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淺析:經歷童年傷害,他們為什麼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2021-01-09 木辰文史

《白夜行》是日本偵探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將無望卻堅守的悽涼愛情和執著而縝密的冷靜推理完美結合」的好書。

書中主角桐原亮司和唐澤雪穗,自他們兒時在圖書室相遇開始,一種宿命般的悲劇就籠罩了他們一生,稍有不同的是,雪穗的悲劇要更早一些,此後亮司在無邊的黑夜之中潛伏來去無聲,雪穗則在白夜裡以美貌上演多番宮心計。

白夜行劇照

他們童年時代都受到了來自家庭、社會不同程度的傷害,及至兩人成長階段又將這種傷害,統統返還於社會周遭,甚至是加害無辜之人,我想這是他們最初總也不會願意做的,那是什麼讓他們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模樣呢?木辰君就試著為諸位解析二人的性格扭曲之謎。

何謂白夜

白夜是指太陽處於地平線之下,「夜晚仍然明亮」的現象。此時太陽正以一個微小的角度沒入地平線,西方天空中依然泛有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氣層對太陽光最後的折射,白夜裡沒有真正的太陽,它屬於夜晚的一部分,卻還殘存著有折射形成的亮光,在這一短暫時期進行的活動可稱作白夜行。

白夜現象

桐原則回答:「在白天走路。」弘惠笑桐原,說他的回答和小學生一樣。「桐原,你的生活這麼不規律嗎?」「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裡走路。」

「我呢,」雪穗繼續說,「從來就沒有生活在太陽底下。」「怎麼會!」夏美笑了,「社長總是如日中天呢。」雪穗搖頭。她的眼神是那麼真摯,夏美的笑容也不由得消失了。

在不同的時空裡,為了慶祝新年和大阪新店開業之前,本該是喜慶的時刻,亮司和雪穗分別說出了這些話,可見他們內心對現實的認知是相當黑暗的,因為在他們過往的人生中,他們沒有感受到光明的溫暖,可以說在他們倆的世界裡,不管白天與黑夜都已經喪失了真正的光芒。

惡之花種,在眾人眼底悄然生長

雪穗從小由母親西本文代獨自撫養,單親家庭生活上比較艱辛,苦難和貪婪雙重驅動下,文代竟然逼著小小的雪穗靠出賣身體賺錢,其中一個主顧就是亮司的父親。

亮司的家庭看似美滿,但在這幸福外殼下,卻藏著不為人知的醜陋,亮司的父親桐原洋介很早就有了男性隱疾,後由疾病發展成變態——戀童癖,而亮司的母親彌生子也是個不安分的,與自家店員松浦勇長期保持不正當關係,三者雖然做的比較隱蔽,但都沒有逃脫亮司的眼睛。

雪穗和亮司,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長於不同的環境,卻都在小小年紀的時候,承受了本不該其承受的異樣痛苦。宿命般的悲劇安排,讓兩人在圖書館相遇,當少年亮司,剪出美麗的貼紙時,雪穗露出了笑容,只有這時他們二人是快樂的,這樣的青梅竹馬之情每個少男少女都希望擁有並保持下去,然而可惡的是,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不可能!

雪穗悲劇的源頭——親生母親文代的出賣

洋介離開後,文代獨自在公園蕩鞦韆。她心裡有什麼樣的思緒在搖擺呢?

這位母親在出賣了女兒之後,究竟想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或許她會有內疚,但造成的一連串卻是其想都未敢想的悲劇。

亮司發現了父親的異常,一路尾隨之下,卻看到了人間最醜陋的、最絕望的一幕,在憤怒而慌亂之中,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事後他雖和雪穗逃離了那骯髒之地,靈魂卻始終在狹窄的通風道裡亂竄,終生未得解脫。

靈魂丟在通風管裡的亮司

其後,雪穗面對帶給她恥辱的母親,也為了保護亮司,或故意或放任,西代就這麼死於煤氣中毒。

兩人高超的演技和配合,未能讓人察覺異樣,事情若就此告一段落,兩人或許真有攜手走在陽光下的機會,然而惡之花既已播下種子,沒有被人及時發現摘除的話,遲早是要生根、發芽,並開花結果的。

