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愛國家、衝在抗疫一線的張四梅家庭,帶頭移風易俗樹新風、厲行節約立家風的田家雲家庭,為4000多對農村留守老人拍攝婚紗照的辰谿縣婦聯……12月31日,全國婦聯召開第十二屆全國五好家庭暨家庭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電視電話會議。
▲湖南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姜欣(中)與部分參與代表合影
湖南省婦聯主席姜欣、副主席方瓊,省教育廳、省文明辦、省民政廳、省關工委、省直婦工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全國五好家庭、全國最美家庭、全國家庭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以及基層婦聯幹部代表共40餘人在長沙分會場參加會議。
全國電話電視會議後,姜欣對在座代表當選全國先進表示了祝賀,更激勵大家不僅要建設好小家,更要成為標杆,參與支持家長學校建設、「把愛帶回家」寒假兒童關愛服務「四送」等工作,以實際行動感染帶動千千萬萬的家庭成為最美家庭、五好家庭。
有哪些家庭獲得榮譽?
跟湘妹子一起看看吧!
湖南省當選第十二屆
全國五好家庭名單(32戶)湘西部分
29.秦長志家庭 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石家衝街道榮昌坪社區
30.田家雲家庭 湘西自治州保靖縣遷陵鎮龍溪坪村
湖南省被揭曉為2020年第二批
全國最美家庭名單(33戶)湘西部分
28.李小紅家庭 湘西自治州永順縣靈溪鎮城中社區
29.楊五雲家庭 湘西自治州鳳凰縣沱江鎮長坪村
湖南省當選
全國家庭工作先進個人名單(6人)湘西部分
(按姓氏筆畫排序)
楊菊珍 湘西自治州鳳凰縣筸子坪鎮漁洞村婦聯主席
五個家庭先進優秀事跡:
1.秦長志家庭:平凡中守望彩虹
警察,在風雨兼程的守護著萬家燈火,也有自己的小家需要一盞燭光。秦長志和張琳,一對警察夫妻,組成了一個很普通的家庭,少不了柴米油鹽。但是也很不普通,他們是全州公安民警的榜樣。太多的民警熟悉這個家庭,都打心眼兒裡為這夫妻倆「點讚」。
抗擊疫情逆風而上,盡顯忠誠和信仰
今年1月23號,秦長志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返崗命令,也就是大年三十那天早上,他來不及吃年飯,在母親和愛人依依不捨的眼神中離開家,開車100多公裡,趕到州公安局,在辦公室一呆就是30多天,累了睡沙發、餓了吃盒飯。秦長志優化調度流程、拓寬研判思路、創新數據模型,帶領團隊出色的完成了疫情風險人員管控工作。3月20日,公安部將秦長志評為全國情報指揮抗疫之星,號召全國公安民警向他學習。全國公安系統同批獲評人員共6名。妻子張琳在服務全局的警務工作中,忙而不亂,規範有序,表現優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慢慢推著輪椅,願時光為此刻停留
秦長志的父親心衰、腎衰多年,夫妻倆悉心照顧。2017年春節,父親病情加重。夫妻倆送父親到湘雅醫院做了透析管安裝手術。父親的心願是到頭看看毛主席的雕像。手術成功後,那天傍晚,秦長志和妻子借來輪椅,推著父親,聊著毛主席的詩詞和輝煌經歷,漫遊頭。毛主席是父親一生敬重的領袖,父親面對著毛主席的雕像,靜靜的坐在輪椅上,很久。冬天的風,吹了一路,卻不覺得冷。2019年9月,父親去世,秦長志經常想起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秦長志夫妻也真誠的把鄰居家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情來辦,幫困救急,用實際行動為和諧社會的建立貢獻一份力量。
經歷過風雨,一定能看見彩虹
去年全國招40個空軍女飛行員,競爭十分慘烈,女兒秦菁報名之後南徵北戰,十萬裡挑一,被選上了。到空軍航空大學讀了一個月,女兒認為這個學校不適合她,想退學重來。雖然很難過,但夫妻倆還是尊重孩子的決定,鼓勵女兒:「面對困難和壓力,一直保持進取的姿態,永遠與挫折戰鬥,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今年女兒秦菁再次高考,以理科超出一本70多分的成績被中南民族大學錄取。
注重勤儉節約,從細處夯實家庭品質
