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中)、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助理蔡振華(左)和前奧運冠軍鄧亞萍為2008年奧運會獎牌揭幕。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3月27日,在首都博物館公布的2008年奧運會金(中)、銀(左)、銅牌(下排為獎牌正面)。
新華社發
3月27日下午3時,收藏了數十萬件中國文物精品的首都博物館,見證了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設計方案在這裡正式揭曉。
北京奧運會獎牌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即站立的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形象。獎牌背面鑲嵌玉璧,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
獎牌掛鈎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
全球公開和定向徵集到265件作品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的研究規劃工作,從2005年11月開始。為動員專業人士更廣泛地參與,同時確保設計質量,獎牌設計採取公開徵集和定向邀請創作相結合的辦法進行。
北京奧運會獎牌徵集活動在社會上引起公眾關注,紛紛來信來電提出自己的建議。經過近3個月的徵集,北京奧組委共收到應徵作品265件,其中有效應徵作品179件。應徵人來自我國25個省、市、自治區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時還有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匈牙利、印度尼西亞、俄羅斯、以色列、芬蘭等國家的應徵來稿。
經過嚴格的初審複評,評委們投票評選出了3件作品提交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2006年6月30日,經過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確定了北京奧運會獎牌修改方向。由中央美術學院創作組集體創作的「金鑲玉」方案正式浮出水面。
奇妙的創意需破解「易碎」難題「金鑲玉」的設計方案,創意十分新穎,突破了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獎牌設計單一材質的傳統,又融入了典型的中國文化元素。
獎牌設計中標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和具有豐富造幣經驗和精良設備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組成了修改完善小組。中央美術學院按照要求對方案做進一步的細化完善,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從造幣工藝技術上予以配合,以解決獎牌的最終成型工藝。
夏季奧運會的慣例,獎牌材質除金銀銅外,一般不作突破。而北京奧運會獎牌由象徵尊貴和美德的「金」、「玉」材質「複合」而成。修改完善小組對玉石在牌面所佔的比例進行了多次調整和嘗試,最終將獎牌背面金屬邊緣的寬度由3.5毫米增加到6毫米,突出了獎牌的金屬質感,增加了獎牌的識別性。
往屆奧運會上,出現過個別運動員獲得獎牌後,過於興奮,將獎牌拋向空中而導致損壞的現象。北京奧運會獎牌鑲嵌了「玉」,更需增大安全係數。修改完善小組對獎牌金屬和玉結合的工藝技術以及安全性等進行了多次技術測試。最終,他們在保證獎牌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了技術攻關,找到了確保獎牌安全性的方法。
2007年1月11日,北京奧組委執委會審議通過了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
2007年2月8日,北京奧運會獎牌實物樣品被送到了國際奧委會,在羅格主席主持的執委會上,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批准了北京奧運會的獎牌設計方案。在他們發來的確認函中稱讚道:「北京奧運會獎牌將被證明是一件藝術品。它們高貴,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結合。我們對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表示祝賀!」
以「金鑲玉」為創意的北京奧運會獎牌,與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交相輝映,就此成為中國燦爛文化與奧林匹克完美結合的經典之作。
(記者汪湧、高鵬)
評委揭秘「金鑲玉」方案為何能脫穎而出
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方案27日正式公布,「金鑲玉」方案在徵集評選中脫穎而出。曹春生和錢紹武兩位評委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了其中的內情。
中國雕塑協會名譽會長曹春生介紹說,進入複評的10件作品中有不少方案都十分出色。有的採用了中國和北京的標誌性建築為創意基礎,如天壇、長城、天安門;也有以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鳥巢」為方案的。
曹春生說,在諸多的方案中,用傳統的玉璧造型為基礎設計的方案,讓許多評委眼睛一亮。不過金玉結合的方案也有個難題,即金和玉如何結合?會不會過段時間就脫落開來?最後經過反覆實驗,終於解決了這個難題。
年過古稀的我國著名雕塑家錢紹武參加了奧運會獎牌設計的複評工作。他透露說,推薦給北京奧組委執委會討論的3件作品中,簡潔大方的「金鑲玉」方案,除了玉的內涵吸引人外,還因為材質運用上的突破被眾多評委看好。入圍的另一個方案是「聖火」,設計者用書法來體現火焰,很有想像力,但火焰的筆法不太美,有些凌亂。入圍的第三件方案是「雲紋」,「雲紋」氣勢恢弘,很有力量。但北京奧組委的執委們和專家評委意見比較一致,更欣賞「金鑲玉」的方案,這樣的設計是奧運會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內涵又十分中國化。玉是很堅硬的石頭,打磨和雕琢的過程,就是對困難的克服,很好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
(記者汪湧、高鵬)
冠軍評說真羨慕能獲得這獎牌的運動員
許海峰:咱們的獎牌設計比較新穎。首先,在材質上比較新穎。另外,這次獎牌的尺寸更大一些。以往奧運會的獎牌直徑都在60毫米左右,而北京奧運會的獎牌直徑達到了70毫米。
鄧亞萍:這個獎牌設計非常棒。我真的很羨慕那些能在2008年奧運會上獲得獎牌的運動員。這個設計太完美了!
