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的理髮店常常爆滿。
節前理髮除了為新年有個好的精神面貌之外,更是為了
保護自己的舅舅。
因為,北方很多地區都流傳著「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頭髮,舅舅,聽上去真是風馬牛不相及,這種說法是怎麼來的呢?
戳視頻,視知TV告訴你答案。
· 溫馨提示 ·
沒有Wi-Fi的同學可以移步下方觀看文字版。
這裡是文字版
有說法認為,「正月剃頭死舅舅」來自滿清的
一道剃髮令。
過去漢人是把頭髮盤起來的,到了清朝,統治者嚴令漢人學滿人把頭髮剃成「Q」狀,表示對滿清的歸順,還宣稱「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樣的命令對明朝遺民來說是一種的侮辱,於是就激起了反抗。
頭髮作為人毛髮中的一種,有很重要的意,後臺回復「頭髮」,一篇文章告訴你學校為什麼會限制學生的髮型。
後來,隨著滿漢的融合,「Q」狀髮型也就被保留了下來。
● 1900年前後舊金山Chinatown的中國人
但是舊國情節卻是很難消解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版《掖縣誌》裡寫道:「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遍,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研既久,遂誤作『死舅』。」
所以「正月理髮死舅舅」並不是舅舅真的會因為你在正月理髮而死,而是在清代生活的漢族人把正月不理髮當作
思念舊國的一種方式。
但久而久之,「思舊」也就誤傳成了「死舅」。
民間也有一些其他版本的故事:
一個貧窮的剃頭匠每年正月都給舅舅剃頭,算作是給他的禮物,後來舅舅去世,他看著剃頭挑子十分思念舅舅,就有了「正月剃頭思舅舅」的說法,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死舅舅」。
當然這些說法都只是傳說,沒有確定的依據。
不過正月不剃頭的說法發生在清代是比較有可能的,因為在清代以前,漢族人除了僧侶一般不剃頭。
● 明代 江舜夫像
歷史上經常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一個習俗因某種原因而產生,後來社會變遷,習俗還留存著,原因卻早已湮沒,於是人們要再尋找一個理由,有時候找不到,只能靠民間傳說或者
再造歷史。
不管原因到底是啥,「正月不剃頭」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好處是你有了一個挾持舅舅要紅包的好理由。
視知TV有小程序啦
↓↓↓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