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時。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清明祭掃方式註定是不一樣的。蘭州市殯儀館倡導網絡、居家祭祀,多措並舉,全面推出「雲祭祀」「代祭掃」等服務。隨著清明節臨近,越來越多的市民已加入到「雲祭祀」「代祭掃」的行列中來,踐行綠色、安全、文明的祭祀方式和理念,變化的是祭掃形式,不變的是無限追思。
「雲祭祀」在雲端共同緬懷逝者
3月18日,蘭州市殯儀館發布通告,暫停該館和所屬5家公墓現場祭掃。為滿足廣大市民祭祀需求,蘭州市殯儀館在其微信公眾號「蘭殯之窗」上推出免費「雲祭祀」服務。
「雲祭祀」是如何申請並使用的呢?據蘭州市殯儀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市民群眾關注「蘭殯之窗」後,可以為逝去的親友免費創建一個永久留存的緬懷紀念館。通過實名登錄進入網上祭奠服務界面,選擇創建單人或雙人紀念館,填寫相關信息;創建成功後選擇「前往祭掃」選項,進入祭掃空間,可選擇編輯逝者生平、獻禮以及親友追思留言等。此外,點擊分享按鈕,可向其他親人好友分享祭掃空間,共同緬懷逝者。
「以前每年清明節,我們全家都會前往殯儀館祭祀已經去世的父母。但今年情況特殊,之前還琢磨今年該怎麼祭祀。」市民陳先生說,在得知蘭州市殯儀館推出「雲祭祀」服務後,他馬上為父母註冊創建了紀念館,還上傳了照片、祭文等。
3月28日上午,陳先生和家人打開紀念館頁面,然後上香、獻花、鞠躬,流程和現場祭祀一模一樣。「『雲祭祀』和現場祭祀沒有區別,無論哪種形式,最重要的是一顆『心』。」陳先生感慨地說。與此同時,陳先生還將紀念館分享給了妹妹和弟弟,讓他們也可以通過雲端祭祀父母。
「代祭掃」隔山隔水不隔情
除了「雲祭祀」,蘭州市殯儀館所屬龍鳳園等公墓還推出了「代祭掃」服務。所謂「代祭掃」就是市民群眾委託公墓祭奠親人,公墓工作人員提供擦拭墓碑、鞠躬行禮、敬獻鮮花等服務,並把服務過程通過照片反饋給市民群眾。
以龍鳳園為例,代祭用戶只需通過蘭州龍鳳園微信公眾號提交「代祭掃」信息,後臺工作人員進行整理並按代祭用戶需要進行分類,再與公墓管理系統進行核對,確保信息準確無誤後,公墓代祭工作人員會安排代祭時間並通知用戶。
整個「代祭掃」過程也十分規範。代祭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到達墓區,擦拭墓碑、敬獻鮮花和愛心寄語卡後,由代祭人告知逝者:我是墓園代祭人,後面三位是和我一起祭掃的同事。因特殊情況由我們替您的家人來看望您。隨後,全體三鞠躬。與此同時,拍照人員在每個環節進行拍照,最少拍三張照片,確保後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反饋給代祭用戶查看。完成代祭儀式後,工作人員把完整的代祭儀式整理存檔,方便代祭用戶查閱。
張先生在深圳定居多年,每年清明節前都會回到蘭州,前往龍鳳園公墓為父母祭祀。今年因為受疫情,如何為父母祭祀讓他犯了愁。「通過龍鳳園微信公眾號了解到『代祭掃』服務,我馬上提交了申請,上周日公墓已經安排『代祭掃』了。」張先生說,「看到工作人員發來的照片,我很感慨,彌補今年清明期間無法趕回蘭州祭拜父母的遺憾,疫情關不住思念,距離也隔不斷親情。」
借力「網際網路+」網上祭祀逐漸興起
其實,無論「雲祭祀」還是「代祭掃」不僅是非常時期的應急之舉,也是「網際網路+」時代的一種新的祭掃方式。
蘭州市殯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清明節臨近,越來越多的市民已加入到「雲祭祀」「代祭掃」的行列中來。祭祀本身表達的是緬懷與哀思,網上祭祀既避免了人員聚集保證了防控安全,又讓網絡與文明融合,滿足了人們緬懷追思的需求。雖然改變了傳統形式,但骨子裡的精神仍保持不變。
「只要心中留有對親人的眷戀,無論是現場祭祀還是網上祭祀,無論是一捧鮮花、幾杯薄酒還是幾行詩句、遙寄哀思,都是最好的紀念。」陳先生坦言,「而且抗疫、祭祀兩不誤,我們在緬懷親人的同時,不忘對自我及他人的保護,也算是用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