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類與心理相關的社會問題頻發。抑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而傳統的方式已無法滿足當下人們的需求,獲得新的知識、提升更強的心理健康維護能力已成為全體國民迫切需求和心理健康從業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9月11日,國家衛健委官網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確定了試點地區到2022年的工作目標,包括公眾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提升50%、治療率提高30%,非精神專科醫院醫師對抑鬱症識別率提升50%等。方案還指出:要求醫療衛生機構、體檢中心、高等院校等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開展抑鬱症篩查。
年輕人壓力大「累點低」,經常聽到有人說「心好累」,一周工作5天,從第一天開始就盼著周末,下班拖著疲憊身體回家,除了癱在沙發上什麼都不想做……很多職場人存在長期失眠,全身疲乏而無力,卻都被認為是正常的生理疲憊而忽略了,其實這都有可能是抑鬱、焦慮等心理疾病出現的預兆。
老年人既空巢又「空心」,不少老人長期一個人生活,常常會感到孤獨寂寞,很多時候還會懷疑自己是否還有存在價值,容易陷入無趣、無助狀態,時間一久,很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如精神抑鬱、睡眠障礙、分離焦慮症、腦器質性精神病等,有的老人甚至會產生自殺行為。
調查發現,空巢老人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達60%,而達到疾病程度,需要醫學關注、心理幹預的空巢老人,比例佔10%~20%。
另外,是不是突然發現,我們的父母開始變得敏感多疑,總認為子女不孝,對自己不好,還懷疑自己的東西被別人偷走。情感冷漠,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其實,這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隨著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們物質和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也給人們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心理壓力加大,精神高度緊張,從而你會導致人們表現出神經衰弱、焦慮症、抑鬱症等精神障礙性疾病症狀。除了上述談到的高壓職業人群、老年人外,還包括兒童青少年、孕產婦等各年齡段在內的各種群體。
據報導,精神、心理疾病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全球預計有約6億人患病。光我國每年精神疾病就診量都超過1.3億多人次,而我國心理治療師數量僅兩萬餘人,人才缺口短期內無法得到填補。
在線測評量表體系,從源頭掐斷心理健康風險
好心情將前沿技術與專業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相結合,依託強大網際網路在線測評量表體系,建立專業心理、情緒健康自測方案,已幫助包括高壓職業人群、青少年、孕產婦和老年人全年齡段在內的各種群體,超過400萬用戶和患者從源頭篩查自身心理狀態,及時發現、及時調整心理問題,為每一位用戶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好心情平臺自評量表種類豐富,涵蓋了焦慮、抑鬱、睡眠、疼痛、老年、兒童等不同領域四十套專業量表,滿足不同人群需求。
貝克抑鬱自評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是專門評測抑鬱程度的。整個量表包括下面21組項目,每組有4句陳述,每句標有的阿拉伯數字為等級分。可根據一周來的感覺,把最適合自己情況的一句話前面的數字圈出來。全部21組都做完後,將各組的圈定分數相加,便得到總分。依據總分,就能明白無誤地了解自己是否有抑鬱,抑鬱的程度如何。
焦慮自評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是由Zung於1971年編制而成的,從量表構造的形式到具體評定的方法,都與抑鬱自評量表(SDS)十分相似,它也是一個含有20個項目,分為4級評分的自評量表,用於評出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
用戶可通過好心情APP或好心情網際網路醫院微信公眾號,點擊進入心理測評,通過量表衡量個人精神狀況的症狀頻度及主觀感受,量化的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態的輕重程度及其在治療中的變化,評估用戶心理情緒狀態及潛在風險,並針對測評生成定製化的心理健康報告。整個測試過程專業、隱私、簡單易用、自己動動手可以十分鐘之內給自己一個答案。心理測驗是研究心理的重要方法,是心理診斷和作決策的重要工具。
在未來,好心情將繼續深耕精神心理健康領域,幫助廣大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群體早日遠離疾病困擾,同時,好心情也努力為整個產業的發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力量。並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行業先行者姿態,為提高全體國人心理健康素質砥礪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