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遇到不順,可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佛法講究出世,為何也來談生活呢?其實,這是對佛法的誤解,因為佛法既有世間的事相,更有出世間的智慧。「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學佛人所要做的,就是以出世間的智慧,去體察世間的事相。通俗來講,就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再者,佛說法只唯一佛乘,但依眾生根基高低之別,又施設人、天、聲聞、緣覺、佛五乘教法。本師釋迦佛成道之前,也與眾生一樣,本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凡人。正是作為普通人,目睹了世間的生老病死等諸多苦難,才發心求解脫,最終悟道成佛。換言之,佛法實際也是一種活法,生活中的不順,會讓我們對佛法有更深的領悟,從而增長出離心。假如生活遇到不順,心中默念下文中的三句話,好運自然會隨緣而來。
第一句,福自我求,命自我立。
何為佛,佛者,覺也。「覺」又有三方面的含義,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學佛要有內省自查的能力,佛家所講的愚痴人,並非智力有障礙,而是不能自知。實際上,對自己一無所知的人,就如同一枚木頭做成的棋子,只能任由他人擺布。遇到不順時,也只會怨天尤人,或者寄希望於外界,進而演化出求籤問卜等迷信行為。
佛言,心、佛以及眾生,三者無差無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可證得。掌握你命運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遇到不順時,切記「福自我求,命自我立」。譬如,工作中你爭取某個職務,那你應該對自身有完全的把握,自己身上應該增加、減少什麼,沒有人能比你更了解自己。
第二句,謙和含容,不嗔不惱。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是因,如是果,世間萬有,都無法出離因果。也就是說,順遂有其因果,不順也有其因果,生活中日常的一切言行舉止,都有它的因果。自種善因,自得善果,自種惡因,自得惡果。不順並非他人強加,而是自身的惡行感召而來。
佛家把一切惡行的根源,歸咎為貪、嗔、痴三毒,《佛遺教經》又講「劫功德賊,無過嗔恚」。因為,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由嗔恚而生的惡口、怨恨、爭鬥,都會招感各種不順。其中,又以惡口最為嚴重,口為福禍之門,言語不帶刀,卻能刺入對方的內心。假如生活中遇到不順,比如親朋不親附,常與人起紛爭,甚至過去非常要好的朋友,如今也反目成仇,就要多多反思自己的內心,看有無嗔恚在起現行。有心的人可能會發現,生活中越是有成就者,往往越是待人謙和,言辭也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絕不會動輒『甩臉子』。
第三句,放下執著,萬般自在。
佛經中有句話,在佛子中可謂人盡皆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佛家把世間萬物稱為法,所謂「有為法」,就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法,緣起性空,並不實有。我們常勸他人看破、放下,一旦不順真的來到自己面前,也許自己早就把微妙的佛理忘得一乾二淨了。
人生春風得意時,想必沒人會覺得不自在,但身處逆境時,真能泰然處之者,又能有幾人?為人處世,拿得起是勇氣,真能放下,才是處世之真諦。人生的順遂,也是諸多因緣和合的產物,除了實力、努力,有時運氣也很重要。故而,自己能力比別人強,但是別人成就高過自己,不要覺得忿忿不平,可能只是自己的機緣暫未成熟。在因地上努力,果地上隨緣,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不去執著結果,心一天比一天踏實,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這才是真正萬般自在。
一切法由心想生,遇到不順時,多在心中默念這三句話,心念一轉,境界也會隨之轉變。希望大眾謹遵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