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筆記俠 ,作者二七
筆記俠
中國新商業知識共享社區,3000多篇乾貨筆記,組織管理、商業模式等28個主題可精準搜索。
距離長期主義一詞的流行,幾近2年過去了。頂級高手,依舊堅信。各界大佬,持續踐行。到底什麼是長期主義?
作者:二七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1
所謂長期主義不過是一種波瀾不驚
所謂長期主義,是一種波瀾不驚。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真正的長期主義者,不會在意短期收益。無論股價是漲還是跌, Ta都不為所動。
統計學和經濟學告訴我們,所有事物的發展隨著時間變化最終所呈現的都是非線性的指數變化。
而長期主義者,內心想到的回報曲線都是一個指數曲線:前期波瀾不驚,後期增長迅猛。(輝哥奇談:《真正的長期主義:每件事都不湊合》)這放在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身上,再合適不過。
成立於1995年的亞馬遜於199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也是從這年開始,貝佐斯開始給股東們寫信,每年一封。
在第一封信中,他寫到:「一切圍繞長期價值展開,我們會繼續面向長期做出決策,而不是短期的股票收益。」
即便在遇到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時股價大跌80%,他也沒有改變「面向長期做決策」。
在2000年的致股東信中,他寫到——
So, if the company is better positioned todaythan it was a year ago, why is the stock price so much lower than it was a yearago? As the famed investor Benjamin Graham said.
In the short term, the stockmarket is a voting machine; in the long term, it's a weighing machine.
Clearly there was a lot of voting going on in the boom year of '99—and muchless weighing. We're a company that wants to be weighed, and over time, we willbe—over the long term, all companies are. In the meantime, we have our headsdown working to build a heavier and heavier company.
中文翻譯:如果公司目前的處境比一年前更好,為什麼股價比一年前低得多呢?正如著名投資者班傑明·格雷厄姆所說,從短期來看,股市是一個投票機;從長遠來看,它是一臺稱重機。
顯然,在1999年股價的飆升中,我們被大量「投票」而不是「稱重」。我們是一個希望上秤的公司,而我也相信,從長期來看,所有公司都和我們想法一樣。與此同時,我們埋頭工作,為的就是讓我們的公司變得越來越重越來越結實。」
股價暴跌,波瀾不驚。依然堅持曾經的堅持。
貝佐斯曾說:「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人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終於在連續低空飛行20年後的2015年,開始盈利。自此以後,穩定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公司之一。
2020年疫情期間,亞馬遜股票單股已經超過了3000美金,總市值突破1.5萬億美金,刷新了美股歷史上最高市值的紀錄!
2020年8月10日,亞馬遜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9位。(數據來源於網絡)
試問,如果你在1997年就買入了亞馬遜的股票,你會一直將其握到現在而不拋售嗎?
在國內,美團創始人王興也是一位面對股價漲跌,毫無波瀾的人。
2011年成立的美團,在創始人王興的帶領下,於2018年9月20日登陸港交所。但僅僅4個交易日後,美團就跌破了發行價。
王興說:「資本市場會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關心短期的股價漲跌,而要時時刻刻致力於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2019年十一期間,美團市值突破5000億港元,成為繼阿里、騰訊之後,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上市企業。
如今的美團,已跨越自己的「成人禮」,繼續走在長期主義的大道上。
2
長期主義的5個特質
俗話說,金子放到哪裡都會發光。前提是,你自己得是塊金子。
同樣,長期主義者往往更容易成功。前提是,持續踐行長期主義。
1.保持健康
我們羨慕巴菲特的巨額財富,但他99%的資產是在他50歲之後獲得的。
出生於1917年的「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羅浮宮玻璃金字塔落成時已72歲;設計中國駐美大使館時87歲時;完成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時是89歲。
再看「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如今已95歲,而紀錄片《壽司之神》拍攝於2011年,那時的他已經86歲了。
「願者上鉤」的姜太公成名時已72歲……
大師不一定都高齡,但高齡者更有可能成為大師。
在時間的刻度上,人生最大的瓶頸,不是能力也不是思維,而是健康,是生命。
健康地、長久地活著,人生才會擁有更多可能。
而每一個長期主義者,都應該最大可能地維持健康的身體,為贏得未來的收益建立基本的前提。
同樣,厲害的企業不一定存在最久,但存在最久的企業更有可能冠上「厲害」二字。
尤其是經歷一場疫情之後,活著,就是最大的幸運。因為活著,才有可能穿越周期,才有其他可能。
2.度勢定向
如果說保持身體健康是基礎,那麼,度勢定向,就是長期主義的根本。
所謂度勢定向,就是你必須觀察時事,看穿並分析事物在現今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有這樣,你才能夠選擇正確的方向與賽道持續走下去。
畢竟,方向不對賽道不對時,往往越努力,悲劇色彩越濃重。
正如沃倫·巴菲特所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誠如馬雲創辦阿里巴巴,俞敏洪創立新東方,張一鳴創辦字節跳動,程維創辦滴滴出行,王興創辦美團……