「有一株芽應該在那時就摘掉,因為沒摘,芽一天天成長茁壯,長大了還開了花,惡之花。」笹垣張開嘴,讓酒流進咽喉。

刑警笹垣[tì yuán]多年後仍然後悔,沒有及早發現這株惡之花。不過在我看來,這並非笹垣的錯,洋介、彌生子、松浦、文代等人,他們才是始作俑者、鑄成大錯之人,他們不僅沒有一絲醒悟和警覺,反而親手將惡之花埋下、施肥,直到被惡花反噬。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蘇珊 福沃的《原生家庭》)

亮司和雪穗的命運就此改變,來自家庭的傷害是他們性格扭曲的起點,這徹底改變了他們對社會、家庭、感情的認知,他們用一生都未能修復傷口,只有彼此可以依靠,當有人會傷害到或威脅到彼此時,童年的傷痛記憶會讓他們迅速做出選擇,以惡去險、以惡抗惡、以惡奪利,可以說是童年的傷害直接讓他們走上了不歸路。

雪穗——畸形的掠食者,只有孤獨作伴

《飄》只在《白夜行》出現過三次,但每一次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它是作者提供給讀者的秘密鑰匙,一把打開雪穗真實內心的鑰匙。

「《飄》。」「咦?」這下換笹垣驚訝了,「我看過電影。」……笹垣他們對話的時候,女孩頭也不抬地繼續看書,可能認為那是愚蠢的大人在講廢話消磨時間。或許古賀也感覺到這一點,便沒再開口。他雙手好像閒得發慌,以指尖敲餐桌,發出篤篤的聲響。女孩抬起頭來,一臉不悅,他不得不停止手指的動作。

雪穗的早熟令人驚訝

才十來歲的小女孩,就看《飄》這本連大人都覺得有些深奧的書,並且雪穗的沉靜姿態令古賀警官也覺得稍顯不安,這樣深沉的心思,我想普通女孩是做不到的。此時的雪穗或許就有著以《飄》的主人公斯嘉麗為榜樣的決心了吧,她要像斯嘉麗那樣強悍的掌控自己的命運。

「我絕對不要再挨餓了!」斯嘉麗從炮火紛飛的亞特蘭大,一路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塔拉時向命運發出了震撼宣言,而雪穗在同樣面對命運不公時,其內心一定也發出了相似的誓言。從後來的結果來看,兩者都有著頑強不屈的精神,以自我利益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通過種種不齒做法站在了男人世界的頂端。

然而仍有所區別的是,斯嘉麗還有朋友、家人,她對人世間也有低限度的愛和希望,而反觀雪穗,這朵畸形的惡之花,只有對周遭美好的掠奪,它貪婪的吸食所有的美好,只留下冰冷的軀殼,孤獨的留在人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西本雪穗成了唐澤雪穗,她的過去無人再提,她也成功的在養母唐澤禮子的教導下變成了大家閨秀,徹底與過去灰暗、貧寒的模樣告別,這時的雪穗應該是活成了自己原來理想中的樣子。

可是她一直有著巨大的不安全感並沒有從童年陰影中走出來,她不堪的過去若被人知曉,將會是她躋身上流社會的攔路石,所以當面對有可能會揭露她過去的人,都會被她無情除去,都子就這樣成了她成長路上的第一個犧牲品,此時的雪穗已經由讓人同情的受害者,轉變成了不擇手段的施暴者。

步入大學時代,雪穗與好友川島江利子一起進入舞蹈社團,綠葉角色當著很好的江利子卻博得了社團社長、豪門貴子——筱冢一成的好感和喜愛,這頓時讓雪穗感到了另一種危機,她不再是中心、不再被尊重和愛慕,她想要做斯嘉麗那樣的女強人,男人就該匍匐在她的腳下,所以這是她決不能忍受的狀態,在她的策劃下,多年好友被她無情拋棄和打擊。

