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王室,從1932年泰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以來,一直保持低調和神秘,很少與外界溝通。儘管泰國國王是國家元首以及軍隊最高總司令,但是長期以來由於大權旁落,其存在感一直很低。倒是2006年泰國發生政變後,國王的權力似乎得到了恢復。
歷史上,泰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國王的位置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動蕩。一位悲催的泰國國王的命運甚至影響到今天的泰國,這位國王名字叫阿南塔瑪希敦,被人們尊稱為拉瑪八世。
拉瑪八世國王阿南塔瑪希敦
這件事的起因還要從泰國的立憲革命說起。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在位期間,曾經在泰國(當時稱為暹羅)掀起一場社會政治的現代化改革,這場改革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泰國的命運,避免泰國慘遭西方國家的殖民。
拉瑪五世死後,拉瑪六世瓦棲拉兀繼續父親的改革之路。而受過維新啟蒙的泰國人此時開始蠢蠢欲動,對於國家變革的速度已經不耐煩了。1912年,一群軍官發動政變,試圖推翻拉瑪六世。政變雖然被鎮壓,但是拉瑪六世為了報復,終止了憲政改革。
朱拉隆功大帝,泰國一代明君
當然,改革之路既然已經開啟,就不會再走回頭路。拉瑪六世死後,他弟弟拉瑪七世巴差提樸即位。此時的泰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國庫入不敷出,財政岌岌可危,加上美國大蕭條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讓泰國也陷入困頓。
1932年,泰國爆發了立憲革命,拉瑪七世還算開明,知道自己已經控制不住局面,乾脆宣布同意成立君主立憲的國家,保留王室,將權力交給國會。三年之後,拉瑪七世選擇退位,將王位交給侄子阿南塔瑪希敦,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拉瑪八世。
拉瑪七世國王與王后
此時的阿南塔瑪希敦剛剛10歲,卻被人送上王位寶座。這絕不是什麼好事。因為此時的泰國國內,各種政治勢力風起雲湧。君主立憲造成了權力真空,各種勢力都想趁機搶奪國家控制權。許多政治強人都希望新國王的人選符合自己的利益。一旦國王不是他們心目中理想的那個人,那麼保不齊他們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因此,此時年幼的阿南塔瑪希敦當上國王,其人身安全都很難得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早在1932年,阿南塔瑪希敦就被家人送到瑞士求學,以躲開國內的種種紛爭。事實證明,這種安排非常明智。
阿南塔瑪希敦與弟弟蒲美蓬阿杜德
1935年,拉瑪七世退位後,阿南塔瑪希敦正式登基,但是他並沒有回國舉行登基大典,而是指定三位大臣作為輔政大臣,代表他行使權力。反正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國王的權力已經被架空,這樣的安排對泰國的局勢沒產生什麼影響。
1938年,13歲的阿南塔瑪希敦返回泰國,這是他當上國王之後,第一次回到自己的國家。他的身邊跟著自己的弟弟、泰國日後的國王蒲美蓬·阿杜德。這次短暫的訪問結束後,阿南塔瑪希敦返回瑞士,繼續自己的學業。
此後數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阿南塔瑪希敦為了躲避戰亂,一直呆在瑞士。而二戰期間,泰國的表現堪稱牆頭草,先加入軸心國,成為日本在亞洲的唯一盟友,並且向美國英國宣戰。後來在日本投降後,泰國又急忙宣布當初向美英宣戰無效,又無條件地倒向了美國。
國王兄弟在國內視察
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12月,20歲的阿南塔瑪希敦回到國內。因為泰國在二戰期間得罪人太多,阿南塔瑪希敦被迫做了許多事來改善泰國的外交環境。其中就包括訪問泰國曼谷的中國城,希望改善華人與泰國人的關係。
阿南塔瑪希敦回國這段時間,得到了泰國人的普遍愛戴。1946年6月,阿南塔瑪希敦打算回瑞士,準備完成自己法學博士的學業。但是出發前四天,出事了。
拉瑪八世視察中國城
那一天具體發生的事情,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是這樣:
1946年6月9日早上6點,阿南塔瑪希敦國王被母親叫醒;7:30,國王的一名侍者巴特帕塔瑪薩林在國王更衣室的陽臺準備早餐;8:30,國王來到更衣室,巴特帕塔瑪薩林為國王拿來一杯橙汁,但是國王沒喝,又躺回床上;8:45,國王的另一名侍者齊特辛哈森尼來到王宮,為國王測量身長以便做衣服。
9:00,蒲美蓬·阿杜德來到王宮,但是他看見國王正在床上睡覺,所以沒有打擾他;9:20,國王的臥室傳出一聲槍響,齊特辛哈森尼一邊狂奔一邊大喊:「國王殺死自己了。」然後他跑到國王母親的房間。老太太跟著跑到國王臥室,發現國王此時臉朝天躺在床上,頭上流著血,已經沒氣了。
國王兄弟與母親合影
阿南塔瑪希敦到底怎麼死的?是自殺還是他殺?國王的弟弟蒲美蓬·阿杜德繼位之後,開始啟動調查。但是始終沒查到真相。殺死國王的是一把M1911手槍,非常沉重,是一名美國軍官送給阿南塔瑪希敦的禮物。國王未經訓練,根本無法使用這支手槍,因此自殺的可能性不存在。
有人懷疑是繼位的弟弟殺了哥哥,為了爭奪王位。但是這個猜疑也沒有依據。因為蒲美蓬·阿杜德進宮時,很顯然國王還活著,槍聲也沒響。而槍聲響後,率先見到國王的是他的母親和侍者齊特辛哈森尼。而且,根據蒲美蓬·阿杜德的日常表現,許多人認為,當時他對王位不感興趣。
弟弟蒲美蓬·阿杜德 加冕禮
也有人猜測,就是國王的侍者刺殺了國王。巴特帕塔瑪薩林、齊特辛哈森尼和另一位國王的貼身侍者成了殺害國王的嫌疑犯。但是如果是侍者刺殺了國王,從動機分析,肯定是有人指使他們這麼做。那麼主謀者肯定來自王宮外,是誰呢?
當時泰國政壇兩位政客成了主要懷疑對象,一個是鑾披汶·頌堪元帥,另一個是左翼政治家比裡·帕儂榮,他們都是泰國政壇的實權人物。泰國自從1932年之後,實際處於無國王狀態,而阿南塔瑪希敦成年後回歸,肯定影響這兩位實權人物的權力。因此他們倆最有動機刺殺國王。
鑾披汶·頌堪元帥
然而,調查進行了9年,依然沒有查出阿南塔瑪希敦國王遇刺的真相。最終,法庭只能敷衍地判處國王的三名侍者死刑。1955年2月,嫌疑很大的比裡·帕儂榮處死了國王的三名侍者,草草了結了這件事。但是在事後,蒲美蓬·阿杜德國王曾經公開聲稱,他不相信自己這個庭審結果,自己哥哥的死因肯定另有隱情。
到底有什麼隱情,不知道,直到今天仍然沒有結果。這個刺殺事件的另一個後果是,成就了蒲美蓬·阿杜德國王的統治偉業,他統治泰國70年零126天,成了泰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也是世界歷史上有確切記錄的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王(第一位的是法王路易十四)。
長壽的蒲美蓬·阿杜德國王
阿南塔瑪希敦自從1935年繼位,直到1946年被殺,始終沒有進行過加冕儀式,他的國王身份是被弟弟蒲美蓬·阿杜德追封的,實在是一個可憐又悲催的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