢沉下去的為地,於是就有了陰陽。
  • 三綱、五常、五倫、四維、八德分別指什麼?
    每天3分鐘 獲得1個國學知識第十五期:三綱五常五倫四維八德
  • 風水中提出的」三綱五常「指的是什麼?李雙林
    那麼我們一提到三綱五常就想到過去社會提出的一個道德規範。三綱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則是仁義禮智信。那麼在風水學當中也是有三綱五常的。那麼這個理論出自於哪裡呢?它出自於地理五絕。我們學習地理五絕就在強調三綱五常。不過這個三綱五常也只是個歸納。就說風水當中最重要的八個點,三綱和五常加起來共八個點。那麼這八個點構成了一個風水體系。所以,古人用三綱五常來代表它。
  • 除了熟悉的三綱五常,中國還有四維、五倫、八德
    一說到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董仲舒的三綱五常,畢竟三綱五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太多次,從小到大學習的課本中也都是三綱五常。但是真正的中國傳統道德觀念和原則,卻並不僅僅是三綱五常,三綱五常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之外,還有這四維、五倫、八德,這些理論共同組合出來的三綱、四維、五倫、五常、八德才是完整的中國道德觀念和原則。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 風水中什麼是三綱 都有哪些影響 李雙林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風水當中何為三綱?我們在上一節課給大家講了五常,五常就是龍穴砂水向,它非常重要,同時還有三綱,所以稱為三綱五常。三綱也是非常重要的,那麼何為三綱?三綱也就是指氣脈為第一綱,然後就是明堂為第二綱,最後是水口為第三綱,就是氣脈、明堂、水口決定著一個地方風水的好壞,我們細化地去看就是龍穴砂水向,然後把它稍微歸納一下就是氣脈、明堂和水口,都非常重要。那麼看風水是怎麼看的呢?
  • 再批俞敏洪,你讀懂三綱,四維,五常,五倫,八德了嗎?
    大家都在埋怨這、埋怨那,到底是怎麼啦?都說人心不古,然「古」為何?婦無三從四德,出軌、離婚家常便飯;少兒目無尊長,狂妄自大,老兒妄自尊大,倚老賣老;自身的糾結,卻將黑手伸向弱小人群,甚至小動物;為一己之私,霸座,或竟不顧個人和他人安危而敢於「挺身而起」毆打公交車駕駛員、搶奪方向盤…… 究其原因,從「五四」運動到文化大革命,儒家的倫理道德文化遭到了懷疑,否定以及摒棄,使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斷層,中國人不再懂,更不再理什麼三綱
  • 傳統文化:三綱五常,四維八德和五倫到今天還有用嗎?
    傳統文化的總綱領其實就是:三綱、五常、四維、五倫、八德,這些文化或者說是規矩,到今天還有用嗎?對國家、對社會、對個人是否還能發揮好的作用?故此筆者把傳統文化這幾個小常識在此作個分析。一、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忌諱,多數人不知!
    而且我國的禮義文明滲透各個領域,禮是一種社會意識,而儀則是禮的表現形式,現在我們會把古人的一些禮儀加以改良,去除糟粕留其精華,加上現在的一些觀念習慣形成了一套更為完善的禮儀系統。但是古代的傳統中,有很多還是可以繼承發展的,特別是有一些俗語,簡短幾個字卻大有深意,俗話說,「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對飲」,那這句話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禁忌呢?有很多人不知道,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看完就秒懂了!
  • 風水中的「三綱」是指什麼?氣脈、明堂、水口,風水三要素!
    三綱五常(德)是封建社會規定的道德標準。這裡面的「三綱」指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但這是傳統封建禮教的含義,在風水中的三綱與之完全不同,至少表面上來看是不同的,風水中的三綱是指:氣脈、明堂、水口。
  • 走進五常美麗鄉村,大米節共話稻花香
    五常稻花香中國最好吃的五常大米過節了!沒吃過五常大米?這次五常之行雖然只有一天,但參觀了五常市大米博物館、拉林華藏寺、拉林副都統衙門、衛國田美小鎮和龍鳳山風景區,又聽了旅遊專家們「以稻論道」的真知灼見,我對五常、五常大米與旅遊有了新的認識。
  • 陰陽五行是精華還是糟粕?人類還會敬畏太陽嗎?
    陰陽五行,究竟是精華還是糟粕?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但爭論的總態勢是「糟粕論」者以現代科學為旗幟,大舉掃蕩,節節勝利;而「精華論」者,則戴著「玄學」的帽子,反擊無力,節節敗退。就在這敗局似乎已定的棋局之中,廣東殺出一個「劉工」。此人不是所謂的「國學大師」,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地質工程師,但他研究的課題,卻是當今已經沒有多少人能夠讀懂的洛書河圖、《易經》與《黃帝內經》。
  • 是民本主義還是專制工具?儒家五倫 五常 四維 八德這麼厲害
    先秦儒家與漢宋之後的儒家距離很大,倫常道德概括的說就是五倫 、五常 、四維 、八德。五倫就是人倫關係,一共有五種 。五常的教育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最基礎的教育,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做人資格的教育。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一個企業、一個社區,甚至是一個社會,其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受過五常的教育,大家不仁、不義、不理、不智、不信,那該是多麼混亂不堪的景象,那種混亂和痛苦,身在其中的人,體會一定是相當深刻的。四維就是四種維繫長治久安的根本,他們是禮、義、廉、恥。
  • 是古人經驗還是封建糟粕?
    說到傳統文化就必然會想起糟粕與精華,然而什麼是糟粕卻沒有準確的概念。不過一些明顯有悖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東西還是理所當然地被時代所淘汰,淪為了典型的糟粕,比如古時候的「男尊女卑」、「封建迷信」等等便是個中典型。而精華則是眾所周知的被弘揚和傳播了開來,所以在理解古人傳統文化的時候應當避免「盡信書」的處境,才能分清楚糟粕和精華。
  • 買五常大米,別看價格,就看米袋子上這行字!
    對方回答他這是五常大米,酒店專門去採買的。燜好的大米飯粒粒分明,飯粒油光豔麗,而且空碗不掛碗,入口還有一點甜味,口感軟糯勁道。朋友覺得吃的很好,就讓我給他郵寄一些。說這大米吃的口感好,再吃其他的都覺得索然無味。文章開始不避諱,自家就是種五常大米的,也算得上是業內人士。朋友問我,怎麼同樣都是五常大米,味道上卻有很大差距,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 憑直覺,哪碗面比較香?測你到底是旺夫還是旺己
    心理測試:憑直覺,哪碗面比較香?測你到底是旺夫還是旺己B:都不旺。你是一個境遇平平之人,這一生不會有太大的成就,平凡度日就好,這其實和你的日常生活很有關係。在你沒有錢的時候,一切都還是老樣子,生活也過得很平淡,但是當你有了錢,你就會揮霍度日,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從來就沒想過開源節流,在生活上面精打細算。這導致你賺的錢總是不夠自己花,也就是人麼所說的「月光族」。
  • 淨空法師: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
    我們要相信,中國這五千年來,做人的標準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中國文化的大根大本,每個人都必須要接受的,從小就把它養成,所謂習慣成自然。倫是講關係,人跟人的關係要清楚,你才能盡分,明倫盡分,盡到自己本分的義務。五常是德,做人基本的德行,仁義禮智信,這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