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這一句話,功德無量!

2021-01-11 明月天心

佛教信仰對我國影響很深,不論是否真心皈依佛門,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菩薩紀念日,寺院裡總是香火鼎盛、香客不斷。人們都喜歡拜佛菩薩,佛菩薩慈悲,希望自己能得佛菩薩庇佑、加持,得到利益。求佛菩薩真的有用嗎?經云: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其實信仰不必拘泥於形式,真正想要與佛菩薩感應道交,不應是向外求,而應是向內修,修心法。

只要心中有福,則不用去寺院,處處都是靈山。心中有慈悲,則佛菩薩時時刻刻都在。什麼樣的人離佛最遠?不是你信佛的人,而是「口念觀音心不善」的人。可以不信佛,但心中要有善,要有好的德行。世人皆喜歡求佛,其實有求皆苦,福報不是求來的,真正信佛,應當是像佛菩薩那樣慈悲利他、心存大愛。而世人大多數都是為了自己,滿足自身的私慾,所以願望總是難以實現。

我們到寺院拜佛,不應帶著功利心向佛菩薩索求,到寺院禮佛帶著一顆心就夠了,那就是菩提心。何謂「菩提心」?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菩薩之所以為世人所敬仰,是因為他心中總是想著眾生,幫助眾生拔離痛苦,利他無我。菩薩是眾生的菩薩,照亮每一個眾生晦暗的心。我們拜佛菩薩,更要以實際行動踐行菩薩道。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句話,功德無量!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它體現的是菩薩的一種廣大無私的慈悲心量。菩薩慈悲不生分別,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條件,待一切眾生平等,即使是無緣的眾生,也會大發慈悲心予以救助,即「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只要眾生有所求,即「無剎不現身」。「同體大悲」指菩薩將眾生看作與自己是一體的,將他人的苦難視為自己的苦難,而生拔苦予樂之大悲心。慈悲者,拔除苦痛、給予安樂。

現在世人的痛苦、煩惱、業障其實都是心量太小導致的,因為有太多的「我執」,總是執著於自己的那點私利,和自己較勁、和別人較真,生「貪、嗔、痴、慢、疑」五毒,造業起惑、業障不斷。這都是內心沒有慈悲的表現,心有慈悲的人眼裡看不到別人的是非,都是自己的過錯。

有句話叫「佛眼看眾生,眾生都是佛;魔眼看眾生,眾生都是魔」,我們看他人慈悲,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慈悲;我們看他人邪惡,是因為我們心中邪惡。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人,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慈悲心去化解一切戾氣,你把自己修好了,自然感召來善緣。

我們拜佛菩薩,其實是在拜自己,拜自己的心。拜佛不是為了求保佑,而是一種對佛菩薩真誠的恭敬和皈依,願意向佛菩薩學習,做一個慈悲喜舍的善良之人。「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你心中有善,就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也是自身最好的風水。信佛學佛的人更應有勇猛精進的心,有大的發心和願力,自利利他,多去利益他人,行善布施,給人方便、給人法喜,這才是大功德。

誰也保佑不了自己,所謂「萬般皆苦,只可自渡」,修行是一種自我救贖,修得一顆慈悲心,你就是你自己的佛菩薩。很喜歡佛門裡的這句話: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願你保持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光走出黑暗;願你保持慈悲,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借著你的善良走出迷茫。願你成為別人心中的一道光,別人心中的「佛菩薩」,照亮他人,也成就自己。