高敏:這個設計看上去讓人激動。我覺得玉象徵著吉祥、平安、福氣,希望這個獎牌能給運動員帶來好運。
李小雙:這個獎牌設計很中國化,而且很古典,非常有創意。
(記者高鵬、汪湧)
新聞背景奧運獎牌的故事
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運會的獎牌和獎狀由每一屆奧運會的組委會提供,但歸國際奧委會所有,並且由國際奧委會向獲勝運動員頒發。
在1896年首屆現代奧運會上,只向各項目的前兩名頒發獎牌,而且是冠軍獲得銀牌,亞軍獲得銅牌。到了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冠軍得到了金質獎牌。
1907年,國際奧委會決定統一奧運會的獎牌式樣,兩年後對獎牌式樣做出如下規定:獎牌正面應為統一圖案,反面由當屆奧運會組委會自行組織設計。但直到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獎牌正面的圖案才正式統一:正面為古羅馬競技場圖案,競技場旁邊是左手執象徵勝利的棕櫚葉、右手舉月桂枝的勝利女神像,競技場的上方是奧運會的屆數、地點和年代字樣。國際奧委會同時還對獎牌的規格進行了規定:圓形,直徑不小於60毫米,厚度不小於3毫米;冠軍和亞軍的獎牌必須是銀質的,純度等級至少在92.5%以上;冠軍獎牌還必須鍍有總重量不小於6克的純金;第三名獲得銅質獎牌。
2004年雅典奧運會對獎牌正面圖案重新進行了設計,背景由古羅馬競技場改為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勝利女神由原來的坐姿改為站姿,並且插上了翅膀。國際奧委會規定,以後的奧運會獎牌正面都將沿用這一圖案。
此外,國際奧委會還規定,冬季奧運會的獎牌和獎狀應同夏季奧運會有所區別,但是沒有統一的標準。
對於獎牌和獎狀的頒發,根據比賽項目和參加人員性質的不同,國際奧委會也有不同的規定。對個人項目,冠軍的獎品為銀質鍍金獎牌和獎狀,亞軍為銀質獎牌和獎狀,第三名為銅質獎牌和獎狀。獎牌上應當註明獲獎運動員所參加比賽的類別和項目。獲得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名的運動員有獎狀但無獎牌。如果出現並列第一、第二或第三,則並列的每位運動員都得到獎牌和獎狀。
對團體比賽的運動大項和其他運動大項中的團體比賽小項,冠軍隊的隊員,凡是在奧運會期間至少參加了1場比賽的,每人都被授予1枚金牌和獎狀。獲第二名的隊的每位隊員被授予銀質獎牌和獎狀,獲第三名的隊的每位隊員被授予銅質獎牌和獎狀。這些隊的其他隊員只發給獎狀。獲得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和第八名的隊的隊員獲得獎狀。
本組均據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體育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