毀掉別人的生活是雪穗讓人感到可怕的一面,可更讓人感到冷血的是,她對自己下手同樣狠辣!為了達到目的,她可以果斷犧牲自己的幸福。

筱冢一成聰明的遠離了雪穗這個可怕的女人,高宮誠則沒有這個眼光,他一頭扎進了雪穗設下的陷阱裡,順利成為了雪穗的獵物。當感覺高宮誠價值越來越小,甚至有阻礙自己前進步伐時,雪穗又設計了一出渣男因為舊情復燃,欲拋棄結髮妻子的好戲,博得了眾人和法律的同情,榨取了這場婚姻的最大價值。

雪穗要做美佳的「保護者」

其後,她又用計捕獲了商業巨頭筱冢康晴的心,康晴的女兒美佳子有著敏銳的直覺,她感受到了雪穗表面端莊賢惠背後的不簡單,但光有直覺是不夠的,雪穗迅速察覺到美佳對她的觀感不好,隨後她毫不猶豫的對美佳發起了致命一擊——讓亮司真的強姦了她,事後雪穗繼續扮演著善良女人的角色,成了美佳的「保護人」,美佳就此臣服,雪穗順利的在豪門站穩,走上了人生巔峰。

雪穗的一生充滿著悲傷、離奇與荒誕,她是悲慘的受害者,也是殘酷的施暴者,兩者角色轉換不可謂不大,這些都因為她童年的傷害對其影響過於巨大,造成其心理扭曲變形。在她的成長路上,威脅她的、超越她的、懷疑她的人都被她一一解決掉,那些出身良好的男性,也都成了她升階之石,她就像一朵巨大的掠食花,掠奪和吸食周遭每分每釐的養分,霸道的讓自己茁壯成長,偏偏還能讓所有人覺得她無辜、善良,難怪殷素素臨死前對張無忌說,別相信漂亮女人,因為她們最會騙人。

殷素素對張無忌的叮囑

雪穗如此巨鯨般的掠食,她有享受到權力、地位、金錢、榮譽、男性的愛慕等這些帶來的快樂嗎?一時的快感自然是會有的,但通過她與夏美對話我們可以看出,她並沒有因此有多麼的幸福快樂。

「我的天空裡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你明白嗎?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代替太陽的是什麼呢?」「你說呢?也許夏美以後會有明白的一天。」

她在事業上任勞任怨、勤懇認真,對人接物上始終保有一副謙恭有禮的姿態,也沒有到處奢侈的花費金錢,那是什麼讓她仍要如此般掠食呢?在我看來是為了彌補,彌補她童年時被傷害時失去的家庭、快樂、貞潔、親情、愛情等,這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巨大到雪穗用一輩子來填補可能都不夠,從她對受害的幾名女性後來的做法以及對男性的態度可以看出,她還有她的野望,她雖然無法享受到陽光,卻可以讓自己成為別人的陽光,她要想做別人的中心,她不想再被忽視,她需要這種被尊重的感覺,因為在她掌控的世界裡,她是最安全的,也是最自我的。

影視劇照

於雪穗來說,人生就是一個巨大的漩渦,她身處其中不得自拔,尤其是亮司在她面前自盡之後,她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彼時的她「猶如白色的幽靈」,雖然她不曾回頭,但她終究是以悲傷開始,又以悲傷結尾。

亮司——絕望的救贖者,渴望光明與愛

門後站著一個男孩,十歲左右,穿著長袖運動衫、牛仔褲,身材細瘦。笹垣心頭一震,並不是因為沒有聽到男孩下樓的聲音,而是在眼神的那一剎那,為男孩眼裡蘊含的陰沉黑暗所衝擊。

這是亮司第一次出現笹垣面前的樣子,抑或說是第一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樣子。彼時的亮司已經弒父,他的生命裡大概全是絕望,這種絕望被敏銳的笹垣刑警捕捉到,笹垣一直很想幫他,然而很可惜那時的亮司已經沒有靈魂,他的靈魂在狹窄的通風道裡,在頑強冷酷的雪穗那裡,就不是不在自己身上。