成由勤儉敗由奢。夫妻倆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愛惜公物,從不亂花一分錢。家裡面的每樣東西能修複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在家裡做到隨手關燈,順手斷水。女兒的作業本要求寫滿才能換新的,每本有剩餘的,都裝訂在一起作為草稿本。夫妻倆保持家庭環境清潔,定期將家裡閒置的衣服清理出來,放到單位門口的回收櫃裡,並且從垃圾分類投放等小事做起,自覺維護居住區的公共衛生和公共利益。
十八年風風雨雨,夫妻倆相親相愛。工作上,夫妻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生活中,夫妻倆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熱心助人,鄰裡和睦。他們用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營造著相濡以沫的溫暖。
編輯:伊人
2.田家雲家庭:移風易俗樹新風,厲行節約立家風
2018年臘月29日,湘西自治州保靖縣遷陵鎮龍溪坪村村主任田家雲90歲母親去世,田家雲在龍溪坪微信群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家母一生勤儉節約,辛勞持家,舍己樂施,慈善博愛,於2018年臘月29日因病去世,全家哀泣跪拜,而無以為報,現經兄弟姐妹商議,為遵母訓。以報母恩,決定喪事簡辦,不收禮金,包括禮炮、花圈等物。」
90歲老人去世,按當地風俗算是「喜喪」一般都會大操大辦,而逝者的兒子,田家雲卻帶頭破舊立新,喪事從簡,不收禮金,在他看來,農村婚喪娶嫁大操大辦,實屬浪費,也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大家都為田家雲帶頭破舊立新,移風易俗的真實動機,為他事事為民著想的品德點讚,一村民隨即寫打油詩一首,發在龍溪坪村微信群裡:「我村有個田家雲,母親仙逝不收情,湘西保靖第一個,破舊立新帶頭人,家雲本是好領導,文明葬禮做得到,移風易俗就是好,榜樣力量大無邊。」
在農村,每年過春節,小孩子有給長輩拜年要紅包的風俗,而田家雲對自己的孩子卻要求,每年給本寨長輩拜年時,60歲以上的不能收紅包,要給80歲以上的老人20至100元不等的紅包,教育孩子從小尊老愛幼,樂善好施,經常對他們說:「立志先立德,做事先做人,要把中華文明,中國禮節更加完美,由物質上的禮尚往來轉變成思想上的高尚行為。」
田家雲對自己的孩子如此要求,對侄子外甥也一樣。2009年,田家雲一外甥女訂婚,按當地習俗,女子訂婚要給長輩酒、肉、煙、糖品之類的禮物,舅舅、叔叔、爺爺、外公等長輩還必須送豬腿。而田家雲卻說我們什麼都不要送,也不要給其他長輩送,給幾個年齡大的長輩必須送,而且不能以遠親近親而論,只看年齡。並且要求不收長輩的打發錢,反而要求給長輩三到伍佰的敬老紅包,後來經過商議,給其中的三位老人送了豬腿及錢物,這件事也引來了許多親朋友鄰的稱讚。
田家雲帶領村民一起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在平時的工作中,田家雲認真勤勉,當選村主任至今,他深知全村廣大黨員群眾對自己的信任和支持,更感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和壓力之重。在他的帶領下,村幹部們齊心協力,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人生道路上優美的旋律。
編輯:伊人
3.李小紅家庭:讓好家風成為一種正能量
李小紅全家樂觀向上、互敬互愛、任勞任怨,用最真誠的方式攜手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用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主動請纓扶貧
作為縣房地產管理局一名基層工會主席,李小紅每年都在春節、三八婦女節、六一兒童節、重陽節期間開展走訪慰問工作,真正使幹部職工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懷。
此外,單位的扶貧村是顆砂鄉比溪村,該村人多田少,無產業支撐,十分貧窮落後,李小紅主動請纓朱村扶貧。作為扶貧隊中唯一的女同志,她克服家庭困難,與男同志一樣經常吃住在村裡,起早貪黑訪民情、察民意、解民憂。通過幾年的艱苦奮鬥,2016年該村通過省、州兩級檢查驗收合格,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實現了脫貧的目標。丈夫向昌龍同志在法院擔任一名法官,工作任務十分繁重,經常加班加點工作。夫妻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工作上不斷取得新成績。