他們都在趨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在各自賽道上奮力奔跑著。
3.延遲滿足
所謂延遲滿足,是一種甘為有價值的長遠結果放棄即時滿足的自我控制能力與忍耐力。簡單來講,就是用當下快感換取未來收益。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在2012年的微博上寫到:
常言道:以大多數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我的版本,以大多數人滿足感延遲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什麼是努力?早出晚歸,常年不休的人很多,差別極大,區別好像不是努力。
又有。有同事問我說:延遲滿足感太過也不好,比如和celebrate wins矛盾,不好把握。
我的理解:延遲滿足感無關高興、慶祝、分享等行為。更多是內心的,是不是滿足感將內心蒙蔽、智慧遲鈍、錯過機會。
其實,在創立今日頭條不到一年的時候,就有巨頭拋給張一鳴一個誘人的投資Offer。
他回憶說:「我糾結了整整一個星期後就拒絕了,我覺得這是個興奮劑,在自己內功未成之前會導致內生力量受到遏制。接受巨頭幫助,也會被迫站隊,使得自己的想法不再自由奔放。
「這類事情,好處是明顯的,壞處是隱含的,但這類情況很多人容易高估好處,低估壞處。這是一種典型的延遲滿足感不夠的體現,對長遠信心不足,不要只想著做春播秋收的事。
「以前我們講春種秋收,要很快看到成效,但這個時代的變化就是,你不需要特別著急收穫。你要去想如何把最優的目標推到儘可能遠,要去想你最終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不用天天想著春播秋收,而是先把最優的目標推得很遠很遠。」
在賺快錢與長久創造價值之間,他沒有被蒙蔽雙眼,沒有被誘惑迷惑,選擇了荊棘叢生的後者,掌控屬於自己的節奏。正因為如此,他才沒有錯過機會,造就了今日的字節跳動。
任何時代,都有數不盡的人沉浸於即時滿足的溫床上不可自拔;任何時候,也都有不計其數的人選擇延遲滿足的荊棘之路負重前行。
無論何時,上天都不會虧待的,只有後者。
就像20世紀60年代末那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多年後的跟蹤結果顯示,相較於那些當初立馬吃掉棉花糖的孩子而言,那些為了獲得更多獎勵而願意等待的孩子往往在人生道路上獲得了更好的發展。
4.行業深耕,步履不停
無論從事什麼,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深耕其中。
2017年6月,亞歷克斯·霍諾德用3小時56分鐘徒手登頂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3000英尺(約1914米)高的酋長巖,堪稱人類歷史上迄今最偉大的徒手攀巖。
2018年8月31日,紀實電影《徒手攀巖》在美國上映。2019年9月6日,在中國上映。
紀錄片記錄了主人公亞歷克斯·霍諾德在完成徒手攀巖前一年多的日常工作、訓練準備和最終的攀登過程。
所謂徒手攀巖,就是在沒有任何輔助和保護的情況下攀巖。酋長巖還是公認的攀登高度極高的巖壁之一,角度幾乎垂直於地面。
帶著這個「送命」夢想,亞歷克斯足足準備了10年。這10年裡,睜開眼就是酋長巖,吃飯喝水也都是為了酋長巖。
對於亞歷克斯而言,攀登酋長巖就是他要深耕的行業,數十年如一日,他是這麼做的。他也成功登上了酋長巖。
沒有誰生來就註定了會成功。他們成功,不是因為他們想成功,而是因為他們不僅想成功,並且還願意願意為此付出非凡代價,數十年如一日地深耕其中。
不要高估兩年能達到的成就,更不要低估十年後所能抵達的高度。
5.系統思考
真正的長期主義者,不在乎眼下的一城一池,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未來。
什麼樣的人能擁有更為美好的未來?是那些看得見事情發展脈絡,還能布得了局的人。這樣的人有一項共同能力,叫做系統思考。
什麼是系統思考?首先,系統是由部分組成的整體。
那從字面來看,系統思考就是從整體出發去思考,思考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繫與作用,而不是某個單一部分,更不是元素本身。
學習型組織之父彼得·聖吉曾對系統思考下過定義, 他說:「系統思考是讓我們看見整體的一項修煉,它能讓我們看見相互關聯而不是單一的事件,看見變化的形態而不是轉瞬即逝的一幕。」
那些具有系統思考能力的人,不僅善於觀察分析整體,還精通於布局。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不至於在實踐中拆東補西,妨礙整體的發展。這也是長期主義所忌諱的。
3
踐行長期主義,時間看得見
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如何成為一名長期主義者, 只是做不到。
就像有人曾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那麼簡單,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去學習實踐?」
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長期主義者的字典裡,沒有「機會主義」與「速成主義」。
這世上,成功的人、成功的企業有很多,我們總是羨慕這樣的成功,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但是,有誰願意踏踏實實地去踐行他們所踐行的,走過他們走過的過程呢?
行穩才能致遠。長期主義道路就是這樣一條道路。
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在《價值》一書中說,長期主義不僅僅是一種方法論,更是一種價值觀。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張磊作為一名投資者和創業者,他領導的高瓴資本在過去15年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現已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如此成績,當然離不開他堅持踐行的長期主義。
得到創始人羅振宇曾說過,「任何一個人,不管你的能量強弱,放眼於足夠長的時間,你都可以通過長期主義這種行為模式,成為時間的朋友。」
踐行長期主義,我們要經受時間的考驗。而時間,看得見。
不要成為只會喊口號的人!長期主義的道路,永遠在繼續,也永遠沒有盡頭。
原標題:《長期主義者,都有這5個特質》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