童年時快樂的亮司

亮司弒父的本義是為了救助被欺凌的雪穗,從這一點及以後亮司的諸多行為上看,其本性仍有善良、正義等因素存在,然而弒父這件事無論是心理上,還是法理上都是一件不容於世的惡性事件,況且隨後又有那麼多的「惡」是他親手所為,或許亮司有時既會覺得父親和其他人或許罪不至死,又常回憶起他們作惡的面目,就這樣在自責和自我安慰之中,他來回奔波,忍受著折磨,背負著巨大的罪惡感。

少年期間,他沉默寡言,沒有人願意和其親近,透過他的同學秋吉和園村之口,亮司是一個「陰沉的傢伙」,無論做什麼都不起眼,沒什麼朋友,總是一個人行動,這也很好理解,那是因為背負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他很難相信別人,常年以來身邊都沒有一個較為親近的人,性格扭曲、孤獨、陰暗。

而在與雪穗之間的關係中,亮司無疑是被動的那方,他以雪穗為中心,圍繞在她身邊,笹垣就形象的稱他們二人是槍蝦和蝦虎魚的關係。

「槍蝦會挖洞,住在洞裡。可有個傢伙卻要去同住,那就是蝦虎魚。不過蝦虎魚也不白住,它會在洞口巡視,要是有外敵靠近,就擺動尾鰭通知洞裡的槍蝦。它們合作無間,這好像叫互利共生。」

槍蝦和蝦虎魚

亮司所有的犯罪都與雪穗有關,從最初的弒父是為了保護弱小的雪穗,到諸多的殺人滅口既是保護也是為了躲避法律的制裁,再有強暴事件、金融詐騙、盜版機密等等,他不斷的作惡,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不斷達成雪穗的目的。

雪穗在人間不斷的上升,擠進了上流社會,而亮司則在永夜裡沉淪,如乞丐般生活在底層社會,他未能享受到一絲一毫犯罪帶來的好處,是什麼支撐著他二十年來如此行為呢?有人說是愛,我不反對,但我更認為這是失去靈魂的亮司一直在贖罪。

少年時目睹的一切,讓他負有沉重的負罪感,尤其是面對雪穗,他對她除了少年之愛情,更有著為父親、為自己、為社會向她贖罪的想法,雪穗就是他一生要去守護、去贖罪的對象,只有為雪穗的利益去行動,亮司才有了生活下去的意義,儘管他知道罪惡會讓他永遠生活在「白夜」裡,他考慮的不是什麼利益回報,從這一點來說,他和雪穗並非是單純的互利共生,從心理行為上來分析,這是亮司「自由給予性的行動」。

自由給予的行動首先以這一行動為自身目的,因此,行動者首先感受到的是自己在這一行動中獲得很多,即使他意識到他有所付出,他仍然覺得獲得的更多,所以給予行動使人幸福。

通觀全文,向雪穗給予愛,向她贖罪,對亮司而言就是一種幸福,即便這種行為沒能產生對他有利的結果,甚至不能立即獲得雪穗對他的愛,這可以說是一種病態的價值觀。

亮司被這種病態的價值觀所誤導,在人性的沼澤裡苦苦掙扎,他希望能藉此得到救贖,但是雪穗給了她希望或者說救贖之感了嗎?沒有,雪穗其實一直在利用他這個心態,讓亮司一次次為她做著骯髒的替罪羔羊,她完全沒有考慮到亮司會為此付出的代價,所以亮司最後才那麼絕望的用心愛的剪紙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用死完成了自己的終極救贖,因為他知道,他一直渴望的光明和愛,在雪穗的身上看不到,永遠也看不到。

亮司微笑過後選擇自盡

兩人的愛情

亮司愛雪穗嗎?我想這是每個讀者,都毋庸置疑的一點,亮司對雪穗的愛是深沉的、是無私的,他是雪穗徹底的奉獻者,二十年來他一直守護著雪穗,只要雪穗的前進路上受到了阻礙,他可以立即放下一切為她掃清障礙,直至最後用生命來守衛雪穗的「清白」,他忍受著痛苦煎熬,孤獨的存在於雪穗身邊,私人偵探今枝就曾感嘆:

