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有一部電影叫《龍的傳人》,這部電影即是在致敬自己的偶像李小龍,同時也是一部非常搞笑的喜劇片。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裡面周星馳要和梁家仁飾演的師叔出去闖蕩江湖的時候,元華在他後背刻上紋身「龍的傳人」,但是寫到一半,旁邊有人告訴他「你寫錯了」,於是我們就看到一個非常搞笑的版本。
要說紋身,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喜歡在自己身上刻紋身。年輕人寧願忍受這種疼痛也要去做這件事,看來和痛比起來,潮更重要。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仔細想過紋身的作用是什麼?大概只是看到別人都有而自己沒有,或者說只是單純的想要把心愛的人的名字或者是自己喜歡的圖片畫在自己身上。這的確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因為紋身一旦刻上去,就很難洗下來了,而洗紋身是很痛的。
其實,紋身的作用遠遠不止於此,如果要追溯的話,可以追溯在3000年前,也就是國家誕生以前。那個時候所有的原始部落都會用一些圖騰。
其實主要是一些動物、植物或者自然現象,當然動物最多。比如牛羊,因為這些動物能給自己的族人帶來生存的一種安慰。當然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圖騰,也就是崇拜。
比如最開始是羊,因為羊溫順肥美容易抓捕,可以吃飽肚子。但是社會繼續發展的時候,發現已經不需要為溫飽發愁的時候,就需要更加強壯的,比如牛,代表力量的動物來做自己的圖騰。
而圖騰的作用其實就是身份認同。就和今天你有紋身,然後你在大街上看到另一個人也有紋身,你們就有了共同的話題,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