弘揚家庭美德
李小紅的母親年過八旬,身患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嚴重疾病,她帶母親先後到長沙、吉首醫院檢查治療。母親回家後,李小紅與姐姐輪流照料護理,白天給其做飯、陪其說話,晚上端屎、接尿,照顧其休息,前後長達一年。丈夫向昌龍也經常抽時間看望、照顧嶽母。婆婆年過八旬,曾因胃病、胰腺炎住院治療,李小紅守候在身邊精心照料,熬湯送茶、梳頭洗澡等,不僅自己這樣做,她和丈夫還教育自己的女兒要孝順老人、尊敬長輩。
李小紅還是一位好嫂子,丈夫的妹妹曾不幸患上精神分裂症,發病期間喜怒無常,家人急得團團轉。為了給其治病,李小紅和丈夫多方籌措資金,並在銀行貸款1萬餘元,為了使其早日康復,還在醫院給其開小灶,以改善夥食、提高營養。由於及時醫療,其妹妹的病情終於治癒,並已正常上班。
成就一種大愛
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可李小紅一家卻把這種延伸到親朋鄰裡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種大愛。靈溪鎮居民彭忠良夫妻患尿毒症,但因家庭困難無錢治療,心灰意冷。李小紅知道後,與丈夫一道主動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倆堅強起來,樹立生活信心,充滿對生活的希望。夫妻倆發動親朋好友同學捐款2萬餘元,解決了彭忠良夫妻的燃眉之急,為社會注入了難能可貴的正能量。
編輯:艾柯
4.楊五雲家庭:不離不棄,用愛喚醒「植物人」妻子
楊五雲,從死神手中把交通意外重傷的妻子胡梅拉了回來,並通過將近兩年的精心照顧,使植物人妻子康復到如今的坐輪椅、口腔進食、笑、說話等。
2018年5月6日,楊五雲與妻子胡梅像往常一樣駕駛三輪車去往自家開設在村裡的生豬養殖場,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頭豬,2017年蓋起了三層的小洋樓,夫妻還養育了三個女兒,分別讀大學、高中、初中,通過夫妻二人勤懇努力,眼看著生活越來越越好,誰知禍從天降,夫妻二人在返回的途中,三輪車從坡上滾落,丈夫輕傷,妻子重傷,送往州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醫生勸告丈夫放棄治療,就算能夠挽回妻子的性命,救回來的也只能是植物人或者是傻子,丈夫沒有片刻猶豫,當場表明一定要救妻子,就算救回來的是植物人或是傻子也認了。在州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治療了68天,轉入普通病房治療28天後,花費了40多萬元醫療費,家中積蓄全部掏空,還欠了親朋好友大筆債務,妻子的命保住了,但也真如醫生所說,救回來的也只是植物人。
楊五雲把妻子帶回家中,從此開始了為期將近兩年的護理生活,通過食管從鼻腔導入流質食物餵養妻子,每隔兩個小時為妻子按摩翻身……直到2019年6月2日,妻子可以拔掉插了一年多的導食管,現在說話也越來越流暢了。
楊五雲一家也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但是要想改變自身現狀,還是要靠自己。2019年春天,楊五雲了解到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幹部的政策宣傳,他本來也是一個養殖能手,於是幹起了禽類養殖,這樣就可以在家照顧妻子,又能同時發展養殖業維持生計。在養殖場做工,他開拖拉機、三輪車、摩託車、抗飼料、打掃糞便、清理養殖場,很少能睡個安慰覺,但是他都將所有擔子默默的扛在肩上,對幫助過自己的人心懷感恩,他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生活,也會通過自己努力去回報別人。
2019年,楊五雲一家被評為湘西州「最美家庭」。
編輯:艾柯
5.楊菊珍:精心照護殘疾小叔,緊急培訓火線抗疫
52歲的楊菊珍,2007年起擔任村婦女主任,現任湘西鳳凰縣筸子坪鎮漁洞村婦聯主席。她既是婆家的「好媳婦」,又是村裡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的「守護神」。
精心照護殘疾小叔
俗話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楊菊珍婆家的小叔子自幼因腦膜炎導致智力低下,且伴有下肢殘疾,無法正常行走,常年需人照料,自楊菊珍結婚後,伺候公婆、照料小叔子便成了她日復一日的「功課」。
