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就是我們常常會被自己最親近的人出賣,所以,走得近的人最容易最後成為「仇人」,出賣你的往往是你最好的朋友。於是,人們開始從中去總結一些人生的真理。如「距離產生美」的理論,也被稱為「豪豬」理論,說的是人際相處,就像寒冷的冬天,一群豪豬擠在一起取暖一樣,相互間的距離掌握在,對方的身上的刺既不能扎到自己,又能接受到對方的溫度。
馬未都還總結出了「生人要熟,熟人要親,親人要生」的人際相處的理論,這都是想避免彼此的傷害、彼此的出賣。這些理論是很有道理的,符合「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的中庸理論。但是,在這裡我要提出這樣的一個命題:當我們被親人和朋友傷害、出賣的時候,不要抱怨親人和朋友,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傷害自己。
發現沒有,我們每個人活著,便有經歷,有經歷便有故事。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每個人都是愛聽故事的人,每個人也都是愛講故事的人。人性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故事性。沒有故事你將無法生存,沒有獨特的故事你將更無法生存。
人怎麼會這樣呢?就是這樣的。你看,當我們遇到了犯難的事、稀奇的事、高興的事、痛苦的事、驚心動魄的事,我們總是想迫不及待地告訴給別人,這種衝動是難以抑制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說,人活在世時時刻刻都在尋找一種感覺——存在感,當然我們活著便存在著,但是活著的這種客觀的存在,不能滿足我們內心的存在感。怎麼辦?存在感來自別人對你「個性身份」的認同,你的故事能夠體現你的「個性身份」。這就是人們為什麼總愛情不自禁地給別人講自己事情的根本原因,可以說這是人的一種本性。
國外,一個罪犯,夥同幾個人搶劫了銀行的運鈔車。這件事謀劃周密,案子做得天衣無縫,滴水不漏,他們做完之後各奔東西,隱姓埋名,過起了正常人的生活。幾年後,這個罪犯,再也控制不住了。他就對他的女朋友說:「親愛的,你知道嗎,我做過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不過,你要對天發誓,這件事你不能告訴任何人,否則我就完了,我們就完了。」女朋友說:「好的,我對天發誓,不告訴任何人!」他便把多年前搶劫運鈔車的事原原本本地說給了她的女朋友。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他的女朋友確實守口如瓶。但是,一年後的一天,她終於忍不住了,她對她最好的閨蜜說:「我要告訴你一件事情,不過你要對天發誓,你不能告訴任何人......」如此炮製,後來,小鎮上的人幾乎都知道了這件事。這個罪犯最後被舉報,鋃鐺入獄。所以,從犯罪心理學角度來看,「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有道理的。
同時,我們身邊的老人有個習慣,見到人便會滔滔不絕地講自己過去的故事,百說不厭,因為身體的衰老,生命即將終結的恐懼,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變化,使他們急需這種個性化的人生故事,給他們帶來的「存在感」,這給他們一種安全。
沒有人可以「出賣」自己,只有自己能。人生不可能不講故事,如何講好自己的故事?這可能需要我們「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情商了。