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未平 「綠地」何安? ——蘭州市南關什字21號地命運沉浮錄本報記者 何濤 特約記者 王恆真楊文君2004年11月18日,蘭州市幾家媒體同時刊登了一則消息:受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委託,拍賣公司將對蘭州市南關什字21號地的土地所有權進行拍賣。猶如平地響起一聲驚雷,上至商界名流,下到普通市民,人們再一次被此消息所震驚。從2002年至今,這塊地的去留幾次上了甘肅省、蘭州市人代會和政協會議的議事日程,它的數次拍賣均引來蘭州數萬人疑惑和不解的目光。然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留下南關綠地」、「留下城市綠寶石」的呼聲至今難改它被拍賣的命運。一塊地的拍賣緣何引起如此廣泛的關注?它被拍賣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內幕?還有多少不為人所知的「謎」困擾著它的命運?記者的調查由此展開。蘭州南關什字21號地,似乎從它被程序化地標以「21」這個簡單的象徵性符號開始,其多舛的命運就被註定了——從汙物縱橫、垃圾遍地的「城市補丁」,到春意盎然、綠色充盈的「城市綠寶石」;從當初幾千萬的身價,到而今上億元的「官司」纏身……這塊地經歷了太多的變遷。由於它,諸多企業、銀行、政府部門被捲入其中,欲罷不能;也由於它,無數人的心頭多了一份說不出的痛,平添了幾分沉重與心酸。本來是炙手可熱的一塊「風水寶地」,卻在幾易其主後一次次的拍賣中淪為債臺高築的「無底洞」21號地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無奈地等待著一次次命運的安排。「下一個接手者要麼成為又一個受害者,要麼付出極大代價成為最終的填洞者!」一些知情人士發出如此「危言聳聽」的「勸告」。對於大多數蘭州人來說,南關什字21號地的歷史並不久遠,也不陌生。然而,當舊事重提時,鮮為人知的箇中內幕顯然難以抹平人們心中的疑問。「風水寶地」命運坎坷記者手頭保存有一份2001年1月蘭州市政府某部門送往甘肅省某法院《關於蘭州市城關區中山路21號地塊有關情況說明的函》,這份函基本可以對南關21號地的始末說個清楚。函中稱:1996年,蘭州市政府為拓建中山路(南關什字至安定門西),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將中山路南北兩側國有土地劃分為11塊,於1996年2月8日對這11塊地面向社會招標出讓。當時經公開競標有9塊地分別由9家單位中標,剩標號為12和21的地塊無中標者。為了確保中山路拓建工程的順利實施,1996年2月28日,蘭州市規劃局以蘭規土地字(96)38號文正式向市政府上報《關於對中山路12、21地塊招標出讓的意見》。「意見」指出:甘肅鴻業生物生化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對21地塊做了大量的工作,經規劃局調查,該公司在七裡河下西園附近有現房120套,期房約200套,帳面存款3000萬元,如拿到地,蘭州市草場街城市信用社承諾貸款3000萬元,建議將21號地塊協議出讓給鴻業公司。1996年2月29日上午,蘭州市慶陽路拓建指揮部全體成員在市政府四樓會議室召開了拓建指揮部會議,其中就12號和21號地塊出讓進行了研究。會議決定,21號地可協議出讓給甘肅鴻業生物生化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按規定籤訂土地出讓合同並付諸實施,鴻業公司應向市建委辦理開發資質手續。之後,鴻業公司註冊登記成立了甘肅瑞帝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1996年7月19日,市計委以計基9688號文下發了《關於建設「瑞帝大廈」項目建議書的批覆》,1996年8月19日,市規劃局依此批覆了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即將中山路21號地塊定點給瑞帝公司。1998年6月4日,市府以蘭政地字98011號文下發了《關於向甘肅瑞帝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批覆》。1998年6月8日,市規劃局與瑞帝公司正式籤訂土地使用出讓合同,出讓期限為40年。1998年6月16日,將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由40年變更為50年。
