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作為心理學經典著作,《夢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被譽為改變人類歷史的書,為人類潛意識學說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小編抱著學習的態度,秉承還原經典書籍的原則,按照原書的段落結構,從中提煉各章節主要論點進行概述及心得分享,後附本章節精華筆記。(由於第六章篇幅較長,按節分篇製作)
6.7 荒謬的夢——夢中的理智活動
在夢的解析中,大部分夢都是荒謬的,而作者發現荒謬性只是表面現象,一旦夢的意義被仔細研究,其荒謬性便煙消雲散。正常人的夢念絕不是荒謬的——當夢的工作面臨著表達呈現於夢念之中的各種批判、滑稽或嘲弄的任務時,它便製作荒謬的夢或包含荒謬成分的夢。作者認為表現得最荒謬的夢同時也是喻義最深刻的夢。
和在顯夢中將某種夢念關係加以顛倒或利用運動抑制的感覺等方法一樣,荒謬也是夢的工作用以表達矛盾的一種方法。然而,夢之荒謬並不能簡單地譯為「不」,它意在重現夢念的心境,正是夢念把嘲弄與矛盾結為一體。夢製作任何荒謬之事,目的就在於此。通過這種方法,隱夢的一個部分又被賦予顯夢的形式。
任何在夢中呈現為判斷功能的顯在活動,都不能被看做夢的工作的理智結果,而只能被看做夢念的材料,它是作為現成的結構而從夢念進入顯夢之中。在醒後對夢之回憶所做的判斷,以及因夢的重現而引起的情感等,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構成隱夢的一個部分,並都應包括在對夢的解釋之中。因此夢中的判斷活動不過是對夢念中某些原型的復現而已。
本章精華筆記
遇見已故親屬的夢還另有一種荒謬性,它表達的不是滑稽或嘲弄,而是一種極端的否認,並由此使夢有可能表達夢者認為不可思議的、被壓抑的思想。除非記住夢對所希望的事和真實的事不加區分這一事實,否則我們無法闡明這種夢。夢見生前為夢者所喜愛的死人,確實為夢的解析帶來困難,而且很難得到滿意的解釋,原因在於支配夢者與死者關係的特別強烈的情感矛盾。在這種夢中經常出現的夢境是,死者最初像是活人,後突然變成死人,後又變成活人。這使人迷惑不解。我逐漸明白,夢中死、活的交替,意在表現夢者對夢見者死活之無所謂。如果夢中未提及死者已死的事實,那麼夢者便是把自己等同於死者:即他是在對自己的死亡做夢。如果在做夢過程中,夢者突然驚奇地對自己說:「嗨,他已死許多年了」,那麼他便是在否認這一等同,即否認夢意味著自己的死亡。本書卷首為夢的解析工作所立下的原則,即我們必須把夢的表面連貫性看成是非本質的假相,分別追溯夢的不同成分的各自起源。夢是一個聚合物。為了加以研究,我們必須再把它分解成各片斷。但另一方面又必須指出,夢中有一種精神力量在起作用,正是這種精神力量造成了其表面的連貫性,亦即把由夢的工作提供的材料加以「潤飾」。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一章:解析夢第一人竟然不是弗洛伊德!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二章:夢的解析方法大揭秘!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五章(4):典型的夢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六章(1):夢的凝縮作用
重讀經典!《夢的解析》第六章(6):夢中的計算和言語
如果您也是心理學愛好者,喜歡經典,熱愛學習,歡迎收藏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