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喜歡那些能說會道,八面玲瓏的人,雖然心裡都知道應該拉開距離,卻還是忍不住想要去靠近,全因真正會說話的人,皆懂這三句話的真諦,難怪八面玲瓏,事事順遂:
你說什麼話,就是什麼樣的人
西漢揚雄在《法言》中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蔡康永有句話說得好: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佛家講因果報應,你的果報,都由你的嘴起。佛經常勸人「言辭要柔軟」,說話不要太直,更不要戳人痛處。
戰國時期,晉國沒落後便有智、韓、趙、魏最為強大,其中尤以智伯為最。智伯野心極大,準備以晉侯之命向韓趙魏三家各索要百裡之地,聲稱防禦外敵,誰不給便以此藉口先行吞併。
韓虎率先答應智伯他的要求,誰知兩人相會時智伯拿出一副「卞莊刺三虎」的畫給韓虎觀看,並說道:「我翻閱歷史,齊國有高虎,鄭國有罕虎,加上你就是三虎了」。
智伯的意思傻子都想得出來,何況是一家之主,韓虎的家臣為助攻出頭,卻被勢大欺人的智伯嘲笑,後來智伯的家臣也勸他這樣對過不尊重對方,可智伯趾高氣昂的說要學那卞莊一舉刺死三虎,他也因此埋下了滅亡的導火線。
最後的結果大家當然都知道,韓虎和魏駒在和智伯共同討伐趙無恤最後時刻反水,三家滅掉了智伯後趕走晉侯,三家分晉。
要知道,因果不虛。口業之因,必受口業之報。挖苦嘲笑,給別人難堪的,果報都會來到自己身上。
宗薩仁波切說過:大多數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的人,只是不願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而已,懂得換位思考的人,很少出口傷人,因為他們懂得別人的為難。
如果身邊總有入以中傷我們來滿足他們的口舌,一定要趁早遠離,因為他們不只是有一張刻薄的嘴巴,更關鍵的是,有一顆刻薄的內心!
會說話的人,一生都有好福氣
《無量壽經》開篇即是: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人的命運好壞,全在嘴上。說人是非,只會蒙蔽自己的內心。要知道:說人者,人恆說之。
佛陀也曾告誡弟子:你們應當守住口業,因為口業果報嚴重,造囗業的過患比猛火還要可怕。謹言慎行,才能免去口舌之災,遠離是非困擾。口業清淨,才能積德享福,一生都有好運氣。
智伯跟韓虎見過面之後,便派人去魏恆子駒那邊要地,魏駒好歹是一家之主,怎麼可能會心甘情願的上交自己祖輩得到的榮耀,於是猶豫不前,非常為難。
魏駒的謀士任章勸他:「他既然要地就給他,失地者會害怕恐懼,得地者必驕傲自大,驕傲就會輕敵,恐懼就能團結一心,以團結之眾對付輕敵之人,智氏的滅亡指日可待。」
魏駒聽見後連連稱秒,於是好好的款待了前來要地的使者,並對來人說道:「智伯為了晉國的事情日夜操勞,我只當奉命!」智伯知道後非常開心。
《吉祥經》: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說善語,存善心,才能積累福報,迎來好運。不揭人短,不言人私。存好心,說好話,才能召來福報。
你的嘴,就是你的風水
《戰爭與和平》裡有句名言:「禍從口出,我的嘴巴就是我的敵人。真正給自己引來災禍的,不一定是旁人,也許就是自己的那張嘴巴。
智伯先後找韓、魏兩家要地成功後,便再次派出使者來到趙地,並向其索要土地,誰知趙襄子無恤性格剛烈,仍是忘不了智家跟趙家的舊仇。
趙襄子於是對使者大吼:「土地是前輩所傳,我怎能放棄,韓、魏放棄是他們的事情,我不會一次來獻媚智氏。」
使者將趙襄子的話帶回,智伯聽後大怒,於是集結自家所有家兵,並邀請韓、魏兩家共同出兵討伐趙地,承諾得到土地後分別趙境。趙地因為趙襄子的一番話,遭受到了大難,更是差點點被滅。
命不好,先別急著怨天尤人,最該反省的,其實是嘴。所以命好不好,看嘴!嘴下留情,美好總會如約而至。
《法句經》裡說: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口出惡言,就像斧在口中,傷人傷己人的命好不好,全看你的嘴。嘴巴好,福報常積多富貴;嘴巴不好,再大的福氣都會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