由於瑞帝未能按時解決好2l號地拆遷戶的安置問題,引發群眾多次集體上訪,經市政府領導多次協調,沒有結果。1998年6月30日,瑞帝公司和甘肅宜發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籤訂了2l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欲將該地塊轉讓給宜發公司。考慮到瑞帝公司已無能力開發此地塊,為了使拆遷群眾能儘快得到安置,1998年7月26日,市府召開市長辦公會,同意將瑞帝公司21號地轉讓給有實力的宜發公司。宜發公司要將21號地的轉讓費6300萬元全部打到市房管局的帳上,7月28日先交足2000萬元,立即發給21號地土地使用證,還未交清的4300萬元,要和市房管局籤訂付款合同,按期交清轉讓費等。按照會議要求,宜發公司先後向市房管局帳戶打入了2500萬元,並辦理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領取了21號地塊土地的使用權證。然而,這塊地轉讓給宜發公司兩年半後,卻仍然紋絲未動。拿到批文和所有合法手續的宜發公司憑此「金字招牌」到各家銀行去融資,僅通過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輕而易舉地「融資」高達2000多萬元。宜發公司的老闆甚至「雄心勃勃」地除要在21號地建一座標誌型的建築外,還信誓旦旦地允諾要承建蘭州一條投資數億元的環城公路。當一個個圈套耍盡之後,宜發公司的後台老板從此「失蹤」了,丟下的是一個十分棘手的「爛攤子」。從「城市補丁」到「城市綠寶石」2001年,蘭州南關什字經過近六年的改造,發生了脫胎換骨般的巨變,各種標誌性建築林立,成為蘭州人的驕傲。然而,與這裡高大雄偉的樓群極不協調的是,南關什字西北角的21號地在高大廣告牌的遮掩下赫然是成堆成片的垃圾和亂石磚瓦。「21號地已經成為南關未來發展的一個絆腳石,一塊心病」深受其苦的南關什字眾多商家如此感嘆。在當年3月召開的蘭州市人代會和政協會上,幾十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聯名提交議案,呼籲儘快解決這塊「城市補丁」的問題,並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此時,這塊地空置已有五年之久。根據土地規劃部門的有關規定,政府把土地定點給開發商後,開發商已進行拆遷,但若無力搞建設,土地閒置兩年以上,政府有權收回。「可是,由於各種原因,此規定一直沒有很好地執行,造成了土地閒置。」當時主管城市規劃的一位市府領導如此解釋。在各界的呼籲下,後一屆的蘭州市政府很快做出了決定。不久,甘肅開盛集團根據政府關於整治環境、門前三包、迎接蘭洽會的指示精神,於2001年投資數百萬元,拆除廣告牌,清除陳年垃圾,拆除旱廁,從幾十公裡以外的阿幹鎮和興隆山拉來幾百車土鋪到這裡。從國外引進的良種草籽也在這裡落地生根,一片綠盈。他們還用十萬多個花盆修建了五個花壇。就這樣,昔日人見人厭的「垃圾場」披上了綠裝,成為蘭州鋼筋水泥堆積起來的城市「森林」裡一塊難得的綠地。在以後幾年的發展中,這裡安放了許多健身器械,人們在這裡晨練、散步、嬉戲,逐漸成了蘭州市民休閒娛樂的綠色廣場,人們甚至親切地稱這裡為蘭州城的一片「城市肺葉」。一度冷背的南關什字商圈也漸漸紅火起來了,先是世紀廣場順利開張,接著深圳海港大酒樓剪彩,又有深圳銅鑼灣入駐……三次拍賣公告引發「地震」人們萬萬沒有想到,此時的21號地,其身上的巨大「黑洞」尚未填平,它的命運還將充滿變數。1999年8月,宜發公司從招商銀行蘭州分行貸款2500萬元,當時由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提供擔保。宜發公司以其擁有的21號地使用權進行質押,向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提供反擔保。招商銀行曾對宜發公司欠款進行展期,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同意對展期後的借款繼續擔保,並以自有的總金額為3000萬元的存單進行質押。