「這個人活著到底有什麼樂趣?簡直孤獨得要命」

亮司什麼都不需要,他沒有了靈魂,沒有了人性,只有在黑夜裡陪伴雪穗才是他人生的樂趣,哪怕最後自盡,也用的是那把曾與雪穗剪紙貼的剪刀,如果這都不算愛,那什麼是愛呢。

雪穗愛亮司嗎?無疑也是愛的,這從她將亮司視為她黑暗人生中可以代替陽光的那束亮光說法,以及她一直經營的店名為「R&Y」來看,亮司之於她終究是不一樣的存在,她對亮司應該也是有著愛意的。

雪穗和亮司——童年時宿命般的相遇

雪穗呼出一口氣,道:「我不懂。」一成抬起頭來:「不懂什麼?」「怎麼愛,」她定定地凝視他,「我不懂得怎麼去愛一個男人。」

另一方面,從她與一成間的對話,以及她一直利用亮司的實際行為來看,她確實是不懂得如何去愛,如果她愛亮司,如亮司愛她那般,那麼她就不會任由亮司沉淪至斯。

在雪穗的生命裡,與愛亮司同等重要的事情仍有很多,比如做個女強人、比如去做別人的太陽等等,這是亮司的悲劇,也是這份畸形愛情的悲劇,及至目睹亮司自盡,我想在她優雅的面具之下早已是淚流滿面,她也徹底失去了靈魂,像一個白色幽靈在世間飄蕩。

結語

東野圭吾的小說中,案件幾乎都立足於日本現實中的社會問題,應該說正是這些現實問題使得讀者「在閱讀小說時,除了專注於離奇案件本身以外,又能對案件所帶來的社會問題感同身受」。

東野圭吾曾說「我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帶給讀者更多的東西,比如人性的獨白,比如社會的炎涼,我想這些懂事是人類永遠需要關注的命題,因此不存在過氣的危險。」

這種對於社會與人性的深入挖掘在《白夜行》中表現的尤為深刻,書中的時代背景為上世紀70至90年代,彼時日本正經歷著戰後高速發展階段,經濟繁榮到了巔峰時刻,股市、房地產等泡沫化急速膨脹,但與此同時貧富和階層兩極分化也愈來嚴重,生存壓力的增大,使人們為了物質生活投入了過多的精力,人們變得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日本逐漸顯現出道德危機和精神淪陷。亮司父親的戀童癖也側面顯示出日本變態的畸形文化。

雪穗和亮司的悲劇源頭就是家庭的冷漠、社會的冷酷,他們童年時遭受到的傷害又使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偏離正軌,並成為兩人人性淪喪的催化劑,「恨」的種子在心中滋長,最終結出了「惡」的花朵,並不斷蔓延直至不可遏制。