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大眾福慧增長、諸事順遂。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拜佛求籤」時,嘴裡默念這2句話,往往更有「上上籤」
    導語為什麼有一些人去拜佛燒香?求籤的時候很容易抽到上籤,而有一些人拜佛卻沒有辦法感應到佛菩薩呢?其實這就與我們求求籤拜佛時,嘴裡默念的話有關係,如果我們拜佛求籤的時候,嘴裡默念這兩句話,就比較容易感應到佛菩薩得到上上籤。拜佛燒香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為自己的家人祈福長壽、健康無病無災,這些是一些有用的。
  • 佛教:念「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功德無量!
    據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早在過去無量劫因地修行的時候就已經圓滿佛果,號「正法明如來」,後來因菩薩慈悲受苦眾生,寧願降格為菩薩,倒駕慈航、普渡眾生。觀世音菩薩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有著極深的淵源。阿彌陀佛曾救助過觀世音菩薩,是菩薩的老師,同時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是阿彌陀佛的一生補處菩薩,與其右脅侍「大勢至菩薩」一起合稱「西方三聖」。
  • 燒香拜佛時,這三尊菩薩一定要拜,功德無量,福報自來!
    有的人,則喜歡到寺院中燒香拜佛,與菩薩「訴說」自己的心事。很多人不了解佛教,只聽說寺院中的菩薩很靈驗,自己也想試一試。並且,寺院中屬於清淨地,去那裡散一散心,也很不錯。於是,很多人懷著不同的目的,到寺院中燒香拜佛。可是進了寺院之後,有的人看著滿寺院的佛像,不知道該拜哪一尊。作為普通人來說,「無事不登三寶殿」,如果你有了不同的心事,可以拜不同的菩薩。
  • 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功德無量!
    其實,菩薩並沒有性別之分,佛法未傳入中國時,在印度佛教的造像上多為男性形象,傳入中國後,因其慈悲善良平和的特性更符合女性,為了更方便渡化眾生,佛教在造像上逐漸將其漢化成女性形象。觀音菩薩的美是由內而外自帶的莊嚴穩重與博愛的氣質,是任何外在的濃妝豔抹所難以企及的。佛教裡認為,一個人最好的相貌是修成菩薩相。如何修持?內修、修心,「相由心生」,一個人內心是什麼樣的,他的面相就會怎麼樣。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三句話,福報無量!
    正所謂「家家彌勒佛,戶戶觀世音」,自佛教傳入中國,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悲憫精神和美名就深深刻入百姓心中,成為人們心中的敬仰。我們最常見到的觀音菩薩造像往往是菩薩一手持淨瓶,一手持楊枝播灑甘露,象徵播灑清涼於人世間,解救眾生脫離危難。
  • 拜佛菩薩時,牢記三個字,福報不請自來!
    有些人聽說觀音菩薩聞聲救苦,便經常跑到菩薩面前訴苦,可事實上真正能解決痛苦的人,還是少數的,如果你在拜菩薩的時候,可以在心中牢記或是默念這三個字,也許好運就會不請自來。去寺廟拜觀音菩薩,若能牢記這三個字,並且依教奉行,拜佛菩薩如願以償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 拜觀音菩薩時,心裡默念這三句話,菩薩自然保佑
    每當人們遇到倒黴的事情或不順時,都會去寺廟拜一拜觀音菩薩,經常拜菩薩的人,還是覺得生活一點變化都沒有,拜了觀音菩薩後,還是諸事不順,有些時候想起來,還不如不拜。其實,我們在拜菩薩時,千萬不要開口就求菩薩保佑自己升官發財,也不要盲目去求平安、求財富、求健康等等。「拜菩薩時,不要盲目燒香磕頭,要在心中默念三句話,這樣菩薩自然保佑你。」
  • 拜「觀世音菩薩」,心中默念這2個字,增福無量!
    提起「觀世音菩薩」,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著名的道場在浙江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佛教菩薩名,為梵文的意譯,亦譯作「光世音」,新譯「觀自在」「觀世自在」,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多伊溼伐羅」。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
  •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
    佛教: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你知道怎樣擺放供果嗎?牢記這兩字,福德滿滿,功德無量!佛前供奉瓜果,這是很多學佛之人,或者是芸芸眾生燒香拜佛時經常會做的事情。這種時候,很多人都會精心準備一些新鮮的水果,懷著一份小心和恭敬。
  • 去寺廟燒香拜佛,這三種行為,對「佛菩薩」不敬!