此後,宜發公司無力還款,招商銀行再次對宜發公司所欠借款2400萬元的還款期進行展期。到2000年7月18日,宜發公司欠招商銀行本金2390萬元,利息29.47萬元,但無力償還。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履行擔保義務,替宜發公司償還了欠銀行的全部債務24194730.78元。並於2001年5月21日將其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宜發公司承擔還款責任,並請求對其質押的土地使用權依法進行拍賣。此時的宜發公司帳面餘款根本不夠償還電力投資公司的債務,法院按照訴訟程序,只能將使用權尚屬宜發的21號地公開拍賣,以償還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的欠款。2002年下半年開始,受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委託,蘭州國際拍賣品中心先後於當年6月12日、12月27日以及2003年3月7日在報紙上刊登南關21號地拍賣公告。
按照拍賣公告的說明,南關21號地的使用範圍為綜合樓,這也就意味著,這塊地被拍賣後仍將被建成高樓。人們有充分的理由對此提出異議。——蘭州人均綠地面積僅有2.93平方米,與我國人均綠地面積8平方米,與國際人均綠地13平方米的標準相差甚遠。
——南關什字等繁華路段由於受建築物制約,綠地極少,剷除現存的綠地,無疑是建設生態平衡、環境美化的蘭州的不協調之舉眾多媒體對拍賣21號地提出質疑。
——蘭州市人大代表在視察了這裡的綠化工作後也呼籲:保留現在的綠地,保留城市肺葉
……
在2002年6月的拍賣計劃擱淺之後,2002年12月報紙上再次刊登了拍賣公告。人們顯然已經對這一舉動不再感到意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達著人們捍衛南關綠地的決心。媒體上接連刊發人們請求留下南關綠地的呼聲和建議,人們獻計獻策,最後達成一致,表示願意捐款買下這塊南關綠地。2002年12月28日,在寒風肆虐下的蘭州南關什字21地塊上,9名蘭州市民自發在這裡掛起「把綠地留給我們老百姓」、「創建綠色家園」的條幅,各媒體也刊發了《要綠地,不要鋼筋水泥》、《留下吧,心中的綠地》、《留住綠地就留住了春天》等大篇幅相關報導,高呼「省一包煙,省一杯茶,留下綠地給大家」,並設置紅色捐款箱,向全市發起捐款購買綠地的倡議。此事一度引起國內主流媒體的關注,並紛紛予以報導。或許正是迫於這種輿論的壓力,南關21號地的第二次拍賣計劃也暫時悄聲無息。此後的第三次拍賣計劃同樣在蘭州市民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下擱淺。綠地,「無底黑洞」﹖就在21號地三次拍賣計劃流拍,人們暗自慶幸南關綠地「死而復生」,又一次躲過了「劫難」時,今年11月18日,21號地拍賣消息再一次出現在蘭州媒體上。
為什麼2l號地三次拍賣計劃均遭擱淺﹖除了輿論壓力和民眾的呼籲,這裡邊有無其他內幕﹖在記者調查過程中,一知情人士直言不諱:「那是一塊燙手的山芋,誰願意惹那麻煩﹖」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拍賣公司公開21號地塊權屬的情況下,仍有4000萬元的政府安置拆遷費、蘭州市商業銀行正在訴訟中的1800萬元貸款、此地欠蘭州「西蘭公司」800萬元等費用尚未向社會公開……這位人士還指出,21號地塊債權債務費用實際已達1.31億元,其中包括:1.1996年,市政府將南關21號地出讓給瑞帝公司,該公司以21地為抵押,先後從蘭州市商業銀行貸款1700餘萬元和1800萬元,此兩筆款至今未還。其中1800萬元貸款正在法院訴訟中。此兩項貸款的利息合計已超過1500萬元。截至拍賣前,瑞帝公司直接欠蘭州市商業銀行連本帶息共計5000萬元。2.瑞帝公司以南關21號地聯合開發為由,從蘭州「西蘭公司」拿走價值800餘萬元的財產及現金。3.1998年,由於21號地的第一個主人瑞帝公司「欺騙政府」,所承諾的120套現房、200套期房以及帳上的3000萬元現金根本不存在,造成21號地拆遷戶無法安置,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蘭州市政府拿出4000萬元安置拆遷戶。