亮司和雪穗只能在白夜裡廝守

這也就是為何兩人經歷了種種傷害之後,成長過程中,卻漸漸變成了他們曾經最討厭的模樣,在生活的逼迫下,他們沒有得到家庭或社會上的愛和幫助,因而只能依靠自己罪惡的雙手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小說中描寫出的種種現象看似很荒唐,其實都是對社會現實的折射,塑造這種人物形象是對一個家庭甚至整個時代悲劇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戀愛中的投射性認同——為什麼TA最終會變成你討厭的樣子
    為什麼我說不要做你卻偏要做;為什麼愛情中的埋怨不能讓伴侶改變;為什麼我努力糾正你,你卻變成了我最討厭的樣子。是你本來就是這樣,還是我改變了你?兩性相處有一種魔力,你越是把自己的感受宣洩給對方,去抱怨、去糾正,對方反而會活成你討厭的樣子。
  • 童年有以下經歷的孩子,長大會變成「危險人格」,家長別放任不管
    文|秘籍君童年時期的經歷會貫穿人的一生。好的經歷、環境,會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善良、正直的人。而壞的經歷、環境,則會讓孩子成為「危險人格」的人。有心理專家之前就介紹過,童年有這幾種經歷的孩子,長大之後是「危險人格」,會做一些反社會,或是違法的事情。
  • 3個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的不幸之人,他們童年又經歷了什麼?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不幸的童年不一定都是父母雙亡或者是家破人亡,有些事情雖然沒有恐怖的畫面和那麼悲慘,但是冷暴力,父母錯誤教育,永遠無法停止的爭吵,讓每一個不幸的孩子童年充滿了可怕的回憶1.我痛恨酒精!
  • 《白夜行》:雪穗和亮司的感情是愛情嗎?罌粟般的女人最致命
    如果有100個人讀過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就會有100種對它的解讀。「只希望能手牽手在太陽下散步」有如一個美麗的幌子,隨著無數凌亂、壓抑、悲涼的故事片段像紀錄片一樣一一還原。《白夜行》出版之後引起巨大轟動,使東野圭吾成為天王級作家。小說被改編成同名電視連續劇,與圖書一同為作家帶來了如潮好評。
  • 「最天真的傷害」來自於90後的童年……
    快樂總是相似的,傷害卻是百種不同的!童年總是伴隨著美好,卻帶著一絲悲涼與天真的傷害……這是我的故事,在我記性中很是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形容發生的一切事情,但是今天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把它講出來。1也許大多數人和我的童年一樣,在那個屬於90後的年代裡,父母總是不再身邊在外工作。
  • 被父母傷害過的孩子,如何走出童年陰影?
    今天收到一個這樣的問答邀請,他問童年陰影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童年陰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接下來我會發表一下我對童年陰影的看法,以及指引大家如何走出童年陰影。我們都從童年而來,帶著歡樂或悲傷。童年就像是一個人的人生底色,童年經歷會影響一個人成年之後的方方面面。快樂的童年令人懷念和難以忘懷,而悲傷的童年就像陰影一樣籠罩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 長大後,哪些星座變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人
    你是不是曾經在小時候許下過願望,希望自己將來長大之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比如要做個醫生或者老師,或者想要成為有學問的人,或者是謙虛有禮貌的人,而事實上,真的長大之後呢。可能很多人並沒有真的實現自己的願望,反而變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人。
  • 我們童年都曾受過傷害,卻有了更好的人生!
    今天我們聽樊登老師為大家講解《我們童年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這本書,書的英文名叫《Super Normal》,直譯過來就是超級正常人。有個數據,童年沒有任何傷害,過得特別健康,這種人在全社會只佔到25%。超過75%的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童年逆境。
  • 童年被傷害的人,要怎樣才能走出這一生的痛苦?
    也許有些人已經差不多都忘記了自己童年的模樣,但是有些人對於童年卻記憶深刻,一想到童年就他們就會擔心害怕,仿佛童年那嚇人的場景又出現在了眼前。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得到一個快樂的童年,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童年回憶起的就只有痛苦和恐懼。
  • 韓焱精選|如何預防童年陰影對孩子的傷害?
    點擊即可免費收聽音頻這段內容講的是,父母為什麼要儘早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預防童年陰影帶給孩子的傷害。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存在著兩類成長的黃金期,那就是關鍵期和敏感期,它們是大腦神經可塑性最強的階段。語言發展就有很典型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一門語言要比成年人快很多。
  • 話題:說說你受過的童年傷害,它得到了近10萬人的回覆