    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三種行為,會對佛菩薩不敬。去寺廟燒香拜佛時,禁忌太多,經常有人說,去寺廟拜佛時,不能拍照、女性生理期不能拜佛、燒香時不能右手上香,這些行為都會對佛菩薩不恭敬。其實很多禁忌,並不是佛教的禁忌,在佛教當中,並沒有那麼多的禁忌,你去寺廟燒多少高香,並不是佛菩薩保佑你的原因。
  • 去寺廟拜佛時,這四尊菩薩一定要拜,好運自然來!
    寺廟裡的佛菩薩,有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很多人去寺廟拜佛時,見到各種各樣的佛菩薩,都不知該如何選擇,到底應該拜哪一尊菩薩?如果你也不知道應該拜哪一尊佛菩薩,去寺廟拜佛時,可以拜一拜這四尊菩薩,這四尊菩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經常拜這四尊菩薩,好運不請自來。
  • 去寺廟拜觀音菩薩時,默念這三點,好運不請自來
    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民間廣泛熟知和信仰的當屬觀音菩薩。佛教認為,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化身,也是與眾生最有緣的菩薩。生活中,大家前去寺廟拜觀音菩薩,無非是遇到了難事,希望菩薩幫助渡過難關,或是想祈福庇佑,祈求全家幸福安康。
  • 88歲老僧說:拜菩薩時,心裡默念3句話,菩薩自會保佑!
    我最近經常遇到倒黴的事,煩心的事,工作不順心,生活也不順心,所以我想到了佛菩薩,我跑到了普陀山,來到觀音菩薩面前,求菩薩保佑自己。普陀山一位老僧走到我的面前,老僧對我說,他今年已經88歲了,現在身體還很好,很少求菩薩保佑。老僧說他的運氣一直都很好,很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
  • 去寺廟拜佛時出現這2種「念頭」,不用拜佛,佛菩薩也保佑你!
    寺廟裡的佛菩薩,為什麼總是不保佑自己?自己也經常去寺廟燒香拜佛,為什麼佛菩薩好像無動於衷?求菩薩辦的事一件也沒有辦成。這是很多人心中的困惑,為什麼自己虔誠拜佛,卻沒有好運降臨,而有些人從來都不拜佛,卻能事事順心,到底是什麼原因?
  • 佛教:佛前供水,牢記這兩個字,功德無量!
    許多信眾都有到寺院燒香拜佛做供養的習慣,佛前供養,法緣殊勝、功德無量。佛門裡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香、供樂等等供養方式,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每種供養都不是為了和佛菩薩做「交易」而做給佛菩薩看的,佛菩薩不缺世人的任何物質供養,佛菩薩更不會以此區別對待眾生。
  • 燒香拜佛,求菩薩該怎麼辦?老和尚坦言:這是好的辦法
    介紹我相信很多人去寺廟或在家裡祭祀時,都不知道是拜佛還是拜菩薩,他們也不知道兩者之間的關係,所以很多人在拜佛時會感到困惑,因為他們不明白佛教文化。事實上絕大多數拜佛、拜佛的人對這些東西不是很清楚,所以很多時候想拜佛的時候,往往害怕自己拜錯了,得罪了佛,這會導致許多人在拜佛時產生恐懼,這會導致心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最終佛不會保護你。
  • 佛教:擺放供果時,牢記這3點,功德無量!
    佛教裡,供養主要有供花、供果、供水、供燈、供樂、供香等形式。其實,佛菩薩並不缺世人任何外在的供養,是我們這些眾生需要通過這些善巧方便法幫助自己消業積福,所以看似供養是在利益佛菩薩,實際上最終是為了我們自身的修行、自身的解脫。無論我們在佛前供養什麼,都不要炫耀功德,不要走形式,不要帶著功利心來求佛。佛教講究的是因果,而不是什麼世俗交易。
  • 燒香拜佛時,這兩件事不要做,容易招來禍端!
    逢年過節,初一十五,很多人都有去寺廟燒香拜佛的習慣,我們在去寺廟拜佛時,這兩件事一定要注意,不可觸碰,否則容易招災惹禍。如果真要找出拜佛時的禁忌,確實可以找到兩點,這兩點一定要注意,也只有這兩點,才是我們在拜佛時,最大的禁忌,也是萬萬不能觸犯的。第一件事、一邊拜佛,一邊作惡。
  • 佛教:虛空藏菩薩,利樂眾生;普賢菩薩,純一妙善,備具眾德
    佛教之中的人物眾多,大家求神拜佛的時候往往只知道拜的是誰,卻忽視了其歷史意義跟功德,這樣的行為豈不和掩耳盜鈴一般,又怎會得到保佑?所以說禮佛之前還是應該對其有一定的認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表示福、智二藏無量,等如虛空,廣大無邊之意。又作「虛空孕」、「虛空庫」、「虛空光」等,佛教八大菩薩之一。
  • 拜觀音菩薩時,注意這一點,會越來越幸運!
    其實,我心中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我也是一個佛教信徒,有空或者遇到不順的事情,都回去普陀山參拜觀音菩薩,希望因此能夠改變自己的現狀。但是,事情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發展,我的現狀一直沒有改變,那段時間,我也對世間到底有沒有觀音菩薩產生了懷疑,直到有一次去普陀山參拜時遇到了一個年過半百的老僧,他告訴我,參拜觀音菩薩時,一定不能急著燒香磕頭,這其中是有很多規矩的,如果沒有做對,菩薩是聽不到你的祈禱的。老僧告訴我,在參拜觀音菩薩的時候,心中一定要默念這三句話,第一句:「此後諸惡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