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同時,也流傳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今天,我們來談談上古部落之一,塗山氏。說起塗山氏,人們可能會想到,該部落培養了一名女性——女嬌,也就是日後大禹的妻子。
塗山氏作為上古部落之一,並不是太出名。但是,一說起這個部落的圖騰,大家應該有所耳聞。塗山氏以九尾狐作為本族的圖騰。
關於九尾狐的記載,最早見於我國最早的一部神話典籍,也就是《山海經》。據書中描述,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在上古時候,有一座名叫青丘的山,山上有一種野獸,它長得像狐狸,但是,卻有九個尾巴。它的叫聲如同嬰兒一樣,喜歡吃人。人們如果抓住它,把它吃了,可以不受妖邪毒氣。
儘管《山海經》的描述有點誇張,甚至有點駭人聽聞。但是,這也從側面表明,九尾狐並不是一般的神獸。那麼,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實際上,人們常說的九尾狐,其實叫做蠪蛭。它是一種類似於狐狸的東西,經常被誤認做狐狸。現在已經十分罕見了。
這東西往往是九隻一起行動,一隻雌的,體型很大,八隻雄的體型比較小,雄的很多時候趴在雌的背上一起行動,而且身體非常細長,所以蠪侄一般被認為有九個腦袋九條尾巴,在辨識上,很多人說的九尾狐的傳說,也是因為對於蠪侄的誤讀。
但是,不管是九尾狐,還是蠪蛭,都是上古時期的生物,距離我們今已經很遙遠了。他們到底是不是同一物種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