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長很煩惱: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不愛讀書,更不愛做讀書筆記,每次老師布置的讀書作業都完成的很糟糕,怎麼辦?
孩子願意讀書的前提,首先是讀書讓他感到快樂。家長教育孩子讀書,大都功利,為了功課,為了成績,極少想過為了孩子的快樂。
一、扼殺孩子的閱讀樂趣的兩類人
1、家長:自己不讀書卻天天發愁孩子不讀書
我見過太多家長發愁:我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這些家長普遍有個特點——自己很少讀書甚至不讀書。
他們認為的讀書,是獨立自覺的讀書,是以學習為中心的,有的甚至認為讀書就是讀教輔書,要麼讀書就是讀「世界名著」。
有一次我到親戚家,正趕上他教訓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他為兒子買的十幾本文學名著,兒子竟然一本也不願意讀。
孩子出門後,我問親戚:「那些書,你讀過幾本?」
「一本也沒讀!名著太難讀了!」他說:「但他是學生啊 ,必須要多讀書啊……」
成人都覺得難讀、不願意讀的書,孩子更不願意讀,憑什麼是學生就得必須讀?
任何好習慣都不是從天而降的,而需要家長示範、引導、影響:要麼家長愛讀書,要麼家長讓孩子享受到讀書的樂趣,要麼家長對讀書發自內心的敬畏。
建議:
在學前階段每天念書給孩子聽,孩子會覺得,書是讓爸爸媽媽和我在一起的東西。
中小學階段和孩子一起讀書,探討書中內容,孩子會覺得,讀書既能長知識,還能和父母像好友一樣討論對話。
2、老師:強制讀書、布置一系列任務
老師的初心是好的,但方法是錯的。
語文課本要求篇篇背誦,第二天抽背,不會背的罰抄罰站、或者打手心、扣分,以為羞辱能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誰的學習興趣能靠打罵而來?
推薦一系列必讀書單,全班孩子同步共讀,每天必讀多少頁,抄寫好詞好句,讀完還要寫深刻的讀書體會,還說」閱讀理解題丟分那麼厲害怎麼辦?就靠多讀書解決啊!「
讀書=閱讀理解=學習成績=各種人生大意義?
」閱讀理解題「需要的是答題技巧和概括表述能力,強制性的讀書根本解決不了」閱讀理解題「的丟分問題,反而讓孩子越來越懼怕、討厭讀書,因為讀書給孩子的記憶全是痛苦。
學校是教育孩子讀書的地方,諷刺的是,多少孩子走出校門後,還會主動去讀書?
建議:
老師多讀一些和兒童閱讀相關的經典書籍《朗讀手冊》、《閱讀力》、《閱讀的力量》,《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
多開展讀書會、故事新編之類的讀書活動,把同步共讀調整為」讀自己喜愛的書「,老師做孩子閱讀之路的引領者,而非強權者。
二、四個小方法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質量
介紹我個人常用的、針對小學生效果特別有效的三個小方法,前提是,家長必須了解孩子讀的這本書,或者你們共同閱讀。
1、我能理解和記憶
先讀完並讀懂,以兩三章內的內容或者整本書的內容為目標,進行提問。
後各自給對方寫5-10個提問在筆記本上,寫上答案,再彼此翻書驗證。對討厭讀書的孩子,前期可以由家長把口述內容記到筆記本上。
寫錯的小處罰,用彩筆畫臉,或者在臉上貼紙條,只要能讓孩子感受到開心、提升興趣就好。共同裝飾筆記本,允許孩子塗鴉,買些小貼紙,通常小學生很享受和父母一起做事的快樂時光。
前期選書很重要,最好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選書,建議以童話、奇幻體裁圖書為主,家長若不會選書,就先奔著」紐伯瑞「、」格林威「之類的童書大獎去買。
2、我能分析有觀點
用自己的是非觀和想像力,檢視書中人物。
根據書中角色,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一系列」人物卡「,誰翻到哪張卡,就要說出那個人物在書中的性格特點,他做的哪件事讓你印象深刻?
你認為他做的對還是錯,為什麼?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做——無論孩子說的好與不好,家長都不要斷然否定。
不同的人閱讀同一本書,感受只有不同,沒有對錯之說,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表達時,耐心傾聽就好,同時,家長也要誠懇的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孩子聽。
3、我能想像和創作
這個環節難度較大,也最能發揮孩子想像力。
整本書讀完了,結局你不滿意,那就續編一個結尾;或者把自己想像成書中主角,你想進行哪些改變?
