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老丈人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般孝敬
對於吳洪生來說,老丈人是自己的指路人,若不是當初老丈人的賞識,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1976年開始老吳幹起了花卉行業,到遂昌等地引進蘭花、茶花等品種進行培育。到了1981年,老吳創辦了當時金華縣最早的苗木場——金華縣臨江聯豐苗木場。到了1985年,隨著政策開放,原本是以集體形式存在的臨江聯豐苗木場變為了私人所有,並且改名為金華縣臨江洪成苗木場。
為了拓展市場,1981年,在當時金華地區的園林綠化行業發展並不好的情況下,吳洪生大膽地將苗木推銷進了雲南曲靖林業局、城建局苗圃、雲南農機廠等地方。在雲南,一株茶花要賣上三四十元錢,可是,在金華地區,同一品種的茶花卻只要四五元錢。憑藉著價格優勢,吳洪生在雲南成功籤下了第一筆訂單。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金華本地對城市園林綠化的需求也在不斷地發展。1994年,吳洪生從金華新區開發管理處接手了第一個綠化項目——南苑小區。「現在南苑小區裡的綠化就是我們搞的,當時還受到了領導的表揚呢!」成功拿下了第一個綠化項目以後,吳洪生的金華市場也慢慢打開了。到了1995年,吳洪生將全部的重心都放到了金華市場。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吳洪生的苗木場也在不斷更新擴大,2001年11月29日,吳洪生成立了金磐綠野園林工程有限公司。去年6月,吳洪生又申辦了家庭農場。
吳洪生坦言,這一路走來離不開老丈人的幫忙。「那時候,我還沒成為他的女婿。他在花卉行業已經做得風生水起了。對我,他卻願傾其所有來幫助,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吳洪生說,「19歲分家的時候我就分到了一間半的房子,家徒四壁,除了一個放穀子的柜子和一個放衣服的柜子,其他便什麼都沒有了。為了賺錢也幹過不少髒活累活,我這一輩子,要說翻身還得益於認識我的老丈人。」
年輕的時候,吳洪生飽嘗辛苦,但就算是那樣,他對父母還是非常孝順。有一年,父親病了,吳洪生沒錢坐公交車把父親送到醫院去,他便拉著雙人車硬是走了好幾公裡的路才把父親送進醫院。在醫院,父親住了24天,吳洪生就服侍了24天,他總是在家做好飯,走路送到醫院去。條件稍微好點時,每每回家,他總會塞幾塊錢到父親手中。知道父親會抽菸,已把生意做到雲南的他便從雲南帶菸絲回來……
如今,老丈人年事已高,一生操勞的他臥病在床,吳洪生說:「我的父母走得早,沒享過什麼清福,我就把老丈人當自己的父親一樣孝順。」這麼多年了,老丈人一個電話,吳洪生總是會第一時間趕到;有空的時候,吳洪生也會回家看望一下老人……這次,老丈人住院,吳洪生又忙前忙後地照顧著。
對老人孝順,吳洪生一直都竭盡全力做到最好。讓吳洪生欣慰的是,當自己這麼做的時候,一對女兒也看在心裡學會了孝順。吳洪生說:「大女兒在金華,會經常跑回家來看我們,二女兒離家遠,但每天必定會有一個電話打回家。」
對女兒,從來都不會打罵
吳洪生有一對女兒,說起自己的這對女兒,吳洪生滿臉都是自豪,「大女兒是公務員,在法院上班;二女兒在北京中國人壽總部上班。」一對優秀的女兒,自然離不開吳洪生的悉心教育。
吳洪生告訴記者,自己對女兒的教育可以總結為三個階段:幼兒園到小學一二年級,以鼓勵為主;三年級到六年級,以鼓勵加施壓為主;初中和高中以講道理為主。吳洪生說:「對於女兒,我從來不會打罵。哪怕是孩子犯了錯,我也以講道理為主。」
和中國很多家庭一樣,對孩子的教育始終是一個家庭的重心,吳洪生也不例外。從小,吳洪生便會問孩子「你為什麼讀書,為誰讀書?」讀書的重要性,至始至終都灌輸在孩子的腦海裡。大女兒中考的時候,分數低於一中分數線10分。吳洪生便到處託關係,花了一萬多元錢讓孩子進一中。一萬元錢在當時來說是一筆大數目,但吳洪生覺得這是一筆投資,買的是孩子的未來。剛進一中那會兒,女兒的英語很差,第一次測驗考試才考了班裡的35名。吳洪生知道後,只是鼓勵孩子:「慢慢來,會好起來的。」在爸爸的鼓勵下,女兒的成績突飛猛進,一躍考到了年級第11名。對於二女兒的學習,吳洪生也是如此上心,在成長的道路上,孩子難免會犯錯,但吳洪生總是耐心地教導她們,給她們鼓勵。
如今,大女兒已經是公務員系統中的一員,吳洪生常常教育她說:「你既然吃的是公家飯,就一定得清正廉潔。不要去貪一分一毫,不要去做觸及法律的事。」
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吳洪生始終把孝敬和愛護做到最好。
責任編輯:方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