    曾經有這樣一個話題:#說說你受過的童年傷害#,它得到了近10萬人的回覆。 有人說:小時候爸爸媽媽經常吵架,甚至動手。每次他們這樣,我都會蹲在一旁。心裡特別的無助,想哭。童年的陰影導致我到現在為止都害怕經歷父母那樣的婚姻,害怕談戀愛。 有人說:我小時候,就是經常會被父母罵,他們從來沒有誇過我。現在我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總覺得自己缺乏安全感、自卑,心裡充斥著各種負面的情緒。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慢慢學會了察言觀色。我敏感到能夠感受到別人一丁點的、細微的情緒變化。
  • 從《人生下一站》看被童年傷害的人如何自我救贖
    大家還擔心她跑不下來,徐文昌還安慰她只需要做做樣子,完成任務就行。結果,比賽那天,房似錦一馬當先,衝在前面,直到終點。當大家都歡喜雀躍著向她祝賀時,她去淡淡地笑笑,不為所動。後來大家才知道,房似錦在童年的時候,為了躲避媽媽的打,總是一個勁兒地往前跑。用她的話來說就是:「你們跑的是步,我跑的是命。」
  • 你一直在練習微笑,倒不是說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嘿不 同 的 城 市相 同 的 你GOODNIGHT對待自己溫柔一點你只不過是宇宙的孩子和植物 星辰沒什麼兩樣一群人急匆匆的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麼不走了?」你一直在練習微笑倒不是說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而是在世故中變得沉穩總不能累了就放棄痛了就喊疼相信別人不如依賴自己他人報以傷害時光會給你溫暖我說不出為什麼特別喜歡跟這種冷靜平和的人待在一起熱情讓我害怕一是怕讓我要回報相同的熱情
  • 人,為什麼會被別人討厭?
    生活中你是否有自己討厭的人,又是否有被人討厭的經歷,其實不論是喜歡一個人人亦或者是被討厭都是有原因的,社交關係中,只是很多時候對於施與者的自己,並沒有察覺出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而對於旁觀者或者接受者來說,就相對嗅覺會靈敏的多,那麼會被討厭的原因是什麼呢,大致會因為以下幾種可能。
  • 為什麼總覺得別人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
    只不過每個對這些眼光的解讀不同罷了,有人認為是鼓勵,有人認為是看好戲,有人認為是嘲諷,有人認為是討厭,有人認為......。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說那些把別人的眼光解讀為討厭的人:一:自卑的人。這種人往往自尊心超強,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很多事情都希望自己能夠一鳴驚人,沒有勇氣承擔失敗的風險。所以他們處處低人一頭,你總能看到他們默的努力的樣子,卻看不到他展示自的成果的機會。
  • 經歷過童年創傷的人長大後都怎麼了?
    有些童年受創的人會像《以家人之名》裡的凌霄一樣,把自己隱藏起來避免再次受傷,待人極為的疏離,呈現一種病理性的依戀關係,一方面很難和人建立親密關係即使是自己的父親。另一方面又會有一種扭曲的針對某個人依戀,比如凌霄對親如妹妹的李尖尖的偏執,到了分不清究竟是愛情還是親情的地步。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最可怕的是事情是,為人父母這件事是沒有任何培訓的,很多年輕的男男女女,在沒有任何培訓的情況下做了父母,他們的錯誤沒有人糾正,他們對孩子的傷害無法彌補,很多人都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你的孩子真的幸福嗎?你真的沒有傷害過你的孩子嗎?孩子們的書包有時候像個炸彈一樣,現在的孩子失去了快樂童年,大大的書包壓垮了太多的孩子。
  • 緣道塔羅佔卜:淺析權杖九正位/逆位牌義
    這個壯漢頭上包裹著白色的繃帶,之前經歷的戰役留下來的傷口還沒有痊癒,但是他一點都不畏懼,在等待著下一波敵人的來襲。身後八根權杖整整有齊的豎立在地上,像是柵欄正在保護著這個壯漢的家園。壯漢正在思考如何應對接下來的戰役,儘管充滿著挑戰,他仍然不選擇退縮。權杖九的核心牌義是評估的態度、謹慎。
  • 為什麼我的愛情去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不是很適合嗎,為什麼還會出現不合的地方?會不會我一開始想的是錯的?」於是,兩個人就很難一起解決困難了。二、越愛,越想逃有人覺得,那些戀愛還沒溫熱,就吵著要分手的人,會不會有一種可能: ta們內心深處擔心自己的缺點被對方發現,所以才會先分手以規避這樣的風險。我想,與其說ta們是擔憂自己的缺點被發現,不如說是怕被傷害。
  • 孩子小時候有過這3種經歷,會留下心理陰影,長大後性格變得自卑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童年,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有些人覺得自己的童年好玩有趣,也有人因為自己的童年留下了心理陰影,心理的創傷難以自愈。「醫生,其實的這樣是因為小時候我爸媽他們經常否定我,哪怕的考試考了99分,他們也只會指責我為什麼丟掉那一分,而不是誇獎我考了99分。不管我怎麼做,都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朵朵和自己的心理醫生說。心理醫生在聽了朵朵的話之後,說道:「唉,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否定,忽視,威脅這各種方法,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