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普通人想要崛起都非易事,大部分人一輩子都被迫隨波逐流般活著,生活一輩子就像草木一樣,真是讓人心生悲涼。但是也有一部分人通過手段崛起了,常見的方式就是坑自己人與出賣朋友。
或許這種出賣朋友獲取富貴的方式在大多數人眼裡都嗤之以鼻,為這種行為感到羞恥,但不得不說這是獲取富貴崛起的最佳方式。相比於其他崛起的方式,這種方式風險低,而且成本是非常低廉的,最多也就是有個行為可恥的惡名而已。名為虛,利益才是最重要。崛起之後,通過手段把自己洗白就可以了。做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在意個人名聲的好壞,毀譽由人,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議論吧!
商鞅本是衛國人,後來到魏國去入仕。為了能夠輕鬆得到官職,商鞅拜到了在魏相公叔座門下,做了魏相公叔座的學生。拜在公叔座門下方便了商鞅與達官貴人建立關係,後來商鞅與魏國公子卬就建立了很深的交情。
魏相公孫座去世以後,商鞅就離開魏國去了秦國,魏相公孫座曾建議魏王要重用商鞅,說商鞅有絕世之才,不想重用他那就殺了他,可是魏王並沒有答應他。商鞅在秦孝公的寵臣景監的引薦下,商鞅被秦孝公重用,隨後商鞅為秦國制定了變法強秦的國策。
在變法實行多年以後,秦國國力大增,同時仇敵魏國在馬陵之戰以後,國力大損,統兵大將龐涓戰死。這時候忍辱多年的秦國發現了機會,主動出兵收復曾經失去的河西之地,隨後秦魏就發生了河西大戰。
這次大戰的秦軍主帥就是商鞅,而魏軍的主帥就是商鞅的老朋友公子卬,這時候商鞅發現了一個低成本戰勝對手的方式,想利用自己與公子卬的交情綁架他,以此作日後和談的籌碼。
在兩軍對戰以前,商鞅給公子卬寫了一封信,極力渲染過去的交情。商鞅對公子卬說他們之間的感情不亞於骨肉親情,感謝公子卬對自己在魏國時的照顧。商鞅說自己不想忘恩負義,感念公子卬過去的恩德,情願結盟罷兵而回。同時希望能夠在玉泉山與公子卬能夠見一面,聊聊過去的時光,然後商量盟約條款。為表達誠信,雙方都不能帶兵相見。
公子卬看了商鞅的信以後,非常感動。他決定赴約,他至始至終都非常欣賞商鞅的才華,相信他能夠成就一番大業。雖然如今帶兵相見,但公子卬打心裡為商鞅感到開心,也想同過去的老朋友敘敘舊。於是公子卬毫無戒備地去玉泉山會見商鞅,只帶了一些隨從,此時的公子卬完全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商鞅為他設的局,就等著他入局。
兩人見面以後分外熱情,宴會好不熱鬧,酒酣之際,公子卬屢次提出商量盟約條款,都被商鞅用敬酒給擋了回去。公子卬這時候才意識到了自己面臨的危機,而此時商鞅一聲令下,埋伏的在暗處的士兵火速擒拿了公子卬與他的隨從,無一人逃跑。
公子卬頓時懊悔不已,可是已經沒辦法改變結局了。商鞅毫不留情的拘禁了公子卬,想用逼迫魏王談判。魏軍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被秦軍突然襲擊,很快就敗下陣來。後來魏國被逼迫無奈的情況下,同意把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達成兩國盟約。
商鞅這種出賣與利用朋友的方式雖然讓人不齒,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方式非常有效。使秦軍火速打敗了魏軍,使得在秦國在結盟面前郵購主動權,商鞅這種擒賊先擒王的方式的確很高明。
歷史上有很多人崛起都是通過出賣朋友或黨友來獲取榮華富貴,不得不說這是一種獲取利益的絕佳的方式。因為朋友之間不做任何防備,可以輕鬆掠奪別人的資源讓自己崛起。
如果你渴望崛起跳出社會底層,不仿試試這種出賣朋友的手段吧!不要因為道德和名勝阻礙了你獲取利益的道路。只要能夠成為人生贏家,有個惡名又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文章純屬個人之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