幼兒園大班時讀《夏洛的網》,他被蜘蛛夏洛死去的結局氣的直哭,認為那麼善良有愛的夏洛,不應死,我鼓勵他創作一個溫暖、團結的大結局,他說「夏洛生下寶寶後,和小豬威爾伯,以及農場裡所有的動物,一起快樂的接著生活。」
我把他的話寫到那本書的最後一頁,意味著這才是大結局,從那以後,只要書中有「他」不喜歡的情節,他就上陣操刀改寫,即加深了書中內容,還激發了想像力。
4、我能延伸閱讀
書可以常看常新,也可以延伸出閱讀以外的收穫。
一年級時,我娃愛讀《米小圈上學記》,他讀過好幾本日記體的童書,有繪本也有小說,米小圈讓她最著迷,儘管書中人物有的行為他並不認同。
他問我,作者北貓是不是米小圈的另一個名字?我說,我也很好奇,要麼,你寫封信寄給北貓問問吧,孩子覺得這個主意很好,開始寫信,拼音加漢字,每天寫一點。還立下志向:等小學畢業,把自己的日記也出版成書,也叫《上學記》。
從幼兒園起,他就陸續寫口述日記,到一年級時,已經寫了三大本,因為那個志向,他寫日記更認真了。
我認識一小四年級男生,愛讀《福爾摩斯探案集》,父母強烈反對,認為那是雜書只會影響學習。我送他一本柯南道爾傳記,告訴他,通過這本書,可以了解福爾摩斯作者傳奇的一生,學習他是如何寫作的,將來你也可以寫探案小說。
後來,男生告訴我,他長大後想去英國福爾摩斯紀念館參觀,我說可以啊,陪他一起倒推實現這個計劃的必要條件有哪些,比如先要學好英語,還要一邊攢路費……
討論時,孩子雙眼閃閃發光:讀作者傳記,制定未來計劃,這就是特別有意義的延伸閱讀。
三、三個做閱讀筆記的方法
難道只有摘抄好詞好句、寫閱讀心得才是有質量的、有思考的讀書?當然不是,閱讀筆記可以多式多樣,下面介紹三種孩子最容易上手的方法。
1、剪報式
就是把與書有關的東西收集起來,貼到一起。
書腰、書籤、書衣、或者把書的封面列印出來,也可以把夾在書裡的廣告、宣傳書單等與之相關的內容剪下來,一併貼上。
有條件的,可以購買印表機或者喵喵機,孩子可以把自己喜愛的情節拍照列印,一併貼到剪報本上。
還可以網搜相關書評,列印一併貼上,看看別人讀這本書時的感受是如何的,和自己相比,有什麼異同。
這樣利用一切相關事物記錄讀書的過程,可以加深大腦對讀書體驗的印象,日後翻閱,也能快速回想書中內容,針對書的思考也會加深,關鍵是極其上手。
2、摘抄評論交替式
讀到精彩的話,摘抄下來,再寫下自己的評論、感受。
第一步: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是名。第二步:摘抄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
第三步:寫上自己對這部分內容的感想。
讀書時,就攤開筆記,一邊讀一邊做筆記,摘抄和感想用不同顏色的筆區開記。這種交替進行的方式,是為了 趁當時印象深刻、鮮明時記錄。
感想不一定要完美,哪怕寫「好棒」兩個字也可以,讀書筆記是給自己做的,只要幫助我們提高了閱讀質量就好。
3、一元化筆記
這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提出的方法,也是讓我受益頗多的方法。
通俗的說,就是把所有的讀書筆記做在同一本筆記裡:
今天你讀了《棉花帝國》,用摘抄式做的筆記,明天你讀了《好老師勝過好媽媽》做的是剪報式筆記,這兩本不同的書、不同的筆記方法,都記在同一個筆記本裡。
以前我喜歡分類記筆記,育兒類的用這個本子記,職場類的用另一個本子記,記日記再用另的本子……時間久了發現,查找重讀起來費事。
學了一元化筆記法,把所有筆記,記在同一個本子裡,一個本子用完了,手工做個目錄,省時省力,查找也方便。孩子用這種方法,一年來讀了哪些書,哪些心得、哪些收穫,也能一目了然。
四、寫讀書筆記的實用工具
想激發保持孩子對讀書筆記的熱情,就要為孩子準備好實用高效的工具,推薦我和自家孩子常用的幾款:
1、普通筆記本,建議用B5類型,文具店都能買到,也不貴。
2、兒童剪刀、膠水、雙面膠:方便孩子做剪報式筆記。
3、便利貼:外出不方便帶筆記本時,把筆記做在便利貼上,回家後貼到筆記上即可。
4、讀書架:固定圖書,騰出雙方做筆記
5、彩筆、彩鉛、貼畫:裝飾筆記本,動手又動腦
最後,再次溫馨提示,讀書應該是廣義的、終身保有的好習慣,如果你的孩子不愛讀書,那是因為沒人幫助他體驗過閱讀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