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周幽王,你會想到「為博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的典故,但你有沒有質疑過他的真實性?一個天大的謊言,騙了世人兩千多年。
? 在周公旦輔政的7年裡,周朝的禮樂制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完善,被儒家創始人所推崇,周朝的政體堪稱範本,對後世的儒家學子看待周朝的態度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這樣一個禮樂健全的完美王朝竟然在周幽王的手裡滅亡了,這總不能是政體自身的問題吧,所以這個「黑鍋」得有人背。
◆ 周幽王,姓姬,名宮湦,西周最後一位王。繼位後第二年,國內發生地震、水災、岐山崩塌,幽王不問政事,貪婪腐敗,任用虢石父為卿士,執掌政事(虢石父,此人奸佞乖巧,巧舌如簧、貪慕財利,卻甚得幽王歡心),引起百姓不滿。
◆ 繼位第八年,幽王廢除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和其子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宜臼,致使申侯大怒。這「昏君」和「紅顏禍水」的角色有了,該安排劇本了。
◆ 和其他的紅顏不同,褒姒走的是傾國傾城的高冷美路線,有了!就安排咱們的幽王上演「為搏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的劇情。
◆ 我們還原一下《史記》裡的劇情:烽火臺狼煙一起,諸侯帶兵紛紛趕往鎬京救駕。諸侯都到了鎬京,沒有看到一個敵人,只看到了褒姒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於是為褒姒多次點燃烽火。諸侯不再相信幽王,看到烽火不再前來。申侯聯合犬戎攻打幽王,幽王點燃烽火,諸侯的軍隊沒有一個趕來,於是在驪山下殺死了幽王,西周滅亡。
◆ 但凡有點兒思想的人都會有疑問,原因有以下兩點:
1. 諸侯看到求救信號需要部署人馬、糧草,趕路,這些都需要時間;狼煙傳遞信號,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屬地遠近不同,所以到達時間也不同,諸侯怎麼可能會同時到達呢?
2.點一次烽火,諸侯都已經在路上了,就當時的那種交通速度,以最快的速度,各路諸侯到達京城的時間也是幾天到數月不等,如果你是褒姒,會呆在看臺上看完一個諸侯被戲耍,哈哈大笑;幾天後又看另一個諸侯帶兵風塵僕僕趕來被戲耍的樣子,再哈哈大笑,依次。
◆ 這樣的情況持續個幾個月,早就看膩了吧。一次烽火戲諸侯就已經花費如此長的時間和代價,難道周幽王要搞個好幾次?
◆幾年前,清華大學整理的戰國竹簡證實,並沒有「烽火戲諸侯」的記載,而是申侯聯絡犬戎在驪山打敗周幽王,西周國滅。所以,基本確定「諸侯戲諸侯」的故事根本不存在,就是有人編造的。
◆西周滅亡的根本原因和這個故事沒有半毛錢關係,根本原因其實就是生產力進步促進的作用,原有的政治體制已不再適用於當時的社會經濟基礎,必然要遭淘汰。被儒家視為理想化政治標杆的周王朝在周幽王的手裡以這樣的方式敗了,顯然不是他們所能接受的,只好「策劃」了這樣一個「周幽王為博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的戲碼,讓一個女人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
對於西周滅國一事,您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