儘管是剛嫁過來的新媳婦,但心地善良的她像對親弟弟一樣無微不至地照料起小叔子的生活,梳頭洗臉、攙上扶下、一日三餐頓頓端到手裡。在她的照護下,小叔子雖生活不能自理,但他的臉總是乾淨的,衣服總是整潔的。在反應略顯愚鈍的小叔眼裡,但只要有人問「誰對你最好?」,他總會大聲說「嫂子」。
村民個個對她豎起大拇指,稱讚她為「最美媳婦」,公婆總會笑眯眯的回「與其說她是我們的兒媳,不如說菊珍是我家的女兒。」
做老人孩子守護神
「婦女、老人與兒童相對而言,屬於弱勢群體,婦聯部門應當仁不讓,要做婦女娘家貼心人,更要當老人孩子的守護神。」楊菊珍不僅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面對家庭與工作的雙肩重擔,她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帶頭落實「巾幗脫貧行動」,開展婦幫婦助——巾幗志願服務活動,當好推進「互助五興」基層治理促進家庭和諧、社會文明的排頭兵。除精心照顧家中「老小」外,她主動與其他老弱病殘戶結成互助小組,擔負起照料村內留守老人與兒童的重任,盡心看護久病在床需常年輸氧的獨居老人楊昌貴,為其買藥、洗衣、送飯;幫助五保老人龍吉昌秋收幹農活;為貧困戶李進、殘疾人李興剛等弱勢家庭刷鍋洗碗、清理灶臺、打掃房前屋後、清理院壩雜草;時常與張庭燕、田愛軍、龍志先三位重症精神殘疾戶「拉家常」了解思想動態,開導他們勇敢向前看,增強重振生活信心、面對困境的決心和毅力;組織成立「假期執委媽媽看護隊」,制止下河遊泳兒童,經常性深入留守兒童家中走訪,勸誡留守女孩提升自我保護安全意識,舉辦關心下一代主題宣講會,開展青少年暑期安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導留守兒童把對父母的思念化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爭做愛黨愛國愛家鄉愛勞動的新時代好少年。
與此同時,楊菊珍經常向村內婦女兒童開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及時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糾紛,漁洞村一組龔桂珍和田貴生夫婦倆常年在外打工,自去年以來因性格及家庭瑣事雙方吵吵鬧鬧,一度發展到鬧離婚的地步,經楊菊珍反覆數次入戶家訪,並分頭在電話中苦口婆心地悉心勸解雙方,讓各在一邊的兩夫妻終於打開心扉、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緊急「培訓」火線上崗抗「疫」
去年,80多歲的老母親7月因突發腦出血癱瘓在床,父親年老體弱時常住院生活不能自理,母親癱瘓後,在鎮裡當教師的大哥工作家裡兩頭跑,兄妹們都期望她能回去陪護。可處於脫貧攻堅關鍵期的楊菊珍,一直未回娘家探望。
臨近春節,遠在興隆場鎮病榻上的老母親在電話裡涕淚縱橫,望眼欲穿地盼著她能回家探親。可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面對村裡50多名自省外返鄉人員(涉漢2人),另有1名自江西返鄉有發熱症狀的艱巨防控任務時,她沒有絲毫猶豫,果斷地犧牲「小家」選擇了「大家」,楊菊珍迅速組織巾幗志願者,緊急「培訓」火線上崗,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一線抗疫「戰場」,從入戶排查、重點戶監測、廣播喊話、公共區域消毒、卡點值守,村頭巷尾隨處都是她忙碌的身影…為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發揮了「半邊天」主導作用。
楊菊珍的一言一行,正如她平時所講的那樣,「我是一名黨員,從我宣誓入黨的那天起,就已把自己交給了黨,時刻銘記犧牲個人服務群眾的初心,始終堅持要做一名不負組織培養、無愧群眾的婦女幹部」。
來源:湘妹子微信公眾號 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儘快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hy0743@foxmail.com
·END·
監製/角角
責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審核/尚欣 黃沙沙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