4.此地塊轉讓給宜發公司後,由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為其擔保從招商銀行貸款2590多萬元,截至目前連本帶息達3300萬元。如此計算,21號地糾紛債權債務的確已達1.31億元。此說法在記者後來見到的蘭州市規劃國土資源局今年6月就蘭州市人大十三屆四次會議《關於保留中匈友好大廈門前南關綠地的議案》作出的答覆文件得到了證實。一位知情人說,按照蘭州國際拍賣品公司的說法,此次拍賣只為解決法院的判決問題,所以拍賣底價就以甘肅省電力投資公司的2590多萬元加兩年半的利息為基礎大約為3200萬-3500萬元。也就是說,這次拍賣只是法院委託執行省電力投資公司的案子,不涉及其它有關21號地塊的陳年老帳。對此,一位司法界人士指出,法院從一大堆的糾紛中只抽出一個,那剩下的幾個該怎麼辦﹖這位人士建議說,現在的問題是應該啟動司法程序,依法查「黑洞」,掃「黑洞」,而不是補「黑洞」,以此案為引線,查出真正製造這個「黑洞」的始作俑者,並且和政府部門一起協商一種根治這個「黑洞」的果斷舉措。否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塊地將來還是永無寧日。有人甚至警告,法院有案必辦是對的,但是,在大利益與小利益、法理與情理之間,我們不能以犧牲更廣大群眾的利益為代價。
一知情人透露,在2003年3月的那次拍賣中,拍賣公司曾聯繫到一家來自天津的房地產公司參與競拍,該公司當初也是志在必得,及至了解到這其中的重重內幕後,這家公司悄然退出了。那麼,作為這座城市的管理者,他們如何看待南關綠地即將被拍賣的事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出語謹慎:「我們當然不願看到已經建設起來的綠地遭到破壞,但是政府也有難處啊!我們已經幾次對21號地的幾家受害者進行調解,希望他們放棄訴訟,就當是為蘭州人民做了一次貢獻,但數千萬元的損失,誰也不是輕易能捨得丟掉的。」「黑洞」,如何填平﹖記者手頭持有今年2月蘭州市園林局就甘肅省政協九屆二次會議《關於保留南關十字綠地的建議案》及蘭州市規劃國土資源局今年6月就蘭州市人大十三屆四次會議《關於保留中匈友好大廈門前南關綠地的議案》作出的答覆文件,其態度是一致的,均希望將蘭州南關21號地建成公共綠地,以提升城市形象。在記者採訪中,不少人士表達他們的看法,紛紛為填平「黑洞」、保留南關綠地「支招」:——有政協委員建議,政府應嚴懲徵地不建、惡意炒作的「開發行為」,堅決制止和打擊皮包公司徵地之後轉賣發財的夢想。建議按當時的出讓價格,算足利息後,政府出資收購回來。
——有商界老闆建議,可以適當「變通」,給開發者在蘭州新城三灘地區劃撥補償一塊土地,讓其開發蓋樓。這位老闆還說,在許多發達城市越是旺市中心的交匯處,政府前期規劃時越重視預留出空地建設廣場,甚至已經建起來的高樓要平復以修建大型廣場綠地。如果蘭州忽視長遠規劃,那將來豈不是要留下無窮後患﹖
——有普通百姓獻策,號召蘭州300多萬人口,人人捐款,用這筆錢委託政府參加競標,換回6000平方米的永久綠色。——還有人提出,如果南關綠地非被拍賣不可,那麼拍賣後,政府可出面協調,儘量讓賣主不建高樓,而是發展地下商業,修建地下商城、停車場,地面上仍然建成綠地花園。記者在與各界人士交流的過程中深深感到,他們更多的還是將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希望政府出面利用行政力量幹預此事。為此,幾位商界名流建議市政府把解決南關什字21號地放到貫徹「十六大」和「三個代表」精神的高度來對待。他們說,人大代表這麼呼籲,人民群眾這麼呼籲,企業界這麼呼籲,為什麼代表著蘭州人民最大利益的事情,非得通過法庭﹖難道「打官司」才是惟一的途徑嗎﹖蘭州南關21號地最終將被給予何種命運﹖直到目前,拍賣公司還未正式公布拍賣的日期。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蘭州市民和媒體依然在為這塊綠地的保留而呼籲、奔波。然而,這塊地的生死,至今依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變數,給蘭州城蒙上了一層抹不去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